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怀念母亲》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训练四(含答案)
一、怀念母亲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 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yàn yān),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ɡ pín)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hù hú)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sāng sàng)。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频”字查音序应查(P),查部首应查(页)部。“寝”字查音序应查(Q),查部首应查(宀)部。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孤寂) 清晰(朦胧)特别(普通)
3、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答: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迎养母亲。
4、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寝食难安
5、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6、仿照文中画“ ”句子的写法,写一个句子。 每看到书桌上的小木船,我的脸就涨红起来,后悔不已。
7、解释下列词语
(1)母亲弃养:婉辞,指母亲死去 (2)报终天之恨:怀有终生的悔恨
8、认真研读语段中摘录的两则日记,写写“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答:祖国频来如梦:作者身居异国他乡,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人往事,心中无限思念,以致祖国频来如梦。
9、“11月16日和11月18日”这两个时间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沉浸在思乡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10、细细品读文末用“ ”扩起来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母亲都一样,都爱自己的儿女,都思念自己的儿女。
1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思潮起伏)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可见一斑)
1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①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 沉 )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思念祖国母亲,思念家乡。
②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 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体会到了作者 怀念母亲 的感情,此时,“母亲的面影”是 模糊不清 的。 ③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
谈谈?
答:因为作者从小离开母亲,对母亲有强烈的思念之情。缺乏了母爱也就缺少了爱的教育,孩子心中没有爱、没有亲情,成为一个孤儿,他的灵魂就是不全,是一个行尸走肉。因为母亲是每个孩子的一部分,是母亲哺育了她的孩子。一个孩子没有了母爱,在他的生命和内心中都是有残缺的也说明了母爱的伟大`。
16、为什么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答:因为作者从小离开母亲到外地学习不能陪伴母亲感到悔恨,现在母亲去世了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感到遗憾,现在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有能力照顾、迎养母亲却离他而去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17、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表达自己( C )(2分)
A 一种说不清却真挚的情感。
B 过不惯离开“母亲”的生活,想家了。
C 对亲生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的爱意。
篇二:《《我的母亲》导学案及答案》
市二中"1+3"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我的母亲》第一课时
教师: 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认识这位母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 有关作者: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 ,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 ”。做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家风范。主要作品有 。
胡适,民国前二十一年出生于上海,二十岁赴美留学,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六年返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胜利之后为 大学校长。
旅美期间,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民国四十七年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任院长职。民国五十一年逝世于南港任所,享年七十一岁。
2、为加点字注音
眼翳 责罚 广漠 管束 宽恕 文绉绉 嬉戏 绰号 ........吹笙 摹画 抽屉 舔去 庶祖母 侮辱 佃户 .......{《母爱》的作者}.
3.从备选的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横线上。
(1)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2) :广大空旷。
(3) :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热的样子。
(4) :容忍谦让的限度。{《母爱》的作者}.
(5) :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
【备选词语】
面红耳热 轻薄 文绉绉 气量 广漠
合作探究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段落。
描写母亲的段落是第 至第 段。
(2)除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作者的 (时期)生活和母亲对“我”的 深远影响。
(3)按下列提示,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至第 4 段)回忆作者的童年,为写母亲做铺垫。
第二部分:( 第 5 至第 12 段)写 。
第三部分:(第 13 至第 13 段)写 。
达标测评: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厌恶 (wù ) 管束 (sù ) 广漠 ( mò ) 质问 ( zhì ) ....
B.责罚 ( zé ) 眼翳 ( yì ) 调度 (tiáo ) 轻薄 (bó ) ....
C.庶祖母 ( zhé ) 嬉戏 (xī ) 抽屉 ( tì ) 野蛮 ( mán ) ....
D.文绉绉 (zhōu ) 绰号 (chuò ) 牢骚 (sāo) 宽恕 (shù ) ....
3.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面红耳热 带人接物 当面质问 认错陪罪
大失身份 目光严历 仁慈温和 体谅宽怒
(1) 改 ; (2) 改 ;
(3) 改 ; (4) 改 ;
4、选词填空
(1)我母亲待人最 ,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慈祥 仁慈 仁义 )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 过我。
(约束 管理 管束 )
(3)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 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请 找 央 )
(4)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 了一顿。
(责罚 责备 责骂 )
5、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6、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 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 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 我,然后行罚,或 ,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 教育 责备 惩罚 B、严肃 教育 责骂 惩罚
C、严肃 教训 责骂 行罚 D、严厉 教训 责备 行罚
市二中"1+3"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教师: 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结构,感知文章内容。
2、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的内容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及。
2.“我”是什么样的性格?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
3.“我”失去了 的两个机会。
4.小结:“我”的童年生活过得。
5.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是为了 。
合作探究
二.学习第二部分
6.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这句话是: 。
7.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怎样的性格?
(1)对“我”的管教
① 催“我”早上学 ;② ;(性格: 严厉 )
③ (性格: 慈爱 )
(2)处理家庭难事和矛盾
① ; (性格: 善良、宽容、仁慈 )
② 忍气化解两嫂子的矛盾 ; (性格: )
(3)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① 质问五叔 (性格: )
8.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母亲对我的训导是“,而与家人的相处是“”。这两者正是恩师的具体体现。
9.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1)就母亲的为人而言,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对我们今天待人接物的处世态度仍有指导意义,我们要继承下来。对文中的母亲在家庭中忍辱负重,对待大哥、大嫂、二嫂过于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我们应予以 同情 与 理解 ,体会母亲当后母的难处。
(2)就教子方面而言,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与她 身兼父职
有关,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
三.学习第三部分
10.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
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 。
达标测评
四.全文小结
11.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 、 爱戴 、及 的思想感情。
12.品味语言,作为著名学者的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
——-“不能不”表 ;“一点儿”是作者的之词。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
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如果”表示
的品格。
市二中"1+3"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我的母亲》第三课时
教师: 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概括文章主题。
2、深入理解作者行文思路及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
自主学习
本文主题思想:
合作探究
1、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什 么?
2、作者极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却能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的情感是如 何体现的?{《母爱》的作者}.
达标测评
苏联中学开学典礼时用大幅标语打出:“爱你的妈妈吧!”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受到许多人生的教育和启迪。写出一点,与同学分享,字数50字左右。
篇三:《歌颂母爱的古诗词》
【歌颂母爱的古诗词】
1.《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2.《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的作者}.
6、【别老母】清 黄景仁
搴帏拜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