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学设计 第七小学 吴海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词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走进《渔歌子》。
1.课前三分钟(播放歌曲),课始交流听歌感受。
2.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这首歌好听么?听完有什么感受?指名交流。
3.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歌词中蕴含着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诗词,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志和的《渔歌子》(板书课题,齐读课)点出词牌名
二、指导初读,读出词的味道。
1.读正确,做到字正腔圆。
同学们想读读这首诗吗?读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指名读提示。(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词句。2.遇到不理解或难理解的词句,用笔划下来,可以联系课文注释,课文插图,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②指名读《渔歌子》,检查认读生字词(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加拼音的字读准了吗?) 指导读准平翘舌音,齐读。{四年级下册23中渔歌子改写成短文300字}.
③出示生字词语,(西塞山、鳜鱼肥、白鹭飞、青箬笠、绿蓑衣、不须归) 音是读准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懂吗?谁提出来大家探讨。学生互问互答。结合图片理解“箬笠、蓑衣”的意思)
指导书写生字(出示鹭、塞、笠)(学生先仔细观察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师范写(“鹭”上面要写的紧凑,下面要写的舒展,“塞”中间有三横,要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撇捺要写的舒展盖住土)生在本子上写两个字,注意坐姿和写字姿势。
2.注意停顿和抑扬顿挫,读地有板有眼,读出词的味道来。(指名读——范读——齐读)
三、想象作画,品味美读,读出词中的画。
1、简笔勾勒,江南春景物繁多。
①引导:大书法家颜真卿称赞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假如现在黑板上有一张洁白的画纸,要你们在画纸上用墨线勾勒出词中的景物,
你准备画些什么呢?赶快去文中找一找吧!(请同学们边读词,边在书上圈画景物。)
②引导学生按照有远到近的顺序把景物一一列举出来,师做简笔画。
2、描绘画面,理解词意,感受生机勃勃的江南。{四年级下册23中渔歌子改写成短文300字}.
①学生用具体的、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师启发:“这是一幅静止不动的美丽图画吗?不,它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它不仅有好看的画面,还藏着好多好听的声音,好闻的味道,好看的颜色 ,细心的你能发现吗?”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播放朗读引导学生想象把画面说具体,说生动。(师及时引入一些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让个别学生带着体会多朗读
3、感受画面,读出诗情画意
①让我们把自己放到这幅美丽的画卷中(课件出示一二行):[播放伴奏]。师述远处,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在蒙蒙的雨景中若隐若现,一行白鹭展翅飞向青天,(生读第一行)。近处,一湖碧绿的春水,岸边的桃花盛开,春江水暖,桂鱼正肥美。(生读第二行)
②引导学生在优美的曲中美美地读出词中所蕴含的诗情画意,读出江南春的勃勃生机。
远处,西塞山前那悠闲自在的白鹭飞得又高又远(一二组读第一行)近处,鳜鱼正在碧绿的春水中自由自在的嬉戏(三四组第二行)。
这画美吗,是啊这水乡之景真是美丽如画板书景美
四 、细细体会后两句词,读出词人愉快的心情。
1.景这么美,那人又是怎么样呢?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件出示第二句 渔夫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那微风细雨中静静垂钓,流连不归。(指名说)你说的真好,老师想把你说的也画进去,你看这渔夫已经和山水融为一体了。
这幅画老师画完了吗?最后画斜风细雨。
2.渔夫驾着小舟在这微风细雨中静静垂钓,他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让学生多带着感受读。
3.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出作者的悠闲自在。(齐读)诗人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静静垂钓,真悠闲真自在,所以他才不须归。板书人不须归
五、拓展资料,深探作者,读懂词人“不须归”的内心。
1.启发学生思考“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变色这里的“不须归”仅仅是指不愿意回到他那个吃饭、睡觉的小家吗?还指作者不愿意回到哪里去了?”出示张志和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后,找到答案。(回到朝廷、回到官场。)
2.师引读词的第二句。
师:是啊,置身于这美丽如画的水乡之景,张志和怎么舍得回去呢?让我们读读这句诗——齐读。
师: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唱,任暖暖的春风拂面,任蒙{四年级下册23中渔歌子改写成短文300字}.
蒙的细雨飘洒,张志和 真不想回去呀!——女生读第二句。
师:官场的黑暗,名利的争斗,又怎比得上张志和神仙般的垂钓生活呀!他实在是不想回去呀!——男生读。
4、有感情朗读整首诗。出示整首诗
①看那青翠的西塞山,清澈的小溪、红艳的桃花,那自由飞翔的白鹭、肥美的鳜鱼,这景果真是美,让我们带上感情美美地读读这首词。
②张志和自称为烟波钓徒,他可真是只羡神仙不羡官啊!让我们寄情于美丽的山水,把这幅诗情画意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再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
③谁能来试试背诵这首词(指名背、齐背)
六、歌曲结束,回味《渔歌子》
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就让这首千古绝唱再次响起,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首久远醇香的优美歌曲、一幅清新自然的美丽画卷吧!(播放歌曲)第二遍与学生一起哼唱这首歌曲。
七.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过故人庄》,指名读,师生共读。你还积累了哪些有关田园风光的诗词?学生分享。
八、作业
①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②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③同学们自己动手给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来向大家展示江南的美景。
附板书: 渔歌子
张志和
景 美 ‘
简笔画{四年级下册23中渔歌子改写成短文300字}.
人 不须归
篇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课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
吴海燕
各位老师下午好!
这次能把《渔歌子》这首优美的词呈现在大家面前,我首先要感谢年段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尤其是大吴老师和李老师对教案的设计给我提出许多建议,滨榕老师在课件制作上也帮了我很多忙。渊宗老师和年段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试上,也给我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总之,千言万语一句谢谢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那接下来我来谈谈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思路和反思:
本课的教学有八个环节
一、歌曲导入,走进《渔歌子》。
二、指导初读,读通读顺,读出词的味道。
三、想象作画,品味美读,读出词中的画。
四 、细细体会后两句词,读出词人愉快的心情,读懂词人“不须归”的内心。
五、有感情背诵整首词
六、听优美歌曲,师生哼唱。
七.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八、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所在单元是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依据课程标准,本单元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的乡村生活,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抓景物特点,体会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在本册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了解。所以这节课淡化了词的了解。
“文章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节课注重朗读的设计,多样多次的读都力求做到读得有层次,逐层有提升。从自读时的读通读顺,到再读时的字正腔圆;从范读后的有板有眼,到倾听名家朗读之后的想象读,从教师引读,到男女生读最后的有感情朗读背诵。通过如此这般的“语言描摹”、“情景再现”、“想象跟进”让学生自然走入情景,有感情朗读水到渠成,多种朗读的形式把学生的读推向了一个个的情感高潮,因此在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和不须归的原因等问题时就迎刃而解。
由于本人第一次上公开课,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所以整个课堂显得非常生嫩,许多地方不能随机应变,处理不当。如:
1.时间没有安排好,拖了好几分钟的课
2.课前导入没有达到预想效果,可能是因为刚上课,学生还没全部集中注意力,所以在交流感受到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说不出来。
3.因为紧张板书时景美写成景真,想象画面时,引导学生说画面时,没有深入。
4.导入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在交流时,许多学生没有说出感受。课题引入生硬,没有齐读课题。
5.教师语言不够丰富幽默,比较沉闷,没有调动课堂气氛,学生较为被动。
6.出示词语时没有齐读巩固生字范写生字时间花费较多。
7.理解不须归时,学生说出是不愿意回去的时候,我忘记询问不想回去的原因是什么,幸好学生有提出是因为景色太美不想回去。
8.整堂课以读为主,学生重音没读好时,我没有及时纠正,导致有感情朗读时存在缺陷。{四年级下册23中渔歌子改写成短文300字}.
2.注重有效指导,扎实掌握字词
本课设计在词的教学过程中,并不忽视字词教学。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词语的含义,再到板书示范,记住难点笔画,最后正确书写生字。分层解决了生字音、形、义的学习目标。
3.创设优美情景,感悟特有意境
张志和的《渔歌子》虽然只有27个字,但作为画家诗人集一身的他,在本词中将意境体现的淋漓尽致。要想走进诗人内心,必先感悟诗词意境。
优雅的古曲、山水画般的用PPT出示的意境图,教师和名家配以古典乐曲的吟诵,将学生带入画中,不由得不尽情想象:看到了,听到了,还
闻到了,也想到了——思绪翩飞中学生渐入诗境。
当学生交流有色彩,有声音,有味道的优美意境时,又引导他们画、唱、说心中的这首词。从无形到有形,意境意境揭开神秘面纱。{四年级下册23中渔歌子改写成短文300字}.
教学过程中渗透引用的古诗词,以词解词,把诗词的教学推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学生不但感受到景色美,诗境的美的气息将会充溢整个课堂。
4.拓展延伸,走进诗人内心
在教学设计中我抓住了“白鹭飞、不须归”等关键词教学,通过朗读,通过想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和那种悠闲自得、淡泊不争的生活情趣。 同时,适时引入柳宗元笔下的《江雪》与张松龄《和答弟志和渔夫歌》为理解诗人内心做对比,对比之后,诗人的那份淡泊名利的闲适与淡定从容已跃然纸上,解决本课走进诗人内心的教学重点的解决也将水到渠成。
5.读来读往中尽显“读占鳌头”,读出读进中品尝语文味道
我的本节课设计不但注重诗情浓浓,古琴幽幽,还特别体现出了书声琅琅的“读占鳌头”,多样多次的读都力求做到读得有层次,逐层有提升。
从自读时的读通读顺,到再读时的字正腔圆;从范读后的有板有眼,到倾听名家朗读之后的感悟读;从“白鹭飞”中的带着自己的理解的读,到“桃花流水鳜鱼肥”中美美地读,再到“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想象读,从教师引读,到男女生读、全体师生的深情配乐朗读,通过如此这般的“语言描摹”、“情景再现”、“想象跟进”让学生自然走入情景,有感情朗读水到渠成,多种朗读的形式把学生的读推向了一个个的情感高潮,借助张志和的词饱尝到了语文课的语文味道。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3古诗词三首之渔歌子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时我主要分三个板块,一是初读,读出点词味。二、理解词句意思。先让学生说说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其实就是说词的意思,尽量用上一些优美的词。然后出示插图并对照课文,再一次又用优美的语言说画面,并写一个小片段。三、是通过了解词人的生平感受渔翁的悠闲自得,从而体会词人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我根据《渔歌子》词中有画、词中寄情这两个特点,从厚厚的一沓资料中筛选出了张志和“心志平和”这个名字的来历、张志和是画家和词学习紧密结合的点进行拓展,一堂课下来,相信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首27个字的《渔歌子》,而是《渔歌子》背后整个美轮美奂的诗词意象。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准备: 西塞山水风景图 、搜集古词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词,了解词牌
1、自经典诵读以来,我们已经背了很多诗词,你能背几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大家听听。(指名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背诵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诗词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2、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新词,这首词也是描写自然风光的。 师板书:渔歌子
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遍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古人喜欢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你知道的词牌有哪些?
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
“渔歌子”不但是词牌,它还能表示词的内容。
4、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能想到这首词会写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题目着手,让学生猜猜词会写些什么,不光让学生理解了题意,而且为这首词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读得有点词味
1、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读词,看看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2、这首词每人至少要读三遍,这三遍不是让你像放鞭炮那样一下读完,而要你每读一次都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第一次:要一字不错,字正腔圆。
第二次:要读得有板有眼。
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词的味道,那你就很了不起了。
(学生练读)
【谱例 】 【谱式】 【句型提示】
西塞山前白鹭飞,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式七律句,可改用平起式)桃花流水鳜鱼肥。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起式七律句,可改用仄起式)青箬笠,绿蓑衣, 仄仄仄,仄平平,(习用对偶)
斜风细雨不须归。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式七律句,可改用仄起式) ——张志和《渔歌子》(单调27字,5句4平韵)
相机指导读准“白鹭”、“箬笠”、“蓑衣”。
你知道什么是箬笠”、“蓑衣”吗?(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挂图:看,图中人物戴的就是“箬笠”,穿的就是“蓑衣”。
4、你能把“桃花流水”、“斜风细雨”读得像画一样吗?
[设计意图]三遍词的朗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尽相同的训练要求,大家可以择其所需而做到。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属于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事物所组构而成。理解词语,便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事物,为接下来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1、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友,颜真卿曾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或舞笔飞墨,他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三四个学生说)
2、瞧,这就是张志和笔下的那一幅美丽的图画。(多媒体出示)
3、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将你看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试说)
4、大家说得真美呀!作者是如何写的?
5、多媒体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试着读一读,你脑中的那个清晰的画面要读得让别人也能感受得到。 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试读。
[设计意图]老师入情入境地范读,感染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地畅游在词所描绘的悠闲自得之中。
6、读得有些像画面了,从你的读中,我看到了一些景物,他们还有丰富的色彩呢?我还听到一些美妙的声音呢?你都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学生说)
7、你能将这么鲜艳的画面读出来吗?再次指名学生读。
[设计意图]一首词所展现的画面是无尽的,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不仅展现的是一幅静止的画面,并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四年级下册23中渔歌子改写成短文300字 牧童改写成短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