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闵行语文2013九年级一模》
闵行区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 (《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2.向来枉费推移力, 。 (《观书有感》)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
4.草枯鹰眼疾, 。 (《观猎》)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6.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 、 的心
情。(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泪空流”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心在天山”和“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9-11题(8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
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①段中“前人之述备矣”。
B.第②段写览阴雨连绵季节之景而触景伤情,悲恸不止。
C.第③三段写览春天温和明媚之景而感到无比欣慰和欢喜。
D.第④四段“斯人”是指作者的朋友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刘基论相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向其数欲
害君,君却为之善耶!吾欲以君为相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
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
器。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宪则不然。”
1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别和陌生人说话小说}.
向其数欲害君( ) 宪素善基( ) ..
13.对文中画线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别和陌生人说话小说}.
A.凡是换柱子,等到有大木头才行。
B.这就好比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C.凡是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D.这就好比换柱子,等到有大木头才行。
14.刘基认为宰相应该有“ ”的度量(用文中的语句)(2分)
15.本文表现了刘基 的优秀品质。(3
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经典阅读观念的树立
①经典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使书中文字
活起来,充实我们,还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
②当然,要真正走进经典,首先须在观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因所具有的无与仑比的精深与博大,经典可助人涵养精神,拓展心胸,甚至成己成物,获得包括职场上的成功。但遗憾的是,这类教诲并未为人记取。因“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己”者常能听从心的指令,譬如在儒道先哲的训教中,体认到道德的庄肃与自由
的快乐,然后知道人应该过理性的生活,既服务社会,又涵养个性,在对宇宙与人生、自我与他人的观照中,保持内心的安宁。“为人”者只会想着用它做工具,邀名射利,
求田问舍。上个世纪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强调的“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
文化”的道理,仍未被人了解。
③在阅读过程中克服求快的心理,经典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它坚持要我们放弃通
常的做法,放慢速度,沉浸其中,然后去获得原本不属于我们的宝贵经验,还有我们
平凡人生所永远不能遭遇的崭新体验。公元397年,圣奥古斯丁写了《忏悔录》,在
书中他详细描绘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剧变,如果不静下心来,细细咀嚼,你根本无法体
会其中切肤的渴求。至于《罪与罚》这样的经典,大段的心理描写,与通俗小说有一
明确主题和显豁线索全然不同的“复调”写法,更需人细细寻绎才有所悟。所以,现
在人们开始提倡“慢阅读”,主张不仅在时间上,更在心态上保持清静与闲适,然后
走进经典。 悠闲自得同时越然功利之上的人, 能真正读取这个世界最杳渺的
真谛, 保持阅读最高上的品质。故经典必须慢读,也值得人这样慢读。
④在此过程中,不要怕读不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经典阅读尤其如此。设定
一个合理目标,如美国人费迪曼所开列的,从18岁到80岁的《一生的读书计划》,
人是可以大致读完经典的核心部分的。重要的是,经由经典阅读,你学会了举一反三,
见迩知远,实际上就获得了费氏所说的“超越时空”的能力。还有,不要怕读不懂,
相较于人很容易毁于自己喜欢的浅近的东西,那种不能一目了然的东西反而能让人经
久不忘。只有困难,才够挑战,才能精进。
⑤所以,各位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就能体会到“修身莫如养性,至乐莫
过读书”。悠长的光阴,你读什么书,能决定你将成为什么人。
16.第②段划线部分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 。(2分)
17.第③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联词正确的是( )(3分)
A.只要 就 才 B.只有 才 并
C.虽然 但 并 D.即使 也 才
18.第③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作用是 (3分)
19.本文第②—④段依次从(1) 、
(2) 、 (3) 三个方如何阅读经典展开论述。(9分)
20.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第⑤段“你读什么书,将决定你成为什
么样的人”的
感受(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
别把我当陌生人
①去年夏天,我去新疆开一个笔会。想要看看沿途不同区域间的风景,决定去时坐火车。
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
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出发前,老公反复叮嘱我。
②刚走进包厢的一瞬间,一个男人也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我心里稍稍平静了些。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他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③晚上10点多,该休息了。锁好门,我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不知不觉,已到深夜。人们都睡熟了。突然,我在似睡非睡中听到窸窸窣窣开锁的响动,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我猛地打了个激灵,心跳到了嗓子眼儿。我看到,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身体还在外面。不好,一定是小偷!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可以看到那个男人十分高大,样子很凶悍。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浑身哆嗦,头皮发麻。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内。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顿时从铺上弹坐起来,大喝一声:“干什么的?”“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他将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那个人在半夜上车,身子还没进来,头就伸进来打探,恐怕也担心车厢内有“恐怖分子”。 ④昏昏沉沉的一夜过去了。早晨醒来,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还在。天已大亮,拉开窗帘,一片片赤裸的黄土坡,被疾驰的列车抛在身后,到陕西境内了。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了几次,回来后,我严格按照老公嘱咐的去做,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包厢里,孩子们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当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我没有。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我害怕遭遇被拒绝的尴尬。
⑤“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下铺的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笑着对我说。孩子把我从铺上唤下来,我就和他们几个聊了会儿。小姑娘的爸妈都在乌鲁木齐做生意,老家是河北沧州的,孩子经常跟着奶奶,这次,爸爸回来接她到新疆。中年妇女是甘肃酒泉人,丈夫在石家庄陆军学院教学,孩子在石家庄上小学。孩子刚放暑假,她带着孩子一起回酒泉探亲。半夜上车的男人,是河南的,做玉石生意。大人聊天,孩子也不闲着,小姑娘唱歌,小男孩儿讲故事,我们的小房间里显得很热闹。
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赶忙说了声谢谢,接过荔枝,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突然间,觉得非常惭愧。上车快一天了,我们都是各吃各的东西,谁都没给过孩子。拿着荔枝,我不敢面对孩子天真无邪、清澈透亮的眼睛。和孩子比起来,大人的世界多么复杂,充满着猜忌。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没有人拒绝她。看着大家一起分享着她的甜蜜,她笑得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
⑦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晶透, , 。孩子善良晶莹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大人的心门,让彼此间敞亮了。我们的小包厢渐渐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让她坐在我腿上,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了,我是个母亲,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⑧第三日清晨,越过上千里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滩,终于看到了茂密的树林。“快看,天山!”人们指着远处峻拔高耸、白雪皑皑的群峰喊着。终点站快到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来。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出站了,外面人头攒动。小姑娘的爸爸停下来,和我一起寻找接站的人。终于看到会务组的牌子了。
⑨要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
⑩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21.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 。(3分)
22.第⑥段“我”的手既“颤抖”又“僵硬”,原因是 。(4分)
23.根据第⑦段内容,在该段划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晶透, , 。
24.根据文章内容完
2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赞美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充满爱意。
B.倡导人人都应“别把我当陌生人”。
C.揭示孩子的世界给成人世界的启示。
D.我对复杂成人世界的担忧。
26.作者写了孩子改变成人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在第③段写两个成人见面的场景?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
篇二:《2013上海市闵行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1{别和陌生人说话小说}.
2
3
4
5
篇三:《语文:第10课《跟陌生人说话》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跟陌生人说话课文精讲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训诫( ) 履行( ) 给予( ) 尴尬( )( ) 剜出( ) 秽气( ) 俨然( ) 恪守( ) 不慎( ) 询问( ) 抢劫( ) 冻疮( ) 骚动(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街_____ 抿_____ 揣_____ 弛_____
衔_____ 泯_____ 惴_____ 驰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但是母亲在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一条上却并不能率先履行。
率先:
履行:
②而母亲也就把他带到我家,俨然亲子相待。
俨然:
③感谢母亲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盈的乐趣。
丰盈:
④却仍恪守着父亲那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
恪守:
4、文学常识填空。
《跟陌生人说话》一文作者是_____,著名作家,他的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集_____,中篇小说集《如意》,长篇小说_____等。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母亲和陌生人说话的三个故事。
〖点击思维〗
1、注意“给”是多音字,此处不读“gěi”;“秽”的声调应该标在“i”的上面;“恪”不要误读成“gé”。
2、要根据不同偏旁所暗含的意思来识记形似字,如:“揣”与动作有关,而“惴”则多表示一种心理。
3、有些词语的的含义不止一个,要结合具体语句理解。如“俨然”有三个意思:一是指庄严,二是指齐整,三是形容很像。你认为此处是哪个意思呢?
4、刘心武于1977年发表了《班主任》,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有机会找来读一读吧。
5、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从地点、人物、事件三方面加以概括。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