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我想象的中学老师 我想象的中学老师作文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我想像中的好老师》

我想像中的好老师

他""一个高大的身材,顶着一头苍白的头发,见人微微一笑的脸颊,暴露出他花甲的年龄,别看他和蔼可亲,但是如果你在学习或纪律上犯了错,他可严肃了,这就是我的托管老师——崔老师。 在师生之间,发生了很多的事,令人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很差,就让崔老师给我讲数学,他就毫不犹豫的让我和两个被留下的学生坐在大教室里,拿起粉笔就开始给我们复习,过了一会儿,爸爸来接我了,我顺口的对爸爸说:“你在外面等我一会儿。”可是过了好长时间,爸爸说:“都八点了,明天再学吧!”。崔老师对爸爸说:“那你先走吧!等一下我把他们送回去。”然后爸爸心不甘情不愿的走了。崔老师一直给我们讲到九点半,直到我们把这些题彻底理解了,才把我们一个一个地送回家,交给了各自的家长,看着老师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感动还是感激,眼泪一滴一滴止不住的往下流。

这就是我的托管老师,为了教育工作,献出了他的一生,真所为蜡烛的精神: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

篇二:《我想象的初中生活》

我想象的初中生活

x年x班 xxx

又过了一个假期,当我再次走进校园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变得更加美好了。花儿向我招手,小草向我打招呼,小鸟向我问好,大树向我敬礼。风儿带给我一丝凉爽,让我这一天过得更加畅快;蓝天带给我一个美好的心情,让我这一天过得更加愉快;白云带给我一些点缀,让我这一天过得更有情趣。

走进这宽敞的教学楼,我的心情也更加愉快了。

初中的一天是繁忙的。

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只听上课铃一响,老师就快步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每个同学也都坐得板板正正,细心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生怕漏掉一个字。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转眼间,下课铃便吹着动听的小曲向我们走来了。

第二节课是数学课,这时需要我们的大脑来个180度急转弯。说句实在话,数学老师一点儿也不比语文老师逊色,说起话来眉飞色舞,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大家又被一道道数学题迷住了,也来了兴致,互相讨论,共同进步。

经过两节主科课的“进攻”,同学们都有些大脑缺氧。于是,大课间操便随之而来了。

要说忙还真没错,英语课紧追其后。老师生怕漏掉一点儿时间,一进到教室就让我们拿出书本读课文。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由于第一课非常之简单,再加上同学们聪明的脑袋瓜儿。我们仅用了25分

钟就学完了课程。老师为了鼓励我们,说:“今天教大家学唱一首英文歌,大家要用心听,认真唱。”就这样,十五分钟以后,下课铃响了,英文歌我们也学唱完了。真是赶早不如赶巧!

下课后,只听同学们发出一声“耶!”。咦,怎么了?原来下一节课是体育课,看来同学们已经对它盼望已久了。

经过四十分钟的室外活动,同学们显得更有精神了。

午饭后,同学来到了操场。但大家好像对中午不太感兴趣,因为初中的中午只能活动半个小时。

进到教室以后,又经过了一个下午的学习,终于等到了放学时刻。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一天繁忙的学习生活终于结束了。但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回家后还有一大堆作业在等着我们呢!

等同学都写完作业,复习完后,已经是九点多了,该睡觉了。睡觉之前,回想这一天的生活:虽然非常繁忙、劳累,但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给自己的大脑充了电。于是,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说不定明天还有更有趣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呢!

这就是我想象的初中生活,你呢?

篇三:《我理想中的中学生活》{我想象的中学老师}.

我理想中的中学生活

悠扬悦耳的上课铃声准时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地走进教室,哎?原本应该站在讲台上的历史老师此时此刻已经笑容满面地坐在同学的位置上,讲台上取而代之的是前排一位矮个子女生,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位女同学做了一套有趣的历史课件,历史老师便把宝座拱手相让。

一堂生动活泼的历史课便拉开了帷幕。课上,小老师讲的不足的地方,同学们便帮她补缺补漏。瞧!这边小老师正津津有味的给我们讲三国的故事,讲台下的一个同学却举起了手“什么事?”小老师正讲的高兴,被这个“不速之客”打断,十分窝火。“老师,我可以帮你把这段对话表演一下吗?”同学们面面相觑,小老师的脸上顿时有“阴”转“晴”。“快上来”小老师热情的邀请。于是,有趣的“现代版三国表演”给这堂课添色不少,笑声和热烈的讨论声久久回荡在教室里""

微风拂面,如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同学们紧绷的心弦,生物老师带着同学们投入自然的怀抱,在池水边同小鱼嬉戏;在柳树边同纤细的柳枝一起翩翩起舞""与大自然相融,另一堂原来生硬的生物课丰富多彩起来,同学们对自然地赞美转变成一段段优美的文字,抒发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在自然界中不由自主地形成两派,激烈的辩论使同学们大显身手,大长见识。

我们在英语世界里漫游,通到电脑屏幕与外国小朋友面对面的用英语交流;在体育课中,接触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生物课上,我们的学习地点常常在动物园与植物园,在这两者中来回观察,多样化的教学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老师与学生更是交心的好朋友""

当太阳太太涨红了脸沉到了地平线下方时,同学们又过完了充实的一天,少了多如小山的作业,许多同学对图书馆更是“情有独钟”。像海绵吸水般在图书馆里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看!不少同学还为周末学校举行的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做准备,同学们也在这个时候总结一天下来学习的成果""

我说这里是中学,还不如说这是一所环境优美的乐园。这里,老师是我们的好朋友,学习是解放头脑,解放手脚的快乐活动,挑战自我,挑战知识是成长的主旋律。

篇四:《我心目中的理想老师》{我想象的中学老师}.

我心目中的理想老师

老师,这是一个会让人肃然起敬的称呼,这也是一个会让人把无数美好的词汇和崇敬的感情赋予其上的称号。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都会有老师给我们留下一些美好而动人的回忆。我想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老师形象,我也一样。

我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要有高的理想。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我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建立自信心。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至极致,才能更好的投身于教育事业。

我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他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接受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学生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对于一个会做工作的教师,他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

我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如果一个老师他心中没有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永远不可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我心目中的理想老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 我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我想象的中学老师}.

我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作为一个教育家,作为一个理想教师,他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心目中的老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教师生存在不同的环境,有的在重点学校,有的在非重点学校,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但是一位好老师应该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

从小我就对老师充满幻想,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火炬的传递者。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希望未来我能成为像上述所说的理想教师。

篇五:《我为什么想当一名老师?》

我为什么想当一名老师?

在我小时候的目光里老师是什么,老师是那个当学生不听话立刻送来一巴掌的强势班主任,也是那个写错字了就让你抄写一百遍甚至两百遍的语文老师,更是那个算错题就挥舞着戒尺朝你的手心来一下的数学老师。在我们这一辈人的小学印象里,就是这样子的回忆,老师在我们的心中大多是打人、不好沟通、甚至还有些不近人情的一群人。

大四之前,我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还只是一个很懵懂,对社会不谙世事的人,觉得当老师离我还有很远,故而以一种珍惜时光的心态游玩着。大四的时候,因为考研,没能够下去国培实习,这可以说的上是很大的一个遗憾。但我们几个人还是去到了孝感实验中学,在那里收获最多的并不是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各种方法,而是老师们与学生之间心态的转变。

记得有一次,一个初一学生军训的时候有个男孩子晕倒了,我们办公室的一个男数学老师得知这个男孩是他班上的学生,就立马放下手中的笔跑下去看那个学生,我当时扶着教室走廊的栏杆看着男老师下楼的身影,心中想着,他又不是班主任,为什么老师对学生如此关心,心也在慢慢融化,那一刻突然觉得能够做老师也是一份很幸福的工作。后来通过观察发现,老师们还经常跟家长打电话沟通,甚至叫家长到学校谈话、反应一些问题,而这一切都是以瞒着学生为大前提,只是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被这个时代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关爱给

深深的感动了。学生们的心 态也在悄悄的变化着,从我们那个时候对老师畏首畏尾的态度转变成了今天可以与老师玩笑聊天的心态,从你的学生手中收回你所付出的温暖,我觉得这不仅仅只是开心,更是时代告诫我们这些即将上岗的新老师一件事:你的责任不仅仅只是教书,更多的是育人!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实在的人,说好听点就是善良,不好听点就是傻呗,身边的人也都总是叫我老好人。我相信,人性是本善的,没有谁会无缘由的为难你,所以我会真诚的面对所有的人,真诚的和所有人相处。品格优秀并不能够代表你适合当老师,因为对专业知识能力的考量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前我们常说:学生要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老师要不仅仅只是水,还要是饮料、咖啡、茶,老师应该能提供给学生他们需要的一切知识,这是对老师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

正如面试官曾经说的,能力很强,品行一般,慎用;能力一般,品行很好,重用;能力一般,品行一般,我们不用。也许目前我的能力一般,没关系,能力都需要时间的酝酿,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对于数学的学习,我会重新掌握知识点,会有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更加坚信,我能够受得了苦,吃得了亏,担得了责,因为不是谁从一出生就懂得如何先苦后甜这个词的道理,只有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更有资格去咖啡中那淡淡的甜味。

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不仅只是一个会教书的数学老师,更

会是一个了解学生并关爱学生的好老师。我会试着去了解学生的身心问题,是什么在困惑着他们,是什么让他们止步不前,是什么让他们无精打采,这些都是我需要知道答案的问题,我会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沟通,我更会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老师是为了他们好。老师还要有一颗爱心,心中永远保持着一份对学生的真挚的感情,用这份爱心去解决问题,你就不会对你的工作疲惫厌倦,反而你会感觉到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快乐。话又说回来,其实,老师有时候就像是码头,人来人往,虽然不知道学生的未来,但却在关键的地方给了学生一次憧憬未来的希望,当踏上船只远航的时候,有的人留下了不舍的背影和挥手的臂弯,有的人留下的则是憧憬美好未来的心境,当然也有人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欣赏海边美丽的夜景。但码头的责任却一直不变,帮助有需要的人获得他们应该得到的人生,改变一个人可能需要一生,但是毁掉一个人却只需要一天,正是这种重重的责任感压在我的双肩,虽使得我面试的时候有些不自信,但却更加让我明白让我相信,老师终究还是为了学生的将来。

严格的管理学生:

篇六:《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

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

钱理群{我想象的中学老师}.

我今天是来说“梦话”的,讲“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与中小学教师”。所谓“理想”,就是讨论“应当怎样”,它和“实际怎样”当然有距离。但正是这个距离,这个高于“实际”的“理想”目标,是自有其意义的。一方面,它不可能完全达到,却“虽不能至”,也要“心向往之”;另一方面,它又是可以在实践、努力中局部达到,或不断接近的。

而我说的这些“应当怎样”,其实也不是我自己关在屋子里空想出来的;事实上在这些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已经有许多的第一线老师在思考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念,但似乎没有人注意。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已经习惯于只听上级、官方的指令,专家、权威的意见,这些指令、意见,有价值的当然应该听,但问题是不管有价值、无价值,我们都得听,而且照章执行,“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问题更在于,我们却不注意倾听教育第一线实践的声音:不仅不注意用实践来检验我们提出的各种教育理念、方案,正视并切实解决实践中所遇到、所提出的问题,而且不注意、不重视在教育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经验、新思想,所谓“身在宝中不知宝”,我经常感到惋惜,为之感叹不已。

而我自己却从许多第一线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形成了这样一个看法: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思想,存在于民间,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实而严肃的思考。正像我一再申明的那样,我不是教育专家,但我愿意倾听教育实践的声音,从中引发出我自己的思考。因此,我今天所要谈的教育理想所涉及的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理念问题,都不是来自书本,而是对一些老师的思考成果的一个阐释,其中当然也有从我自己的教育经验中提升出来的理论思考。

我想谈四个问题,也就是从四个方面,四个角度,来展开我今天的论述。

第一个问题:中、小学是干什么的?中、小学的教育功能是什么,和大学的区别在哪里?中、小学老师和一般的教师,比如和我这个大学教师的区别何在?

这是我们讨论中、小学“应当怎样”,中、小学老师“应当怎样”,首先应该追问的,但我们好象偏偏很少去想这个似乎不成问题,却实际有很大问题的问题。

其实问题也很简单: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七岁到十九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人生命成长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阶段。在这一生命阶段自有它的生理和心理、精神发育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就决定了中、小学教育,以及中、小学老师的一些基本性质,特点,意义和价值。

这里,我想介绍深圳育才中学的严凌君老师的一些观点,我曾为他所编的《青春读本》写过一篇长序,作了一些发挥,主要有三个概念。

呵护成长之美,保障成长权利:中、小学第一职责

第一,“成长”的概念,“成长之美”、“成长的感觉”和“成长的权利”,这都是非常重要却被我们忽略了的教育命题。

小学生、中学生正处在生命成长的初始阶段。严凌君老师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一个人的成长是很奢侈的事情”,这是因为“所有的动物中人是孕育期最长的动物,人的学习生存技能的是时间最长,从出生到上大学要学习几十年”。小学、中学正是这个“孕育”的初期,是“未成年人”,还不是公民,是受到家庭与社会的保护,而无须为家庭和社会作贡

献,尽义务的,他们是未来的公民,唯一任务就是“学习成长”,这里有一种“成长之美”。中、小学教育的最大任务,就是创造一切条件,使孩子能够尽享“成长之美”。

而且还有“成长的感觉”。成长的感觉,在外人看来,是一种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悦,但中、小学生自己看来,却是蛹虫化蝶的那种痛苦,新鸟破壳那种挣扎。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成长的欢乐,同时有成长的烦恼,以至痛苦和挣扎。这是我们做中、小学老师应该细心体察,充分理解的,但常常被忽略了。原因就在于鲁迅、周作人早就指出过的:我们不承认,中、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自然有自己的不同于成年人的生命成长中的问题,这正是我们应当尊重并认真对待的。

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有他们“成长的权利”。这更是为我们成年人,甚至中、小学教育者所严重忽略的。在我看来,至少有三大权利被忽略,甚至是被剥夺了。

把“黎明的感觉”还给学生

首先是“好奇、探索、发现的权利”。鲁迅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着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看图识字〉》),中、小学生面对的永远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他有一种好奇心,要去探索和发现他所不知道的世界。我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总要怀着感激的心情,回想起我的中学老师——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如何精心培育我们这样的好奇心,探索热情。在我的感觉中,那时候,“每一堂课都是一次精神探险,都会发现新大陆,我们总是怀着极强的期待感,以至神秘感,走进课堂,渴望在老师指导下,闯入一个又一个的科学的迷宫,解开一个又一个的宇宙的奥秘”。在高中毕业时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我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第一条就是要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这样学习才有兴趣,把学习每一门功课当作精神的享受。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从中学获得的经验,照亮了我一生的治学之路与人生之路。后来我在很多的场合都引用了我的大学老师林庚先生的一段话来说明这样的少年经验、中学经验的普遍意义:“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是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我还谈到所谓“黎明的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生活的开始,用初醒的好奇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倾听,阅读,思考,从而不断有新发现的冲动和渴望。应该说,这样的生命的新鲜感,这样的“黎明感觉”,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本来是属于生命才刚刚开始的中、小学生的,是他们的天性所在,也是他们的基本权利。中、小学教育的第一天职,就是呵护这样的黎明感觉,这样的生命的新生状态,保护和培育他们的好奇心,探索心。现在的问题,正是孩子的这一“天赋权利”被扼杀、剥夺了!我在好多场合和当代中学生谈到我的中学经验,他们听起来都像是天方夜谭,因为“好奇”和“探索”正是应试的天敌,他们所受的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把天生的好奇心、探索热情抹杀掉,因此,这些从睁开眼起就要忙着背书、作习题的孩子,已经没有时间欣赏自然的“黎明”之美,又从何去体验精神上的“黎明感觉”!我真想高呼一声:请把“黎明感觉”,好奇、探索的权利还给我们的孩子!

不要剥夺孩子“仰望星空”的权利

其次,还有“自由成长”的权利。我们讲“成长的感觉”,最重要的就是“自由”的感觉。儿童、少年、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自由的时光,这是我们这些过来的成年人都能体会

到的。这样的自由感,首先来自自由的时间感与空间感:本来,时间是属于一切刚刚开始的孩子的,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我们的教育也应该给孩子一个开阔的成长空间。

这里,我要特别提出“自然空间”的问题。我曾经说过,“人在自然中,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这样的生存状态,对人的精神成长,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我们不妨就谈谈“大文豪鲁迅是怎么培育出来的”这个饶有兴味的问题。老师们都读过、教过鲁迅的《社戏》,下面这段文字,大概也是大家都熟悉的:当少年鲁迅和小伙伴划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地前进,远处传来社戏的音乐,“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漫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字里行间,渗透而出的,正是一种生命的自由感。我们可以说,如果鲁迅从小没有生活在这农村的大自然的自由空间里,并接受同样充满生命气息的社戏这样的民间文化的熏陶,奠定了他精神的底子,是不可能成为思想、文化、文学的大师的。鲁迅这样的成长经验,应该给我们今天的教育以启示。我们应该把“生活在自然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提出来,农村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这样的优势,城市教育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到农村去:不是走马观花的猎奇式的旅游,而是实实在在生活一段时间,和农村孩子一起在泥土里打滚,在山野间疯跑,接受乡村野气和野趣的熏陶,吸取新鲜的空气,这样的自由空间,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鲁迅还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座的许多语文老师大概都教过无数遍了。但现在我要请诸位从教育学的角度来重读这篇名文。其实,文题所着意强调、突出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代表和象征的是两种空间:“百草园”是一个有蟋蟀、油蛉们,覆盆子、木莲们的大自然的空间,“我”自由嬉戏于其间,感到那是“我的乐园”;而“三味书屋”,是一个不准问问题(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扼杀好奇心”),“只要读书”的教育空间,“我”在那里感到索然无趣,于是,就有了“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一声长叹。我们今天听到这样的长叹是不能不悚然而思的。因为它所揭示的,是教育空间对自然空间的剥夺对儿童心灵的创伤:这不仅是鲁迅那个时代,更是今天我们教育的问题。而且被剥夺的不仅是自然的空间,更是自由的空间。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天空越来越小了,他们没有仰望空间的权利。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城市居住拥挤的空间,使得他们头顶的空间本来就非常狭窄,现在又被数不清的书本压着,眼睛里就是书,哪里还有天空?也就是物质的天空,精神的天空,都没有了。被剥夺的,还有孩子的时间。请老师们,也请家长们,都来关心一下:你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每天有多少时间让他自由支配?我看是很少很少了。但大家想过没有:剥夺了孩子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这又意味着什么?这就是剥夺孩子生命的自由,这就是扼杀生命,简直是犯罪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还要呼吁:请把时间和空间,请把生命的自由,还给中、小学生,不要剥夺他们仰望星空的权利,不要剥夺他们自由成长的权利!

“失去童年”的危机

其三,还有欢乐的权利。中、小学生的童年生活,青、少年生活,都应该是欢乐的,这

是他们基本的生存权利:这本来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现在却要当作一个问题,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在这里讨论,这是让我们这些成年人,特别是身为教育者的教师,感到难堪,以至羞愧的。但我们又不能不讲,讲一些常识。周作人曾提出一个常识性的教育命题,就是“人生季节”和“自然季节”一样,是不能颠倒的:春天只能穿春装,作春天的事,而不能着夏装、秋装、冬装,作夏天、秋天、冬天的工作。小学生、初中生处在人生的童年、少年阶段,都生活在生命的“春天”,高中生在十八岁以后,进入青年阶段,就开始了生命的“初夏”时节。在生命的“春天”,以至“初夏”,主要应该做什么呢?前面已经说过,就是“学习成长”,而所谓“学习成长”,在我看来,主要就是两件事,一是“玩”,二是“读书”,前一件事,有关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后一件事,则有关精神的成长。后一件事,我们下面再谈,这里先讲“玩”。玩,是孩子的天性,是生命的自然要求;因此,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玩”,必须尽性、尽情,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天性、本性,最大限度地享受生命的欢乐:中、小学教育的本职就是要创造一切条件,达到这两个“最大限度”,以促进孩子身、心两个方面的正常、健康的成长。

现在的问题,恰恰是中国的孩子,只要一进学校,就不能尽性、尽情地玩了!他们干什么去了?被老师(以及背后的家长,各级教育部门,我们的教育体制)强迫着去为“应试”而“读死书,死读书”了!而且这应试教育的阴影,不仅笼罩中学,而且有扩展到小学,甚至幼儿园的趋势,这实在令人恐怖!这些事,在座的老师们比我还清楚,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讨论的,是削减或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削减或剥夺了孩子童年的欢乐,会带来什么后果?迫使我思考、讨论这个问题的,是一个严峻的事实:这些年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自杀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小学生自杀的事情也屡屡发生,这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我在很多场合都谈到一件让我震撼的事情:一位研究生在自杀之前,曾列表写出自己“活下去”还是“不活”的理由,结果“活下去”的理由不敌“死”的理由,于是他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十分尖锐地提出了一个这一代青少年“活着的理由”的问题。我们且不讲大的人生目标,通常让人们活下去的理由有两条:“因为有人(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老师)爱我”,“因为我感到生活的快乐”。但是,如果生活中“爱”缺失了呢?如果感受不到,或者不能充分地感受到生命的欢乐,甚至从来就没有感受过生命的欢乐呢?那“活着的理由”就不充分了。我不只一次地听到一些老师、朋友谈到,现在有些孩子的厌生、厌世的消极情绪实在令人不解和担忧,我也经常诧异于许多年轻人活着还没有我这个老头子有劲,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有一个欢乐的金色童年,我因此永远感谢我的中、小学老师,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在自觉、不自觉地剥夺中、小学生应有的欢乐,而剥夺孩子的童年、青少年的欢乐,就是在剥夺他们“活着的理由”:这就是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所在。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应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几代青少年,没有尽享童年的欢乐,有的甚至“失去了童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我想起了五四那一代曾经有过的忧虑。他们发现,世界上有的民族的发展是正常、健康的:先经过一个充分发展的“儿童时代”,再依次进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发展阶段;而中华民族却没有充分发展“童年”、“少年”、“青年”阶段,就匆匆进入“中年”以至“老年”,说起来是“早熟”,所谓“少年老成”,其实是“早衰”,因此,需要补课。后来五四强调“儿童”的“蛮性”,提倡“童

话精神”,发起“少年中国”运动,创造“新青年”,都是为了促进民族的健全发展。而现在,九十年后的中国,如果我们的中、小学生又失去了童年,那我们将面临一个“没有童年”的时代和社会,五四先驱忧心如焚的民族危机又会重新出现:这个问题非同小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思考。

或许我们应该从“保卫童年”这一角度来看中、小学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它的第一职责,就是呵护和培育中、小学生的“成长之美”,维护他们“成长的权利”,保证他们“好奇、探索、发现的权利”、“在自由的时间、空间里成长的权利”和“欢乐的权利”。

培育青春精神:中、小学职责之二

{我想象的中学老师}.

现在,我们来看严凌君老师提出的第二个概念和命题:“青春时代的独立价值”。这主要是指进入青春时期的高中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所要强调的是,青春时期不仅是为进入成年做准备,不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它本身就有独立的价值。严凌君老师说:“青春时期的生活,有最多的梦想,最纯的情感,最强的求知欲”,因而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我想,严老师是说出了我们所有过来人的共同感受的。

问题是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在社会上,甚至在教育界还颇为流行:仿佛青春时期的一切都是不成熟的,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成熟起来。这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错;问题是我们以为的“不成熟”是什么,如果不加分析的认为抛掉青春时期的梦想,情感,求知欲,就是成熟,那就糟了。我们常说:孩子,你别做梦了,等哪天不做梦就成熟了。梦真的就那么可怕吗?严凌君老师引用了法国作家史怀德的一个说法,他说青少年时期许多人都有过狮子般的雄心,但是在成年之后都像老鼠一样活着。什么原因?据说他们成熟了。所以他给所谓的“成熟”下了一个定义,叫“贫乏,屈从和迟钝”:本来年轻时候,他是丰富的,“成熟”了就贫乏了;本来是反抗的,“成熟”时就屈从了;本来是敏感的,我们把他变迟钝了。如果教育的结果,是把青春价值全部否定掉,消灭掉,把人变成“成熟”的庸人,那就完全失败,走到反面去:这是“反教育”的教育。

因此,就有必要提出“敬畏青年,敬畏青春”的概念,承认青春本身所具有的一种价值,而且是永远的价值。我觉得可以把它叫作“青春精神”。我们现在常常讲要创办“一流中学”,在我看,所谓“一流中学”,第一个标准,就是学校充盈着“青春精神,青春气息”。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的母校南师附中的老学长巴金的那句名言:“青春是美丽的”,并且把附中精神称作“青春精神”,还把它概括为八个方面,即对真、善、美的向往;对未来的想象,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由此焕发出的生命激情和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不停息的探索,永远不满足现状的怀疑、创造精神。这里提到“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问题,我们平时很少谈,老师们或许会觉得有些不好理解;我在和一位中学老师的通信中,把它叫作“少年意气”,并作了这样的发挥:“喜欢思考大问题,包括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是青少年思维的一个特点。想大事,立大志,说大话,有大气度,没有不可解的难题,没有不可探索的奥秘的自信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不知天高地厚的狂气:这就是‘少年意气’,是弥足珍贵的”。简单说,“青春精神”就是一种“自由,创造的精神”。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他本能地就有这样的精神萌芽,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细心地培育,助其成长,使它成为终身发展的一个

篇七:《我理想中的语文老师》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引自《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我理想中的语文老师

知识与品德 知民意 心理学 知识面 教育方法即使懂得教育学生 教学环境气氛 能力锻炼 实践(活动)由浅如身 耐心 爱学生不偏心 后进生 因材施教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育是要求老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也就是说老师除了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社会生活经验外。更重要是重视对学生“道”的培养,端正学生的言行举止,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有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积极,健康,全面的发展。

(从观念意识上说,我觉得)语文老师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的重要教育实施者,作为一个老师,他首先应该知道的是《师说》一文中所强调的思想,具有把学生培育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的意识。第二,德才的发展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不能代表人的全面发展,老师还得注意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例如: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生说话,教学生跟别人交谈。即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把语文中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交谈中,把自己的要表达的话说得更加明白,准确,更有说服力,进而有效地跟别人沟通。还有学生的判断力,概括力,团队工作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谈起办事能力,合作能力,我觉得魏书生老师那一套班级管理模式,挺能培训这两种能力。他说“凡是老百姓能干的事情普通班委不干,班委的其他干部不干。凡是普通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凡是班主任能干的事,当班主任的不要去干。分配好任务,学习委员负责收学费,生活委员负责收书费,李小负责检查校徽,那个同学忘了带校徽,就得写100字说明书。如果不写、不服输就留给班中的”司法部门“处理。班上的每一个同时都为班级干一点事。

老师有了这种观念就得有观念所需要的相应的知识,能力。

虽然不能要求老师的道德高如圣人,但是毕竟老师是“为人师表”,是学生榜样,模仿学习的对象。老师的一言一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为人处世,学生的德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足以充分说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之深刻。因此,老师要有一定的道德情操。例如社会道德,职业道德这些基本的道德。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老师要爱岗敬业,爱护关爱学生,绝对不能像连播不休的新闻中的某一些不道德的老师,对学生拳打脚踢进行体罚,或者一时情绪激动,怒火中烧破口大骂学生。这是违法我国明文规定的《教师法》的,这可能导致老师为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的不良后果。更加严重的是,老师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尊敬心,学生在心灵上深深地划伤一刀,留下不可磨灭烙印。学生的尊敬受到重伤,学生和老师的良好的关系学生从此破坏了。顺其自然,学生可能慢慢地可能走向恶化的道路,学生不在喜欢那个老师了,不喜欢老师,当然不喜欢他的课文,学

生就会上课时心不在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演变为一个不爱学习的,不听老师教导的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尊心都是非常脆弱的。学生犯错误时,他需要的不是老师的责骂 ,他要的是一个循循善诱者,一个指引者,一个有耐心教导他的长者。

老师要有效地为学生指明方向。首先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心理。这才有可能对症下药,不头疼治痛,脚疼治脚。老师能开出一剂良药给学生,老师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从大体上知道这群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那个阶段,对应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有哪些明显的行为。此外,老师还得进一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老师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老师除了在班上观察学生,也可以从家庭方面入手或者同学生的好朋友,好同学来进入认识学生。掌握了心理关,也就握住了民心,也就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就既能使师生关系和谐亲密,也是学生快乐地学习,顺利地排除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一个好老师能深深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不讨厌作功课,这和老师的课堂效果息息相关。老师那富有魅力的,不枯燥的课,如磁石一样,把学生那颗在教室外面飘荡的心紧紧地吸了回来,把玩手机,开小会的学生牢牢地束在课上。把不爱听的变成爱听,把爱玩的忘记玩,把爱说的没有空可说。老师把课文讲的生动形象,内容丰富,解法新颖,老师有深广的知识,扎实的语文功底当然必不可少。但要套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空余的时间想入非非,上网聊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忽视的。填鸭式的传统教授法,学生早就烦透了,腻了。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就用这种乏味的教学法上课,强迫学生抄抄写写,听听背背,一上就是十几年。别说学生受不了这闷死人的方法,就是成年人我想他们也撑不住这股如大石压顶的压力,局限感。老师早就添加新的 教学法了。例如:老师可以采用复述法,讨论法,比赛法等多种样式上课先。比赛加复述法;要求学生自己认认真真地阅读整一篇课文

破坏了学生迫在眉睫

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诗歌散文),审美情操。讨论,演示,比赛(复述),板报

蓝动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我想象的中学老师 我想象的中学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