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学家校沟通事例 家长家校沟通典型事例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家校联系案例》

家校联系案例

学校教育是离不开家校联系和沟通的,只有家校联系顺利进行,那么学校教育也才能有序开展,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一年级新生,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期。

一、 背景描述

我班有个叫宋予玫的女生,前期家访得知,该生的适应能力叫薄弱,对于新环境有着某种抵抗情绪。果然,在开学伊始,课堂中,她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走神。最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开学一周内,她居然每天都尿裤子,而且频率非常高,有时甚至一天需要家长送三次裤子来。这个问题太不同寻常了,于是,我找她谈心,试图理解其中的缘由。然而她又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因此,收效甚微。

二、 家校协作

在与孩子沟通不利的情况下,我将她的妈妈找来学校进行面谈。得知,她上洗手间的这个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在幼儿园是如此,外出游玩亦是如此。据妈妈反应,孩子是恐惧厕所冲水的声音,最好能够有人结伴同行,帮助她。知道了缘由,那么处理起来也就不再是困难重重了。家长非常明白孩子的问题所在,而且愿意与老师分析、沟通,对于处理解决问题,就不会那么被动。我当即与宋妈妈制定了如下的几则事项,力争帮助宋予玫改善如厕问题。

1、 家长每天为孩子备好干净的衣裤

2、 每节下课提醒宋予玫及时上厕所,并在最初的几天,由我本人亲自陪同。帮助她养成下课及时如厕的习惯。

3、 指定其用抽水马桶,不去自动冲厕的地方,减少声音带给她的恐惧感。

三、 效果与反馈

在实施以上事项的开始,还是有些反复,不过尿裤子的频率得到很好的减少。在其后的几天,走廊中打扫卫生的阿姨,也时常会提醒她如厕,经过差不多2周的指导,孩子尿裤子现象消失了。从宋妈妈那边的反馈来讲,家长很高兴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有如此的进步。

四、 协作心得

从这样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家校沟通协作的重要性,如果当时没有宋妈妈的正面对待问题以及坦诚相告,我想我是无法找到问题的根源的。所以,在当今时代,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不仅仅能够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班主任工作更有实效性。作为班主任,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才能够播散智慧的种子,而走进学生家庭无疑显得尤为重要!

篇二:《家校沟通案例》

东营小学

从教三十余年来,我经常与学生及其家长联系,常常家访。 我一旦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

07届的班级中,有个叫刘强的男生,他性格略显内向,不合群,拖拉作业,打游戏机,上课不听老师讲课,学习成绩全班倒着数。我试过谈话、批评都没有效果,于是我就进行家访。

开始,我来到刘强家时,刘强很害怕,怕家长了解情况后责骂他。然而我家访绝不是单单“告状”,而是和他们沟通。了解刘强在家的有关情况,和其家长共同研究、分析、制定帮助刘强的最佳方案。刘强不怕了,向我敞开了心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刘强变了,坏毛病改了许多,学习也有所进步。

上中学后的刘强还常常和我联系、谈心,把握当成了他的知心朋友。

刘强的案例应该算是一次成功的家校合作,这种成功的体验我还有很多很多。

我有时候也约一部分家长抽时间到学校来,让他们和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对孩子们的教育,这样拉近了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小学家校沟通事例}.

三年级 的作业

“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处理好家与校的关系,会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却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书信和家长会是班主任常采取的沟通方式。但是无论班主任采取哪种方式,都得真诚、实际,不能只流于形式。

我本人特别欣赏案例中的老师在对待书信问题上特别细心,他分阶段来写信,不同阶段写的信内容还有所不同,他写了三种信,比方前面是汇报信,邀请家长来参加跟学生共同教育的探讨,中间是加强联系,最后是对学生成绩做一个汇报,分三个阶段,而且还特别用心设计了家长会,颁发各种奖项给不同的家长等,这些都是我应该学习的。但是对于刀枪不入的学生,还不能单纯的采取一种书信形式,还得与学生形成共识,让学生也参与到联系当中。

另外,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家长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对话班主任的”栏目里我还欣赏王春风老师的做法,她同样是用

书信的形式,把沟通作为一门学问,选择了新年联欢会的良好契机读“家长的任务”,当场学生听着感动、教师读着哽咽、家长有了触动,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家 校 沟 通 案 例

二年级 班级案例

期中质量检测的成绩出来了,令我大吃一惊的是:班里的乖乖女李彦洁的语文成绩是C,也就是不及格。怎么会这样呢?太不可思议了!印象中的她总是静静的,不大爱说话。这完全有悖于常理。一般情况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都大致有如下特点:不遵守纪律,调皮捣蛋,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智商有问题等等。但是她可不是这样的。平日里,她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并书写工整,就是有一条,上课不爱回答问题。随后,我看了看她的试卷。原来她的试卷上大部分是空白。照样子写句子、还有阅览室、写话的题目都是空着的。基础知识的部分完成的还是可以的。为什么都是空白呢? 我没有立即批评质问她,而是默默的观察:到底是真的在学习,还是在做样子给老师看?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她从不回答需要转动脑筋的问题。学习课文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她从不举手,即使是叫她发言,站起来也是默默的看着我,不说一句话。于是,我耐心的启发她,鼓励她,都无济于事。这时的我有些泄气了。“这孩子是不是智商有问题?”我心里默默的想。

{小学家校沟通事例}.

不行啊,不能看着这样的一个学生沦落到语文成绩不及格的地步。脑中浮现出那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从那时起,我开始特别留心她。每天布臵的家庭作业,我一定要检查。每天上课,我都要提问她,不管她会不会,我都要她知道:老师心里有她。就这样又过了几天,我渐渐发现,她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并不是

很好。

于是我与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经过面谈、通电话等方式,我了解到:她家人对她的学习还是比较关注的,并不是坐视不管,只是这段时间有些忙,没顾得上。言谈之中,她妈妈言语中还透露着些自卑,认为自己的孩子内向,并不是很聪明,甚至可以说笨。通过这些了解,我认为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最起码她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于是我想我应该首先让她的家人树立起对教育孩子这方面的信心,不能也不应该放弃。然后我就鼓励她妈妈:“李彦洁取得这样的成绩只是暂时的,这只能说明这段时间我们疏忽了。我们应该一起努力试一试,成绩肯定会提高的。班里也有些说实话并不是很聪明的学生,而他们的成绩都是不错的,为什么呢?他们的家长跟的紧,这回我们也尝试尝试!”在我的鼓励下,她妈妈树立了信心:“好,老师。你说要我怎样配合你我就怎样配合你!”我说:“首先是家庭作业的完成。每天晚上我只布臵一些读的和背的作业。不要小看这些作业,如果完成的质量很高,那么第二天的学习就会非常轻松,并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你这段时间的任务就是每天都督促她把家庭作业完成。”接下来的那些日子,李彦洁的家庭作业完成的果然不错。还没学过的生字即使打乱顺序也都认识,要求背诵的课文即使再长也能流利的背出。这时,我会微笑着夸奖她。我知道她是自豪的,因为我看到她嘴角轻轻上扬时的微笑。

期末复习开始了,我又对她的家长打了预防针:“李彦洁这段时间的表现很好,但需要坚持。这段时间还是不要放松了,一直到期末

篇三:《家校沟通案例》

家 校 沟 通 案 例

东营小学

从教三十余年来,我经常与学生及其家长联系,常常家访。 我一旦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

07届的班级中,有个叫刘强的男生,他性格略显内向,不合群,拖拉作业,打游戏机,上课不听老师讲课,学习成绩全班倒着数。我试过谈话、批评都没有效果,于是我就进行家访。

{小学家校沟通事例}.

开始,我来到刘强家时,刘强很害怕,怕家长了解情况后责骂他。然而我家访绝不是单单“告状”,而是和他们沟通。了解刘强在家的有关情况,和其家长共同研究、分析、制定帮助刘强的最佳方案。刘强不怕了,向我敞开了心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刘强变了,坏毛病改了许多,学习也有所进步。

上中学后的刘强还常常和我联系、谈心,把握当成了他的知心朋友。

刘强的案例应该算是一次成功的家校合作,这种成功的体验我还有很多很多。

我有时候也约一部分家长抽时间到学校来,让他们和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对孩子们的教育,这样拉近了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家 校 沟 通 案 例

三年级 的作业

“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处理好家与校的关系,会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却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书信和家长会是班主任常采取的沟通方式。但是无论班主任采取哪种方式,都得真诚、实际,不能只流于形式。

我本人特别欣赏案例中的老师在对待书信问题上特别细心,他分阶段来写信,不同阶段写的信内容还有所不同,他写了三种信,比方前面是汇报信,邀请家长来参加跟学生共同教育的探讨,中间是加强联系,最后是对学生成绩做一个汇报,分三个阶段,而且还特别用心设计了家长会,颁发各种奖项给不同的家长等,这些都是我应该学习的。但是对于刀枪不入的学生,还不能单纯的采取一种书信形式,还得与学生形成共识,让学生也参与到联系当中。

另外,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家长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对话班主任的”栏目里我还欣赏王春风老师的做法,她同样是用{小学家校沟通事例}.

书信的形式,把沟通作为一门学问,选择了新年联欢会的良好契机读“家长的任务”,当场学生听着感动、教师读着哽咽、家长有了触动,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小学家校沟通事例}.

家 校 沟 通 案 例

二年级 班级案例

期中质量检测的成绩出来了,令我大吃一惊的是:班里的乖乖女李彦洁的语文成绩是C,也就是不及格。怎么会这样呢?太不可思议了!印象中的她总是静静的,不大爱说话。这完全有悖于常理。一般情况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都大致有如下特点:不遵守纪律,调皮捣蛋,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智商有问题等等。但是她可不是这样的。平日里,她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并书写工整,就是有一条,上课不爱回答问题。随后,我看了看她的试卷。原来她的试卷上大部分是空白。照样子写句子、还有阅览室、写话的题目都是空着的。基础知识的部分完成的还是可以的。为什么都是空白呢? 我没有立即批评质问她,而是默默的观察:到底是真的在学习,还是在做样子给老师看?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她从不回答需要转动脑筋的问题。学习课文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她从不举手,即使是叫她发言,站起来也是默默的看着我,不说一句话。于是,我耐心的启发她,鼓励她,都无济于事。这时的我有些泄气了。“这孩子是不是智商有问题?”我心里默默的想。

不行啊,不能看着这样的一个学生沦落到语文成绩不及格的地步。脑中浮现出那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从那时起,我开始特别留心她。每天布臵的家庭作业,我一定要检查。每天上课,我都要提问她,不管她会不会,我都要她知道:老师心里有她。就这样又过了几天,我渐渐发现,她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并不是

很好。

于是我与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经过面谈、通电话等方式,我了解到:她家人对她的学习还是比较关注的,并不是坐视不管,只是这段时间有些忙,没顾得上。言谈之中,她妈妈言语中还透露着些自卑,认为自己的孩子内向,并不是很聪明,甚至可以说笨。通过这些了解,我认为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最起码她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于是我想我应该首先让她的家人树立起对教育孩子这方面的信心,不能也不应该放弃。然后我就鼓励她妈妈:“李彦洁取得这样的成绩只是暂时的,这只能说明这段时间我们疏忽了。我们应该一起努力试一试,成绩肯定会提高的。班里也有些说实话并不是很聪明的学生,而他们的成绩都是不错的,为什么呢?他们的家长跟的紧,这回我们也尝试尝试!”在我的鼓励下,她妈妈树立了信心:“好,老师。你说要我怎样配合你我就怎样配合你!”我说:“首先是家庭作业的完成。每天晚上我只布臵一些读的和背的作业。不要小看这些作业,如果完成的质量很高,那么第二天的学习就会非常轻松,并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你这段时间的任务就是每天都督促她把家庭作业完成。”接下来的那些日子,李彦洁的家庭作业完成的果然不错。还没学过的生字即使打乱顺序也都认识,要求背诵的课文即使再长也能流利的背出。这时,我会微笑着夸奖她。我知道她是自豪的,因为我看到她嘴角轻轻上扬时的微笑。

期末复习开始了,我又对她的家长打了预防针:“李彦洁这段时间的表现很好,但需要坚持。这段时间还是不要放松了,一直到期末

篇四:《家校联系案例》

家校联系案例

家校联系就像一根纽带,家校联系就像一颗催化剂,潜移默化中,将孩子、家长、老师的心相连,让孩子、家长、老师的情感融合。可以说:学校教育是离不开家校联系和沟通的,只有家校联系顺利进行,那么学校教育也才能有序开展,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我们班,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孩子,人很聪明伶俐。但是从孩子的学习情况来看,他并不是我们班最差的,但是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懒惰思想太严重:做作业总是偷工减料,书写马虎,乱划一通交给老师,上课也不记笔记。和他谈话后,会好一段时间,但是持续时间不长,很快又回到原点。思前想后,究其原因,我觉得根因可能在于家长的督促不够。于是,我找出了家校联系薄,打了他妈妈的电话,决定和他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交流我了解到,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是边写边玩,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此时,我建议家长能够及时督促孩子孩子学习,先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作业,自己检查。经过家长的督促,孩子的学习有了进步。

而从这次家校联系工作中,我也受到了一些工作的启

示:

首先:坚持原则: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其次:在进行家校联系时,不要忙于给孩子的情况定性; 再次:一定要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尽量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在婉转的提出孩子的不足,以得到家长的认同感;

最后:家校联系前,尽量先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展家校联系会更容易些。

家校联系工作在我看来不是机械化的教育工作,而应该是一种充满人性化的交流的过程,情感碰撞出火花的过程。

走入孩子的家庭,走入孩子的内心

一、背景描述:

我们班有一个叫付娆的女孩儿,在刚开学的时候,她是个不太起眼的小姑娘,课上从不调皮,很少说话,似乎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和班里的大多数同学都不怎么交往,完成作业的情况比较差,总是需要老师追作业。一开始,我心里对这个小姑娘没什么很好的印象,因为她太沉默、太冷淡,各科老师普遍反映付娆课上听讲效率太低,作业质量极不理想,老师们很是头疼。在这种情况下,我几次找到付娆进行谈话,但都收效甚微,她依然我行我素。

二、家校协作:

在几次不成功的谈话后,我请到了付娆的妈妈,就孩子的情况做了一次深谈。在这次谈话中,我了解到由于某些原因,付娆的父母已经离婚了,而在闹离婚的过程中,孩子深受伤害,逐渐变得冷漠、

内向、缺乏兴趣。付娆现在和妈妈一起住,由于工作的缘故,总是需要出差,孩子只能由姥姥姥爷来照顾。两位老人很尽心,但由于自身知识有限,并不能辅导孩子进行学习,所以孩子慢慢变成了现在这种状况。

听了付娆妈妈的话,我立刻清楚了孩子之所以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根本原因,同时很后悔自己在美弄清状况时,就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仅没起到作用,反而使得孩子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想要使孩子有起色,制定一套科学的家校协作的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于是,在我们的共同商议之下,制定出了这样一套《家校协作计划》:

1、孩子在半个月内,所有家庭作业须在校写完之后,家长方可接走。(孩子可利用中午自习时间及下午管理班时间完成)

2、每天晚饭后,建议家长主动询问孩子在这一天的语、数、英课上都学到什么知识了。可以让孩子当自己的小老师,把学习的主要内容复述一遍。

3、孩子的作业可以检查,但是不可直接告知错题,让孩子自行检查。

4、看到孩子的进步后,一定大力表扬;看到孩子的不足,一定委婉批评。

5、家长务必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

在签订了这样一份《家校协作计划》之后,其实我的心里很忐忑不安,唯恐怕伤害了这个心理本已很脆弱的孩子。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我每天都能看到付娆的进步。

三、效果初见:

在实施了这个计划之后,我每天都会抽出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专门和付娆谈心,当进行了几次这种不是“谈话”的“谈心”之后,我发现,这个冷漠、内向、缺乏兴趣的小姑娘有了一定的变化:上课她总是积极举手发言,下课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了,作业总是干净、整洁并且按时完成……

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付娆的妈妈也因为孩子的转变兴奋不已。转眼间,期末考试就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学家校沟通事例 家长家校沟通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