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送别》教学设计 歌曲《送别》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 教案

教案(详案)

课程名称:《送别》

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 型:教唱课

授课时长:1课时

试讲学生:

一、教材分析

该歌曲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曲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歌曲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一段式的歌曲,中速深情,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影视歌曲,了解影视音乐的类别

2、通过欣赏并学唱歌曲《送别》,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和正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三、教学内容

1、影视音乐的种类

2、欣赏并学唱歌曲《送别》

3、了解学堂乐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让学生建立起对影视音乐的初

步印象,能够对本课所选的影视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与

鉴赏

教学难点:5 2 3 4 . 7 — — 0 |中的附点节奏和音准 五、教学方法

欣赏法、提问法、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黑板

七、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银屏之歌

(一)影视音乐

(二)《送别》

(三)学堂乐歌

八、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什么是银屏呢? 生:略。

师:银屏指的是银幕或者电视屏幕。那什么是银屏之歌呢? 生:略。

师:好的,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曲,大家来听听看并猜猜它们的

歌名或者听辨其出自于哪部影视作品。(播放音乐)

师:这三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红

楼梦》所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好汉

歌》《枉凝眉》。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被拍摄成电视剧之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像这样的音乐,我们就将它称之为影视音乐。

师:影视音乐是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它是为影片主题、人

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像我们刚刚欣赏的三首曲目就属于影视音乐中的主题音乐,那么除了主题音乐,影视音乐还包括哪些类型呢?

生:略。

师:还包括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

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歌曲《送别》也是一首影视音乐作品,出自于电影《城南旧事》。 介绍新课:

师:《送别》是李叔同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

著名的学堂乐歌。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李叔同。李叔同(1880~1942),浙

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教唱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在认真听的同时思考两个问

题,你觉得这首歌的风格是什么样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绪?

生:略。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首歌旋律舒缓、优美动听,从题目

还有歌词我们更是感受到了朋友间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情感去朗读一遍歌词。

生:略。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这首歌的旋律,跟

着钢琴,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在唱的同时跟着老师的速度大家一起轻打节拍。

重点指导5 2 3 4. 7︳1 – 0 0 ︳这一乐句的演唱音准。

生:略。

师:同学们完成的很好,接下来跟着钢琴伴奏,用轻柔、深情的

声音再来唱一遍整曲旋律。

生:略。

师:在熟悉了这首歌的旋律部分之后,老师为大家唱一遍这首歌

曲,在听的同时为老师轻声打拍子好不好?

生:略。

师:听完这遍之后,同学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一起来唱一遍送别。

生:略。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这首歌曲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同时一定也要注意,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在唱最后一句时我们要做到渐慢渐弱。带着这样的情感,我们再来一遍好吗?

生:略。

师: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为大家唱一遍这首歌曲吗? 生:略。

师:大家说他唱的好不好啊?

生:略。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很好,表现的都非常棒,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引出拓展内容)

九、拓展

师:通过前面的歌曲介绍我们了解到《送别》是李叔同根据美国

人J.P.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那么,什么是学堂乐歌呢?

生:略。

师: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

歌曲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这些歌曲类似于我们如今唱的校园民谣,同学们都唱过哪些校园民谣?

【篇二】《送别》教学设计

歌曲《送别》教案

送别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

《送别》教学设计

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2、简介歌曲

这四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二、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 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

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 、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

三、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四、扩展。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或者诗歌文章呢?

李白写了很多离别的诗篇,其中有两首很有名: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课堂小结:《送别》教学设计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2、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让我们唱着《送别》所再见吧!

【篇三】《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 教案

送别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悲伤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珍惜彼此间的友谊。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听辨”“模唱”、“感受”、“对比”、“体验”、“表现”等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抒发感情。

3、知识与技能

能用连贯的气息,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送别》并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

二、 教学重点

1、

2、

三、 教学难点《送别》教学设计

准确把握歌谱中连续的八分音符的演唱。

四、 教材分析

《送别》是一首叙事题材的学堂乐歌。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作者对朋认识李叔同 学会并且能够演唱《送别》

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4/4拍。歌曲曲调简练,一字两音,具有叙事的特点。

五、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双基训练

(三)歌曲导入

导语: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外国乐曲,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弹奏钢琴曲《送别》

歌曲介绍

(四)新授

1、出示歌谱

a出示第一乐句歌谱

4/4 ︱ 6 1 5- ︱ ︱ 2—︱

b出示第二乐句歌谱

4/4 ︱ 6 1 5- ︱ ︱ 1—︱

学生进行两段歌谱的比较,找不同(节奏、旋律)

c出示第三段歌谱,学生试唱

6 1 1- ︱︱︱2—︱

(可找能力强的同学自己识谱)

d这一乐句是哪一乐句的重复?

4/4 ︱ 6 1 5- ︱ ︱ 1—︱

e完整演唱歌曲《送别》的歌谱

[设计意图:演唱歌谱,了解歌曲旋律,唱准音,保证演唱歌曲时的音准质量。]

2、学习歌词

出示歌词,朗读歌词(配乐朗诵)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默读,找不认识的字

齐读歌词(问: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答:离别之情 问:离别之情是什么情? 悲伤、痛苦、依依不舍)

《送别》教学设计

学生带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朗诵一遍,体会作者依依惜别时的感情。

师弹《送别》旋律,生朗诵

师:同学们朗诵得很好,感情非常到位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师: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先听老师来唱一遍。

(2)学生演唱歌曲

师:咱们一起来演唱一遍吧

(3)纠正一字多音的地方

注意:歌曲中的一字多音

(4)完整演唱歌曲

(五)拓展

过渡语: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由中国的词曲作家创作的歌曲《采茶歌》。

1、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演唱的?

2、咱们可以用哪种演唱形式演唱《送别》?

3、反馈结果(10分钟)

4、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演唱形式演唱歌曲,用歌声诠释音乐,加深对歌曲理解,完善歌曲的演唱。]

(六)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将会遇到很多的离别,离别是悲伤的,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相聚,珍惜彼此间的友谊,让友谊地久天长。

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下课吧!

【篇四】《送别》教学设计

小学欣赏《送别》教学设计

探寻清新、淡雅、忧美的歌

——音乐欣赏《送别》的教学设计

张海莉

一、教学内容:

1、了解学堂乐歌

2、欣赏歌曲《送别》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送别》是一首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描述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这些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更加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情绪。

四、教学目标:

1、一起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通过欣赏歌曲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和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六、教学难点:难点是对学堂乐歌的了解。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八、教学过程:

(一)、新歌导入

大家好!很高兴见到你们,你们也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我,那时的我也是小学四年级,喜欢音乐课,酷爱唱歌,想知道老师上小学时爱唱什么歌吗?请听!这首我当年最爱唱的一首校园歌曲,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播放《童年》)

今天我要与大家一起欣赏的也是一首校园歌曲,但不是《童年》而是一首传唱了百余年的校园歌曲。(出示幻灯片《送别》)

学堂乐歌介绍:同学们请看屏幕,为什么老师出示的是——“学堂乐歌”之《送别》呢?(师总结:1901年清政府实施了“废科举、兴学堂”的改良措施,那么“私塾”就变成了

“学堂”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学校。有了学堂后就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并开设了乐歌课,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音乐课。后来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送别》。)

(二)、作者介绍

词作者李叔同,学堂乐歌的代表性人物,1880年生于天津,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祖籍浙江平湖市,原名广侯,号叔同。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教育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也是一代高僧,人称弘一法师。截止到1918年出家为僧那一年共创学堂乐歌五十余首,其中代表作品《送别》,历经百余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这支歌对离愁的渲染一直感染到今天的人们。

词作者是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名·名·姓)。李叔同1905年到日本留学期间非常喜欢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曲调,就借用了《旅愁》的曲谱创作了《送别》,而日本词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

(三)、学习歌曲

1、谈谈离别: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也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过别人离别的场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心的想一想,然后说出让你印象深刻的一次离别。

2、朗读歌词: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情绪。板书:“觚”(gu)古代饮酒用的青铜器,也有用“斛”(hu)、“壶”等字的。

3、欣赏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播放视频《送别》)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

4、学唱歌曲。让学生跟唱一遍。师提出要求:一是八处长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拂·柳、山·外、浊·酒、别·梦、此·去、莫·徘、难·得、别·离”;二是要有感情的轻声唱;三是结束句应唱得渐慢渐弱,才能表达出的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送别》教学设计

5、老师弹琴,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四)、知识延伸

正是由于这首歌的清新、淡雅、忧美,带有凄凉与忧伤的离别情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电影主题曲的,它给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线索,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

在离情别意中讲述着出没在荒草中的因生活所迫沦为小偷的大哥哥、朝夕相伴的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与他们的一次次离别让小英子倍感到人世的凄苦。请同学们在影片的离别场景中来欣赏歌曲《送别》。请在欣赏时思考一个问题:影片中歌曲《送别》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欣赏后可讨论回答。

(渲染气氛、点明主题、表达主人公的心情、使影视作品更好看等。)

(五)、技能拓展

1、寻找古诗:今天欣赏的《送别》是选曲填词的。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我寻找一些描写离别题材的古诗词,想一想告诉老师好吗?(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别》教学设计

2、选曲填词:谢谢大家帮老师找到了这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老师用《送别》曲调填上了其中几首古诗词,想请同学们来唱一唱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古诗和对选曲填词的演唱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提高了对曲调的演唱能力。)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清新、淡雅、忧美的《送别》,也体会了歌曲的深刻内涵,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的同学情,师生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些宽容与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有遗憾。谢谢大家!让我们唱着《送别》说再见吧。

【篇五】《送别》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教案《送别》

《送别》 音乐教学教案

课题:《送别》

课时:一课时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能力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合唱艺术表现力。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教学内容:

演唱二声部歌曲《送别》。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教学难点:

1.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2.二声部声音的均衡和谐与统一。

教材分析:

《送别》是李叔同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是一段体的歌曲,降e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聆听导入,引出概念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音乐课有些特别噢,学习新歌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老师吉他弹唱《童年》)。

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生答。 师:很好,这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今天呢,老师还要给大家带来一首校园歌曲,这首歌曲已经在我国传唱了一百多年了,你们想了解并聆听吗?

生答。

师:好的,那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品味这经典的旋律吧!(师钢琴弹唱《送别》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是流行于100多年前新式学堂中的歌曲,我们称这类歌曲为学堂乐歌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 板书 送别)。这首歌曲是由美国人奥德威作曲,我国的李叔同填词改编的。

二. 新歌学习,体验情感

师:在学这首歌曲之前,我要考考大家的聆听能力怎么样哦?请聆听歌曲给下列图片排顺序!(放音乐,出示打乱顺序的图片)。 生排顺序。 师:同学们,你们的耳朵还是很灵的,我们来朗读一下,看看大家排的顺序怎么样?(让学生有感情地读)。

师:你们朗诵得很有感情,老师很感动,如果能按照音乐的节奏来读,是不是更好啊?

生:好。(出示谱子) 师:好的,加油,老师会用打击乐器为你们伴奏哦。(学士读节奏,老师纠正节奏)。

师:同学们很棒,你们注意到了吗?刚才在录音里长亭外,古道边,这个乐段演唱了几遍呢?

生:两遍。

师;这就是反复记号的用法,D.C代表从头反复,FINE代表在此终止。我们要特别注意噢。

师:我们已经读得很好了,同学们感受到了歌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了吗?

生;悲伤的感情。

师:是的,古时候道路崎岖,交通不便,隔着千山万水,朋友一别很难再相见。那么,同学们,请你们来划一划旋律线?看看旋律线像什么?(老师唱谱,学生划旋律线)

生答;像山。

师;太对了,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我们就唱着旋律,划着线条沿着山路找朋友吧!(生唱旋律并划旋律线) 师:你们太棒了!你们也许真的能找到朋友。我们说,朋友踏上不归路,也许前方的道路是迷雾蒙蒙。那么,我们就用u这个音来为朋友送行吧!挺胸抬头,深深吸气,用有气息支撑的高位置的声音轻声唱,把声音送到额头这个房子里去。(生用u唱)

师;我们要想象前方有雾,把声音唱的飘渺一点,悠扬一点噢。

师:这音乐真美,我们加上歌词就更美了。我们轻声加上歌词好吗?

(生唱歌词)

师:同学们,这首歌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生:想!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李叔同正在家里弹琴,他的朋友许幻园来找他,告诉他:自己破产了,将要远走他乡。然后就消失在茫茫大雪中,李叔同在大雪里站了一个小时,怀着悲伤的心情写下这首《送别》。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用饱含深情的歌声来演唱这首歌呢? 生:好!(学生进一步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小组合作,声部和谐

师:同学们,你们的声音越来越优美了。大家要是加上和声是不是就更美了?我们刚才唱的是高声部的旋律,下面我们来唱低声部旋律好不好?低声部旋律有点难哦,加油噢。(生视唱低声部谱子,老师及时纠正节奏和音准。) 师:你们学的真快啊,加上歌词试试吧。(唱会后加上低声部歌词,提示注意音准)。

师:好,那咱们来合作一下吧。第一遍老师唱高声部,你们唱低声部。

师.再来一次(再次纠正低声部。放小,放轻)。

【篇六】《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教案

教学内容:《送别》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明确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 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用良好的发声状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学生在《送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一、 导入——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在上一节课粗略学习《送别》旋律之后,分组交流课后作业

1、 歌曲的作者

2、 关于学堂乐歌

3、 歌曲的创作背景

4、 歌曲曾出现在哪些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怎样的情绪?

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共享,以便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掌握。

二、 新授——良好的发声状态与细腻的歌曲处理

1. 气息与发声练习

(1) 呼吸练习

(2) 3 2 ︱ 1 —

O — — —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

(4) 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

2. 音乐要素与歌曲处理

(1)复习提问: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要素)有哪些?音高(音的高低)、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音色

(2)分四个小组,每组一个乐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并分组展示。

(3)集体有感情的演唱。

三、 歌唱情感的激发

(1) 聆听歌曲,观看《城南旧事》视频

(2) 展示同学们上交的反应歌曲情绪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3) 用同学们的图片制作成伴奏视频,集体演唱。

四、 课后拓展

为第三乐句添加一个声部,由小组长带领,课后分组练习。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送别》教学设计 歌曲《送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