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新修订版语文教材 2011修订版语文新课标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

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

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

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教师招聘学科专业知识相关资料,请访问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

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

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教师招聘学科专业知识相关资料,请访问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教师招聘学科专业知识相关资料,请访问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教师招聘学科专业知识相关资料,请访问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教师招聘学科专业知识相关资料,请访问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教师招聘学科专业知识相关资料,请访问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篇二:《新语文教材》

新语文教材:增国学内容减课文数量

原标题:新语文教材:增国学内容减课文数量

新修订语文教材将投入使用

国学内容普涨。今秋即将投入使用的语文出版社新课本中,大幅增加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 七至九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

今年有望启用的修订版中,曾经在五六年级语文教材才设置的课后练习“古今贤文”,有可能增加到每册课本中。

课文数量减少。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部负责人郑伟钟介绍,目前新修订的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15%。苏教版高中课本在原来的5个模块、20个专题不变的前提下,篇目也从108篇调整为95篇。

更新时代标签。新修订语文版教材约更换了40%的课文,如中学课本里将 《洲际导弹自述》改为《网络表情符号》,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人教版教材最近一次修订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亦有多篇被更换。

传承经典。此次修订的各版本中,不乏传承多年的老面孔。例如,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 《小英雄王二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等课文得以保留,体现优秀品德与情操的 《我能行》《月下桨声》等也依旧保留。

据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近日,各地中小学入学报名工作陆续启动,语文教材的修订也再次受到关注。根据教育部今年4月公布的《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义务教育品德、语文、历史学科,起始年级使用新编、修订教材。

语文教材怎么修?修订后语文课本更注重哪些内容?“新华视点”记者梳理发现,自2012年全国义务教育新课标启用后,已有包括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在内的多版语文教材进行了修订,增、减、换、留是新修订课本的四个特点。而对于此前有语文书中存在常识性错误,部分插图陈旧粗糙,一些编排缺乏梯度,甚至存在“教材不够,教辅来凑”等问题,此次修订将有一定程度修复。

怎么修?

多审并行千人参与

业内人士指出,修订语文教材时的增减换留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极为耗时耗力的大工程,难度甚至超过编写新的教材。

——修订期长达三四年。人教版语文教材于2013年1月重启修订,然而早在2010年之前,出版社就已经分赴各地进行了多轮调研,收集建议。据记者了解,多数版本语文教材从修订立项到最终出版使用,少则三年,多则四五年。

——多选多审多读。据业内人士介绍,语文教材的修订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征求社会意见,拟定教材修订方案,选文,编订,统稿会,编写组讨论,修改定稿,审稿,审读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表示,在审稿环节,各大出版社一般都按照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主管社领导三审这样的程序,有的还约请语言学、文学和语文教育学专家特约审稿。

据了解,有的出版社还会对教材部分篇目进行试教,如语文出版社教材中《我的发现》《一诺千金》等课文,均由语文特级教师进行试教,便于理解编写理念和思路。

——动辄千余人参与。据语文出版社提供的统计数据,在该社此次语文教材修订中,全国各地有100多位省市级教研员、2000多名一线教师参与了研讨和审改,发放并回收调查表1000余份。苏教版光是在选文阶段,就有近200名专家参与,包括小学一线教师、特级教师、教研员、大学教授等。

与此同时,部分教育及文学名家也参与其中。曾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是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主编之一,孙绍振、温儒敏、倪文锦等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时常参与教材修订的座谈、策划。

依据啥?

文质兼美是最高标准

专家表示,语文教材修订并非信马由缰。在具体操作中,各大出版社语文课本的修订主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史玉娜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每当新课标出炉,他们都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新老对比研究,分析其中的新变化、新趋势,应用到修订工作中去。

一线师生的意见是修订标准之一。郑伟钟告诉记者,他们从2008年起每年都给学校师生发放征求意见表,以“你最喜欢的课文是什么”“你最不喜欢的课文是什么”等问题作为参考。

在修订过程中,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一个重要原则,即老师好教、学生好学、教材好看。

山东省临沂市语文老师胡小丹认为,修订要坚持教材的本质——一种教育工具,需要对晦涩陈旧的课文进行淘汰更换,“这样降低了教学难度,为师生减负,同时有助于学生知识库的更新。”

人文性则要求教材注重引领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和自然,形成正确三观。

“教材应是一个例子,而不是一个标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不同时代、不同学生决定了语文教材永远存在多维多面,需要持续创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在调整语文教材的同时,更要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消除应试思维,真正让语文教育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新闻加点料:

盘点

据2016-05-25广州《羊城晚报》报道,这些年,针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网络上曾掀起过数次关注——

2005年

上海市新语文教材正式删除《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被传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不过,后来经证实,人民教育出版社只是将该课文由小学五年级新课本调整到四年级的自读课本中去了,并不是删除只是调整。

2013年

人教版,初一教材9篇传统篇目被调换,其中包括教材使用多年的鲁迅的散文诗《风筝》。对此,出版社的编辑说,《风筝》对于初一学生理解起来稍微偏难。

2014年

上教版,8首古诗退出课本引质疑。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中删去《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上海市教委回应,8首古诗退出一年级语文课本,目的是为小学生减轻识字和背诵的压力,但在小学一年级的听力磁带中仍保留了这8首古诗。 2016年

网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曾发表声明,称有关言论不符合事实。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声明除用外国题材选文占比15%的数据回应外,同时用教材中选取的大量歌颂和赞扬祖国优秀人物的文章,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文成公主进藏》等,否认网上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贬低中国人"的说法。

篇三:《2015根据新教材修订最新版人教版初中新课标语文教材目录(最新版、及时修订、最准确)》

2015最新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含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下册)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散步(莫怀戚)

2、秋天的怀恋(史铁生)

3、*羚羊木雕(张之路)

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 母亲(冰心)

5、《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第二单元

阅读

6、我的老师 (魏巍)

7、再塑生命的人(海伦o凯勒)

8、*我的早年生活 (丘吉尔)

9、*王几何 (马及时){新修订版语文教材}.

10、《论语》十二章

写作

说真话 抒真情

综合性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阅读

11、春 (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 (老舍)

13、*风雨 (贾平凹)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o秋思(马致远)

写作{新修订版语文教材}.

文从字顺

第四单元

阅读

16、紫藤萝瀑布(宗璞)

17、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o亨特)

18、*短文两篇

蝉(小思)

贝壳(席慕蓉)

19、*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20、虽有嘉肴 《礼记》

写作

突出中心

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五单元

阅读

21、化石吟(张锋)

22、看云识天气 (朱泳燚)

23、*绿色蝈蝈(法布尔)

24、*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5、河中石兽 (纪昀)

写作

条理清楚

{新修订版语文教材}.

第六单元

26、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

27、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观书有感(朱熹)

浣溪沙(晏殊)

如梦令(李清照)

名著导读

《繁星》《春水》 :母爱o 童真o 自然

《伊索寓言》 :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附录

写好硬笔行楷字

后记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3、*丑小鸭(安徒生)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5、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

叙事要完整

第二单元

阅读

6、*黄河颂(光未然)

7、最后一课(都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木兰诗

写作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综合性学习

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阅读

11、邓稼先(杨振宁)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新修订版语文教材}.

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

第四单元

阅读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

20、口技(林嗣环)

写作

表达自己的看法

综合性学习

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阅读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22、在沙漠中心 (圣埃克絮佩里)

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24、*真正的英雄(里根)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写作

勤于修改

第六单元

阅读

26、猫 (郑振铎)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8、*华南虎(牛汉)

29、*马(布封)

30、狼(蒲松龄)

写作

描写要生动

综合性学习

马的世界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课文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篇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新修订版语文教材 2011修订版语文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