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民间故事巧妇 巧妇伴拙夫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巧妇当家(口述民间故事)》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小山村,那里住着一户人家。家的老主人有一大笔财富、一担子的农地和一座大房子。他是个非常勤劳和智慧的老人,有一天,他做梦的时候看见了自己即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他要为这个巨大的财富找一个当家人。 老主人有3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已经娶妻生子。大儿子很勤劳,给他的田地每年都会有好收成。二儿子很善良,给他的佃户都非常爱戴他。3儿子最聪明,给他的钱从来都没有丢过。老人也不知道该把家产给谁,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考考他们的媳妇。俗话说一个当家人必要有个贤内助。 老主人找来了3大捆的甘蔗,每捆甘蔗的数量一样多,又找来3个用炭火取暖的小竹篮。到了晚上,老主人把3个儿媳妇叫到身边,他说:“嗨,我现在老了!不能再操持这个家了,我现在想在你们3个人里面选一名当家的。现在,我给你们一人一只有火种的小竹篮和一捆甘蔗,等到明天,谁能留住火种,我就给谁当家作主。” 大媳妇听了,很高兴,她觉得这太容易了。她又是老大,家里没人不听她的。第二个媳妇听了,也很高兴,她想老当家一定是不满意老大,所以才想这个办法来考大家的。只要她把火种留住,当家的就是自己了。第三个媳妇想,这太难了,用甘蔗怎么能留住火种呢。 老人说:“我就等明天在来看你们的火种吧!” 3个媳妇都不想被别人发现自己是怎么把火种留下的,于是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老大把甘蔗用斧头砍成一段一段的,她把甘蔗放在火种上。不消一会儿,火种就灭了。第二个把甘蔗削成一片一片的,她小心翼翼的把削好的甘蔗放在火种上,可是火种也灭了。 第三个媳妇不慌不忙的坐在凳子上吃起了甘蔗来。她的丈夫问她:“你怎么吃起甘蔗来了。”媳妇没有说话,她把咬得很干的甘蔗渣放到了火种上,火种就比刚才更旺了。丈夫一看明白了。两夫妻就坐在火种边上吃起了甘蔗,火种也被烧得越来越旺。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家的火种都熄灭了,只有老三的还有火种。老主人说:“你是怎么把火种留下来的。” 老三说:“我们昨晚坐在火种边上一边吃甘蔗一边聊天,把吃剩的甘蔗渣丢到火种里,这样火种就留下来了。” 老主人最后把这个当家的位子留给了老三!

篇二:《【民间传说(五)】巧媳妇》

巧媳妇

从前有个很聪明的人,名叫张古老。他一共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二和老三,都已经娶了媳妇,只有老四还是条光棍。兄弟们没有分家,由张古老带着在一起过日子。

说也奇怪,这三兄弟都生得呆头呆脑,一点儿也不像他们的老子;娶进来的这三个媳妇,也是半斤配八两,心里都不大灵活。

一家子人没有一个讨得张古老的喜欢。

日子久了,张古老心里发愁。他想:我这块老骨头,总不能老赖在这世上,说不定哪一天,我两腿一伸,看他们这么混混沌沌,怎么过日子嘛!于是,他便想替老四找个乖巧一点的媳妇,现今,能给自己添个好帮手;将来,也好做个自己的替脚人,掌管这份家业。 想想容易,办起来却难了。张古老打听来,打听去,总没有一个合适的。到底老汉是个聪明人,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法子。

这天,他把三个媳妇叫到跟前,说:

“你们好久都没有回娘家了,心里一定很挂念吧!今天,我就打发你们回娘家去。” 三个媳妇一听说回娘家,欢喜得不得了,问公公让她们住多久。

张古老说:“大媳妇住三五天,二媳妇住七八天,三媳妇住十五天。三个人要一同回去,一同回来。”

三个媳妇想也没想,便连忙答应了。

张古老又说:“往日你们回去,总要带点东西孝敬我,但是,每一次带回的东西都不如我的意。这次你们回去,也少不了要带点东西的,不如我先说出我要的东西来。” “你老人家只管开口,我们一定带回来就是。”三个媳妇一齐说道。

张古老说:“大媳妇替我带一只红心萝卜回来;二媳妇替我带一只纸包火回来;三媳妇替我带一只没有脚的团鱼回来。”

三个媳妇一听,都满口答应了。三个人便一齐动身回娘家了。{民间故事巧妇}.

三个人走呀走,不一会儿,便走到了三岔路口。大媳妇要往中间那条路去;二媳妇要往右边那条路去;三媳妇要往左边那条路去。三个人正要分手时,才记起公公的话来。 大媳妇说:“公公嘱咐,让我们一个住三五天,一个住七八天,一个住十五天,还要同去同回。哎,三个人的日子又不一样,同去还容易,同回多难啊!”

二媳妇说:“是呀!同回才难啊!”{民间故事巧妇}.

三媳妇也说:“是呀!同回才难啊!”

“还有礼物呢!一个是红心萝卜,一个是纸包火,一个是没脚团鱼。哎,刚一听好像是很普通的东西,如今一想,都是些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啊!”大媳妇着急地说。 “是啊!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啊!”二媳妇也着急地说。

“是啊!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啊!”三媳妇也着急地说。

“不能同去同回,又没有这些礼物,公公是不会让我们进屋的,这怎么办呢?”大媳妇更是着急了。相关整本阅读“这怎么办呢?”二媳妇也更着急了。

“这怎么办呢?”三媳妇也更着急了。

三个人想来想去,真不知怎么办才好。大家都急得不得了,又不敢回去,便坐在路边哭起来了。

三个人哭呀哭呀,从日出哭到日落,越哭越伤心,越哭越热闹。哭得惊动了住在附近的王屠户。

{民间故事巧妇}.

王屠户带着女儿巧姑,在路边搭了个草棚,摆了张案板,天天卖肉过日子。这天听到了

篇三:《【民间传说(十四)】巧媳妇》

{民间故事巧妇}.

巧媳妇{民间故事巧妇}.

从前,舍卫国的波斯匿王有一个大臣,名叫梨耆弥,拥有无数家产。他有七个儿子,其中六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梨耆弥分别为他们娶了妻、安了家。眼看第七个儿子也该婚配了,他想:“我已老迈,只剩这最后一个儿子,一定要给他娶一个最出色的妻子。”

梨耆弥有位好朋友,是个婆罗门,经常云游四方。一天,这个婆罗门来到梨耆弥家做客,梨耆弥对他说:“我想为小儿子娶个好媳妇,您经常在各国漫游,所以想麻烦代为留意,帮忙找一个。如果有姑娘相貌端正、为人贤慧、聪明能干,命相与我儿子相合,又能让我儿子满意的,千万告诉我,我好去下聘。”

婆罗门答应了。

这个婆罗门又四处漫游了,他一路经过很多地方,后来到了“咀叉始罗国”。他看见郊外有一群女孩,正在游戏,她们采来各式各样的鲜花,编成美丽的花环,挂在脖子上、套在手腕上。婆罗门想起老朋友的嘱咐,就跟在她们后面,仔细地观察。只见她们一边玩、一边走,遇到一条小河,姑娘们都脱掉鞋子,涉水过河;其中有一个女孩却不脱,穿着鞋过河。

走了一会儿,前面又是一条河,这条河深多了,于是姑娘们个个挽起衣服,相搀过河;唯有那位姑娘穿着衣服入水,走到对岸。河边是一座小树林,树上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鲜花,许多姑娘都上树去采花,那个姑娘却不上树,等其他姑娘采好花后,她向每个人要一点,结果她的花比任何人都多。又走了一会儿,路边有一棵果树,上面结满了熟透的果子。姑娘们纷纷上前去摘果子,唯有那位姑娘站在一边,动也不动。

婆罗门走上前去,对她说:“姑娘!我想问你几个问题,可以吗?”

姑娘说:“当然可以,有什么问题您就问吧!”{民间故事巧妇}.

婆罗门问:“刚才过小河时,大家都脱鞋,只有你不脱,为什么呢?”

{民间故事巧妇}.

姑娘回答:“您怎么连这点也想不通呢?人之所以穿鞋子,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脚。陆地上的情况,一目了然,碰到有什么荆棘瓦石,都可以避过去;但水中隐藏着什么东西,我们却是看不见的,万一有什么荆棘、毒虫之类的,伤了脚怎么办?所以我不脱鞋。”{民间故事巧妇}.

婆罗门又问:“后来过大河时,大家都把衣服挽起来,你怎么穿着衣服过河呢?” 姑娘答道:“女人的身体,有的长得好看,有的长得不好看,把衣服挽起来,身体就让别人看见了。如果长得好看也就罢了,如果长得不好看,就会惹人嗤笑,所以我从不当着别人的面挽起衣服。”

婆罗门再问:“那刚才大家都上树采花,你为什么不上树?”

姑娘回答:“万一爬上树之后,一不小心,折断树枝摔了下来,或失手滑下来,摔伤身体怎么办?所以我不上树。”

婆罗门又问:“现在大家都在摘果子,你怎么不去摘?”

姑娘回答:“这棵果树长在人来人往的大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果子,可见没有多少人来摘。由此看来,果子一定不好吃,否则怎么会一直到熟透了,还挂在树上呢?”

正说着,只见那些摘果子的姑娘,个个“呸呸”地直吐,原来这棵树的果子,果真像姑娘所预料的,又苦又涩,一点也不好吃。{民间故事巧妇}.

婆罗门见这位姑娘谈吐大方、见识不凡,心中暗暗赞赏,打听到她的名字叫毗舍离,父亲叫昙摩诃羡,原是波斯匿王的弟弟,因犯罪逃离本国,来到咀叉始罗谋生,在这儿娶妻成家。相关整本阅读

婆罗门问毗舍离道:“你父母在家吗?”

毗舍离回答:“在家。”

于是婆罗门随着毗舍离来到她家,并希望与她父母见面。

篇四:《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内容,二者是有些共性的地方,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从概念上看,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因为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称。

从分类上说,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从特点上来说,内容上,民间传说的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如帝王传说,从秦始皇到光绪,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还有著名作家、艺术家、工匠,及一些传统的、虚构的人物传说。这些人物传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不管存在还是虚构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体的历史时间、背景。即使主人公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确有的人物,某些古代文献上,还若有其事地记载过。虚构的故事多来自古老的、传统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不停流传,无论有多少异文,其故事的中心情节和中心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不变。如:干将莫邪传说、韩凭夫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说等。民间故事里是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和虚拟的内容,它们的主人公大多没有确定的名姓,冠以老大、老二、老三;大姐、二姐、三姐;张三、李四、王五;老头子、老婆子。如生活故事里“长工、地主故事”、“巧女、巧媳妇的故事”、“呆女婿、傻儿子的故事”、“媒人的故事”等。

民间传说内容广泛,塑造人物上是多种多样的,而民间故事中则存在着人物类型化。在民间故事中储存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阿凡提、巴拉根仓、阿古登巴、杜老幺等。这是各民族、各地区机智人物的代表,几乎成了当地所有机智人物的通称。

传说的讲述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皆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民间故事的开头一般会用一些相对固定的语句,如:“很久很久以前·······”、“从前······”这是因为民间故事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幻想性很大。

民间传说是有着事实基础的;民间故事是幻想,幻想是民间故事的生命。

民间传说与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说是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抒发,传说中寄寓着人民群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评价,鲜明地体现着民众的历史感情。传说所及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传说有时讲的生动会让人有种错觉,误认为是历史,所以传说一般都具有某种确定的历史性因素,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带有极强的个体感情色彩。如《杨家将》的传说,不清楚历史的就会把这个传说当成历史真实了。传说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是杨文广,而《宋史》记载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个人。而生活中我们拿后者来讲,会被大家笑话搞错了。杨家将被塑造成一门忠烈,表达的是民众的感情,但不能同历史等同。

幻想,在民间故事中站着很重要的地位。神话、传说、童话中有很浓厚的幻想自不必说,就是在寓言、笑话以及生活故事中,也同样存在着幻想的成分。如阿凡提与国王的故事。 在社会意义上,民间传说的创作动因是百姓的一种情感的表达。钟山川之灵秀,赋造物以神韵,依物取形,随类赋彩,这是传说创作的一般规律。它的产生和流传靠着共同的民俗信仰,这些传说在共同的民族心理的基础上形成,又在传承中强化着民族凝聚力。

民间故有着一股道德的力量,民间故事是人民最初道德的教科书。民间故事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它有许多宣扬人的美德故事,诸如互助友爱、勤劳勇敢、诚实正直,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这些都给孩子以正面积极的引导,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是非常有益的。而其中的那些上天入地、千变万化的故事又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之欲,催发他们的想象才能。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民间故事巧妇 巧妇伴拙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