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第一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2016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整体情况:
全班有45名学生,参考率100%,积分1.689,总分3715分,平均分82.56分,不及格人数是5人,不及格率0.11%,优秀人数31人,优秀率68.89%。
二、命题分析:
本次期末检测的命题,能根据《教学大纲》,围绕课本,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命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避免盲目拔高。灵活多样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包含的知识有:
一、填空题。包括:图形的转换、因数和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和容积单位、。二、判断题。包括:图形转换、奇数与质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三、选择题。包括:数学概念、单位的应用、解决问题。四、操作题。包括:图形的转换、长方体的表面和体积计算。五、按要求填一填。质数、合数、3和5的倍数。六、解决问题。包括: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长方形面积计算、表面积的实际应用、容积的计算。这份试题知识面较全,难易合理,能全面考查学生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突出本册内容的重点知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设繁、偏、怪试题,而是将难点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考试时间一共90分钟。
三、试题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第1、2、4、6、7、8、9、10、11、12小题答卷较好,第3、5、13小题失分较严重。第3小题错因:写成平移的次数。第5小题错因:对质数和合数两概念不熟悉,无法正确判断最小质数和最小合数。第13小题错因:找不准正方体的棱长。
第二大题判断题:本大题共7小题。第1、2、3、4、6、7小题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答卷很满意。第5小题,失分严重。第5小题错因:学生对正方体的体积掌握不好,无法正确判断。
第三大题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有25人满分, 第1、2、4、5、6题,学生答卷较好。只有个别学生选择错,主要是没有认真理解题意。第3小题,有6℅学生选择A,主要是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有的学生选了其他答案,主要是学生们的空
间想象能力太差了。
第四大题操作题。第1小题轴对称图形掌握很好,学生们没有失分现象。第2小题图形的转换,有16人失分,错因:顺时针和逆时针分不清;格子数错了。第3小题,画对称轴,还有8个学生失分,原因:画得不全。第4小题数小方块,有2人失分,原因:空间想象力差,数不对。第5小题,有38人满分,7人失分,错因:期中5人计算错误,2人对表面积或是体积计算掌握不好。
第五大题:按要求填一填。有30人得满分,15人有失分现象,错因:对质数和和合数这两个概念掌握不好或是对同时能被3、5整除的数中的“整除”不理解造成。较严重的“121”这个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它看成了质数。
第六大题:第3、4小题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学生答卷较满意。第1、2小题失分较严重,第1小题,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错因:学生不理解题意,把题目中的两个图分别计算。第2小题长方形面积计算,错因:学生不能正确找到长方形的长与宽。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继续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这次试卷看,很多学生平时学习的习惯不是很好,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有待加强。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5.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会量、会画等动手能力。
五、反思
从学生做题中失分情况来看,我们老师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
1.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计算马虎,准确率偏低,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
3.解决问题中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差。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引导,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单元的内容。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基础知识题、计算题、作图题和应用题,全卷以百分制命题,灵活多样的题型能够全面地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知识的能力。 下面,根据各类型题谈谈我的看法:
1、基础知识题第一题填空、第二题选择、第三题直接写得数,第四题是解方程,第五题是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题目难易适度,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也有灵活运用基础概念的题目。
2、计算题为解方程。会用等式性质解一些简易方程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3、作图题,此题是对空间思维能力和平面作图能力的综合考查,体现了现代数学是有价值的,必须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4、应用题,全面综合地考查了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及用公因数和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和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试卷注重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试卷中注重学生对已知条件、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考虑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这次测试的大部分题都是与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引导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说明必需的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其素材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二、学生答题分析:
1、填空题的失分很大,主要第2题在直线上标出下面各数的位置和第10题的买来2包糖,每包糖重4千克,平均分给15班。每个班分到( )包糖,是( )千克。第2题是学生的认识不到位, 第10题是有点难度,部分学生无法理解。
2、选择是3、5。
3、三、四题是基本的计算,主要错在粗心大意,不注意检查。
4、第五题是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这一大题还是有部分学生不验算,并在方程的解后加上单位。
5、应用题部分很灵活,繁的、难的习题很多。第3小题失分较多。
6、不应该错的有些学生也错了很多。
这些测试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日常教学情况。成绩不太理想,同时从卷面上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1、基础概念的理解不透彻,造成对基础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比如方程的计算、什么是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因数、倍数等以及分数的性质运用不熟练、易混淆单位换算不熟练等。
2、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计算的得分率虽然相对最高,但大多数同学都或多或少的出错,这里不光有粗心的问题,也有的同学就没掌握方法。
3、解决问题时,对条件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不够,解决问题的策略训练有待提高 。应用题是日常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既能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
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实践能力太弱,要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有待改进和加强方面
这次考试从整体来看不错,但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思考。今后,在以下方面我应该加强:
1、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其中的概念、公式、教学,不仅要教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而且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结论的得出过程,重视知识本质的理解,而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培养一定的思维习惯。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举一反三,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具体的情境中创造学生独立、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应用题解题思路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在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向现实生活延伸,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落到实处。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第一题:填空题,得分率不高,错的同学多,有一些小数意义理解不透,进率记不牢,面积单位没有写,审题不清,分析题目能力差。
第二题:判断题,有不少同学概念掌握不够全面、牢固导致失分。
第三题:选择题,不少学生审题不清,面积比较不清。 第四题:比较大小题,不同计数单位的转化后再比较大小出错,说明不同单位之间转化掌握不牢。
第五题:计算题,计算不细心,失分也较多。小数的简便计算由于没学到,失分较多。
第六题:操作题,大部分人完成得较好。
第七题:各个面积公式记不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掌握不足,思维不活跃。
第八题:解决问题,共5道小题。第1题失分主要原因是没有分析清谁多谁少多少;第2题,没有弄清题目的问题,都算成剩下多少米。第3题,2位同学抄错数据,3位同学梯形公式记不牢。第4题,分析题意能力差,不理解题意。第5题由于不少学生平时习惯于模式化的学习,缺乏应有的思维训练,面对出现的综合性的问题时,解决问题时的思路自然也就比较狭窄了。
四、改进措施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丰富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大部分学生虽然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在对有关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综合运用时,总是含糊不清,因为他们对定义只是机械地记忆,并没有理解领会知识的联系,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理解的前提下,要强化所学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运用,对所学知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拓展。
3.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养成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清题意,思考全面,答题认真,回答完整,仔细检查。
6.加强审题、分析、解答的训练,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第二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2015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新安一小:吴香莲 日期:2015.2.22
一、指导思想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学期要着重抓好学困生的工作。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发掘并培养一批优秀的尖子生,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让学困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人。根据上学期数学期末检测成绩分析,结合其它学科成绩的了解,有8名优生,8名差生,其余属于成绩中等生。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对我们班一些优等生提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会学生灵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了能够挖掘出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其创造性, 我特制定如下的辅导计划。
三、培优对象;
林一凡 陈美琪 李政 黄祖奖 韩晨慧 张涛 饶星兴 陈相富
四、补差对象:
吴联港 候莹莹 林依婷 邵飞鸿 邓怀利 林元乐 吴登翔、胡加杰
五、培优补差具体内容
(一)培优内容:
1、数学书、练习本及测试卷中的思考题,这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先让他们进行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补充习题或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题等有关内容,主要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为他们提供一些特别的训练,如文学、奥数、艺术、科技、体育等专门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发展需要。
(二)补差内容:补充基础习题及练习本的有关内容,则重在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调整心态,耐心辅导等教育方法,提供特殊帮助,采取分层、分组的方式,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如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因数和倍数教学等等。在补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的成绩稳步提高,摆脱差生的困境。
六、辅导时间
1、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鼓励和启发的方法。
2、每周专设一节辅导课。(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七、具体措施:
1、对于优生和学困生的教育都以表扬为主,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经常和他们谈心,多帮助他们找自己的优点,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及荣誉感。
3、利用课内、课外时间结合,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4、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
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5、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七、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要精编例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课堂练习分成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 ,实施“一对一”的结对帮辅学习对小组。
4.建立优等生和学困生学习档案 ,根据每个单元检测进行星卡达标奖励。
八、培优补差注意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使他们知道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2、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困难的学生,不鄙视、不歧视。在心理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养成求知、求学的虚心的学习态度。
3、教师每周至少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对学习能力困难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同时每周也至少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他们一定难度的知识后者探究的方面,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每次辅导及时做好准备和记录。
4、对辅导的学生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测评,以此反馈得到学生在这段时期的辅导效果,并为下次辅导找出辅导方面和依据。
5、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再布置家庭作业时,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课前预习辅导,并督促他们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使其不断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定期进行家访,掌握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使他们时刻提高警惕,端正学习态度。
6、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让优生吃得饱。
培优补差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优补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会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我们的培优补差工作更具成效。
第三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2016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五年级共83人参考,其中90分以上4人,80—89分有6人,60—79分45,60分以下28人,平均分为60分,合格率为66%,优秀率为12%。联系卷面和学生实际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发挥正常,考出了实际水平,但也从中暴露了学生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 、从试卷、答题分析
(一) 本次期中检测卷,是以第一、二、三单元为主的。涉及的内容有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分数。试卷较难,重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考查。试卷共有五个类型的题目,填空,判断,选择,作图,解决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第一题填空题,学生答题正确率不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一些数的含义理解不透,例如,倍数和因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以及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很多学生容易混淆,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分不清,单位换算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怎样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怎样将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还需要加强练习。第二题,选择题。还是将前三单元的知识以选择的形式展现出来,还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扎实,怎样完成选择题,代入法,排除法等方法可以适当给学生讲一讲。第三题,判断题,完成较好。第四题作图题,完成较好,有部分学生所画的高不是底边对应的高,要给学生强调画高要画出底边上所对应的高。计算图形的面积,大部分学生都会利用公式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但计算的准确率不高,所以要加强学生的计算。第五题,解决问题,除了最后一题计算面积有一定难度,其余四题都练习过,学生完成的不好,所以在教学中还是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读题,审题,分析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欠佳。
1、不会听讲。课堂上精力不集中,不能认真听讲,个别学生爱开小差,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2、学生作业时精力不能完全投入,经常有抄错题现象,应付作业的现象严重,作业做完后不能认真检查,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质量不高,几乎每天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出现错误。
3、学生没有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大部分学生由于长期不积极动脑,思维滞后,不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遇到难题,常常持观望态度,等着老师把答案告诉他。
(二)、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班有的学生基础差,抱着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学习中没有积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极向上的态度。
(三)、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不浓,学习中缺乏竞争意识,而班级学困生多,也是平均分不高的主要原因。
针对我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后班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抓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我将利用课前几分钟,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当中,给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多与学生谈心,使亲近教师,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我的数学课。
(二)、抓学生的学习习惯
1、课堂上认真听讲,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
2、认真对待课内外作业,书写干净整齐,做完后认真检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能独立完成作业,不会的请教他人。
(三)、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每天的新授内容要认真钻研备课,把握目标,确定重难点,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2、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关注后进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读后进生耐心细致,多提问他们简单问题,不厌其烦,抓住闪光点,鼓励表扬,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抓好单元过关。
1、争取每单元进行一次过关测试,让学生人人过关。在测试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在单元测试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本次测试本班48名学生一名请假,共有47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90分以上人,80-90之间人,70-80之间人60-70之间人,60以下人,平均分是82.42分;优秀率为75%,及格率为91.67%,学困生%。
二、学生卷面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的掌握、计算能力的形成较好。如抄错数据的错误大大降低。可能是平时加大对计算能力训练,第四题计算部分正确率大大提高。
2、概念关系、数量关系弄不清楚,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填空题(2)两个因数相乘,积是0.25。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5,它们得积会( )(填扩大或缩小)( )倍;(6)两个数的上是0.6,如果被除数扩大4.2倍,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时商是( );(9)甲的4.5倍等于乙数的3倍,甲数是3.6,乙数是( )。判断题(3)一个数乘以一个比1大的数,积一定比这个数大。简便计算6.3÷18,1.1×6.6两道小题小数的简算比整数简算更难,而且受到小数点的干扰,不易发现“凑整”,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拆分数字。应用题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1)2016年的筹资标准是个人缴费+政府补贴,2016年的筹资标准是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然后用除法求两者之间的倍数;(2)小题根据不同的收费标准求时间,学生对已知条件思考不周全,找不到相互之间联系。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卷面上有计算时漏小数点、漏做题等低级错误;凭主观印象写结果,如一题(10)排列大小;三题(1)下面除法算式中,商最大的是( )A 3.6÷0.72 B0.36÷0.72 C0.36÷7.2;(3)题在计算12.3÷0.09时,被除数和除数要同时扩大( )倍。A、10 B、100 C、1000。四题77÷15(保留两位小数)除数小数点移动学生理解的不透,导致商的小数点位置点错。
三、反思及改进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的培养。如:解题习惯,读两遍题目——思考解题——校对数据——计算检验,并加强训练。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切实利用好教研组活动这一平台,充分交流教学中的困惑,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利用好集体备课挖掘教材钻研教材,精用教材,因人而教,做好各层次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辅导。
3、计算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因此对计算的训练要常抓不懈。平时加大题型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5、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6、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题型多样,共分七大块:填空、判断、选择、组数、操作画图、解决问题。题量适中,题目灵活,有一定的难度。
二、好的方面
全年级600人参考,人平分81.3分,及格率90%,优分率70% 。从卷面答题和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发挥正常,考出了真实水平,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了基本的数学技能,思维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严密性,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试卷分析结果来看,失分较多的相对集中在某些题目上,下面就具体题目分析失分原因。
(一)填空题:
1.1~20的自然数中,奇数有( )个,偶数有( )个,质数有( )个,合数有( )个。 关于合数个数,大部分学生不认真思考,看到质数是8个,就直接写了合数是12个,没考虑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2.在2,5,0.4,0,7,4,21,29这些数中,自然数有( ),奇数有
(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
部分学生看题不仔细,0.4错看成0和4,导致填错。也还有部分学生概念不清。
4.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05,这5个奇数分别是( )( )( )( )( )。
部分学生能算出41,但41是中间数,还是起始数,没搞清楚。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质数。 21=( )×( )=( )+( )
后面的两个加数,部分学生填的不是质数。说明对质数不熟。
6.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面积是8.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 )。
7.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是28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
8.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38平方厘米,底是9.5厘米,高是( )。
这3题主要是计算后没写单位名称。
10.在括号内填上各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的平方是( )
奇数的平方应该是两个奇数相乘,学生没理解,都当成是两个奇数相加去考虑了。
(二)判断题:
错误不突出。
(三)选择题:
3.19a是质数,那么a是( )。
A、19 B、 1 C、质数 D、不一定
部分学生对于两数相乘后的结果仍是质数,不太理解。
5.2016年中,只有第( )季度中各个月的天数都是质数。
A、一 B、二 C、三 D、四
此题综合性很强,既要熟悉100以内的质数,还要知道2016年是闰年,2月有29天,还得分析每个月的天数,还得理解季度的意思。学生错误率较高。 (四)根据特点,合理组数。
在0,2,5,7中任选三个数字,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三位数。
(1)是2的倍数 (写两个)
(2)是3的倍数 (写两个)
(3)是5的倍数 (写两个)
(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写一个)
(5)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写一个)
(6)同时是2、3、5的倍数 (写一个)
错误原因在于,没看清题目,要求组的是三位数,有组两位数和四位数的,还有的不是用的0,2,5,7这几个数字,再就是对3的倍数特征不熟。 (五)动手实践,精确操作。
1.下面的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cm。分别画出一个面积是12 cm2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并且三个图形的高相等。
审题不细,部分学生画的图高不相等,总面积也不是12 cm2。
2. 画出下面各图形底边上的高,并量出它的长度。然后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测量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很多学生没注意到“测量结果保留整厘米数”。再就是画的不是指定底边上的高。
(六)解决问题 4.五年级参加夏令营活动,无论是6人编成一组,还是8人编成一组,都正好无剩余,参加夏令营至少有多少人?
部分学生没注意到至少有多少人,就简单地将6与8相乘,得出48人。根据学生目前和知识水平,可采用列举法解决此问题。
5.一个长方形,长24cm,宽18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剪成相同的正方形,而没剩余,剪成的正方形边长最多是多少厘米?能剪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
大部分学生没注意到是要求24和18的共同的最大因数,根据目前的知识水平,也可用列举法,也可画图帮助理解。说明学生对于此类题目操作较少,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四、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平时的教学中,要继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努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这次考试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达到优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防止拉大差距。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5.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建设,集中全组力量,认真研究设计导学案,课堂实施时要灵活驾驭组织导学过程,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多方位与学生的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三)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四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小学阶段观察物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首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这样按梯度编排,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观察物体(三)》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三、课标解读
“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实施具体教学时,应始终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细读上述课标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教材结构,循序渐进的落实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观察与认识在不同的
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两个学段的要求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相应地,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按以下三个层次加以编排:第一层次(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综上所述,教材编排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如此,在整体目标要求的统领之下,层层分解,拾阶而上,螺线式上升编排,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激发已有经验、丰富活动内容、引导思考想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空间观念的形成基于对事物的观察与想象,学生的已有经验也是观察、想象、分析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例如,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不妨让学生复习回忆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或者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等学习内容,或将立体图形与相应看到的平面形状图连线,或者看着立体图形的面(或者看着看到的形状图)引导学生想象头脑中“看到”的平面(或者立体)图形,为后面根据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体做准备。
其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应该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与再现、实物观察与描述、拼摆与画图、折纸与展开、分析与推理等,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周密而恰当
地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与自主探索活动,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给学生从事上述活动来发展空间观念。
其三,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经验的积累、想象力的丰富,因此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想象、操作和分析。例如,在教学由观察到的形状图(平面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立体图形)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先想一想,尝试着做出判断,然后再实际地摆一摆,把实际操作得到的和想象的进行比较,再后得出结论。这样,及时引导学生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在拼摆小正方体的活动中不断验证、加以完善,探索出拼搭的方法,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自然地,在操作、想象、推理和交流中也有效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教材例题分析
例1: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一方面,通过动手操作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可以摆出不同的几何组合体。同时,在增加小正方体数量的摆法中,进一步体会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也就是保证从正面看有3个小正方形,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进行铺垫。
例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有了例1的活动经验,这里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尝试方法。如,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进行摆放,再根据其他两个方向进行调整;也可以借助表象直接尝试摆出一个立体图形,再验证和调整。通过交流体会,最终的摆法都是一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所有要摆的立体图形都是组合的小正方体,它们中间是没有分开的,并且都是边对边地拼摆,不涉及错开的情形。如果学生出现分开摆放的情况,可适当说明。另外,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该立体,有时候摆法也不是唯一的。
五、《观察物体(三)》重难点突破
本单元的重难点是根据看的形状图按要求摆出几何组合体。
突破建议:
1、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必须借助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因此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则成为教学的重中之中,成为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点。教学时,应提供丰富的学具(小正方体),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头脑中建立表象,到最终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为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逆向转换打下坚实的直观表象基础。
例如,在例1教学的操作探索中,可及时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经验,充分经历“猜一猜:至少需要几块小正方体?有四块小正方体,可以怎么放?”“搭一搭:呈现各自拼搭的直观立体图”“辨一辨:它们搭的立体图从正面看都是三个小正方形吗?每个立体图形都用上了四块小正方体了吗?”“想一想:从正面看每个立体图,看到的都是三个小正方形吗?根据这些你现在能想到哪些组合立体图?”等类似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为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观察、操作过程,充分进行活动与交流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荀子儒效篇》中有这样的记录:“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教学中,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需要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在新课进行探索、验证阶段,还是在练习巩固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力求在各个环节上体现“想象”,即观察中想象、操作中想象、应用中想象,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经历认知错觉与真实图形之间的矛盾冲突,经历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3、注重方法的引导与交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学习新事物的基础,此时,教学时教师需精心组织教学,充分注重方法的引导与交流,在师生共同的学习探讨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在学生已有的经验方法与所学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新
知,以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例如,教学例2时,适时回忆例1学习的经验,或者通过立体图形与相应平面图形的连线练习,然后充分借助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看立体图(或平面图)想相应的平面图(或立体图)等,为学习例2做好充分的认知准备。在此基础上,组织展开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一是先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放,再根据其他两个方向进行调整;另一种是借助表象尝试摆出一个立体图形,再验证和调整。学生在经历各自的表述与辨析中,思维得到了升华,方法得到了掌握。进一步,学生明析无论按什么方法摆,最后的结果虽都是一样的,但方法还是有优劣之分的,从而体会最终的摆法。
第五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中段试题》
小学数学第十册达标评价试题(四)
(中段试题:P1~78)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目标( )分 竞争伙伴( ) 竞争伙伴( )分
一、我认真,我会算。 (39分)
1、 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2分)
4173111+= 8-= += -= 59247323992411-= 1-= -= 0+= 20207521291711211-= += -= 1+= 1339459212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每题3分,共18分)
412125137725++ ++ -(-) 523258258836
28151119471-+ -+- +- 393656510504
3、把下面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每题1分,共4分)
602836225= = = = 8211575
4、 把下面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或把分数写成除法算式。(每空1分,共5分) a÷b=
7÷13= 55=( )÷( ) ( )÷9= 89
二、想一想,填一填。 (每题2分,共20分)
1、4 里面有( )个1
7
25 ,5个 1 是( ). 1272、1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
3、根据图写出分数或写出阴影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 ) ( ) ( ) ( ) ( )
4、20和30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因数是( )。
5、一个正方体棱长3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7、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 )。
8、2加上( )等于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自然数。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5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10、最少要用( )块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才能拼成较大正方体。
三、火眼 金睛。(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每题1分,共5分)
1、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 )
3、一个木箱的容积等于它的体积。 ( )
3、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 )
4、通分后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 ( )
5、2-1+1=1 ( )
44
四、对号入座。(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中) (每题1分,共5分)
1、a能被b整除,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① a ② b ③ ab ④ 1 ]
2、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分为( )。
[① 质数和合数 ② 奇数和偶数 ③ 质数、合数、1和0 ]
3、如果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A=2×3×5,B=2×3×7,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
[① 2 ② 2×3 ③ 2×3×5 ④ 2×3×5×7 ]
4、把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能切( )块。
[① 10 ② 100 ③ 1000 ④ 8 ]
5、把一段长10米的钢材,平均截成5段,共用30分钟,平均每截成一次用( )分钟。
[① 6 ② 7.5 ③ 3 ④ 2 ]
五、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式子前要写明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6分)
六、实践与应用。 (每题各5分,共25分)
1、小莉看一本书,已看了全书的
2、五年级同学做操,按每8人、10人或12人站一行,都正好排成整行而没有剩余。五年级至少有学生多少人?
5 3,剩下的占全书的几分之几? 11
3、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高2米,现在池内的水深1.2米。
(1)这个游泳池有水多少立方米?
(2)如果用水泵向外排水,每分钟排水2.5立方米,需要几分钟排完?
4、一批货共600吨,已经运走了250吨,运走的占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剩下的占几分之几?
5、五(2)班教室长8m,宽6m,高4m要在四壁和天花板粉刷涂料(扣除门窗等面积
27㎡),这个教室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34千克,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七、智力冲浪。(附加题10分)
将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成红色,然后将它锯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在这些小正方体中,三面是红色,二面是红色,一面是红色的各有多少个?
第六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2014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
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
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
块。
单元分析: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
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单元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
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
容。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
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
生活经验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
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
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
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
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6课时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
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
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单元分析: 本单元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学生
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内容注重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材内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课时:12课时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
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
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
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
小。
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
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
应用题。
2.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单元分析: 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主干,也是本单元的
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分数概念的引申,约分和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最后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沟通了分数和小数在形式上的联系。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大体上显现出了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教材内容注重从生活实际中认识知识,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学好本单元的知识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必要基础。
教学课时:19课时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教学内容:旋转的含义、认识旋转图形的特点、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
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单元分析: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
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七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段分析
《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与倍数的意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之间的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8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 图形的运动(三)
教材分析:
1、图形的旋转是第二个领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该课题从小学阶段至初中阶段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建构来说,前面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认识与图形的位置,在五年级设置图形的旋转,其一个目的就在于将图形的静态通过平移、旋转等手段使其转化为动态,为后面学到的更复杂的图形的旋转打下基础。
2.本单元的内容是图形旋转的有关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1.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之一。
2.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要求:
1.《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稳、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初步学会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瞠增强空间观念。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1.教学本单元时,应分层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深层次理解“旋转”的含义。
2.对旋转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旋转特点和性质的运用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六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2.本单元结合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相对整数加、减法运算而言,分数加、减法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业说是比较困难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同时,就借助直观图,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教学要求:
1.《课程标准》关于这一章内容的具体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
*课时安排:————————–5课时。
七 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等。
3.本单元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生活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及复式条形统计图,对统计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