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深夜蛙鸣一片 一天深夜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第三单元检测题》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新泰实验中学)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酝酿 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栀子 zhī

B、唱和hé 肥硕shuò 鳊鱼biān) 乌桕(jiù)

C、寥阔(liáo) 枯涸(gù) 清洌(liè) 梦寐(mèi)

D、澹澹(dàn) 耸峙(sǒng) 栖息(qī) 禅心(chán)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作品风格豪迈悲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大诗人,留有《白氏长庆集》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3、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 )(2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2分)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5、诗词默写:(8分)

(1)《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的《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4)“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恋故土、思念家乡的一个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例句,另外再写一个句子。(4分)

例句: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仿句:理想是 。没有理想,就没有 ;而没有 ,就没有 。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12分)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

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7、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能否改为“伸”?为什么?(3分)

8、第三段中能跟“轻风流水”应和的是( )(2分)

A、鸟儿 B、鸟儿的曲子 C、鸟儿高兴起来 D、卖弄喉咙

9、“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雨的哪些特点?(3分)

10、第三段文字调动了多方面的感觉写出对春风的丰富的感受,请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4分)

(1)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11-17题(21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

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11、甲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分)

12、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将字母填在乙文的括号内。(3分)

A、变换 B、变动 C、流动 D、变幻 E、变化

13、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颜色,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 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 的特点。(2分)

14、甲文按 顺序写山色,从“ ”到“ ”,展现出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3分)

15、乙文写山色,先写山腰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 的黄、灰、绿、藕荷色和山顶的颜色,然后重点写 的颜色,并突出其 的特点。(3分)

16、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17、其实写颜色的美态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钟爱。在我国灿烂的诗词文化中,也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请你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两句写在下面,并注明诗词篇名:(4分)

, 。选自《 》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8—24题。(17分)

春满燕园

季羡林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但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来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心里一愣,我的眼睛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了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些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

篇二:《2014-2015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D》

1.默写填空。(12分)

【小题1】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

(李清照《武陵春》)

【小题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小题3】________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小题4】北国风光,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小题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以马快弦急表现战争的激烈和顺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

【小题6】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的一句名言是: __________,。

2.古诗文积累(12分)

【小题1】过尽千帆皆不是,。(《望江南》温庭筠)

【小题2】了却君王天下事,。(《破阵子》辛弃疾)

【小题3】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

【小题4】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小题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小题6】保其岩阻,__________,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小题7】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一词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目的,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

【小题8】《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小题9】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__________,。”歌颂其壮举。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小题1】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2】赏析下面句子加横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春满燕园

①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却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②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③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的心里一愣,我的眼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通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出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④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见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尖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梵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稀可辨。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地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大学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鸦雀无声。

⑤我很自然地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年老的一代是那样,年轻的一代又是这样。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陡然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是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更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⑥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象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爽,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小题1】第⑤段中加点的“那样”和“这样”在文中分别指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小题2】请赏析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 答:

【小题3】第①段划线的写景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

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②挟天子而令诸侯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④将军既帝室之胄

【小题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B.①曹操比于袁绍②信义著于四海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小题3】句子翻译。(4分)

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小题4】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2分)

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4分)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本诗中“自兹去”的意思是。(2分)

【小题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代离别地点,描绘了清冷凄凉的送别场面。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无定的前程的关切。C.颈联借“浮云”“落日”之景,抒发“游子”和“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D.尾联“班马”意为“分开的马”,强调“马既如此,人何以堪?”,体现离别的怅恨。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黄”在词中的意思是。(2分)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感热烈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

1.乘车经过县市之间交界处时,人们常会看到“××(县市名称)欢迎您”这样带地标性的标语,让人倍感亲切的同时,也产生一种欲了解该地的心理。

请你以“欢迎您”为题写一篇作文,展示本市(县、央企)特色,如风土人情、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产品、特色风景、特色人物等,让想了解的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要求:

①先补充题目,只能填写你所处或你曾生活过的县市、央企名称,如: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洪湖等。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不得暴露考生真实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不得抄袭。

篇三:《巴蜀中学初2012级09-10学年(上)半期试题》

重庆巴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初2012级(一上)语文试题卷{深夜蛙鸣一片}.

命题人:孙洁源 审题人:杨宇鹏

考试时间:2009年11月19日 下午:1︰30—3︰30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伶仃(líng) .

B、堕落(du) .

C、沉浸(jìn) . 诱惑(yu) .酝酿(niàng) .糟蹋(tā) .

蹂躏(lìn) .

洗濯

报酬

慷概 纳罕(hǎn) .抖擞(sǒu) .纯粹(cuì) .贮蓄(zhù) .泯灭 啜泣 雏形 倔强(jiàng) .湛蓝(zhàn) .玷污(diàn) .竦峙(sǒng) .险象叠生 擎天撼地 阴晴圆缺 D、缀连(zhuì) . A、笼罩 B、撤销 C、骚扰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D、贪婪 迸溅 玄奥 获益非浅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当我看到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不觉心旷神怡。

B、流沙河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诗人。

C、南山上的黄桷树,枝干盘虬卧龙,枝繁叶茂。{深夜蛙鸣一片}.

D、小王课上的发言非常精采,我对他肃然起敬。

4. 选出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 )(3分)

A、朱自清——《春》——《匆匆》 B、《白兔和月亮》——周国平——寓言

C、《童趣》——沈复——《浮生六记》 D、《论语》——儒家——“五经”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语文老师上课幽默诙谐,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笑。

B、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

C、这篇报告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飞跃;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6. 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因为“我”心情不好,所以看见青色的山好像是铁青的脸。

B、《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揭示了厄运能够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

C、《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的描绘以及一棵紫藤萝的遭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宗璞对生命顽强和美好的赞扬之情。

D、《春》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精细全面的观察,准确、生动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7. 选句子填空(3分)

有一颗感恩的心, 备选答案: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8. 仿照下面句子的开头,续写后面的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意思连贯(4分)

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人生是

9. 口语交际(3分)

重庆这个年青的直辖市,发展迅速,变化很大。这是因为全市人民正在努力建设五个重庆——平安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健康重庆。请你选择五个重庆中的一个,向班上同学介绍你的所见所闻或理解。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7分)

(一)诗文积累

10. 默写填空(10分,每空一分)

⑴水何澹澹, 。

⑵ ,小桥流水人家。

⑶ ,志在千里。

⑷ ,禅房花木深。

⑸绿树村边合, 。

⑹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⑺《钱塘湖春行》的颔联是 ,

⑻《次北固山下》中暗寓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 的哲理诗句是 ,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1-14题(17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 ) .

⑶思面不学则殆( ) .

12. 按要求用原文填空(可节选)(6分)

⑵写出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 ⑶写出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

13.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4. 文中的许多话都成了后人教育他人或警戒自己的名言,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

你的理解或喜欢的理由。(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18题(11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5. 这段文字的描写对象是( )(2分)

A、秀气的济南

C、雪下的矮松 B、小雪后的山景 D、山上的花衣 ⑵是知也( ) .⑷死而后已( ) .

16. ,山腰,是按序来写景的。(3分)

17. 作者开头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究竟“妙”在哪些景物上?这句话中的“点”

字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分)

18. 领会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深夜蛙鸣一片}.

⑴“这件花衣”指的是 ⑵“山的肌肤”是指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2分){深夜蛙鸣一片}.

《春满燕园》

季羡林

①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但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两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②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还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天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来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③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心里一愣,我的眼睛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了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些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④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林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见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坡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梵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然可辩。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的,鸦雀无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深夜蛙鸣一片 一天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