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中药方剂(五) 中药方剂大全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第一篇:《老中医生活偏方(五)》

老中医生活偏方(五)

九、高血压(3方)

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人。继发性高血压则为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常见于某些肾脏、血管和內分泌疾病。

高血压患者早期一般多无症状,或仅有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乏力和心悸等症状,往往在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增高。高血压的合并症较多,可以引起全身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肾脏等脏器的系列病变,甚至可发展为中风(脑血管意外)。

1、冰糖炖海参治高血压

方用:水发海参50克,炖烂后加入适量冰糖,再炖片刻。早饭前空服吃,疗程不限。

方中海参有刺参、光参等多种,因其补益作用类似人参,故名海参。本品食用前应经过加工(俗称水发海参),其法先以温水将海参泡软后,剪开参体,除去内脏,洗净,再用开水煮10分钟左右,连水倒入锅内盖好浸泡3至4小时,然后再煮一沸,即可使用。海参性味甘温,微咸,功能益气滋阴,通肠润燥,除湿利尿,止血消炎。主治精血亏损、虚弱阳痿、梦遗尿频等。本品和冰糖合用,功能补肾益精,养血润燥。适用于高血压及血管硬化之症。

2、雪羹汤治高血压

此方出自清代名医王孟英《温热经纬》。

方用:荸荠(去皮切片)、海蜇皮(浸洗去盐分)各30至60克,加水二大碗煎存多半碗服用,每日二至三次,连服三至五日。

方中荸荠又名乌芋、地栗、马蹄子,性味甘寒,功能清热化痰,消积凉血。主治热病烦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便血、高血压等。海蜇又名水母,性味咸平,功能清热降压,化痰软坚,消积润肠。主治痰咳哮喘、便秘、高血压等。二味合用,功能清热化痰,消肿散结,舒肝除烦,除治疗高血压外,还可用于肺热咳嗽,咳吐黃痰,肝气郁结,大便不通等症。

3、玉米须治高血压

方用:玉米须6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服,分三次饮用,连服一段时间。 方中玉米须又名包谷须、玉蜀黍须,性味甘平,功能利尿消肿、平肝利胆。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窦炎等。本品配合白茅根40克,同煎服,对高血压效果更好,同时亦适用于糖尿病。

十、 皮肤病

1、荨麻疹

荨麻疹俗名风疹块、风瘤。其致病原因很多,如对某种蛋白类食品(章鱼、墨鱼、虾、蟹等)、药物、生物制品或花粉灰尘等过敏;或因肠道寄生虫、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以及外界冷热刺激等。本症发病时皮肤瘙痒,经搔抓后局部发红,随即出现肿块,称为风团。其特点是骤起骤退,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完全消退不留痕迹,但彼快又复发。本病可分为急性、慢性二种,急性者发作几次后即愈,慢性者则反复发作,迁延数月以至数年。

(1)芝麻秆糯米饭治荨麻疹

方用:糯米250克,芝麻秆12根(切碎),先用水二千毫升同芝麻秆煎至一千毫升,倒出过滤,然后以芝麻秆水煎糯米成饭。胃囗好的一次吃完,胃囗差的可分多次吃完。可用白糖或咸菜等调味。

方中糯米功能补中益气,暖脾胃。芝麻为滋养强壮品,有润肠和血,补肝肾,乌须发等作用,其秆能治风寒湿痹、风痒。二味合用,功能和血补气,驱风痒。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者)一般吃二至三次,即行消退。

(2)荨麻疹外洗方

方用:苍耳子24克,苍术24克,水煎洗患处。

方中苍耳子性味辛苦温,功能发汗通窍,散风祛湿。用于鼻渊、风湿挛痹、皮肤痒疹等。苍术苦温,气香辛烈,功能燥湿健脾,辛温发散,能祛风湿。兼治内外障青盲雀目等症。本方外洗治疗荨麻疹有效。

苍耳子,俗名荆棘狗、老鼠愁,民间治疗鼻炎的偏方中很多都有苍耳子的影子,也确实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湿疹

许多人都认为,湿疹只会发生在夏季,一进入秋冬季节后,反而忽略了对皮肤的护理。这样,很容易使得一些皮肤问题乘虚而入。由于秋冬季节天气干燥,

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少,所以当下正是儿童干性湿疹的多发期。

中医学认为,这种病是血虚不足,阴津亏损,因而生风发痒。现代医学则认为,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皮肤也变得干涩粗糙,甚至表皮脱落,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肤病,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可发生于全身的任何部位,并以皮肤搔痒、滋水或湿烂为其临床特征。本病由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但急性的多以湿热为主,慢性的每多伴有血虚。

(1)海带绿豆汤治湿疹

方用:海带30至50克,绿豆60至90克,加水适量,煎熬成粥,加红糖调味服食。{中药方剂(五)}.

方中海带可作蔬菜食用,亦可作凉拌或煎汤。其性味咸寒滑,功能消痰软坚,泄热利水。常用于痈肿、痰热壅隔、宿食不消、小便不畅等。绿豆性味甘寒,功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常用于暑热烦渇、小便不通、痈疮肿痛等。二味合用,功能利湿、清热、止痒。凡湿疹、皮肤湿毒搔痒、小儿痱疮等皆可用此方治疗。

(2)湿疹外洗方

方用:苍耳子30克,加水适量煎,稍凉后淋洗患处,每日二、三次,连洗几日。

第二篇:《5个特效中药方》

5个等效方

1.急性乳腺炎挂药立消

鲜坤草(益母草)、鲜一见消(白花丹)各等量捣烂,用布包隔衣挂前胸或挂在所呆的椅脚上、床头上,使之近身即可,勿融及皮肤,在未发脓以前用药,十几分钟开始痛减,二到五小时全消,有些病人吃药打针几天无效后,改用此法神奇无比。我用本方治此病无不应手取效,名传百里,争相求索。

2.带状疱疹一蘸即愈

水韩信草鲜品适量洗净捣烂取汁蘸患处,一至三次痊愈,而且无任何后遗症。临床应用一般一次治愈,目前我所看到的任何书籍尚没有如此佳效的报道。

3.腮腺炎屡试屡效

板蓝根、生石膏各30克,柴胡、蚤休(七叶一枝花)、葛根各15克,牛蒡子、天花粉、升麻、黄芩、连翘、桔梗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服本方时,配合灯火灸角孙穴,有特效。热毒壅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各(后下);热毒较重,见壮热、局部肿胀热痛较甚者加大青叶15克,金银花10克,石膏可加大用量;睾丸肿痛者加龙胆草、荔枝核、桔核各10克;腮部坚硬漫肿加昆布、海藻各10克;腮腺硬结或合并颌下淋巴结炎加浙贝10克。本病流行期间或接触过病人,可采用板蓝根、金银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天,有预防作用。

4、病毒性心肌炎单药可愈

每日取黄芪30——50克水煎服,连服三至五个月痊愈。为特效专方,已救人无数,万勿轻视。

5治疗痛经

三根艾条抓在一起,灸承山穴(在小腿肚正中处),五分钟即可止痛,每次灸30分钟。每个经期灸2一3次,连2一3个周期即愈。注:此病到医院就诊,除了用止痛药就是切除子宫,向曾遇到一位未曾婚育者不堪此痛而切除子宫的!也有十数载都赖止痛药度过“非常时期”的。因念患此者众,故发此文并望各位广传之!

(平时喜欢冰冷饮食和早起空腹饮用冷开水之女士易罹此患

诚心传授,无偿奉献,竞无人问津,奇怪!中医后学真是乏人!如果为了功利,我能把这样的妙方公之于众吗?很多人口口声声要继承传统,千金难买的绝活却置之不理,认为白捡的东西没好货。不要以为这是神话,这方怎么样谁用谁知道。一本书洋洋数十万言,大多为名为利,其实“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我为良心而发,问心无愧,为的是让后学者体验中医奇妙的不可思议的疗效,找到学习中医的信心和动力!原以为在这里会遇到全国更多中医同行进行交流,其实真能倾囊相授者有几人?!良方济世,效应千秋,家珍秘藏。用后效乏者,恭候笔罚为盼。

第三篇:《5.1中药处方评价表格及指导意见》{中药方剂(五)}.

(2010年一季度)

注:有=1 无= 0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A:用药品种总数; B: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A/30 C:使用毒麻饮片的处方数; D:毒麻药使用百分率=C/30

E:使用中成药注射剂处方数; F:中成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E/30 G:处方中药饮片品种总数; H:中药饮片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G/30

I:处方书写不规范总数 J: 处方书写不规范占处方的百分率=I/30 K:处方总金额; M:平均每张处方剂数金额 L:处方剂数总数

(2010三季度)

注:有=1 无= 0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A:用药品种总数; B: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A/30

C:使用毒麻饮片的处方数; D:毒麻药使用百分率=C/30

E:使用中成药注射剂处方数; F:中成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E/30

G:处方中药饮片品种总数; H:中药饮片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G/30 I:处方书写不规范总数 J: 处方书写不规范占处方的百分率=I/30 K:处方总金额; M:平均每张处方剂数金额 L:处方剂数总数

第四篇:《治疗月经后期的五大中药方剂》

治疗月经后期的五大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虚血少。

【治法】健脾养血。

【方名】加味归芎饮。

【组成】焦白术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中药处方(二)

【辨证】血虚不足。

【治法】生气补血。

【方名】八物汤。

【组成】熟地6克,川芎6克,白芍6克,当归6克,人参4.5克,白术克,陈皮3克,半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女科切要》卷一。

中药处方(三)

【辨证】寒凝血脉。

【治法】温经养血,通络调经。

【方名】姜苓阿胶汤。 9

【组成】丹皮9克,丹参9克,桂枝9克,茯苓9克,干姜9克,首乌9克,阿胶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四圣心源》。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郁偏寒。

【治法】散寒,调气,活血。

【方名】加味佛手散。

【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台乌药6克,吴茱萸6克,延胡索6克,党参12克,香附12克,桑寄生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药处方(五)

【辨证】脾胃不足,痰湿内阻。

【治法】补气健脾,化痰利水。

【方名】归芍六君子汤。

【组成】当归身6克,白芍6克,人参4.5克,茯苓4.5克,白术4.5克,陈皮3克,半夏3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剂。

【出处】《笔花医镜》卷二《月经》

第五篇:《方剂快速记忆2014-5-30 17.57.53》

1.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 桂枝)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活川风(黄芩 生地黄 苍术 白芷 甘草 细辛 羌活 川芎 防风)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香苏散—香苏陈草(香附子 紫苏叶 陈皮 甘草 ) 疏散风寒 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 气郁不舒证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 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炙甘草 细辛 半夏 桂枝)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外寒里饮证

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 桔梗 荆芥 白前 ** 百部 甘草 紫箢)宣利肺气 疏风止咳 风邪犯肺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桥上见耕牛,河梗吃猪草.( 银花 连翘 荆芥子 芦根 牛蒡子 薄荷 桔梗 豆豉 竹叶 甘草)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桑菊饮—桑菊老河梗建新桥.(桑叶 菊花 甘草 薄荷 桔梗 芦根 杏仁 连翘)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 表热轻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方名同)辛凉疏表 清肺平喘 外感风邪 邪热壅肺证

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 柴胡 羌活 桔梗 石膏 白芷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葛根) 解肌清热 外感风寒 郁而化热证

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

扶正解表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 人参 生姜 羌活 桔梗 川芎 茯苓 薄荷 枳壳 前胡 柴胡 甘草) 散寒祛湿 益气解表 气虚 外感风寒湿表证

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 前胡 枳壳 半夏 茯苓 桔梗 人参 紫苏叶 陈皮 葛根 大枣 生姜 甘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

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 桔梗 东白薇 薄荷 大枣 炙甘草 淡豆豉 生葱白)滋阴解表 素体阴虚 外感风热证

2.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 大黄 枳实 厚朴)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等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 芒硝 牡丹皮 冬瓜子)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 温热瘀滞证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 大黄 芒硝)泻热逐水。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 附子)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积腹痛里实

温下

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 附子 人参 当归 ** 甘草 干姜 芒硝)攻下冷积 温补脾阳 阳虚寒积证

润下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润肠泄热 行气通便 胃肠燥热 脾约便秘证

济川煎—记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 泽泻 ** 升麻 肉苁蓉 牛膝 当归)温肾益精 润肠通便 肾阳虚弱 精津不足证

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 芫花 大枣 大戟)攻逐水饮 悬饮;水肿

攻补兼施

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 大黄 人参 枳实 厚朴 当归 甘草 生姜 大枣 桔梗)攻下通便 补气养血 阳明腑实 气血不足证

3.和解剂

和解少阳{中药方剂(五)}.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和解少阳 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

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 大黄 枳实 芍药 半夏 柴胡 大枣 生姜)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 少阳阳明合病

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 茯苓 青蒿 竹茹 半夏 碧玉散 枳壳 陈皮)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 少阳湿热证

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 知母 芍药 槟榔 甘草 黄芩 草果仁)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调和肝脾

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 甘草 枳实 芍药)(只烧柴草-枳实芍药柴胡甘草)透邪解郁 疏肝理脾 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 白芍 柴胡 当归 甘草 ** 白术 烧生姜 薄荷)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肝郁血虚脾弱证。

痛泻要方—臣(痛泻)要住房(陈皮 白芍 白术 防风)补脾柔肝 祛湿止泻 脾虚肝旺之痛泻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 黄连 人参 甘草 大枣 半夏 干姜) 寒热平调 消痞散结 寒热错杂之痞证

4.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清热生津 气分热盛证

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 人参 半夏 竹叶 麦冬 粳米 石膏)清热生津 益气和胃 伤寒 温病 暑病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

清营凉血

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 黄连 生地 竹叶 犀角 丹参 麦冬 银花 元参)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

犀角地黄汤–单脚扫地(丹皮 犀角 芍药 生地)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柏芝练琴(黄柏 栀子 黄连 黄芩)泻火解毒三焦火毒证

清瘟败毒饮– 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石膏 知母 黄芩 竹叶 犀角 甘草 元参 桔梗 川连 连翘 生地 赤芍 丹皮 栀子)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瘟疫热毒 气血两燔证

凉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中药方剂(五) 中药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