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一年级养成教育总结 六年级养成教育总结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一年级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一年级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闫庄小学 何娟

养成教育活动已经结束,现总结如下:我们班本着“严、理、情、导”相结合为主要工作途径与方法,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来规范加强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训练。

一、 指导思想

以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活动的方案为指导,通过系列有效的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为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 工作思路

1、 转变教育观念,热情服务,稳抓各种习惯养成教育。

2、 以习惯的养成促创新,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实践、体验活动为主,讲求教育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三、具体教育措施: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从教以来,我始终遵行陶先生这一朴素教育思想,立志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四会”的人,成为真人。

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教人求真,自己先做真人。

“重细”是理念和态度,“善细”是教师的诗外工夫。善细的结果未必能事事如愿,善细的过程一定真实而感人。

陶行知说:“教人求真,先做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这是怎样的殉道者和幸福者。

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

3、养成教育,成于细节。

过去一学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围绕求真目标,实抓细节养成。现将细节教育的点滴收获汇报如后:

(一)行为习惯方面

1、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零食、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物进校园。学生不在校外小摊上买饮料、面包、鲜奶、糖块、辣椒条、菜饼等不卫生食品,也不从家里往学校带零食。

2、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全体同学认真遵守《班级制度》,做安全有益的游戏,创建“平安校园”。严禁攀爬篮球架、杆子、柱子、树枝、窗台、楼栏杆等,严禁在楼梯、走廊、教室、操场、厕所等地追逐打闹。

3、严格到校、休息时间。

(二)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

(三)文明习惯

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体贴父母;礼貌待客;爱护课桌凳,不乱刻乱画。

四、养成教育的感受。

1、养成教育,在养成别人同时,也在养成自己。

2、在以细节教育为主要方式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并快乐。

篇二:《一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养成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并最终收益的第一步。它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更有着迫不及待的任务。

小学生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刚刚步入正式的学校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如何让孩子走好这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呢?我们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 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一年级的小孩子才刚刚接触小学教育,教育对他们而言是茫然的,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一时还无法理解我作为一个小学生上课必须认真不随便说话;下课必须不打闹;作业必须干净及时订正;有事情必须请假等等。一年级的孩子接受能力还很薄弱,理性思维的发展非常缓慢,他们的心理机制还无法内化这些在教育者眼里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教育者简单枯燥的说教也无法从根本上让孩子接受理解这些习惯的重要性。

因此,在一年级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小孩子是形象思维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如果他们能够置身于一个处处有着良好习惯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

二、 以比赛机制来操作养成教育

一年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比赛心理,他们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比别的同学好,这样以一带一,以几带几,以点带面,教育的效果马上就出来了。另一方面,比赛的机制有利于教育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

例如在我们班,我们班充分利用红花评比台,采取“形象小天使”的方式进行比赛。比赛的形式多样,有小组比赛,有个人比赛。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会给不同的组奖加分,如果每个组因为一个同学不听讲,就不能奖加分,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小组采用“攀比架”的形式,让小组同学一起共同进步,争取优胜。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助于利用舆论的力量使得部分表现并不好的同学自律,并最终达到人人进步的教育目标。

三、 从细节处入手来抓行为习惯教育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一个的细节串成的。细节决定成败。一年级的小孩子容易忘记,容易忽视细节,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会从细节处来抓行为习惯教育,并且要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做到落实。抓住有效的教育契机,进行扎实的训练,才会卓有成效。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多走动一下,多进行总结。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别人扔在地上的一张纸捡了起来,有人当作没有看见。我就可以抓住这个细节,大大表扬那个捡起纸的学生,来到达教育的目的。又比如,有些学生课间十分钟在室外文明玩耍,有些却在教室里追逐打闹;有些学生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有些却目中无

人……面对这些,我及时给他们指正讲解,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优点也要树立典型,大力赞扬,特别是对那些平时表现不见得优秀的孩子。

四、 从榜样入手抓好习惯教育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法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好的班级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合、列队、升旗、课间活动和放学排路队等,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这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比喻。为了学生能有一个美妙的命运收获,我们必须学会在他的土地上播下种子,一年级,需要播下一颗行为习惯的种子,并且勤于浇灌,踏踏实实走好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开好养成教育的第一朵花!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青铜峡市第四小学

班级: 一年级(5)班

教师: 康瑞芳

篇三:《一年级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及总结》

一年级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2013年8月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和本班实际情况,特拟订本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我们决定以习惯培养为目标,通过对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对象及教育内容

一年级全体学生 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列队

三、活动具体步骤

(一)学习阶段(8月)

通过学《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一年级新生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二)训练阶段(9月——10月)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训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礼仪习惯

自学生入学起,着重让学生懂得:

(1)上学穿戴要整洁;

(2)上课铃声响立即有序地进教室坐好,不打闹、不讲话,能在班干部指挥下朗读或背书。

(3)上、下课时,起立 向 老师致敬问好。站立正直、声音自然洪亮、整齐。

(4)上学迟到,应在教室门口先 向 老师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才可进入,进教室时,脚步要轻捷,入座时不要发生较大响声,并立即集中精神听课。

(5)懂礼貌,在校内外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会用“请”、“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

(6)课间如有紧急情况需要离开课堂,须向 老师请假,经老师同意后才可出去。 2、学习习惯:

(1)按时上学,不迟到,有事请假。

(2)上学时带齐学习用品。

(3)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4)上课时专心听讲,读写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

(5)遵守课堂纪律,上好每一节课。

(6)写作业时要专心、认真,书写工整,错题及时改正。 纪律习惯:

(1)上课时举手发言,不说小话,不做小动作,不东张西望。

(2)课间先上厕所,尽量避免上课上厕所。课间不要远离教室,上课铃响抓紧进入教室坐好。

(3)不在教室、走廊追跑打闹。不攀爬窗台、栏杆。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4)集体活动时要守时守纪,集合站队要快、静、齐。上下楼梯不拥挤。

行为习惯:

(1)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放学离校时说再见。听从老师的教导。

(2)学习使用“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

(3)学会和同学做朋友,讲谦让。懂得自己是班级、小组中的一员,并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

3、卫生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手、脸干净,服装整洁。

(2)学会扫地、拖地、擦桌椅、擦窗户、擦黑板。

(3)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物品摆放整齐

4、列队做操

要求学生学会听体育口令,班干部报数。培养从小锻炼身体的意识,齐步走、向右、向左转等基本常识。养成做操认真、动作规范,出操、下操要有秩序的好习惯。

具体内容:

(1)是否快速准确到达指定地点。

(2)按音乐完成整套动作。

(3)做操动作正确,规范、到位,整体效果好。{一年级养成教育总结}.

(三)检查评比与总结阶段(1月初)

评选校“十星少年”,并进行表彰。

一年级养成教育总结

2013年12月

一年级的小孩子才刚刚接触小学教育,教育对他们而言是茫然的,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走好这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步呢?我们带着思索按照前期制定的计划逐步完成了养成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 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刚刚步入正式的学校教育,他们的接受能力还很薄弱,理性思维的发展非常缓慢,他们的心理机制还无法内化这些在教育者眼里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老师简单枯燥的说教也无法从根本上让孩子接受理解这些习惯的重要性。

因此,在一年级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小孩子在形象思维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如果他们能够置身于一个处处有着良好习惯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我们一年级老师讲话多数以儿歌、三字经形式传达,久而久之孩子们朗朗上口,继而养成好的习惯。

二、以比赛机制来操作养成教育

一年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比赛心理,他们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比别的同学好,这样以一带一,以几带几,以点带面,教育的效果马

篇四:《一年级养成教育工作计划总结(上)》

一(6)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2013—2014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一年级养成教育总结}.

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

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我们决定以习惯培养为目标,通过对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养成教育内容:

1.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2.学习习惯的培养

(1)上课习惯的培养(倾听习惯、思考习惯、表达习惯)

(2)作业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习惯、认真做作业、及时改正的习惯)

(3)阅读习惯的培养(喜欢读书的习惯、阅读积累的习惯)

(4)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培养(用眼卫生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习惯)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

(一)理论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一日常规》。

(二)行动阶段

1.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一日常规》。

(1)利用晨会课集中学习讲解《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2)利用班队课,专题宣传《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3)利用板报阵地积极宣传《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

(4)组织一次手抄报比赛。

2.开展“好习惯伴我行”教育学习活动

(1)大家定好习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自身或同学身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讨论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将学生搜集、整理的提议,确定几种学习、生活方面的文明习惯,作为重点训练内容。

(2)大家练好习惯:针对确定的文明习惯,开展“好习惯大家练”活动,同学间互相鼓励,家长、教师积极督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耐心,持这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3)征集我的好习惯:经过“好习惯大家练”活动,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此项活动采用写话形式,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所得。学生的亲身体验更能引起同学的共鸣,也更能激励同学。

(4)大家评比好习惯:经过系列活动后,相信一定有表现突出、进步显著的学生出现。在班内评选好习惯学生,并进行好习惯学生的事迹播讲。

3.抓常规

(1)依据《小学一日常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检查督促反馈,重点:仪表仪容、文明礼貌、文明休息、卫生保洁;

(2)抓每日的广播操、眼保健操、午间休息,突出纪律;

(3)抓课前二分钟预备。

(4)抓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4.建立激励制度: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实施赏识教育,尽量正面教育引导,多表扬少批评,采用小红花激励的办法促进学生奋发向上。上课专心听讲得一朵小红花;独立完成作业并且全优得一朵小红花;认真做眼保健操,不睁眼,动作规范,坐姿正确得一朵小红花;一周五项竞赛获循环红旗,人人得一朵小红花。记录本中满五朵小红花者在墙上得一朵红花。比比谁的红花多。

一(6)班养成教育总结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一年级养成教育总结 六年级养成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