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情感散文诗句 情感散文精选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第一篇:《散文诗的赏读》

散文诗的赏读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总结课

一、情景导入

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高尔基的《海燕》,作者以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海燕”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西方有句名言,即“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只有掌握散文诗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才能提高我们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二、目标展示:

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掌握赏读散文诗的方法

提高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三、知识梳理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四、方法点拨

赏读散文诗要在反复阅读中把握文章的语言,情感、深层意蕴,具体读的环节有: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把握,把课文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矗甯兄谌荩盐詹愦谓峁埂?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诗以一字为工。”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语言形式与情感内容紧密结合,领悟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就形成了诗的意象,在理解课文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丰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所表达的意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要注意诗文中典型的修辞及它们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还要了解把自己抽象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具体自然景物中的抒情方式。

总之,品读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也就是要读出诗的形象之美、意蕴之美、

表达之美。

五、经典示例:

《海燕》

高尔基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的最强音。

1、诵读内容,把握诗的结构。

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

(三次。即暴风雨正在孕育时的背景、暴风雨已经迫近时的背景,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背景。)

2、品读语言,领悟诗的情感。

同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读一读,理解句子所传递的情感,具体说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的含义。

(“黑色”写其色彩,“闪电”喻其敏捷,“高傲”表示海燕蔑视黑暗势力。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斗者海燕的雄姿,体现作者对海燕的赞美。)

3、研读形象,理解诗的意象。

联系高尔基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什么?它们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海燕,暴风雨的预言家,海上的勇敢者,无畏、坚强、乐观,充满战斗的豪情,象征俄国革命即将暴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革命暴风雨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代表。

(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来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突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

4、思读修辞方法、抒情方式。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起到怎样的作用? (反复;表现出海燕对暴风雨的强烈渴望。)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祈使句抒情,表达了革命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直抒胸臆,具有号召力。)

六、赏读演练

《雷电颂》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感情朗读,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洞庭湖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4这篇散文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试举例说明。

答:1、主要写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来摧毁黑暗,表达对光明的渴盼。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

3、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4、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好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凭借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拟人兼呼告修辞,还有反复、排比,使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电,你们雷”“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七、闯关练习

阅读《雪》,完成1—5题。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江南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描写时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又倾注了怎样的情感?{情感散文诗句}.

4.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请简单谈一谈。

5.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2.江南的雪有一种平和恬静的美,她“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育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优美的雪景中,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几多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 3.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俨然一个奔放的挑战者。这里更多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赏北方雪的壮美,在孤独中抗争、奋斗、向上,这种张扬的个性与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4.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雪罗汉虽然“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却很快消融。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吻合。 5.①“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②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第二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

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

游记散文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历来广受喜爱的部分,也有许多佳作传世,游记散文中有优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给人以知识,能陶冶人的情操。它又不是纯客观的描与山水,而是在刻画奇妙景象的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寄托于游山探奇的感受之中,使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契合无间的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古代游记散文,融合主观与客观,知性、情感与景物和谐统一,使游记散文蕴涵着韵味和力量。游记中显示出作者的个性、经历、地位、素养与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贬官文化”,许多富有才情的官员仕途不顺时所作游记散文也风格迥异,抒发着不同的情感。如柳宗元念念不忘他的政治遭遇,为解愁而到自然中排遣,他的 《永州八记》中的山水不是清冽冷凛,就是寂寞凄寒。欧阳修圆通练达,研究过哲学并有所省悟,他的《醉翁亭记》虽有超脱,但毕竟难舍尘世的羁绊,呈现出矛盾的综合,具有长久不衰的魅力。苏轼豁达豪迈,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皓月之美,融情入景,情景俱佳。读古人游记总有一种经过自然熏陶和净化的情感。现当代人比古人缺少的也许正是那种与自然相通的感悟,也就少了一点真正的热爱山水、热爱自然的真情。我们应尽量地投身自然,领略山水之风光,参悟人文景观之丰富博大,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素养,并在自己的游记散文中表达出来。

(一)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形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

①石笋参差

②石桥俨然

2、扬州“个园”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 。

3、下面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是( )

A、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B、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C、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D、个园四季的景色各具特点。

4、本文介绍个园,是按______顺序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个园的建造所追求的是春之___ 、夏之_ __、秋之___ __、冬之_ ____。(各填一字)

6、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7、说明语言有平实和生动之分。本文多用________ _____的语言来说明。试以“个园春景”一段为例谈谈其语言运用的妙处。

(二)记鸟语林语堂

到了日月潭,每一个毛孔都舒服起来了。毛孔可以泄汗,泄汗就可以使汗化气,汗化气即减少热度,所以这是一副天然冷气机。人身有三万六千毛孔,就有三万六千架的小型冷气机。所以出得汗,就爽快。避暑要诀,倒不一定在不出汗,是必要出汗时,汗得出来。你穿上洋服,挂领带就有十一层布封在脖颈上,把冷气机堵住,汗出不来,气泄不得,非造物之罪也。(外衣领处必是夹的,故两层,再翻领是四层;衬衫此处又翻领又为四,合为八,领带二,又加

当中铺垫一层为三,故为十一,即十一道封条,不许泄气)假定不被封锁,清风徐来,轻轻吹过毛孔上小毛,就非常适意。若是不居山上而居城市,山风吹不到,是人为的,又非造物之罪也。领带之为物,乃此欧寒带演化出来的服装,与热带最不相宜。有时入乡随俗,不得不戴,真是无可奈何。这且表过不提,单说日月潭的鸟语。

公治长懂鸟语,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常人不大理会而已。语言发源于诗歌,先有感叹吟唱,然后有文字语言。这是语言学上的Sing-tong Theory。世界文学史,都是先有诗歌,才有散文,所谓“诗亡然后春秋(散文)作”,本来是应当如此的。所谓语言,只是传达意思的方法。蜜蜂觅到好花盛开处,回来巢中向他蜂传达并作特别跳舞,报道消息,并指示花园方向,是一种语言。两蚁相遇于途中,交须一会,亦是传达的意思。所以中文说鸟语,不说鸟歌,是对的,是能特别体会鸟类的生活。

新近我家买几只鸡来养。有一早晨一小雄鸡忽然学唱,负起他司晨的责任了。其声音嘶而促,绝不像大雄鸡的响澈。你绝对想不到,这一唱,把笼中的小姐都发昏了,个个心里乱跳,发出温柔缱绻的声音,说“我在此地”。其声音,有母鸡呼小鸡的温柔,而却没有老母鸡的粗鄙。

日月潭有各种野鸟。在晨光熹微、宇宙沉寂,可恶的人类尚在梦寐中之时,众鸟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他们的交响乐会。大概日月潭的鸟语可分四五种,而最特别的是一种我所谓时哉鸟,唱的主调是“时哉——时哉!”重叠的唱,而加以啁啾的啭喉音。那天我没听见子规鸟的“思归!思归!”不知有没有。我想春天应该有的。江浙人说子规的叫是弟弟哭他被继母迫死的哥哥。泣血而死,化为杜鹃,因为江浙音呼“哥哥”为“孤孤”。众鸟的语式不同,其中也有:

“快起来!快起来!”这是早眠早起很勤谨的一种小鸟,呼其同类觅好虫吃。

“臊!臊!害臊”声间非常粗暴。这是一种厌世的岩栖高士,以为举世沉浊,不足与庄语,无疑的,他是黄老派的。

“莫踌躇!莫要踌躇!可别胡涂!”——声音非常轻细而婉约动人。

其余还有仅发唧唧咄咄的短音。时哉鸟,唱的啭音特别多,夹杂别的话,再以“时哉!时哉!”主题为结束。这样此唱彼和,隔山相应,鸟音渡水而来,以湖山为背景,以林木为响声,透过破晓的蓝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自然成一部天然的交响曲。这是在庭院内以鸟笼养鸟所领略不到的气象,其自然节奏及安插,连他们的静寂停顿而后再来,都是有生气的,百鸟齐鸣的情形,大概如此。

1、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日月潭的气候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与鸟语的关系是 _________,作者写领带的目的是________,获得__________的艺术效果。

2、第二自然段文字不长,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体裁有__________,涉及的语言有__________,涉及的时空有________,涉及的动物________有,写这些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从第四自然段开始才真正进入写鸟语层次,一共写了_________种鸟语,重点写__________鸟语,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听到过哪些鸟的叫声?能否摹拟出它们的语言来?可不可以举出两三个例子?

(三)最壮丽的瀑布群——雁荡山群瀑

①自古以来,人们赞叹:雁荡之美在于瀑,素有“万条流泉千条瀑”之誉。雁荡瀑布与黄山奇石、庐山云雾齐名,为我国名山风景中的“三绝”。

②雁荡山是苍山的余脉 ,位于浙江东南乐清县境内,以山奇水秀闻名,号称东南第一山。山上瀑布数量众多,仅记载于“志书”有名称的便有18条。群瀑当中要数大龙湫、小龙湫、三折瀑布、散水岩、西石梁大瀑和梅雨瀑最为有名。

③大龙湫高达192米,且瀑布终年不断,四季景色各异。[甲],水量骤减,瀑布上端只有少量水流下跌,玉带飘垂;落下几丈后,便化成一片白如雪、细如粉的水雾了。在山风吹拂下,水雾上下翻腾,宛如一条银龙在水中滚动,煞是奇妙;在灿烂阳光照耀下,于瀑布散成的烟雾之中,闪出一条巨大的彩色长虹。[乙],大龙湫水量陡增,尤以雷雨初晴时,水流像万匹野马,从百丈崖壁上狂奔而下,惊天动地,在深潭激起丈许水柱,卷起万朵浪花,气势恢宏,使人难以近观。[丙],江南多绵雨,大龙湫则显得无比妩媚。

④小龙湫不像大龙湫那般潇洒,腾空飘扬,而是紧贴崖壁,倾泻而下。瀑布直落瀑下的潭中,激起数米高的水柱,旋即形成漩涡湍流,在潭中回荡。潭的四周,巨石嶙峋,瀑布落入潭内,又从这些乱石缝中溢出来,汇合成卧龙溪。

溪内滚石累累,两岸山崖突兀,水草肥美。若大雨初晴,小龙湫又变成一条发怒的银龙在潭中翻腾,发出阵阵巨响,气势雄壮。

⑤三折瀑则是由上折、中折和下折三折组成。上折瀑布从崖壁上倾泻下来,落入石坑,发出泼勒勒的声响,卷起堆堆水花向下流去,景色秀丽妩媚。中折瀑布从崖后翻越而下,夹带无数水珠,从容落入潭中。当山风回旋时,千万水珠烟雾亦随风飞转;遇丽日当空时,水云烟雾会显出一个五彩缤纷的霓虹。游人若沿潭边小径绕到瀑布后面观看,瀑布似百龙从天而降,尤为神奇。下折瀑布景色较一般,但游人来到下折瀑前,抬头仰望四周天空,竟是葫芦状,故人称“葫芦天”。

⑥散水岩瀑布水量不大,但其姿态却飘逸潇洒""

⑦西石梁大瀑则是个瀑洞奇美的景点""

⑧梅雨瀑从崖口坠落,离瀑顶不远就遇到一块横空突兀的崖石,瀑布触石而四散,顿时化作阵阵雨雾,随风飘扬,降落时似细雨绵绵,宛如梅雨一般,极富诗情画意。{情感散文诗句}.

⑨这些风采迥异的瀑布,组成一幅壮丽多姿的画卷。游人到雁荡山游览,大多是久慕大龙湫等瀑布之美景才踏上旅途的。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作者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说明其特征的。(从原文中找短语回答)

2、下面三个短语应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入[甲]处的是( ),填入[乙]处的是( ),填入[丙]处的是( )。(只填序号)

A、阳春时节 B、盛夏季节 C、秋冬之际

3、文中第⑨段“这些风采迥异的瀑布”一句中,“这些”指代哪些内容?请具体说明。

4、为了对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介绍,本文主要运用了( )和( )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情感散文诗句 情感散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