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二年级 千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
二 年级 数学 学科 下 册教案
主备人:罗丽菊
篇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罗海焕》
篇三:《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刘丽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4.结合实际进行估数,发展数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建立计数单位“万”的概念,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千、整万“拐弯处”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同学们,长白山是我们东北最有名的风景区,你们去过吗?(去过的举手)那今天,刘老师就来带你们欣赏一下风光秀丽的长白山。(播放图片,长白山天池最深处三百七十三米,是中国最深的火山湖。白头峰海拔二千七百四十九米,是东北第一高峰。在海拔一千三百九十七米的长白山西坡,有著名的空中花园。)
2、美吗?不能光欣赏,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发现。你们能读出这些信息吗?在这些信息中,哪个是我们学过的千以内的数?谁能介绍373这个数。
3、前几天刚刚学千以内的数,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信息中的这两个数都比一千大了,咱们今天就来认识像这样比一千还大的数(板书课题,齐读)。
4、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二、自主探究,质疑问难
老师希望你们就从这两个数开始,运用以前学的知识自己来认识他们,好吗?当然少不了计数器的帮忙,请看自学提示: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自己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并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2、写出这两个数,并把它们读出来。
3、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一千三百九十七后面的5个数。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先自学填写学习卡后小组内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学生展示(小组学生轮流汇报,教师板书)
2、我们在读数和写数的时候都是从哪一位开始的。(高位,是的,我们在读数和写数的时候都是从高位开始)
3、数数。
(1)这个1397,一个一个数,你能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吗?(齐数,我们一起数一数)
(2)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数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这个1399后面是几?(1400)怎么变成1400的?谁能用计数器演示一下?这里有几次满十进一?(生:两次满十进一)
(3)4599的后面是多少?(4600)5699后面是多少?(5700)
(4)两次满十进一你们都会了,那我们再来挑战一个有难度的:一个一个数,从七千九百九十七数到八千零二(同桌轮着数,用计数器演示,这里有3次满十进一 )
(5)难度再次增加:一个一个数,数出九千九百九十六后面的四个数。(自由数,指名用计数器演示,这里有4次满十进一)教师再领拨一遍。
4、认识一万:
(1)万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彩笔板书万)万位从右边起是第几个数位呢?1000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你能写出这个数吗?(写数)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0?
(2)现在,同学们想一想千和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指名说:10个一千是一万) 你是怎么想的?(因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万,所以10个一千是一万)
(3)那是这样吗?用小方块演示一遍(学生数小方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十,一百,一千,两千,一万)
(4)学生再用计数器再演示一遍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问: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5)感知一万:那一万到底多大呢?
【一万张纸估计一下大约是多高,用米尺和打印纸演示】
1、拿出4包(2000张)封在一起的打印纸,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张纸?
2、出示2包(1000张)封在一起的打印纸,告诉学生这是1000张,再估一下,刚才那包是多少张。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大约是两个那么多)
3、总结:我们在估数的时候要有一个标准量。
4、那这1000张纸到底有多高,老师量一量(10厘米),那5000张呢?(50厘米)10000张呢?(100厘米,就是1米)
5、米尺演示,指名看看一米到学生的什么位置。感受一万张纸很高。
【在我们学校去年的运动会上,很多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跑道一圈是200米,你知道10000米要围着操场的跑道跑多少圈吗? (每圈200米,50圈) 】
【你们知道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地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吗?(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早自习起到第四节上课那么长的时间。) 】
5、制作数位顺序表
(1)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了几个数位?你能按顺序把他们从右往左排列起来吗?(学生完成表格)
(2)学生依次汇报。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数位?(还有很多其他的数位,所以用省略号表示,今后会进一步学习)你们知道这个表格叫什么吗?(说明这个表叫数位顺序表)。齐读。
(3)数位顺序表能帮助我们今后认识更大的数,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记住它(3秒速记),老师考考你们。(右起第二位,第五位,千位的左边,右边,百位的右边,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四位)你们能不能也像老师这样提问题?
(4)数位顺序表的演变过程:你们想知道数位顺序表是怎么来的吗?
我们的祖先在放羊的时候需要用石子来代替羊的只数,1只羊就用1个小石子(屏幕出现1只羊和1个石子的画面);10只羊呢?古人很聪明,不用10个小石子,用一个大一点儿的石子(出示羊图)代替10只羊;那么100只羊、1000只羊、10000只羊呢?就用更大的石子代替,石子成了古人的计数工具,后来他们给这些石子起个名字,依次是一、十、百、千、万,就是计数单位。
可如果有更大的数,石子就会越来越大,计数也不方便,为了计数方便,我们用位置的不同来区分,就有了位置计数。把大小相同的石子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表示一个;第二位是十位,一个表示十个;第三位是百位,一个表示一百;第四位是千位,一个表示一千;第五位是万位,一个表示一万,(屏幕演示)这样就有了现在的计数器和数位。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吗?这就是数位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
四、组织练习,当堂检测
1、看图,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并把这个数写出来。
说说你是怎么拨的。你怎么知道在千位拨9?这四个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2、打靶游戏
你能看出他们打了多少环吗?读出这两个数。
3、其实用线段也可以表示数。出示一条线段6000,三分之一是多少(2000)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同学们也要收集10000以内的数,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
篇四:《二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三疑三探教案》
1
2
3
4
5
篇五:《二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一年级学习的“比长短”,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用刻度尺量线段。
教学难点:
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教学关键:
给学生充分体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使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形成表象,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
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
3、认识线段1课时
4、综合练习1课时
一、长度单位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累计课时数(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完成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目的: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谈话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问题预设:
① 什么是长度单位?
② 长度单位有哪些?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进行整理又补充了一些问题,就成了下面
的自探提示。
出示自探提示,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独立找到问题的答案。
(1)看书本第1页这群小朋友在做什么?
(2)都用什么东西来量的?用这些不同的东西量不同的物体,量出的长度一样吗?
(3)都用小方块儿来量,可以吗?请你试一试。
(4)一厘米有多长?
(5)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一厘米?
(6)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7)我们的数学作业本和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解疑合探(10分钟)
1、围绕以上问题师生交流反馈,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1)豆角大约一个小方块长。
(2)红萝卜大约3个小方块长。玉米大约2个、葱呢?菜呢?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大家再一起说一说。
(3)我们用同长的铅笔量一量我们坐的凳子和桌子有几个铅长。小组之间互相说说结果。
(4)用一个小方块儿来量一量小刀和像皮回环针蜡笔各长几个,同学间互动一下,交流经验,说说量的过程。
3、课堂练习
(1)请小朋友用尺子量出自己写字的这支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分别量出同一个文具盒,小刀的长度给大家汇报。
(3)学生任选一种物体量出长度给同桌看,同桌判断对错, 然后,指名展示,让全班同学估计这同学是否量的正确。
(4)“0”刻度在什么地方?找找指给同桌看看。
(5)从0到1是几厘米?说给同伴听一听。
(6)把你的手指放在0和1中间看看哪个能放下?做给小朋友看看。
三、质疑再探(3分钟)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调动全班同学进行帮助解决。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1、同桌共同选一种物体量出它的长度,并互相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演示量课本长和宽并且边量边口头叙述自己是怎样量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判断他说的对不对。
3、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刻度尺:0刻度线、数字
教后反思:
一、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累计课时数(2) 教学内容:
课本底4页至第5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题;完成练习一中的第4、第5、第9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认识长度单位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的: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学法: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学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三疑三探教案 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