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写家乡的风俗的600字作文》
写家乡的风俗的600字作文 畲乡风俗——捉“蛤蟆” 浙江省遂昌县大拓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蓝素芬指导老师蓝芳华 我家在遂昌大柘大坟山,这是个美丽的村庄,住的都是山哈(畲族人自称)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山哈村。 我们山哈人有许许多多传统风俗,如三十夜摇毛竹、三月三歌会,九月九对山歌.四月八吃乌饭、抢“馒头”,以
及婚嫁时抢狗洞包,讨新娘饼.捉“蛤蟆”等等。我最喜欢畲族人嫁女儿时的捉“蛤蟆”了。 堂姐出嫁的前一天晚上,酒席没散,我和小伙伴们就吵着嚷着:“我要捉‘蛤蟆’,我要捉‘蛤蟆’!”酒席好不容易结束了,我们就在大人的指点下,迫不及待地在厅堂中央摆上两张长凳和两脸盆热水,边唱着山歌,边把来自男方的媒人、客郎请过来。我指着脸盆里的热水说:“媒人大官,客郎官,洗洗脸儿擦擦嘴,扑通扑通‘蛤蟆’跳下水。”媒人、客郎应声道:“脸儿洗洗嘴擦擦,扑通扑通‘蛤蟆’会下水。”说完,媒人和客郎捞起毛巾,洗了脸,擦过手后把毛巾盖在脸盆上,再从口袋里摸出事先准备好的硬币扔进脸盆里。听到“当当”的硬币落水声后,我就高高兴兴地把脸盆端走了。看见我有“蛤蟆”捉了,边上的小伙伴也赶快把准备好的脸盆端了上去。真幸运,第一轮我就捉了两个“蛤蟆”(两元钱),我赶紧换好了水,再捉一轮“蛤蟆”。 捉“蛤蟆”是我们畲族人嫁女儿时,为了增添喜庆气氛进行的一种热闹而有趣的游戏。可是“蛤蟆”也不是那么好捉的,捉了几次后,媒人、客郎就会以天气冷、溪水凉、天气干旱.“蛤蟆”少等种种理由来推托。这时候就要比耐心、比机灵了。我们会变着花样,使出一些绝招,比如在媒人和客郎脸上抹泥巴、抹上锅烟灰,把媒人和客郎的脸上弄得灰不溜丢的。经不起我们的软磨硬泡,媒人和客郎只得拿起毛巾把大花脸擦干净,然后让大“蛤蟆”跳入水中。到了最后,他们干脆会让一大把“蛤蟆”同时跳入水中,热闹而有趣的游戏也结束了。
篇二:《家乡的民风习俗作文》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1.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2. ——蒙古族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
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
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3.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篇三:《家乡的民风民俗》
家乡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吴川的民风民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
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篇四:《家乡的民风民俗》
家乡的民风民俗
(第一课时)
吉水小学 王勇华
目标要求:
1.知识: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知道它们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乡的民风、民俗活动增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作,也给家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2.能力:从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中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有保护、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从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中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有保护、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课前师生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搜集嘉兴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活动,搜集的最好是本土化的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嘉兴民风
师:嘉兴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春秋时地跨吴越,历史书上称“吴头越尾”。有吴“辞让”与越“勤俭”。西汉以后,嘉兴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又深受佛教影响,上述“辞让”、“勤俭”的传统不断传承,而吴越尚勇好斗之风已不复存在。北宋末,北宋皇室南迁,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嘉兴,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自宋代起,嘉兴民“风淳秀”。嘉兴传统的优良风气主要是:温厚勤劳、秀慧工巧、崇文好学、进取求新。(出示:民“风淳秀”, 温厚勤劳、秀慧工巧、崇文好学、进取求新)
知道这16个字的意思吗?(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
一、游戏引入新课
1:笑谈“换牙丢牙”风俗
师: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同桌相对而坐,嘴角往上翘,抿嘴笑——露出8颗牙——露出4颗牙——露出2颗牙。(学生按要求做)老师看到同学们露出8颗牙齿时笑容甜甜的,看到大家长得很齐整的牙齿,让我想起了嘉兴的一个有趣的习俗。嘉兴人对怎样处理孩子掉下来的乳牙很有讲究,你们知道吗?怎么丢的?(生: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为什么这么做呢?(生:老辈人说这样可以使新牙长得整齐。)多有趣的说法,这个习俗寄予了长辈们对孩子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2、小结引入
师:像这样的这些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习、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叫它民风民俗。我们祖国各地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其中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嘉兴千奇百怪的民风民俗也是特别有趣,王老师课前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资源搜集了嘉兴的民风民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出示课题)
二、了解嘉兴日常民风民俗
1、这样吧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选择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2、随机请学生交流
1)、关于饮食的民风民俗——体会美好愿望
学生交流
如:立夏吃“麦芽搨饼”, 采摘新鲜蚕豆,在野外搭锅烧煮蚕豆饭(也有的加入少量咸肉、春笋),就是“烧野米饭”。冬至崇尚进补,吃赤豆糯米饭、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海盐一带以吃羊肉为食补。农村在冬至前后腌鱼肉、青菜、雪里蕻等,准备过年。冬至进补、腌制鱼肉咸菜之俗延续至今。
孩子满月染红蛋送给亲戚、朋友、邻居吃。过生日吃水煮鸡蛋、长寿面、吃碗糖烧蛋。
吃印花糕,嘉兴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为长者祝寿、给小孩庆满月、造房上梁都要把糯、粳米粉蒸熟,用做糕的模子印制图案各异的糖糕或有馅心的糕。糕模种类、形状不一,有寿桃、元宝、满龙(盘龙)、双鱼、如意、暗八仙、三牲等,还有用“寿”、“福”、“四季平安”、“黄金万两”等字配图的。如给长辈做寿,制做寿糕、寿桃;小孩满月,外婆家上门庆贺送上满龙糕,四周放上“福禄寿喜”糕,名曰“龙风呈样”。各种吉祥图案都甚具艺术意趣。(出示各种花样形状的花糕)
师:(请学生取出课桌肚中的花糕品尝)随机向几位学生提问:什么味道?吃着甜甜的印花糕,同学们,我们嘉兴人希望什么是甜的?期盼什么是甜的?
师:善良的嘉兴人衷心希望亲人朋友、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越过越好,身体也越来越健康,透过这些有趣的民风民俗表达了嘉兴人最美好的祝愿。板书: 美好祝愿
2)、关于灯的民风民俗——体会智慧结晶
A、海宁硖石灯彩
以针刺花纹著称于世,制作工艺独特,精巧秀丽。海宁硖石灯彩始于唐朝,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硖石灯彩的针刺工艺要求整齐匀称,用力轻重得当,只要有一针不合格,就会全部报废。这盏“品字亭”的灯彩共刺了300多万个孔。亭外有1000多盏流水灯勾勒灯形轮廓,亭子里面还有90多盏小灯。(出示“品字亭”的灯彩)
师:看到这盏灯彩,同学们都发出啧啧赞叹声,你在赞叹什么?(指名几人回答)你想对制灯的工匠说什么?这海宁硖石灯彩是我们嘉兴独有的民俗,而且每一盏灯彩就是一件(艺术品),难怪有“秀慧工巧”的赞誉。
B、平湖西瓜灯
堪称中国一绝,华夏一奇。刻瓜制灯的民风民俗在嘉兴平湖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每逢仲夏和中秋,平湖还举办“西瓜灯艺术节”。(出示西瓜灯,观看各类雕刻的花纹)
师:看到这别开生面、精制动人的西瓜灯,你最想做什么?(指名几人回答)
C、其他民俗灯
嘉兴有趣的灯还有结合杂技、舞蹈动作表演颇为壮观的海盐滚灯;可与硖石灯会相媲美的桐乡濮院迎灯;嘉善视为吉利“走马灯”; 嘉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时寄托心愿的“荷花灯”。
师:这么多各种各样的体现嘉兴民风民俗的灯呀,同学们你们的眼前看到的仅仅是一盏盏漂亮的灯吗?(看到了嘉兴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智慧)这有声有色、趣味盎然的民风民俗活动蕴含着嘉兴人的聪明才智,这是我们的智慧结晶。板书:智慧结晶
3)、关于庆祝娱乐的民风民俗——体会文化交流{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当学生说到八月十八为潮神诞辰,人们去盐官观海潮)
师:“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当涌潮来临时,只见宽阔的江面上白浪翻滚,波涛汹涌,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齐头并进,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忽然激起高六七米高的巨浪,形成一道白色水墙,呼啸着排山倒海夺路西去。同学们看到这壮观的一幕,任何人都心有感触,你们看孙中山留下了“猛进如潮”的题字;毛泽东主席写下了《七绝*观潮》(引读这首诗);数不清的文人墨客留下不朽的篇章;摄影师们捕捉了一个个惊涛骇浪的瞬间;画家们把这天下奇观收入长长的画卷之中;还有人谱写了荡气回肠的歌曲。同学们,这还仅仅是观潮吗?这是什么?创作的灵感在一次次民风民俗活动中喷发,民风民俗活动成了艺术创作的摇篮。(板书:文化交流)
三、了解嘉兴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师:千百年代代相传的民风民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也有从古流传至今的嘉兴民风民俗。五月底我们将迎来一个很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呢?(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今年的5月28日)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你们知道吗?(端阳、端五、重午、重五、五月节)
1、吃粽子——体会传承美德
师:过端午节,你们首先想到了我们嘉兴有什么民俗?(粽子,出示五芳斋粽子图片)我们嘉兴可是粽子之乡,有全国知名的粽子品牌,你们知道吗?以前家家户户到了端午节就自己包粽子吃,有许多手艺好的渐渐就成了一个品牌,粽子大王——(五芳斋粽子)就是其中一家,它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出示五芳斋历史,从这段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嘉兴历来又端五包粽子的习俗) 师: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王老师课前做个小调查,我们班共有43位学生,同学们的奶奶或外婆会包粽子的42人;你们的妈妈会包粽子的21人;自己会包粽子的18人。随着年龄的递减会包粽子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很遗憾呀。今天,王老师带来了粽叶和米、线,每组请出一位同学来露一手,现场包一包粽子。
(学生包粽子,大家评议包的质量)
师:看来包粽子的习俗说难不难,可要真正做好却也是不容易呀,看来要真正做到会包粽子还得向奶奶外婆讨教学习呢。看着他们包粽子,我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曾经写过得一首诗,(出示诗)这首诗是对爱国志士屈原的怀念,相传端午吃粽子也与屈原有关。屈原已经逝去千年了,为什么吃粽子的习俗一直延续呢?我们延续的仅仅是一个习俗吗?我们还延续什么?(爱国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美德)板书:传承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