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渔家傲秋思(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词。
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情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2、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感悟该词的豪放特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课时准备: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体会——讨论——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那么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范仲淹的爱国之情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来体会体会。
二、初读体会
(一)诵读(节奏情感意境)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读。
4、集体朗读。
(二)谈体会
指名学生谈
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朗读,来谈谈对本词的初步体会。
三、穿插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2、写作背景介绍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今陕西延安)。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四、再读,理解词的内容
1.朗读词的上阕,说说词中所写的塞下那些秋景,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个字概括?
2.朗读词的下阕,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边塞诗联读
(一)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思考:
1.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渔家傲秋思》中的哪一个句子。
2.说说诗中也写到了哪些塞外景象?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边塞题材的诗词呢?
如: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派的形成及特点
侯海建
【篇二】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案
《渔家傲·秋思》教案
课程名称:《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教材:河大版初中语文第三册(八年级)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渔家傲·秋思》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并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利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难点:利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启发、探究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辅助多媒体设备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请学生回忆曾经学过或接触过的边塞诗词)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2、作者及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2)创作背景: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
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3、重难点字词读音:
(先请两名同学朗读全词,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并纠正字音。然后听朗诵录音或观看视频。最后全班齐读,整体感知全词。)
塞下sài 嶂zhàng 浊酒zhuó 燕然未勒lè 羌管qiāng 寐mèi 燕然未勒:功业未就。东汉大将窦宪破匈奴后在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燕然,山名即蒙古国杭爱山。
4、全词具体解析、鉴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1)赏析上阕:
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总起写景,是全词写景的发端,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教师板书写景,开篇点出北方边塞风光与江南水乡风光的不同)
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塞下风景,并从三处来体现)
A衡阳雁去无留意(分写、特写):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B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
的秋天更显萧杀。(四面边声体现了单调孤苦的生活,连角起是听觉上的震撼)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上阕小结:从视觉,听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2)赏析下阕:(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A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边疆未清,燕然未勒。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
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5、课程小结: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
整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读来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
6、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该词
(2)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这首词的体会。
板书设计:
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景;重点在风景异、衡阳雁去、边声四起等。下阕为抒情;重点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白发将军征夫泪。
【篇三】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2、背景简介:
3、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
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
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
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诗歌
八、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
起来真切感人。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九、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上片:写景“秋”(边塞秋景) 塞下 雁去 边声
“异” 千嶂 落日 孤城
下片:抒情“思”(戍边将士) 浊酒 归无计 “泪” 羌管 人不寐 国、
白发 征夫泪
意境:苍凉悲壮又沉郁雄浑 描绘出一幅萧瑟、 荒凉的边塞风景 抒发词人思家忧壮志难酬的情感
【篇四】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五】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五首诗词。
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激发自己的诗兴。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2、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感悟该词的豪放特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课时准备: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2、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4、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比赛交流]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
(二),背景简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篇六】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利用想像、描述等方式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3、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 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而宋代的边塞诗词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今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二、检查预习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作者介绍以及写作背景介绍(学生展示交流资料,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的更全面):
1、作者介绍
2、背景介绍
三、 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齐读
3、自由读(提出质疑)
四、品析词作内容
(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
1、读,交流以下问题:
(1)、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
(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
(3)、“异”在何处?(讨论交流,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4)、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2、写,展开想像、描述词中的边塞风光
教师创设情境:一队人马在戈壁滩上缓缓前行,满身铠甲的将军猛地勒住坐骑,马仰头长啸,嘶鸣声在狭长的山谷中激荡回响。士卒们抬头,疲惫的眼神中顿时闪过熠熠的光彩。他们看见了。。。。。。
(二)、体味下阙的思想感情
1、品,感悟词人内心的情愫
(1)、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
(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 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无奈、凄凉、苦闷、悲愤
2、拓,结合范仲淹“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的情怀理解本词的思想感情。
师: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所以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词的意境悲凉、壮阔,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五、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雁去无留意
写景 异 边声四起 荒凉、萧条、凄清
孤城紧闭
渔家傲
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情 泪 思乡 爱国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篇七】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3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光明中英文书院 崔红英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体悟诗词,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范仲淹简介及写作背景
二、读——有感情的读
1、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
2、个别读,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听范读
4、把握情感基调齐读
三、品——理解词义,品味词情
1、“秋思“分别指什么呢?入正文。
2、男生齐读上片,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景呢?
3、这些是哪里的、什么季节的景呢?(引导第一句抓“异”字
4、这边塞的景有哪些不同呢?
① “品析衡阳雁去无留意。”
◆ (塞下天气寒冷)
指导学生朗读。(荒凉、萧瑟之景)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师:抓住边声、角,体会悲凉、凄婉的声音四面回荡,中原所没有的 ◆塞下特有的声音
2、质疑,千嶂塞下所处位置,长烟落日想到了那句诗句?紧接“孤城闭” 既展现了雄奇壮阔的风光,也让人感受到充满萧杀之气的战地前沿,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流露出边境的紧张气氛。
◆塞下特殊的背景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悲凉、凄婉、紧张气氛)
看到这满目荒凉、萧瑟之景,感受到这充满萧杀之气的战地前沿戒备森严,塞下流露出紧张气氛,此刻壮士们最容易想到什么?(引导思乡)
下片
③“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齐读)
◆师:思乡到什么程度?(抓住泪)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壮士们单单是想家而流泪吗?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齐读)
◆“一”与“万”形成强烈的对照,(作者思乡的忧虑更加不言而谕。) “燕然未勒”引用典故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战功未立,敌人未灭,怎么能计算回家的日期呢?又流露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壮志。(思乡而壮志未酬的矛盾心理,齐读)
羌管悠悠霜满地。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更加难眠。(写景抒情)
◆下片品析(视频)
完整的齐读本词
四、拓展学习,相互比较
1.赏析范仲淹的《苏幕遮》
2. 作比较,有什么异同
(同:写秋景,抒思乡情;异:《渔家傲》用豪迈大气的笔法,而《苏幕遮》中的悲苦愁绪如涓涓细流,缠绵不已啊!
五、悟——学习诗歌方法指导
诗歌写了什么?怎么写?表达了什么情?
1.看题目(找思想);抓景物(想意境);找细节(析心里)
2. 脑海里要储备几种表现手法如:描写、比喻、拟人、对偶等,抒情方法有: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典故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3. 有离别情、思乡情、忧国忧民之感慨、怀才不遇之
寂寞、秀美山河之热爱等等
六、教学小结,创新作业
1、小结本节课。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
喜极 漫卷诗书喜欲狂
忧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怒极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愁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七、板书设计:
秋 景 异 思 情 泪
荒凉 思乡
萧瑟 忧国
壮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