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第一篇:《关于尊严的几篇文章》
尊严是我们的生命之盐——–傅国涌
尊严从来都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它和吃喝拉撒睡等直接关乎人类生存的词一样,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或者可以说,尊严是我们的生命之盐。记得不久前,有新闻周刊在讨论什么“国家尊严”、“大国尊严”,对此,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尊严首先是个体生命的事,如果千千万万个体缺乏应有的尊严,又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国家尊严呢?尊严源于个人,也最终归结于个人,只有具体的、活的、有生命的个人才会把尊严放在第一位,尊严体现在日常的社会共同体生活中,体现在每个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尊严总是和自由、自尊、自立等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当然,尊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也是在在长期的人类生活中逐渐发展过来,一步步处于变化之中的一个概念。古代背景下的尊严和近代以来的尊严,便有着许多不同的内涵。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异国超过15年,归国之初,他曾感慨地说:在这十五年中,中国的变化从物质到精神,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一百五十年。其实,一部中国史从秦汉到清末,二千年只是“立于不进不退之域”,直到戊戌以后的十五年,才由静而动,跌宕起伏,从古代迈入近代,十五年的变化之大又何止是超过一百五十年。以新生的近代知识分子为例,在他们身上,尊严获得了全新的内涵,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他们都不再匍匐在君主、强权和一切外在威武脚下,超越了孟子确立的“大丈夫”坐标,也超越了纲常体用之下的依附关系,完全确立了以独立人格为基础的自我价值。
1928年冬天,一身戎装的蒋介石,挟北伐余威,大江南北,无不望风而拜,让他尝到至高权力的滋味,没想到安徽大学主持校务的刘文典教授,竟然没把他放在眼里,当面顶撞他。蒋指斥刘纵容学生,“是为安徽教育界之大耻”,要从严法办。刘回敬“你就是新军阀”。恼怒之下,蒋下令将刘文典关起来。在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等人的奔走呼吁下,刘文典被关押了7天后获释。病中的老师章太炎听说此事,想起三国时代祢衡击鼓骂曹操的典故,大为振奋,抱病提笔,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这位当年的学生:
“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刘文典虽然被迫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安徽大学,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请他担任国文系主任。值得留意的是蒋和国民党当局都没有干预,刘一直在名牌大学做教授,讲《庄子》,一样头角峥嵘,桀骜不驯。
刘文典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抗战期间,身为西南联大政治学教授的张奚若被聘为国民参政员。有一次开会,他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言批评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蒋粗暴地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他在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从此不再出席参政会。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开会,寄来路费和通知,他当即回电一封:“无政可参,路费退回。”抗战胜利后,大约1946年初,他应学生邀请,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草坪上做了一次大为轰动的讲演,听众达六、七千人,他在正式讲演前大声说:“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点,便是请他滚蛋!”尽管蒋并没有因此为难他,但他要公开说出这些话无疑还是需要勇气的。这毕竟是冒着风险的,没有担当也就没有尊严可言,在这一意义上说,真正的尊严一定来之不易。
尊严往往体现在这些真实的故事当中。活的事实要比任何抽象的说辞更有说服力,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可以傲对强权,显示个性,那就是尊严。“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进逼,向长城以内推进,占领了河北北部,成立伪“自治政府”,并鼓吹推行华北“自治”。在这一紧急关头,北大教授联名发表宣言,誓死反对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北大校长蒋梦麟也是签名者之一。一天下午,日军要去他“谈谈”,他虽
深知其中的危险,但毅然独自前往日本兵营。他在回忆录《西潮》中以生动的笔触记下了这样一番对话:
“我不是怕,如果我真的怕,我也不会单独到这里来了。如果你们要强迫我去,那就请便吧——我已经在你们掌握之中了。不过我劝你们不要强迫我。如果全世界人士,包括东京在内,知道日本军队绑架了北京大学的校长,那你们可就要成为笑柄了。”
“你不要怕呀!”
“怕吗?不,不。中国圣人说过,要我们临难毋苟免,我相信你也一定知道这句话,你是相信武士道的,武士道决不会损害一个毫无抵抗能力的人。”
夜色四合,他终于全身离开日本兵营,平安返回北大。他单身赴约,在日寇军营里,在威胁面前,能够如此从容,如此坦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临难毋苟免”。他做到了,什么是尊严?这就是尊严。我觉得,与其空谈尊严这个词汇,不如多看看前辈知识分子在危难时的表现,看看他们在不可一世的强权面前作出的选择。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任何尊严,都离不开有血有肉的独特的个体生命。一个由许许多多这样的个体所构造的民族自然也是有尊严的。
解读尊严
我仰望蓝天:尊严是什么?蓝天沉思:尊严是一种开阔胸襟。心胸狭隘,锱铢必较与尊严无缘。任小鸟在掌心嬉戏,让白云在怀抱追逐。尊严是一种宽容大度,是一份豪放旷达,是“海纳百川”的恢宏气度。
我俯问大地:尊严是什么?大地轰鸣:尊严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尊严不是仰人鼻息,靠别人的施舍而生存,而是通过自己的自立自强树立起来,坚守自己脚下的一方净土。
我遥望雄鹰:尊严是什么?雄鹰翱翔:尊严是凌云壮志。振翅而飞,冲破乌云,经历风雨,搏击长空。风的雕刻,沙的砥砺,雨的锤炼,成就了一个不屈的灵魂,锲而不舍的奋斗。
直面尊严,我思绪万千——我又问淙淙流淌的小溪,青翠欲滴的小草,高耸入云的苍松,飞流直下的瀑布……它们各有各的理解。
翻开历史的画卷,回眸历史昨日的阁楼。许多历史志士脱颖而出,诠释出世代最浑厚的尾音——尊严,这不带声响却最令人震撼的两个字,涂抹出了人性最浓重的一笔。
茫茫大漠,亘古无垠,一缕隐隐约约的牧笛声却穿越时代的阻隔,袅袅千年,竟令这神州大地有一丝震颤。遥望天际,你矮纸斜行,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恋,用至情睥睨美酒佳肴,你情愿沦落牧羊十七年。岁月风华逝去,铮铮铁骨却敲击着时代的枷锁,发出历史的最强音符。苏武,不仅仅是一名大汉子民,更是一位用尊严精炼的中华英魂。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活的有尊严的你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历史一转身,便已千年。南宋小朝廷已岌岌可危,也只有你那宽厚的脊梁,才能承担得起背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的昂贵誓言吧!朝廷没有给你机会,但历史却为你雪洗冤屈。铁血铸就了你的尊严,即使兵刃相见的敌兵,对你也不敢仰视。为了尊严,你将自己的生命化为神州的一个符号,构筑华夏的血脉。
雄鸢振翅,一声长鸣足以让我们仰目,而时代的英雄,为了弥补民族的痍疮不惜放弃生命。尊严,为他们谱写响彻行云的骊歌。站在昨日的阁楼上远眺,尊严,伴着这个民族走向远方。
或许没有太多的喧嚣与浮华,你身陷囹圄却仍奋笔疾书那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呐喊却令中原英雄儿女眼泪纵横了几百年。提起中华民族的尊严,文天祥自是必不可少的丰碑。同样的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却也令世人感悟一位诗人的尊严与灵魂.纵是血洒焦土,抑或奔波流离,他们无悔了.他们在泥淖中翻滚出一身浩然正气,在尊严的光环笼罩下熠熠生辉。
陶潜恪守着隐士的尊严,洁身自好,留名千年,云长,守卫着忠臣的尊严,过关斩将,彪炳千秋。亮丽的人生,是建立在尊严上的亭台池榭。而池中的花木,是我们灵魂的寄托。守望尊严吧,那生命之树,将开出长盛的花朵。
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尊严,周恩来“为我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尊严,龙图腾的“十年了,我憋的就是这口气”也是尊严……
慢慢地我明白了:尊严,就是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韧性;尊严,就是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尊严,就是拥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执着;尊严,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无私……
啊,尊严,你如山之巍峨,水之晶莹,日之灿烂,月之朦胧,如风如雨,如雾如虹……我似乎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你,但每个人都可以用行动来诠释你。你,永远是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姐妹,永远是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伙伴。
尊严之歌穿越岁月风尘而历久弥新!
尊严之曲淌过历史长河而亘古不变!
尊严
人来人往的地下铁,发酵的空气,昏黄的灯光,车厢与车厢碰撞的声响,或坐或站的人们,这站下车那站上车的人们,面无表情行色匆匆的人们……
地下铁停在不知名的小站,空旷的长长的站台,坐着轮椅的老兵被一个中年妇女推上了地下铁。老兵脸上纵横着斑驳的皱纹,身上是一套破旧的军服,两个裤筒空空的,余下的那截大腿上放着一个装零钱的小盒子。
老兵——是一个乞讨者……
我的心中满是悲哀。
他的那双残腿,或许是在卫国战争中被炸弹炸伤的吧?又或者是在援助中国的时候,误踩了地雷? 不论如何,是多么的让人肃然起敬啊!——一个老兵,为国家打过仗,效过力,甚至赔上了自己的双腿!而那双残腿,便是如证的铁山,便是荣耀的标志,足以让他自豪一辈子,甚至拿来向别人炫耀:“我这两条腿,就是在XX战役中丢了的……”
而如今,那足以自豪的标志却成了博取别人同情,进而获取金钱的工具!这是多么的讽刺又多么的可悲啊!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又究竟是什么,让这样的一位老兵变卖了自己的尊严,变卖了那曾经自豪过的标记,伸出那双曾经握过步枪,曾经把子弹嵌入敌人胸膛的手,颤颤巍巍的向别人——乞讨……
我看向他的眼睛,想找到答案。看到的却只是一片没有任何色彩的空洞,无边无际、让人窒息的空洞!难道他对这样的乞讨已经麻木吗?难道他对路人或怜悯,或鄙视的目光已经失去知觉了吗?难道他已经把这样的乞讨当作一种过生活的手段了吗?难道他真的已经彻底舍弃了一个作为老兵的尊严了吗?!
也许他也有他难言的苦衷吧!拖着残腿的他无法找到任何的工作,微薄的抚恤金不够养活一大家子的人,不够在如此繁华的大都市继续生活下去……也许他的心中盛满了悲哀,也许他对别人怜悯的目光感到耻辱……
可是,为了生活下去,他却不得不忍受这一切,抛弃那无用的尊严,用昔日荣耀的残腿来换取足以生存的金钱……
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世界啊!
老兵的轮椅推到了我前面,那干枯的手颤颤巍巍的伸着,军服上的勋章闪烁着讽刺的光芒。
我犹豫着要不要把钱放到那个盒子里去,用我的同情来购买他的所剩无几的尊严。可是,我的那一点点同情对他真的有用吗?是够他买今天晚餐的面包的,还是够他买一丁点点火腿的?……
在我还犹豫不决的时候,轮椅已经从我面前经过了,而我插在口袋里的手,却始终没有拿出来…… 老兵在下一站下了车,不知又去了哪里,继续变卖他的仅剩的尊严。
地下铁中依然人来人往,发酵的空气,昏黄的灯光,车厢与车厢碰撞的声响,面无表情神色匆匆的人们…
尊严诠释生命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有生命,后来知道了家里养的畜生也有生命,慢慢的,知道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大了,知道一切的一切不只有生命,更有尊严。
尊严是个高贵的词,尊严是首自吟的诗,尊严就是生命的终极追求。尊严就是漫漫黑夜里突然亮起的一盏灯,常常让人热泪盈眶;尊严是那矗立在云端的高山,随时欢迎挑战者的挑战。
我小时候有很多伙伴,那时我们很喜欢小鸟,经常会一起约着到操场边上抓小鸟,或是直接就到附近的山上,把那鸟窝端回家里。我还记得在一次端鸟窝的过程中,看到一只鸟妈妈找不到孩子,在树梢不断的呼唤,那叫声现在回想起来真让人揪心的疼痛,它一直在鸟窝旁会蹲守好几天。那些小鸟被我掏回家中,我虽然很尽心去照顾它们,最终还是会被我弄死,或者说它们每天啼叫,拒绝进食,慢慢走向死亡。它们直接用死亡来抗拒人类的无知愚昧,用死亡来捍卫自己的尊严,那时的我不知这些,每次把小鸟拿回家,少不了被奶奶骂,小鸟死后,奶奶总是让我给小鸟砌一堆小坟,让它们也像人类一样入土为安吧。
我隐隐中知道奶奶的想法,她是要让我尊重生命,后来,读的书多了,也慢慢长大了,知道了世界万物都有生命,也都有尊严。
记得曾经读到过这样的文章,文章中说,有一家人养的一条狗,因为食量大,吠声也大,而且不讲卫生,这家人不堪忍受,男主人决定把它给扔了,于是把狗装进麻袋里,开车到几百公里外的野地里把它遗弃。没想到几天后,那条狗风尘仆仆的回到家中,男主人还是毅然地把它装进袋中,想要把它扔到更远的地方。在去的路上,只听到袋中的狗呜声不绝,打开袋子时发现狗已经咬舌自尽。
男主人当时就哭了,他哭的是自己绝情,自己无义。哭的是自己他没能理解狗的忠心,没能理解生命的尊严。第一次看文章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知道生命的尊严是不可亵渎的。
要说狗的自尽给了我巨大震撼,那么大象的离别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
有动物学家称发现大象能预感到死亡,如果一头大象预感到自己将要死亡时,它会向儿女们,伙伴们告别,交头接耳,举行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然后,它会在大家的注视下,步履稳健,从容庄严地走向已经准备好的墓地,这时的大象,心里肯定澎湃万千,但面上还是淡定自若,一如平日的王者风范,一如平日在林间的啸敖穿行,一如平日的伟岸威猛。
大象在陆地上是最大的动物,壮硕有力,但它们不像老虎狮子那般,充斥着杀伐之心,欺凌弱小动物,它们只是在危机时刻才会起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它们的死亡没有亲人的陪伴,自己走向深山大泽,古洞深谷,即使让虫蚁啃噬,蛇鼠撕咬也不让同伴看到,生命的尊严在大象孤独离别的背影里得到升华。 生活的本质就是奋斗,生命的本质就是尊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命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墙角石缝里的一颗小草,在大千世界里微不足道,却一样活得有滋有味,生机怏然。隔个不久,再去看时,发现前几天你曾经看到的小草已经卓然而立,招蜂引蝶,往往会被这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叹。于是,你发现,小草的顽强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你发现,只要是生命,给它一点阳光,一点土壤,一点爱心,它就能尽情的生长,让生命焕发出可爱的美丽。 生命从出生到离去都是那样的完美,出生的时候,圣洁无暇,离去的时候,庄严高贵。细想一下,才发现,世界万物都只为生命的存在而存在,世界万物都有生命,世界万物都有尊严。然而,也只有尊严才能诠释生命。
丰 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冰坨,狂风狼似地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一个人"
将军听了一愣,什么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个冻僵的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无法辩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脸,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句:"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吸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止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面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第二篇:《什么是尊严》
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其实,真正的尊严绝不取决于身份和地位。尊严是高尚的人格,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奋斗的精神。 请你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写本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立意: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会有尊严。
2、神圣的尊严,在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
3、科学的尊严不容侵犯。
4、尊严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象征,更是民族、国家的立身之本。
5、产生尊严的是理性——对正义的执著,而不是冲动——对虚荣的追求,这是尊严与 “面子”的根本区别。只有摒弃了虚荣的“面子”,树立起真正的尊严,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范文分析】
请保留他们最后的尊严
这几年,有关儿童慈善事业的电视节目似乎特别流行,这本是好事,可看多了,就发现这些节目形式多有雷同,无非是让主持人当众介绍了捐助双方的姓名、职业、年龄乃至住址之后,再让捐助者甚至他们的孩子走上台,将一叠叠厚薄不一的人民币放到台上受捐助的孩子手上。通过屏幕,我们可以看到周围观众的笑脸,不停闪动的灯光,也看到了同样纯真的孩子,却又不是同样轻松的孩子,末了,热心的主持人还把话筒凑上去问这些孩子有何想法。回答正如人们所期望的,是那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报答大家的期望”之类的话。结局是感人的,圆满的。可是,不知是否有人注意到整个过程中那些受捐助的孩子站在台上扭捏、局促不安的神情呢?
在这里,我无意怀疑主办方的初衷,只是觉得这样一种在众目之下过于直白的捐助形式,会令当事人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的确,捐助本身是可贵的,但却无形中造成了双方的一种不平衡。那些可怜的孩子的表情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他们由于家庭各方面的原因被迫过早地面临现实生活的残酷,这不是他们的错。同时正因为他们也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善良的人们想伸手帮他们一把,于是有了慈善事业。可是请别忘记,善良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当今慈善事业所忽略的。是的,我们帮助了他们,奉献了我们的爱心,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可有谁能去考虑一下孩子们的感受呢?又有谁能想到,当我们的帮助无意中损伤了孩子们的自尊的时候,任何物质上的给予还有何意义可言。物质上的贫乏在他们的脸上已经写下了令人心酸的沉重。试问,我们又怎么忍心去伤害他们呢?当然,主办方的这些宣传,初衷也不过是为了想让这些孩子们能感受一下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能笑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仅此而已。这种雷锋精神是可贵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