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任何革命和改革的探索实践,都要从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并且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如果脱离了实际,脱离了本国的国情。以下是zw234作文网www.zw234.cn 分享的九年级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检测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检测题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有()①二月革命后,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但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的社会矛盾激化。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917年3月,二月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下列历史事件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是()
①二月革命 ②十月革命 ③1861年俄国改革 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革命是在世界大战中爆发的。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首都工人和士兵在推翻旧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建立了新的全国性政权。
5.下列相关内容之间搭配不当的是()
A。 1991年——苏联解体 B。1917年11月一——十月革命
C。 1922年一—苏联成立 D。1922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6.下列叙述,属于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是()
A.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 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C.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7。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B。列宁——颁布1936年苏联新宪法
C。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8.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②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③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④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关于评价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正确的是()①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②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③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②有利于恢复和发展苏俄的国民经济。③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④标志着苏联的成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1936年。
B.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
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D.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12.下列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十月革命 ②苏联成立 ③二月革命 ④苏联通过新宪法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②④③
13.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
A.社会主义革命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农民暴动D.无产阶级革命
14.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 )
A.农业 B.手工业 C.重工业 D.第三产业
二.材料题
1.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⑴材料中指的苏俄在什么背景下采取的特殊政策,并正确评价这一政策?
⑵;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在列宁的领导下开始实施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⑶从以上政策的调整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哪些有益的启示?
2.;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世界各国的广大人民热情地庆祝十月革命的40周年,因为这40年的历史使他们确信,无产阶级必然能够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被压迫民族必然能够战胜帝国主义。当然,在人民面前还有困难和曲折。但是,列宁在36年前说得好,‘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船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⑴;世界各国的广大人民热情地庆祝十月革命的40周年”说明十月革命的特殊历史意义。
⑵阅读材料分析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与前进性?
答案:
一.1。D。2。B。3。B。4。B。5。D。6。B。7。B。8。D。9。A。10。D。11。D。12。B。13。D。14。C。
二.材料题。
1.⑴背景: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发动了武装干涉。②俄国国内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也掀起了武装叛乱。③国内战争时期面对内外敌人,一方面加强红军的建设,一方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评价:①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政府获得了最大的经济财力、物力,保证了政府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②最终苏俄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⑵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⑶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但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定能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我们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学习别国长处,但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经验,要根据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进取,注重理论、科技等方面的创新,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⑴国际和国内意义。(略)
⑵①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要确信无产阶级必然能够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被压迫民族必然能够战胜帝国主义。②新事物在曲折中发展,虽然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决定,就象;坚冰已经打破,航船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我们一定能实现全人类发展的共同光明大道。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
3、过程与方法: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些带有原则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教学过程】:
导入:
1、故事《一个诚实的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入新课学习。
2、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3、考考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
一、十月革命
(本课的重点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意义。)
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议一议: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历史小沙龙: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再与临时政府的措施进行比较。
(说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故事会: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年国内战争极其艰苦,胜利来之不易。)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议一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 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领会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
思维拓展:如何看待革命时代的列宁。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学反思】:
第2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过程与方法: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
难点: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1.历史剧《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焦点访谈: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一试身手:让学生设计一条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
线索梳理:新经济政策。 (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新经济政策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2、苏联的成立 :你知道吗:观看苏联地图、说明苏联国徽的含义、听苏联的国歌。
(让学生了解这已是一个历史名词,存在时间是1922~1991年。当时苏联的成立,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到1991年,苏联解体。)
想一想:区别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称的不同。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包括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小组讨论:搜集苏联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工业方面的成就。讨论取得成就的原因。(原因是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除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之外,还有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知识梳理: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粮食收购危机,导致了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若将小农经济改为集体农庄,国家便能随意收购粮食,从而解决粮食问题。因此,为进一步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议一议:农业集体化的进步之处及出现的问题。思考与讨论: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特征;给我们什么启示?
动动手: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