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汉语语法大全 汉语语法知识点大全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汉语语法大全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

语素

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

练习:

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汉字

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形声: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韵,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贱”的繁体是“贱”,右边两个“戈”,为钱而争斗,自然是“贱”。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声占一角:毡、远、逃、逻

形占一角:

 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妇”中才能看出。这个“妇”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 

 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又如“闻”,本意是用耳朵听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动词。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总而言之,以上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们群策群力归纳出来的文字学理论,其所含的汉字构成法则,并非一人独创,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1、定义: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2、分类:

(1)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动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③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行为动词)呀(叹词)?(2.下回(量词)我(人称代词)还(重复副词)来。(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

[即时练习]1.判断下列词语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说出它们的具体词性。

例子:

1)

表示笑的词语:

哄堂大笑开怀大笑笑逐颜开笑容可掬喜笑颜开

欢声笑语眉开眼笑

2)表示生气的词语

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气急败坏怒火中烧

3)表示高兴的词语:

眉开眼笑欣喜若狂笑容可掬

4)表示忧愁的词语:

垂头丧气愁雾漫漫忧愁满腹满腔心事满腹愁肠

愁肠百结愁肠欲断

愁肠寸断九回肠断回肠九转

百愁在心心事重重心情阴郁忧心忡忡忧心如焚

忧心如煎愁绪满怀忧愁担心食不下咽越肠百折

茶饭不思肚里泪下愁眉苦脸悲戚悲凉

悲惨悲伤悲怆悲痛

短语(词组)

短语的定义: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

2、短语的类型:词构成短语的方式有两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序,也可以依靠虚词的连接。从结构关系看,短语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下面主要介绍这几种类型。

(一)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词组成的短语。如:

大雁归来生性执拗露珠晶莹觉悟提高思想解放

阳光灿烂心情舒畅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

(二)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间、方位、处所、对象等。如:

我的母亲璀璨的珍珠前进的步伐慢慢地走独立思考

非常优雅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很好看

(三)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成的短语。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如:

绽开笑脸启迪心扉敬畏自然消灭敌人放下包袱

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

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

(四)动补短语

动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有动词+补充、形容词+补充两种类型。如下列第一组是动词+补充,第二组是形容词+补充:

第一组:打量一番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休息一会儿

第二组:红得发紫好极了热极了高得多急得团团转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得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注意“动+补”与动宾短语的区别:“动+补”能回答“干得怎样”或“干多长时间”,而动宾短语只能回答“干什么”,“宾”是“动”的对象。  

如:吃饱(吃得怎样,“饱”补充说明吃的程度——动补短语) 

洗干净(洗得怎样,“干净”补充说明洗的结果——动补短语)  

吃饭(吃什么,“饭”是“吃”的对象——动宾短语) 

洗衣服(洗什么,“衣服”是“洗”的对象——动宾短语)  

(五)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如

报纸杂志改革开放观察研究荒唐滑稽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光辉灿烂我和他四面八方千秋万代

工厂、农村春、夏、秋、冬男女老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六)介宾短语

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宾语(一般是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充当)组成的短语。如:

为人民(服务)对群众(说)从现在(起)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按规定(办理)把大门(推开)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汉语句子成分:

1、定义: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汉语: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  “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  “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  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

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符号:中括号[]。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欧尚国

【篇二】汉语语法大全

汉语语法大全

语素

一.语素和语素分类: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

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罗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红薯等。 ③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词和词的分类。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篇三】汉语语法大全

汉语语法大全1 (1)

高考理科考试科目:语文+ 数学+英语+理科综合(生物 物理 化学)

二、短 语

四、单 句

【篇四】汉语语法大全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词类和词性

(一)知识概述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3)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4)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5)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

(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

(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

(3)不定量:些、点

(4)度量衡:丈、尺、里、亩

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汉语语法大全

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6、代词: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⑴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

⑵用来指人或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

⑶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叫疑问代词。汉语语法大全

虚词可以分为: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等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有些介词如“在、比、给”等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个场合是动词。

3、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等语言单位的词。“和、跟、同、与”这四个词,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兼有两种词性。

4、助词:附加在词、短语或句子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附加意义或语气。

助词分三类:

⑴结构助词:“的、地、得”等。其中“的、地”是偏正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

⑵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⑶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啊、呀”等,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用在句子末尾。

5、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叹词常独立成句,可以用在句前,也可以用在句中或句末。

6、拟声词:摹拟声音的词。

(二)词性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汉语语法大全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

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动词)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短语结构

(一)知识概述

短语是由词和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短语可分为: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

短语、的字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等类型。

1、 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例如:雄伟壮丽、报纸杂志。

2、 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他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 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用()表示定语,用[]表示状语。

如: [多么]美好、(教室)里面。

3、 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他后面受他支配的词所组成,受动词支配的词叫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如:踢︱足球、写︱文章

4、 动补短语:是由动词和在他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用< > 表示补语。

如:洗得<干净>、坐<好>

5、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用====表示主语,用 表示谓语。

如:太阳出来、态度和蔼。

5、 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他的宾语组成,充当介词宾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和名词为中心语的短语。 如: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把他(请来)

被大家(选为班长)

比小张(跑得快) 跟你(没关系) (写)在黑板上 对语法(的兴趣)

6、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两个短语组成的,这两个词或短语指同一人或同一事物,同作一个句子成分。 如:儿童节这一天。

7、 的字短语:是由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后面加“的”,或由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后面加“的”。“的”字短语的作用相当于名词。

如:今天种树,男的挖树坑,女的运树苗。

(二)反馈练习

一、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

1、风俗习惯( ) 2、变化规律( ) 3、历史悠久( )

4、整修一新( )

5、交头接耳( ) 6、思维敏捷( )

7、废寝忘食( ) 8、前程远大( )

9、全神贯注( )

10、襟怀坦白( ) 11、挥手之间( ) 12、愚公移山( )

13、竞选州长( ) 14、销售计划( ) 15、色彩缤纷( )

16、交通规则( )

17、风和日丽( ) 18、激动不已( )

19、禁止吸烟( ) 20、辛勤耕耘( )

21、巍峨挺立( )

22、不断发生( )

23、气氛热烈( ) 24、继往开来( )

二、下列各组短语分别以哪组类型短语为主,其中不同的短语各是哪个,属于什么类型短语。

1、A、祖国万岁 B、品质优良 C、天气晴和 D、思想品质 E、成绩好

2、A、看了两眼 B、打扫教室 C、洗得干净 D、热了起来 E、扔出去

3、A、十分伟大 B、我的书包 C、小声地说 D、追歼敌人 E、很热闹

4、A、讲解语法 B、讲述清楚 C、种植玉米 D、制造火箭 E、听故事

5、A、用圆珠笔(写)B、对于我们 C、按照习惯 D、必然产生 E、被大雨(淋)

6、A、报纸杂志 B、调查研究 C、身体健康 D、严肃认真 E、读和写

三、比较判断短语类型

经济发展( ) 历史悠久( ) 描写景物( ) 市场繁荣( )

发展经济( ) 悠久历史( ) 景物描写( ) 市场的繁荣( )

表达见解( ) 我的弟弟( ) 我国文学( ) 小说散文( )

表达的见解( ) 我和弟弟( ) 我国的文学( ) 小说和散文( )

句子成分

知识概述

完整的句子,主要成分是主语、谓语、或主语、谓语、宾语,附加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句子的主要成分又叫作句子的主干。

1、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谁或什么,多由名词、代词、数量词充当。除了之外,充当主语的还有各种短语。 例如:太阳升起来了。 这是伟大的奇观。 一尺是十寸。

2、谓语是对主语“谁”或“什么”进行陈述|、说明、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此外,充当谓语的还有名词、代词、数量词及一些短语。

例如:杨光当上了三好学生。 他的学习非常好。 小明12岁。

3、宾语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多由名词、代词充当。除此之外,充当宾语的还有其他词和各类短语。

例如:孩子们都喜欢张老师。

你想什么?

他家都喜欢他的聪明。

王丹特别爱学习。

4、定语用在名词前面,修饰、限制名词,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此外,充当定语的还有一些短语。有些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要有“的”。

汉语语法大全

例如:(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

鲁迅先生甘心情愿做(人民大众)的牛。

5、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多由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充当,此外,还有表时间的名词和一些其他短语。有些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要用结构助词“地”。

例如:麦苗[痛快] 地喝着雨水。

鲸[每天][都] 要睡觉。

这个小草棚[顿时]变得又拥挤,又热闹。

6、补语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补充说明作用,多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此外还有数量词、代词及一些短语,有些补语与中心词之间要用“得”。

例如:这本书写得〈很好〉。 他们要看个〈究竟〉。 你听得<清楚> 吗?

★句子基本成份和主干

(定语)+主中||[状语]+谓中+<补语>+(定语)+宾中

(他)的 妈妈|| [只]牵<回>(一头)+小牛

主中=主语中心语 谓中=谓语中心语 宾中=宾语中心语

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语法与辨析语病

2008年《考试说明》列出的病句类型有六种: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结构混乱;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要准确解答病句辨析题,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以上六种病句类型及其所包括的小类,并使之烂熟于心。下面按类具体例说:

(一)语序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篇五】汉语语法大全

微笑汉语学校汉语语法知识汇总大全

微笑汉语学校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大全

语素

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 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

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

练习:

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汉字

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

素音节文字。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汉语语法大全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

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

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

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

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形声: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韵,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贱”的繁体是“贱”,右边两个“戈”,为钱而争

斗,自然是“贱”。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声占一角:毡、远、逃、逻

形占一角:

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妇”中才能看出。这个“妇”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 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又如“闻”,本意是用耳朵听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动词。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总而言之,以上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们群策群力归纳出来的文字学理论,其所含的汉字构成法则,并非一人独创,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1、 定义: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2、分类:

(1)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汉语语法大全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动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③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行为动词)呀(叹词)? (2.下回(量词)我(人称代词)还(重复副词)来。 (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

[即时练习]1.判断下列词语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说出它们的具体词性。

例子:

1)表示笑的词语:

哄堂大笑 开怀大笑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喜笑颜开

欢声笑语 眉开眼笑

2)表示生气的词语

火冒三丈 大发雷霆 气急败坏 怒火中烧

【篇六】汉语语法大全

现代汉语语法简洁版

一、 词 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汉语语法大全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5)表肯定的,如:准、必、的确、确实

(6)表否定的,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

(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

(8)表重复的,如:又、再、还、尤

(9)表处所的,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

(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

(3)介时间,如:从、自从、在、于、当

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3、助词

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种类: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注意事项:

○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动态助词“着,了、过”,附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4、叹词

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种类: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5、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

轰隆隆”等。

二、 句子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 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 鱼

主 谓 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定语放在主宾前(4)谓前状语谓后补。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部分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2、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分析文言特殊句式,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字句。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 判断句(10种类型)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汉语语法大全 汉语语法知识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