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发扬传统美德的议论文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七年级七班 冀雪丽 指导老师 刘慧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名族在专辑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它是我们的名族之魂。对高山你定会赞美她的高达苍劲,俯看小草你定会称赞他的坚忍不拔。是的那是因为它们身上饱含着中华名族数千年的顽强意志。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名族不屈的精髓。千百年来,中华名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顽强,靠的就是正气磅礴,荡气回肠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名族精神。

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加美丽。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加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然而真正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呢?

语文老师说:“中华美德是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待友诚信,为人正直,处事循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数学老师说:“中华美德是一条长长的线段,它连着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的过去,艰苦奋斗的创造灿烂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地理老师说:“中华美德位于地球的东半球,它是中国山川秀丽,晴空万里与第一轮阳光所组成的,它是东方不败。”

历史老师是说:“中华美德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美术老师说:“中华美德

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它的颜色是光芒而耀眼的。”

音乐老师说:“中华美德是一首歌,它的音色美妙动人,他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努力拼搏。”

我说:中华美德是五千年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是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文明进步”成为了最重要的中华美德。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我们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这一切,都体现了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站在新世纪的起点,长城在我们脚下延伸,黄河在我们胸中沸腾,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滚滚流淌。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从身边事做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中华美

德会在这个多姿人间流芳百世;中华美德都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所有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

篇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经历了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仁是有仁爱之心,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也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

义是重情义。孔子极为推崇“仁”德,提倡“杀身成仁”。而孟子非常推崇“义”德,说要“舍生取义”。“杀身”和“舍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古人云:“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说明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仁”和“义”作为主要标准的。

礼是懂礼数。古有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更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经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地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国人向来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有着重要位置。

智是明智果。论语》中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这里讲的“是知也”就是指“这才是智慧、这才是聪明、这才是智者”。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这样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智”的具体思想内容,提升了“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在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信是诚信言而必果。《贞观政要》中唐代名相魏征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把“信”作为治国之大纲来加以强调。《旧唐书》里说“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尚书》写道:“信用昭明于天下”。《诗经》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叫“信誓旦旦”。像这样一种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崇拜,从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弘扬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自身修养,精神境界以及树立道德标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千古流传下来,可以代表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人类社会文明道德的社会公认准则~要想成为一个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人才,这种社会道德是不能够缺少的~不然整个社会将会非常的没有生气~一个民族的传统就是这个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有义务,也必须树立这样一个继承中华优良传统的思想~孔孟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说已经过时了,并且有当时的社会局限性~但是千百年顺应历史潮流所流传至今的“道教”所说的“上善若水”就没有脱离现实,这种大爱的优良道德传统在很大程度上集合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在以马列主义为基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这些有着本民族思想文

化内涵,并且能够对自身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的优良传统思想,当代大学生应该要做到传承与弘扬~

任何民族的奋飞,都需要培育出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腾飞,需要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需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如何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雄浑刚毅的精神风范,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的思想观念,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意志,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气节,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献身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等优良的民族风范和品格教育和熏陶中,来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爱国心, 正是鉴于上述的思考,我们必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篇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种道德是否是进步的道德,就在于: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哺育了无数的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并且在促进社会的进步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任何民族的奋飞,都需要培育出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因此,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进行长期、艰辛、有效的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的精神是民族文化与传统的积淀。中华民族的腾飞,需要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需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色,以人为中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属伦理型文化。中国的伦理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对于中国人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培养,对于中国家庭、社会的稳定,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都曾起过历史的积极作用。我们对于这些传统美德给以创造性的转化,给予现代的科学解释,使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就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美德,从而也就成为我们今天培养21 世纪大学生的理想人格的基本追求、基本素质。{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一、人格的内涵{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所谓人格,既是伦理学概念,也是心理学概念,它是对人的气质、涵养、价值的一种概括,其基本内容包括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知识结构等重要因素。毫无疑问,人格是以一定的文化与伦理为基础,渗透着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精神与导向,而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与交往关系中。所以,人格与人类的活动,与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与推进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二、中国传统美德概述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美德,这些优良的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概括起来主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理想和境界,境界也就是理想、儒家为中华民族设计了“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和“天下为公”的理想,道家设计了“道法自然”“、小国寡民”和“无君论”的理想,墨家提出厂“兼爱非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想。秦汉以后,中国的有志之士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或者用时代精神解释了这些理想,或者提出了新的理想。

(二)加强修养,发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美德。

注重人身修养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自律性、反躬修己的性质。孔子提倡:“君子求诸己,小求诸人。”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经常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修养的人,才苛求别人。所以他又告诫人们:“躬自厚,而薄责二十人,则远怨矣! " “躬自厚”,是多做自我批评,“薄责于人”,是少批评别人多做自我批评,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减少对立面,减少怨言。

(三)强调关心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以人民利益为先

孔子的仁学,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墨家的兼爱非攻,都是以爱他人,关心他人利益为重。按照“忠恕之道”,主张“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对待别人的慈爱之心,也就是“推己及人”,亦即平常所谓“群体和谐”精神。北宋开明政治家范仲淹更把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概括为脍炙人口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芳数百年,激励开明政治家去关心人民利益的传统美德。

(四)坚持发愤忘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国文化始终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对自然的积极主动精神,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周易乾卦传o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说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法天,自强不息。

(五)发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美德{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向来被认为是志士仁人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坚持理想与信念的高尚品质和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也在中华文化的史册上谱写了新的动人乐章。

{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六)发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美德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有人称中国文化是“孝文化”,这是有道理的。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孝道”,我们当然应该进行分析、鉴别。但是,孝敬父母的基本思想,则是数千年调整、和谐家庭关系所积累起来的伦理规范,成为中华民族历代所认同的传统美德,今天仍然应当继承和发扬。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另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向来有“天、地、君、亲、师”并列的提法,这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又说明了“尊师重道”的传统。

经济学院2012级

龙雨

13658331818

篇四:《浅谈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浅谈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同时更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一种道德是否是进步的道德,就在于: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哺育了无数的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并且在促进社会的进步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思想意识。任何民族的奋飞,都需要培育出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因此,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进行长期、艰辛、有效的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的精神是民族文化与传统的积淀。中华民族的腾飞,需要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需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如何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雄浑刚毅的精神风范,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的思想观念,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意志,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气节,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献身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等优良的民族风范和品格教育和熏陶中,来增强国民的凝聚力。正是鉴于上述的思考,我们必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社会是一个具有广阔教育空间的舞台,社区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的教育阵地,不但可以检验学校、家庭的传统美德教育成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传统美德,固化美德成果。通过营造良好的区域风气、协调的人际关系,达到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篇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做文明小学生》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做文明小学生

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这种美德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等。为了这五千年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了这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继续传承这一优良传统,立志报效祖国,争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

同学们还记得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吗?他在少年时,由于他的数学特别棒,父亲说要给他找个老师,他觉得一定会给他找个数学家或物理学家,结果父亲给他找了个国学老师。这位国学老师给他讲了一个暑假,使他眼界大开。后来他多次回忆,说那一个暑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他的熏陶,影响了他的一生,使他的人生有了一个坚实的根基。{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而今天,我们常常会看到还有一些与传统美德不和谐的一面。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一部分同学还没有做到见到老师和长者主动问好,仍有乱扔废纸和杂物,不爱护公物,在课桌上乱写、乱刻、乱画的现象,在教学楼内偶尔还有喧哗打闹、不说文明语言等等。

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来争做文明的小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改掉各种陋习,走在校园里,自觉地弯腰拣起脚边的纸屑;走在教学楼里,主动地向迎面走来的老师问好;步行在大街上,认真遵守交通法规,与文明通行,坐在公共汽车上,真诚地为身边的老人让座""其实“文明”并不遥远,它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如果你还没有做到,就从现在开始。在家,争做孝敬父母的好儿女;来到学校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我们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朗朗的书声和欢歌笑语在校园里回荡。让我们在这里留下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当有一天我们步入社会,我们就一定会成为一名有公德、守法纪的好公民。“成于心而形于外”。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在自我监督于自我完善中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并使习惯成为自然。真真正正做一名合格的、文明的小学生。

篇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践行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刘梦蕾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优秀民族。自盘古开天辟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信奉“重礼仪、讲诚信、行善举、乐助人”的宗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极高的热忱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传承和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产生了以雷锋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华民族新的传人,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主人,更应该传承中华美德,践行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 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这是我们个人可以做到的,我们应为之努力,培养较高的个人美德。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我做起,用心营造和谐家庭。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就是这样的传统美德,孕育出了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他在新时代有了新的诠释。雷锋精神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发扬传统美德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