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张安琪,女,汉族,92年12月生。复旦大学2010级材料科学系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成绩排名年级第一,本科期间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第一作者5篇,最高影响因子7.79),获全国大学生创新计划、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莙政、望道等研究资助。曾受邀在U21国际大学联盟年会、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报告,多次为我校取得个项荣誉,是我校2013学年奖学金获奖者的优秀代表。张安琪作为复旦大学唯一代表收录在《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中(全国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共选出72名学生)。同时,她还是上海新东方教育的托福英语教师、国家认证翻译,门萨俱乐部会员、并且有五年的专业模特经历。
“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张安琪同学与化学的渊源由来已久。从初中到高中,她一直参加化学竞赛,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并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复旦后,她在第一学期末就加入化学系陈萌老师课题组开展科研探索。由于她在学业上只需付出比较少的精力,而且具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导师建议她尝试写一篇综述,总结纳米颗粒合成中用到的具有还原性和稳定性的聚合物。综述通常是由积累了多年研究经验的“前辈”完成的,不仅要总结某专题的发展方向,还要作出可靠的趋向预测。张安琪那时从来没有写过学术论文,也没有太多实验经历,想要在专业方面和写作用词上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谈何容易。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她怀着初涉科研领域的一腔热血,接下了这个任务。之后的一个月中,她认真阅读了上千篇有关论文,完成了初稿。然而,导师的评价是,文章结构和用词太过青涩。她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对论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进行了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可得到的评价还是太不专业。
与此同时,张安琪在其他几个方向的工作也屡次受挫,几乎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之后的整整两年,她在科研上投入了绝大多数时间和心血,却没有任何成果发表,也无从证明她付出了多少努力。此时,许多同学正活跃在学生会和社团当中,他们的付出立竿见影,很快就晋升到了主席、部长。数次与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擦肩而过后,张安琪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我到底有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名字写在SCI论文上?如果这些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会不会已经硕果累累了?更重要的是,难道我真的要终身从事科研工作,奋战在做实验、写论文、改论文、投稿、被退稿的循环之中吗?”虽然有这些顾虑,但她却没有放弃的念头。她骨子里是一个不甘平淡、享受挑战的人。既然决定要走的路,那么跪着也要走完。
在逐字逐句修改了十几遍论文之后,张安琪已经阅读了几千篇文献,掌握了纳米科学多
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后,这篇综述发表在了聚合物顶级SCI期刊上。此后,她写的论文几乎都可以一次通过导师的审查。回头看看大一的初稿,她才意识到这两年带来多么大的进步与成长。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换回丰厚的回报。除了自身的兴趣之外,科研工作对她的巨大吸引力,皆源于此。
“潜心科研终有突破”
从大二开始,张安琪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合成以及光学特性模拟工作。有一回,她在读文献时,偶然想到了一种巧妙的不对称粒子合成法,极有可能成为溶液合成法的一大突破。她为这个发现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实验中,常常起早贪黑,每天工作常达16小时。然而,就在她即将完成实验的时候,国外一个课题组在化学类顶级SCI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与她此前的思路和结果基本一致。所有的努力尽皆化为泡影。然而,张安琪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试图从其他合成方法中寻找新的突破。在查阅了数百篇文献之后,她受到气-液-固机理的启发,成功地开发出一种通过反应动力学控制合成具有全新形貌的空心纳米硅材料的方法,相比于最初的思路,甚至具有更大的突破。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课题组的实验结果,她还开展了纳米材料光学特性模拟的研究。由于国内做过相关理论工作的同行极少,整个春节假期,她几乎一天到晚泡在图书馆,读完了馆藏的所有电磁吸收教材,并自学了Fortran, Matlab等编程语言,尝试独立开发新的程序,实现纳米颗粒的光学模拟。最初,她的程序收到无数错误信息,在建模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她发邮件请教国际上许多从事纳米光学模拟的教授,但却没有得到太多回应。后来,她找到计算机学院的几位教授,与他们讨论了关于3D成像的有关问题,终于灵光一现,想到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连夜写出了一套新的代码,成功地实现了对任意形貌和组成的纳米材料散射光谱的快速计算。
2013年7月,张安琪作为复旦大学代表赴阿姆斯特丹大学参加U21 国际大学联盟年会,并受邀做现场报告(全世界38名大学生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介绍她的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许多国外大学的教授都纷纷表示十分欣赏并充分肯定了她的研究成果。科研之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艰难旅途。对于热门领域则更是如此,不仅要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执著和耐心,还要有直面竞争、不断创新的勇气和毅力。
讲台上的舞者
在科研工作之余,张安琪还在多个兼职工作岗位上小有成绩。19岁起,她走上了上海新东方的托福讲台,成为了最年轻的教师。进入新东方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最初,由于她的年龄太小,学生当中很多人年龄比她还要大,她站在讲台上总是缺乏权威感。为了锻炼讲台上的气势和激情,获得老教师和学生们的认可,她每天中午站在光华楼下旁若无人地
练习演讲,毫不在意来往行人奇怪的眼神。这种“不要脸”的精神收效极佳,她终于在最后的试讲中成功打动了评审委员会,从此走上讲台,并成为了首个在学生评教中获得满分的教师。过去的两年中,张安琪累计面授学生数千人,授课班级最大规模在200人以上,学生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四十多岁。在享受教学乐趣、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她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公众演讲,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更有效地交流,因此复旦大学参与的国际国内重要本科生学术会议常会推举她为现场报告代表。此外,张安琪还是门萨俱乐部(国际顶级智商俱乐部,中国大陆会员已有200多名)的会员,数次担任门萨入会测试主考官、年会主持人等,结识了不同年龄的朋友。从大二起,她还成为了国家认证翻译,中国译协会员,从事中英双向交替传译和笔译工作。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宝贵、最难忘的财富。张安琪觉得,他的大学四年,是奋斗的四年,拼搏的四年,也是收获与成长的四年。“我从来没有只把自己当成女生、当成本科生,而是一直以科学工作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她对记者表示道。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所有成绩都将成为过去,未来的学术道路依然很远、很长。泰戈尔说:只管一路走过去,一路上的鲜花自会开放的。追寻梦想的道路,必定困难重重。但对于张安琪来说,一个信念她将永远坚守:所有付出终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篇二:《泰戈尔简介》
泰戈尔: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出生在加尔各答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哲学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聪颖伶俐,备受全家宠爱。泰戈尔父母对子女管教虽严,却从不拂逆他们的个性发展。泰戈尔不喜欢学校刻板的生活,父母便为他请家教,并让哥哥、姐姐扶助。他特别喜欢音乐与写作,当他尝试着用孟加拉传统诗的韵律写出第一首诗时,还不足9岁。这种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给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5岁发表了第一首散文诗《野花》, 17岁出版了处女作《诗人的故事》。同年赴英留学,初学法律,后转入英国文学与西方音乐研究,回国后专事文学创作。
20世纪初,泰戈尔接连遭遇不幸:丧偶,丧女,丧父,这一系列打击,使他深感人世的悲怆,这种哀伤也表现在他的《回忆》《渡船》等作品中。20世纪初,也是印度反殖民主义运动蓬勃兴起、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他没有沉湎于个人的不幸,而是积极投身民族独立运动,191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戈拉》,真实反映印度社会生活各层面复杂的纠葛,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斗者的形象。同年,使泰戈尔后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诗集《吉檀伽利》在印度出版。这本诗集最初是用孟加拉语按孟加拉传统抒情诗的格律写的,虽在国内获得好评,却没有太大的国际影响。也是这一年,他旅居伦敦后,开始将《吉檀伽利》《渡船》与《奉献集》中的部分诗译成英文,仍用《吉檀伽利》的书名在伦敦出版。
“吉檀伽利”是孟加拉语“献诗”的音译,诗集中除歌咏爱情、友善、景物、风光之外,还有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颂神诗。这是泰戈尔受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梵我合一”哲学思想影响的反映,他颂扬的并非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诗人追求的理想与光明的化身。正如郭沫若所说:泰戈尔“只是把印度的传统精神另外穿了一件西式的衣服:"梵"的现实,"我"的尊严,"爱"的福音”。为了更自由地表达原著的思想,他摆脱了原诗格律的桎梏,将它们译成富有韵味与节奏感的散文诗。令他自己也未料到的是,这本书一面世,立即轰动了伦敦与西欧文坛,他因此荣膺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证书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泰戈尔是印度与亚洲第一位获得这一崇高荣誉的人。他的文学创作随之进入又一个高潮期,相继出版了《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流萤集》等散文诗集;《春之循环》《红夹竹桃》等剧本;《四个人》《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中、长篇小说,以及《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散文、随笔。其中对中国作家与读者影响最大的,可能要数1916年出版的《飞鸟集》了。《飞鸟集》包括325首寓情于景、于物,充满哲理的无题诗,大多数只有一两行,几乎全是诗人电光火石般对自然景物刹那间的印象、联想与感悟。
它最初的中译者、著名文学家郑振铎说,这些诗“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野花,在早晨的阳光下,纷纷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 《飞鸟集》内容包罗万象,泰戈尔用他那颗赤子之心和博大、深邃的人生哲理,抒发他对人民、对生命和对大自然的挚爱。他热诚赋予一切美好事物——一只鸟、一朵云、一株草或一团萤火以鲜活的生命,来唤起人们对理想与光明的追求:
鸟儿愿是一朵云,云儿愿是一只鸟。
雨点吻着大地,微语道:我们是你思想的孩子,母亲,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这里来了。 我的梦幻恰是一团萤火——在幽暗中闪烁着灵动的流光。
天空没有鸟儿飞过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他的天空。
我的思想随着这些闪耀的绿叶而闪耀,我的心灵因为这些日光的抚触而歌唱。
瀑布唱道:当我找到了自由时,我找到了我的歌。
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的前方。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真理却不怕失败。 主要作品:
诗歌作品:《故事诗集》(1900) 《吉檀迦利》(1910) 《新月集》 (1913)
《飞鸟集》(1916) 《流萤集》(1928) 《园丁集》(1913)
《边缘集》(1938) 《生辰集》(1941)
小说作品:短篇小说:《还债》(1891) 《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
《摩诃摩耶》(1892) 《素芭》(1893) 《弃绝》(1893) 《太阳与乌云》 (1894) 中篇小说:《四个人》(1916)
长篇小说:《沉船》(1906) 《戈拉》(1910) 《家庭与世界》(1916)
《两姐妹》(1932) 剧作作品:《顽固堡垒》(1911) 《摩克多塔拉》(1925) 《人红夹竹桃》(1926)
散文作品:《死亡的贸易》(1881) 《中国的谈话》(1924) 《俄罗斯书简》(1931) 泰戈尔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作家之一,能与其匹敌的大概只有莎士比亚一人。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和现代最伟大的作家,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1913年以英文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我常常想,泰戈尔就像那天际的明星。“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的高昂;在那里,智识是自由的;……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吉檀迦利)这就是泰戈尔,像那启明星带引我们走向黎明。
作家冰心评价:“泰戈尔是贵族出身,家境优越,自幼受过良好教育。他的作品感情充沛,语调明快,用辞华美。格调也更天真,更欢畅,更富神秘色彩。而纪伯伦是苦出身,他的作品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讲为人处世的哲理,于平静中流露出淡淡的悲凉。”
经典语录 1、爱情若被束缚,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上的墓碑。就像船的特点是被驾驭着航行,爱情不允许被幽禁,只允许被推向前。爱情纽带的力量,足以粉碎一切羁绊。
2、要是爱情不允许彼此之间有所差异,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有差异呢?
3、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
4、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5、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
6、相信爱情,即使它给你带来悲哀也要相信爱情。
7、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是最好的选择了我。
8、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9、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10、瀑布说:“尽管给旅人一点水就够,可是我还是贡献了全部。”
11、最近的你离我最远,最简单的话语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12、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是你的影子。
13、不要因为你自己没胃口,而去责怪你的食物。
14、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禽兽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15、群星不怕显的像萤火虫那样。
16、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给你执灯的人,他是坚韧的站在黑暗当中呢。
17、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8、尘土受到损辱,却以他的花朵来报答。
19、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20、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25、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
26、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27、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
28、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29、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30、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31、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32、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幺报酬。
34、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35、在群星之中,有一颗星是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的。
36、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37、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38、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去找呀。
39、“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 “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
40、我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奇迹。
41、我们在热爱世界时便生活在这世界上。
42、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
43、当人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了。
44、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
45、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46、当人是兽时,他比兽还坏。
47、死之隶属于生命,正与出生一样。
48、举足是在走路,正如放下也是在走路。
49、只有看到每个人的长处,才能有权得到朋友们最真挚的友谊。
50、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篇三:《泰戈尔简介以及主要作品》
泰戈尔
生平简介简单介绍泰戈尔的生平,给大家一个总体的映象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 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学法律,兴致索然,改入伦敦大学学英国文学,并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901年在对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一九二一年发展成为“国际大学”)。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5年结识甘地。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愤而放弃英国政府封他的“爵士”称号。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控诉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深信祖国必将获得民族独立。同年八月七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去世。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作品简介分别从早期,中期,晚期介绍其作品。时代背景,诗人成长印记,作品特点
各阶段创作背景简介
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
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
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
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
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
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
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
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
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
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
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
形成独特风格。
各阶段作品(个别简介)
《素芭》
是对女性,尤其是残疾女性的怜悯是本小说的主题之一。素芭不会说
话,因而备受歧视,而且很孤单,出嫁之后即遭抛弃,结局十分悲惨。
作者用细腻温柔的笔触描写了素芭的美丽动人,而越是如此,越凸显
出了男与女,健全与残疾之间的强烈的不平等。
《戈拉》
表达了印度人民渴望独立与自由的愿望,揭发了殖民主义的罪行,激发
起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它还批判了那些崇洋媚外的洋奴和不肯脚
踏实地、切实做点工作的知识分子,批判了种族主义、复古主义和歧
视妇女的错误思想,而且深刻、全面地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代孟
加拉社会的风貌。(主人公戈拉和维纳耶是一对情同手足、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因一次
偶遇结识了梵社成员帕勒席一家。在与帕勒席先生及其女儿们的交往中,戈拉和维纳耶本真
的天性和人生道路发生了分歧。维纳耶受到拉丽妲的影响,不顾宗教教派的重重压力和障碍,
与拉丽妲实现了人生的结合。戈拉执著于维护传统印度社会的尊严,在乡村旅行时目睹殖民
统治者对民众的血腥镇压,义愤之下的反抗使他遭受了牢狱之灾。出狱后他的宗教狂势更加
不可遏止,甚至因此拒绝苏查丽达的吸引,走上极端的宗教献祭之路。但身世之谜的揭开,
爱尔兰军官之了的身份使戈拉最终认识到宗教教派隔绝的虚幻,认识到真实的印度和自己真
实的人生,并重获了自己的爱)略提一下
《飞鸟集》
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
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
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
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摩克多塔拉》
剧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是20年代初,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群众示威,
工人罢工,农民抗税,以及不顾重大伤亡而对暴力镇压英勇抵抗的运动,
此起彼伏席卷着幅员辽阔的印度.同时由甘地所倡导的"用和平与合法
手段来获取自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另一方面,{泰戈尔个人简介}.
英国殖民政府惶恐不安,宣布群众组织非法并予以取缔,采取残酷的镇
压手段,以图扼杀人民渴望独立的愿望.民情激愤.泰戈尔是殖民地人
民觉醒的目击者,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61岁的泰戈尔写出了《摩
克多塔拉》这个剧本。(泰戈尔诗人在剧本里发出愤激的宣言:帝国主义统治机器必
被摧毁,被奴役的印度——被闸住了的瀑布——必将获得解放的坚定信念。)
《吉檀迦利》略详首先是简述,然后讲解第47首,希望通过这首诗的讲{泰戈尔个人简介}.
解让大家对《吉檀迦利》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最后从泰戈尔凭借《吉檀迦利》
获诺贝尔奖,其文学思想为何为西方所接受的角度讲述
简述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
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个人简介}.
不少人以为"吉檀迦利"是奉献之意,其实是献诗之意.1911年,泰戈
尔50岁,中国人所谓的知天命之年,他从三本诗集《奈维德雅(奉
献)》、《克雅(渡河)》、《吉檀迦利(献歌)》,以及其他散章中选取了
103首,亲自译成英文诗集《吉檀迦利》。
第47首讲解
“1.整晚等他不见,又怕清晨他忽然来到我门前,而我却沉沉睡去。
啊,朋友,给他留个门儿——不要拦阻他。
“整晚等他不见"”,整晚迎候着神秘事物的到来,而一直不见其现身。一夜
漆黑之中睁着明亮的双眼在盼望。显然,这是个能在夜里醒着的人。对于在时代
的苍茫暮色中能一直保持精神迎望的人,世界算什么,只要神和内心的如期到来。
可是,这个追求神秘事物的人或许太疲惫了,他一心外鹜,忽略了内心的另外一
条隐秘的道路。于是,在举世欢腾、白昼降临之际,自己却又悄然进入了梦乡—
—这是所有精神追逐者的共同命运。他们总是与这个世界背道而驰,他们总是有
意无意地依凭一己的信念来对抗这个现实的巨灵、俗世的洪流。
“啊,朋友,给他留个门儿——不要拦阻他。"”即使睡觉,精神也是敞开的,
即使内心疲惫也要保持精神的畅通,即使在白昼里也要保持夜的警惕,“不要拦
阻他”,“他”是无边界的,是铺天盖地的,只有内心死亡的人,才会堵住神秘芳
香的道路,但人的心灵是如何的柔弱,而疲惫又是那么地深刻:
2.若是他的脚步声没有惊动我,请不要唤醒我。我不愿意小鸟嘈杂
的合唱和庆祝晨光的狂风,搅扰了我的睡梦。即使我的主突然出现在
我门前,也让我无扰地睡眠。
睡眠和沉默一样是与世界的某种妥协,是一种生理的休息,又是一种将精
神的火焰暗藏的行为,况且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条到达神的道路,这是时间的宿命,
所以——“我不愿意小鸟嘈杂的合唱和庆祝晨光的狂风,搅扰了我的睡梦” 本来,心灵富足的人是不需要外界援助的。但人的力量又那么地弱小,内心的疲
惫又那么地超乎想象,而人的理性,在所有神秘事物面前又是何等地微贱,所以
他很快就被睡眠覆盖而迷失了自我。
“即使我的主突然出现在我门前,也让我无扰地睡眠。"” 这时也许该等候
的只能是神的轻轻呼唤:“你在哪里?” 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亚当、
夏娃堕落后,神的第一道声音到达他们的耳际的就是——“你在哪里?”这是何
等仁慈的呼声啊 当你迷失本性、面目全非时,神会问:“你在哪里?”“你还在
吗?”对,你还在吗?你在你在的地方,还是你在你不在的地方?你有没有离开
了你自己?你有没有被世界所分裂?神的话语持久地回响,在每一片岩石和树叶
底下。
印度原本就是一个泛神论思想浓郁的国度,而泛神论又是最符合人类理智的
信仰形式,但泰戈尔显然更加推崇《吠陀经》、《奥义书》中的哲学精神和神秘思
维:梵(Brahman)的宇宙本源性。而且在《吉檀迦利》中,泰戈尔更是直接赋予
了“梵”以人格。以人格神的面目来参与人的觉醒;以爱的抚摸和微笑,来加以
援手和协助。
3.呵,我的睡眠,宝贵的睡眠,只等着他的触摸来驱散。呵,我紧
闭的双眼,只在他微笑时睁开,当他站在我面前,如同酣眠中浮现的
梦。
神的到来,好象一场梦,在黑暗的睡眠中浮现,他的触摸又象一道富足的电
流,击碎了覆盖的睡眠,他的微笑象一种隐秘的暗示,让朦昧的双眼开始印出神
的光芒。一切的昏惑将烟消云散!一切的愚顽也将灰飞烟灭!是的,因为这时内
心的畅美之境已然到来:
4.让他作为最初的光明和形象,呈现在我的眼前。让他的目光成为
我觉醒的灵魂中最初的欢悦。让我自我的回归成为对他直接的皈依。”
这一场意外的惊喜,这场睡梦以外的到来,这场与世界无关的降临,将最初
的心魂完全唤醒了:“让我自我的回归成为对他直接的皈依” 这里,神示已经完全得以展露:人,只有通过自我才能找到通往神的道路!
诺贝奖,为西方接。
获奖理由是: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 这诗出之
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
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瑞典皇家学院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哈尔德o雅奈在解释《吉檀迦利》
获奖原因时,明确指出:“由于他诗歌中所表现的高尚目的,也由于他用
灿烂的方法把东方思想的美丽与新鲜移植为西方文学体裁。” 认为
《吉檀迦利》既继承了美丽而新鲜的东方文明,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方
文化的营养与精华,同时还自然地融合了东西方认同的宽容精神,使其
篇四:《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泰戈尔生平: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 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
1924年曾来过中国,泰戈尔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泰戈尔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于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的各国人民一贯寄予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有力的支持。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