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家乡的大棚》
家乡的大棚
临邑县理合务镇云亮小学三年级 于文泽
我的家在临邑县理合务镇沙于社区,我们的社区里人们,家家户户住着二层小楼,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西式小别墅,非常的美丽漂亮,非常的漂亮。宽宽的街道整洁有序,道路两旁栽着整整齐齐的国槐、白蜡、木槿、月季等,高与低相合,红与白相映。社区中央有一个大广场,更是花团锦簇,每逢傍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哪里尽情的唱歌、跳舞、打篮球,玩得可高兴了,尽情的释放一天的劳累。有的人要纳闷了,在农村难道一年四季都忙碌吗?是的,因为我们村特色是大棚,大棚的特产是西葫,出产的西葫远近闻名,是名副其实的“西葫之乡”。 我们社区南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为了方便蔬菜的运输,在公路南修了三条南北走向的水泥小路,在所有的公路两侧都种满了大棚,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棚里种着西葫芦。每天来收西葫芦的货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家家户户的人们,每天忙忙碌碌,快乐的收获着,在家里几乎没有闲人,当然老人孩子除外。大家每天像上班一样,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的上棚拉苫子;晚上太阳落上的时候,人们又不约而同的落苫子,这忙碌的情景成了我们社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四面八方赶来收西葫芦的人,都高高兴兴的满载而归,而我们的种植户们,数着手里崭新的钞票,露出了辛勤后欣慰的灿烂的笑容。人们盼着大家的日子,一天天越来越红红火火,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生活每一天都有新的希望。
我们社区的大棚,近几年名声越来越响,在我们县里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大棚!
指导老师:静玉波
篇二:《我爱我的家乡作文800字》
我爱我的家乡 寿光羊口卧铺小学六年级一班 曹文睿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我的家乡具有独特的美。 我们寿光是全国著名的菜都,享有“共和国的菜篮子”的美誉。我们寿光的蔬菜畅销全国,我们的菜博会名闻于世界。我们靠的是什么呢?是创新,是智慧,是家乡人的奋斗不息。 我为什么喜欢我的家乡,我的家乡为什么有独特的美?是因为我的家乡人人都怀着创造的心,人人都有新思维。他们怀着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情,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他们努力,他们劳作,他们奋斗,他们创新,他们是21世纪新时代的代表。听爷爷说我的家乡80年代还是一个穷村子,那时普通的家庭就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维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领下,我的家乡迅速崛起,由穷村子变成为一个和谐富裕的新农村,短短的二十几年我们家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家乡人的勤劳和智慧,靠的是党的富民政策。进入90年代以来,在王乐义的带领之下我们家乡发展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场农业绿色革命的浪潮,走出了另一条发展道路——农业现代化之路。现在我们家乡农业已成为中国农业的典范。 农业的发展激起了家乡人对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的热情。现在,我们家乡的工业和第三产业也迅速崛起,国民生产总值已远远超过潍坊其它县市区,跃居山东前列。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家乡大力拓展交通,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家乡真的是越来越美丽了。现在家乡的公路及高速路已成为全国道路网最密集的地区,我们的绿化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实现了天人合一的绿色城市目标。虽然我们的铁路不发达,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发展进程。我们寿光的目标是:赶超荣成,紧追江浙各市,最终跃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我们家乡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为家乡多做点贡献,为家乡多尽一份力量。我们家乡每个人都应有奋斗目标,都应有对未来的积极的追求,因为我们是寿光人。 作为一名寿光人,我是荣幸的。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花草。我一定认真学
习掌握本领,将来为家乡服务,为家乡人民谋取富裕。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爱我的家乡。 指导教师:尹月田
篇三:《家乡名人材料》
家乡名人材料
家乡的名人——陈一心爷爷
家乡启东土地肥沃,人才辈出,陈一心爷爷是家喻户晓的大企业家,大慈善家。他7岁时离开启东到上海求学,23时留学英国,学成归来,与父亲一同兴办实业,先后开拓发展香港、东南亚、非洲等地的搪瓷业、烟草制造业市场,他是香港港赫赫有名的华亨集团公司的董事长。
陈一心爷爷虽说人在香港,心却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1986年的下半年,他从家乡亲友的来信中得悉,祖居之地的通兴镇一些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此时一个捐资兴学的念头悄然埋在他的心底。
1987年10月,陈一心爷爷慷慨捐资20万元兴办了一所幼儿园——陈邱翠凤幼儿园。后又四次追加捐资45万元扩建了该幼儿园的教学楼、游戏房、生活用房,并铺设了操场等,极大改善了幼儿园的办学条件。1992年,陈一心爷爷再一次捐资港币110万元在兆民镇西首兴建了陈兆民中学,后又追加160万元为该校建成了宿舍楼、图书馆、田径场,并且购置了电脑彩电等电教设备。
这几年,陈一心爷爷不遗余力地为故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奔波操劳。1995年又捐资50万元以其夫人命名的陈范宣蓓奖学基金,旨在提升家乡学子的英语水平。与此同时,捐资50万元兴办了启东市黄福朝外国语学校。2000年,他又捐资300万元建成了以其祖父命名的陈尚义小学。
陈一心爷爷捐资兴学的义举深深地激发了家乡人民办好教育的热情。目前陈邱翠凤幼儿园已成为启东市农村中心幼儿园对外开放的示范点之一,是江苏省的模范家长学校。陈兆民中学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陈尚义小学虽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龚善新和他的蔬菜“大舞台”
走进北新镇蔬菜基地,一片片碧绿的菜畦让人目不暇接。龚善新说,他的蔬菜基地好似一个大舞台,一年四季无空闲,各种蔬菜轮番登场,好不热闹 谈起自己种植蔬菜的品种,龚善新如数家珍:每年4月~5月,种的是荷仁豆、蚕豆、小葱;7月~12月,种白花菜、刀豆、菜薹……20多个品种你方唱罢我登场,让龚善新一年到头都能享受收获的喜悦。
蔬菜基地上规模后,龚善新并着手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蔬菜。什么特色蔬菜才是最合适的呢?多方考证后,龚善新最终选择了在江南城市具有广泛消费市场的韭菜。道理很简单,韭菜在华东地区尚无连片规模种植,启东韭菜上市盛期介于元旦和春节之间的市场需求旺季,比北方韭菜要早一个月。除此之外,韭菜还具备一次播种、多年收获和生长期长、花工量小、采收简单、培植简单、便于运输等特性。
主意拿定,龚善新果断改15亩大棚蔬菜为大棚韭菜。次年底,5万斤时鲜韭菜被上海商贩一抢而空,每斤售价达到2.5元。旗开得胜后,他不断扩大韭菜产销
规模。6年间,龚善新先是将自家承包的500亩大棚蔬菜全部改种韭菜,继而发动100多位亲戚大种韭菜,再动员周边30多个种菜大户加入由他领衔的韭菜合作社。去年,他跨镇到近海镇拓展了120亩韭菜地。4月底,又到合作镇吃下220亩空地。
凭着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金字招牌,3年前,龚善新的韭菜被‘大娘水饺’指定为馅料用菜,年销量达70万斤。
龚善新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打算明年再扩大蔬菜基地规模,让自己的蔬菜大舞台更加精彩。
巧夺天工风筝王——王泽君
被列为全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的南通,凭借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制作的风筝独树一帜,极具特色 。
说到南通的哨口风筝,就不得不提通州五接的风筝大师、中国哨口风筝研究所所长、工艺美术师———王泽君。
走进王泽君的家,只见满屋的风筝将房间装扮得分外多彩。王泽君出生于风筝世家,从小爱好文艺,对书画、摄影、雕刻等颇有兴趣。他6岁起就跟着父亲扎鹞子,10岁时跟老师学刻毛泽东像,18岁开始拜师学雕葫龙。至今,经王泽君之手制成的风筝已不计其数。1990年3月,他创作的王氏哨口九星联风筝同声歌唱,参加南通市首届风筝节获得最佳创作奖;1992年,他自扎、自画、自雕,潜心研制成功的T9120型天马行空哨口风筝,参加国际风筝节获得金奖
谈起哨口风筝的渊源,67岁的王泽君如数家珍。哨口风筝又称哨口板鹞,源于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也有由多个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大者丈余,小者盈尺,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人物等,多用红、黑、青、紫色,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风筝上缀满了大小不等的哨口,多者达数千个。它们个个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音响独特。
2000年退休后,王泽君创办了中国哨口风筝研究所,以繁荣哨口风筝艺术为宗旨。他还撰写了20多万字的《哨口风筝制作技巧》、《风筝与声学》等风筝学专著,编写了《哨口风筝艺术》特色教材,为五接等地中小学生及南通大学学子讲课。在他的努力下,风筝已成为当地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篇四:《农荣家乡兴》
农荣家乡兴
说中国式农业大国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是说起来又觉得很亲切似地。想着我们的祖辈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栽种下的文明,到泥土里种出了自由独立种出了幸福,能说一句农业大国,说一句农荣家乡兴,也确实是由衷的幸福。
我的家乡叫牡丹江,也许许多人都没听说过,它实在是中国北国边陲的一个小小城市,然而中国的六十年芳华赋予它了华丽的变身。
身边的楼房落下又升起,街上的汽车也早已更新换代,商业区也总是不断扩大,旅游景点也开放的越来越多,还有许多知名连锁店入住丹江,但是最令人开心激动的是在祖国的北国边疆——黑龙江牡丹江竟然也发现了温泉。对此,我真的是能很开心的看见家乡的变化——祖国背景下的绝对衍生品。
牡丹江的一个变化将表明中国不光是外相长大了,而是内相也成聚。文化、消费、素质中国也在不断的提高。旅游的人多了,读书提高自己的人也多了,让座不乱仍废纸的事情已经不值得记录了,这也许才是让有心人看到最开心快乐的事情了。那么农业又如何以一己之身兴荣而贡献于家乡呢?
多少年来,农民始终过着只和泥土打交道的生活,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如今小小电脑进入农村,网络将世界集中在这17英寸的显示屏上,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获取更多的信息,致富路子越走越宽。牡丹江市林口县、海林市的农民正真切地感受着农业信息化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筹资180多万元建的科技楼是农民利用网络信息的载体。菜农的自发组织———海林市蔬菜协会召开两年一次
的种植标兵表彰大会,34名“能人”戴上红花,喜气洋洋地推走了奖励的自行车。网络给世界的变化是无与伦比,给农村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
菜农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都说,小电脑可帮了他们大忙,以前种菜是跟着感觉走,后来村里人都往科技楼跑,看电教片学技术,引进了俄罗斯人喜欢的西红柿新品种改良百利和黑皮黄瓜玛莎。去年三家的15亩菜田产西红柿40多万斤全部出口俄罗斯,净赚十七八万元。3人尝到了网络的甜头,自己花钱配置了电脑,还在科技楼成立了绿源公司,专门为村里人提供和发布各类信息。 近几年村里投入40多万元加强网络建设,他们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浏览国内外蔬菜市场的行情,引导村民进行网上交易。2004年,全村250万公斤西红柿滞销,眼看西红柿要烂掉,他们上网发布信息,闻讯而来的南京、杭州等地客商考察后当即签了订单全部收购,挽回损失200多万元。
现在蔬菜村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每年出口俄罗斯2000多万公斤,供不应求,年收入4200万元。
牡丹江林口县五林镇有万亩水稻灌区,北兴村种稻大户尹应浩是第一个走进镇政府要求配置电脑的村干部,如今种植稻田近500亩,并在网上注册了“亮子河”牌精制大米。通过网络,“亮子河”牌大米远销十多个省市。
什么样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怎样科学养殖才能高效高产,以及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等方法农业专家和计算机专家联合开发的智能专家软件系统给农民“洗脑”,良种良法得到推广。
还有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56岁的林口县五林镇北甸子村村民张庆德,他一直种水稻和烤烟,前几年买肥买种钱没少花产量就是上不去。前年他们通过农
业信息网,采用专家力荐的一种水稻高效技术,较常规节省用水15%~30%,亩产量增加20公斤左右。今年上海一家公司来考察后特意包了300亩地,专门生产这种新的普优21号水稻,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4元的价格收购。
以及海林市海林镇光荣村“农民致富明星”温俊峰是海林市食用菌协会会长,还是牡丹江4个食用菌专家之一。2000年他买来了电脑,上网查询信息,和网友交流种植经验,还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开通了自己的网页,现在协会发展到3000人,他成了闻名业内的食用菌专家。
为此牡丹江信息产业局科技科王振辉科长感慨地说,计算机网络进村,给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彻底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经验型向靠信息出效益的精细型转变,农村经营模式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现在农民乐于上网、需要上网,网络真正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目前牡丹江市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为农村提供更广泛、更实用的信息服务,进一步解决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首先继续下摆计算机进村,力争再用两年时间使计算机入村率达到100%,力争“十一五”期间使宽带入村率达到95%以上,同时进一步降低农民上网的费用,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网络资源。
作为试点,牡丹江农业信息化进村工程只是我省大力推行农业信息化的一个缩影。
省信息产业厅表示,目前我省全面开通了涵盖省农委、东北农大、农科院、畜牧局、供销社8个省级局域网,13个市(地)、108个县(市、区)局域网和1000个乡镇信息终端的四级农业信息网络,并采取微机、机顶盒、信息机等各种有效方式,使网络及信息服务延伸入村率达到了89%。
下一步围绕新农村建设,牡丹江市将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涉农领域的应用。整合各涉农部门资源,初步建立信息资源更新发布的长效机制,开展信息技术在涉农领域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
农业信息化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解决当前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搭上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奔上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之所以近几年牡丹江的农业发展的顺风顺水,主要是因为贯彻国家相关文件,重视农业,把发展农业作为首要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家乡的蔬菜大棚作文}.
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牡丹江今年来一直是以落实国家文件为主,为农民谋福利,为百姓蓄福祉。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生活遇到的不便与问题,以科技发展农业,以技术保障农业,以环保约束农业,切实做到不以短期利益个人利益损害长远利益大众利益。农业趋于规模化,爱民区很多个人的小规模耕地已经取消了。以前建的那些塑料大棚产量低又不环保,但是近几年来都已经取消了。爱民区已经没有进行贸易的耕地种植了。
牡丹江农业部门已经指出未来农业的发展大方向是低碳农业。低碳农业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应从提高农业自身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农业温室气体碳汇、提高农业效益及农产品产量等问题的入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低碳农业生态补偿技术体系,为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政策制定和行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应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抗旱、抗涝、抗高温、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减缓温室气体方面,应大力普及农村沼气,
篇五:《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南面靠着雄伟的秦岭山脉,北面临着雄浑的滔滔黄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交界处,人们称“鸡叫一声听三省”。它是一座千古雄关——–潼关。
潼关的地势险要,当年日军侵略到黄河北岸(山西)时,我军驻守在潼关城上,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将士们英勇奋战,军民齐心协力,最终击败了日军,保住了潼关城,潼关人民才避免了一场血腥的灾难。 潼关这片土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的灿烂文化始于黄河流域,这一片神圣的土地。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唐太宗李世民曾带兵驻扎在这里,如今的《秦王古寨》就是纪念李世民,也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当时这里缺水严重,人马渴的无奈,而李世民的马却在地上刨了一个坑,结果冒出了水。将士们都非常激动,接着就挖出了泉水,这真是生命之水啊,《马趵泉》也由此得名。如果你来到这里,高大威武的唐太宗塑像会矗立你眼前,此时的你,有所思所想吗?
改革开放以来,潼关的经济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了,黄金是这片土地赠予潼关人民的瑰宝。黄金的开采,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使潼关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潼关的酱菜也驰名中外,这是人们对古潼关的认识。而如今潼关的特产就是黄金产业,这
里的首饰也小有名气。潼关的小吃远近闻名,尤其是肉夹馍、羊肉泡馍、黄河岸边的鲶鱼汤……等等,都极具地方风味。
在潼关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环境污染”。面临这个问题,政府提出走环保潼关和文明潼关的路线。提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要保护资源和走可持续发展的大道。农村开始兴起绿色生态园、种植葡萄园、大棚蔬菜……,县城开通了免费的公交车、电影城,健身场所……。我县也开发旅游业,来到《岳渎公园》,可以南眺华山、北望黄河。还有高高矗立的《红楼观》,港口五彩的神泉,更别提《黄河一览楼》了,你若站在上面,放眼望去,那时你才真正体会到黄河的壮美。
春天到来了,田里的人们开始翻土、施肥、播种。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大好时光,农民伯伯播下了希望。 夏天,来到田野,一望无际金黄色的麦田,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三五天就全都入仓了。树上的知了拼命地叫着和人们一起庆丰收。你再看那边,蓊蓊郁郁的绿色让人陶醉,那就是我们生态园区的葡萄基地,一簇簇、一串串,绿色的、红色的、紫色的,颗颗晶莹剔透,让人垂涎三尺。你听,远处又传来了一声声热情地招呼:“西瓜、西瓜、又沙又甜的大西瓜,先尝后买 ———— ”
到了秋天,我们的家乡到处呈现丰收的景象,雪白的棉花笑得合不拢嘴。还没走进果园,远远地就有一股股果香飘过来,原来那是金灿灿的酥梨,红扑扑的的苹果,真让人嘴馋。更不用说家家的
玉米堆成了一座座小丘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错的。一切都沉浸在丰收的惬意之中。
冬天,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床后,我们小伙伴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尽情的疯呀,玩呀,真痛快。你要是来到我们的大棚里,一年四季的新鲜蔬菜都可以在严寒的冬日里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