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耿显涛》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上课教师:淄角中学:付成田老师、赵洪霞老师
上课内容:人教版9年级数学 《垂径定理》实行同课异构方式进行。 上课时间:10月19日 星期四 第2节
上课地点:九二教室、九四教室
听课参加人员:学校领导和数学组全体教师
评课过程:学校领导和全体数学教师
1、 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进行说课。
2、 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首先是路校长给这节课进行了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的比较好,难点突破自然。
(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看图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及时纠正,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5)整节课关注学生,面向全体,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课堂效果明显。
(6)与低年级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两位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动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保证。因此这两节课都上的不错。
学校孙校长评课:
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总体呈现六大亮点:
一、两节课的课前引入比较有新意,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真正体现了数学组集体备课的功能。
二、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帮助。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重难点突出,备课比较到位。
四、学生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两位老师的课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五、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两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六、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学校李校长评课;
如果就每一节课而言,我认为两位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赵红霞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付成田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上的很精彩。同时能够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两位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整堂课给人的感受是稳重、老练。{初中数学听课评课活动记录}.
教务处孔主任:两位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先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课堂小结,反思升华”与“布置作业,深化新知”五个环节展开教学,各环节间层层紧扣,逐步深入,放手学生合作交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五环节用时分别为5-10-15-8-2-5。两位教师在上述五环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中,教师在教学“垂径定理的内容”后,有创造性从做题中提出“垂径定理的推论”,从正反两面让知识发生有效碰撞,吸引学生积极讨论,使学生更清晰理解“垂径定理的三种语言及应用”这一关键,从而顺利地突破难点;另外,在“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环节中,教师通过“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与应用题”等多种题型,全面构筑练习梯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们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收获成功的体验,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务处陈主任: 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注意到自己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上课的语态、形态自然、亲切,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求异,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的思考方式,确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相信这节课将高效地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与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教学目标。
教科研主任郑老师; 本节课显然是一节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不是多人,多次排练的结果,不是“课本剧”的再现,课堂上通过知识间的碰撞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小组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思想、新理念,学生也因此获得积极
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链,使问题之间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能放手学生自学,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本节课的课件实用性强,富有美感,有较强的表现力,能把各种抽象的、静态的、枯燥的知识,直观地、形象地、鲜活地呈现给学生,真正起到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目的;教师学科知识储备不错,控制课堂秩序能力较强,这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两位上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两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两位教师都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就上午两节课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各位领导和老师也给两位上课的老师提出了珍贵的意见:
一、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二、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三、课堂预设不够细化,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四、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的使用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点评中提出的困惑讨论
篇二:《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上课教师:一佳学校:孙老师
上课内容:人教版7年级数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性质》
上课时间:5月9日 星期四 第2节
上课地点:一佳学校
听课参加人员:
评课过程:初中部分数学教师
1、 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 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 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 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 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 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 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 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篇三:《数学组听课评课活动总结》
数学组听评课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研教改,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切实改变教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上新台阶。根据学校的安排,在主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听评课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数学组12名教师全部参加了上课、说课、评课活动,而且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方式,每两位教师为一组上完课后进行比较型评课,比较各自的优缺点,评课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每位教师都能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听一节课可以学到哪些优点,对于不足之处,也能全盘拖出,作为今后提高的目标,可以说在小组内讨论气氛浓厚,到达了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并且在听课记录上对每位教师进行了量化打分,做到了客观公正。
具体说来,本次活动有以下特点:
一、围绕新课改这一主题,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把“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效率”,作为本次听评课活动的主题。组内教师在上课前都做到精心准备,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听课时聚精会神,评课时热情诚恳,积极评好每一节课,大家在彼此的交流中,都感到收获很大,尤其是两位年轻教师,感受更为深刻,她们两人通过这次活动的确长了见识,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我们以前真是个门外
汉,在这次活动中真是收获不小,懂得了如何上课?”
二、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了新变化。
每位教师都把这次活动当做一次机遇,想在课堂上一展自己的风采,也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可嘉。每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充分体现出了教法与学法的转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探索实践的能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吃透了教材,目标明确,教难点突出,展示的目标都很具体,富有可操作性,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一点王校长在课堂上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层次分明,都有问题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是本次活动的亮点。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观念有些陈旧,不敢大胆放手学生,发挥学生的集体讨论意识,教法单一,学生互动少,激发学生兴趣不够,课堂缺少生气,造成教与学两张皮,教学效果不好。
2、个别教师太依赖于多媒体,缺少板书,且普通话也有待于提高;多媒体课件内容太繁太多,多数与课本内容脱{初中数学听课评课活动记录}.
节。
四、需努力改进的方面
1、各位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有待加强,课堂角色要转变,做到走下讲台,参与进去,合作起来,做学生的引导者,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塑造自己的内在形象,要有气质,上课才能富有激情,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之火。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
3、教师做到备学生,备教法上下功夫,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因材施教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光靠备好教材是不够的。
4、备课要扎实,千万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对于板书,更不可忽视,备课时必须要设计好。
数学教研组听课评课活动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3年6月22日
篇四:《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篇五:《听评课活动记录》
华岳小学
小课题 活动记录{初中数学听课评课活动记录}.
篇六:《初中数学课活动评课稿》
初中数学活动评课稿
李祖莲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所要评的课是上午第四节水头一中教育共同体王老师上的《7.5一次函数的应用(2)》,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始终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及其应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李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李老师做到了“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时间与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下面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挖掘教材内涵,凸现数学本质”谈谈我的想法: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一是“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本节课一开始李老师就抓住了“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内在联系”,大胆打破了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通过引例与例1的教学得到“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关系”,并及时的练习巩固。可见李老师对教材研究透彻,挖掘到位。这样的教材处理,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凸现了本节的数学本质。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二是“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学情出发,建立数学模型。比如对于本节例2的教学,应尽量挖掘范例所蕴含的数学内涵,让学生经历“算术——方程——一次函数”等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但在讲授例2时,学生刚讲到要用“方程”来解决时,可能与课前预设不一致,李老师就硬把学生的思路拉到用“一次函数”来解决,这样做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违背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三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李老师讲授例2时所采用的解法是先“图象法”,后“解析法”,完全把“数”与“形”割裂开了,自然就不利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提炼,学生也就体验不到“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华所在。事实上,本节教材内容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数形结合”,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一数学内涵,利用“数”与“形”在解题中的互帮互助,实现“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四是“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顺理成章,循理而上,若能深层次地挖掘问题,则有利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感悟。在通过两个范例让学生认识了“一次函数
的解析式与图象”的简单应用,并提炼出“数形结合思想”后,李老师就顺理成章给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题,我认为是非常及时地,非常到位地。同时李老师能鼓励学生建构不同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到体验“一次函数的图象”在解决类似问题的优越性,并且进一步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我们知道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新在理念,巧在设计,成在实践,胜在思想”。李老师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深度挖掘,让数学本质回归课堂,这节课虽有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瑜,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数学味。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想法,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谢谢大家!
篇七:《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篇八:《初中 数学 评课记录》
上课语言生动精练,课堂组织很好,教学上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通过课件让学生形象的体验到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并与生活相联系,用了许多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去进行判断,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从教学目标来看体现出了认知,技能,情感的多元教育视角;从学习内容看,重点突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符合二期课改的教学新理念;从设计的环节来看,整个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用生动形象的分类,取名等教学手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没有制作华丽的课件,但是她的每一个知识,每一个练习的呈现都很体,自然,而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就是在数学中所要求的实在的课堂教学。本堂课从对角的认识引发并过渡到新授三角形的分类,既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识。而且始终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已知到无知,从简单到复杂。在课堂上时刻体现出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出都是由学生或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引出,同时还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动手实践,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数学能力;鼓励猜想,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合作学习,让交流擦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发展的共同体中共同发展;这些都是这堂课中的闪光点。所以我觉得这是一节好课,值得我们学习!
优点:
1、整体感觉是学习过程逻辑清晰,小组分工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充分,学生配合好,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充分小老师角色非常到位,有讲有问,学生回答积极配合;
3、教师穿插点评、补充、总结、讲解,少好精;
4、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基本知识、知识应用、扩展部分、总结部分。前后紧密相连,由易而难,步步推进;
5、充分体现了杜郎口模式的10+35原则、学生为主体原则、分作协作原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
建议:
1、第5组在提出如何用简单的办法画函数图像是,老师不应代为回答,动员其他学生回答,并把结论板书在黑板上;{初中数学听课评课活动记录}.
2、第6组有个同学在讲解不清楚,老师不应代为讲解,应动员其他学生来讲;
3、扩展的题目有点偏难过繁,拔的太高。
评课过程:
1、 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 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 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 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 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 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 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 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三)从教学程序上看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1、看教学思路设计
这个教学思路由易到难,不断拓展。既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和能力。在记忆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当时,正弦值是怎样变化的?利用这个结论,给出一个问题,比较 和sin17°35′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清晰,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各知识点的合理编排、组合、衔接、过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以课程目标为主线,教师采用复习、引导、启发、探究等教学方法,课堂安排紧凑。绕满远老师上课特点鲜明,节奏快语速并不快,不是给人以慌里慌张的感觉,相反却使听课老师感到轻松自然,没有担心感和压抑感。
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语言稳重得体,不失诙谐和幽默。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理论阐述,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既有问题的不断抛出,又有学生的奇妙对唱,一曲和谐,给人一份享受。总体感觉这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把关注学生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自己下步教学的出发点。对于三角函数值的理解和记忆既能充分让学生暴露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又实时扑捉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初中数学听课评课活动记录}.
学生的演板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绕满远老师对此很重视,不惜利用宝贵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矫正和耐心的指导。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暴露教师教学问题是绕满远老师特别设计和关注的。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是要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能适时、适当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得以体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看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数学语言表达正确。
(六)从教学效果上看
教学效果好。学生学到了知识,体会来思考问题的常用方法。使学生养成注重细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同时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方法和态度。教师的榜样作用得以体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评课
教学过程中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及概括能力。在指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及图像的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一环节让学生绘画并交流图像的形状。
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课堂上及时总结,使学生清楚地把
握并记忆重点知识。
3、注重分层指导。所设计的讲题、练题、作业题比较有梯度。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合作探究、分析研讨、设疑等
6、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一)教学知识点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等号左边是函数y,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在分母上,且x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看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由于x在分母上,故取x≠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的取值范围,因为k≠0,且x≠0,所以函数值y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kx(k≠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篇九:《数学听评课记录__文档》
数学听评课记录
来源:刘贵军 作者:泰安南关中学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1-10-06
数学听评课记录 刘贵军 活动目的:研讨丁老师的课
活动主题:做好新学期开始阶段教学,使学生尽快融入数学学习,每位教师思考反思自己在新学期开始阶段教学中的做法与经验。 活动时间:2011年9月
活动地点:初中数学办公室
参加人员:所有初中数学教师
一、教师们针对自己的做法与经验发言
李汝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
(1)勾股定理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指明使用范围,即直角情况下使用。
(2)注意重点内容要板书。
(3)小组讨论时,声控适当。
(4)学生回答问题时,养成表述完整的习惯。
(5)图形中字母要标清。
刘组长: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为体现有效教学,突出实效性,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 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但注意要以活动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刘老师: 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师生关系融洽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教学效果好。但是以几种方法同时出现呢,还是用一种方法直接应用,值得讨论。
律老师: 语言精练,讲解清楚、到位,并且笑容亲切,谈吐风趣、幽默,使学生处于一种十分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探究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做的好。
(1)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创设情境→观察特例→发现新知→深入探究→拼图验证→回顾小结”而展开.{初中数学听课评课活动记录}.
(2)教学语言风趣幽默,表达准确,教学转折流畅。在整堂课中,丁老师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清晰。表述的问题简洁明了,对学生的评价中肯。
(3)设计的问题层次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范老师: 《勾股定理》定理证法众多,应用广泛,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习当中的一次飞跃,是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兴趣的重要一课。
在课题引入部分,丁老师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证明的魅力,感受到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由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向外做三个正方形,以此提问学生联想到什么结论。这个设计新颖独特,构思巧妙,也是老师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以此来引导学生猜想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
在验证猜想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并量出斜边的长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特殊例子来体验猜想的正确,进而对问题的探究有了很大的兴趣。
在论证猜想的开始先提问,如何证明该猜想,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给老师的授课做了铺垫。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出发,老师安排学生4人一组完成。这个教学设计既是游戏又是探索对猜想的证明方法,一举两得,活跃思维,寓教于乐。通过学生谈这节课的体会突出本节课老师的教学目的,掌握一个定理勾股定理,学习几种几何方法,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探索过程。
但是学案设计应注意题目多样化。
井老师: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 但是后面习题处理快了些。
孙老师:发现定理的过程,处理的好。作为教师,仅仅欣赏教材是不够的,还要深入研究它和恰当应用它,进行教材的重组。讲课教师精心设计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几何画板设计一个在网格图中斜放的格点正方形。教师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生成新的知识网络。但从学生对网格中计算面积问题解决的不好,可见教师没有对这一题型做好铺垫。
在本节课中也有遗憾,在引例斜放的正方形的面积的问题处理过程,最好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独立思考相结合去完成。
二、就几个知识进行讨论:
1、教学方式的衔接,学习方式的衔接,学习内容方面的衔接,学生的心理变化的衔接,学生适应能力的衔接,学生接受能力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