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论意欲的自由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第一篇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2017“讲奉献、有作为”,对照职能职责,看作用发挥好不好》

2017“讲奉献、有作为”,对照职能职责,看作用发挥好不好配图

## “讲奉献、有作为”,对照职能职责,看作用发挥好不好

共产党员讲奉献、有作为,就是要牢记宗旨,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体现先进性。不管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一般普通党员,要心中有党,牢记党员的义务和身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树典范,作表率;要心中有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民、助民、富民、惠民、安民,保持公仆情怀;要心中有责,牢记责任担当,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要心中有戒,牢记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一是党媒姓党,这是根本方向。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使命。报业集团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党报姓党、党报所属媒体都姓党作为原则基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春节一上班,我们就推出“拼搏 十三五 实现开门红”系列报道,营造收心归位、抢抓机遇、奋力冲刺的浓厚发展氛围,为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提供舆论支持。

二是创新方法,这是实现路径。总书记对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提出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推动融合发展。报业集团把融合发展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重点做好三件事:打造“移动互联网上的党报”上线运营河南日报客户端“金水河”,同时启动河南日报综合改革,向着全媒体、全天候、全覆盖的目标迈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壮大“大河网络传媒集团”,重点打造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河南媒体云和全省门户网站集群,构建信息传播、电子政务、生活服务“三大平台”;全面采用国内先进的中央信息厨房采编系统,建设全媒体采编指挥中心,在移动互联网上构建起全新的传播业态。

三是提升效果,这是目标任务。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力”,实现这四个“力”,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和厚植核心优势。党报集团的核心优势,就是紧跟省委抓大事,就是权威、高端、准确、全面、有用。我们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建设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力推走转改长期、深入、持久,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

作为全省新闻宣传战线的排头兵,我们将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早学一步,细学一分,将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好、宣传好,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 ## “讲奉献、有作为”,对照职能职责,看作用发挥好不好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全国人大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和税务总局也分别制定了“十三五”发展纲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也是奋力推动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关键期。根据国家、省和税务总局的部署,“十三五”我省地方税收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发展总体部署,认识、适应、引领税收工作新常态,扎实推进税法体系、税制体系、服务体系、征管体系、信息体系、组织体系“六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努力实现税收现代化,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实现“十三五”地方税收发展目标,必须有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持。在物质、技术因素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人的因素就成为决定作用。

有人认为在单位不调皮捣蛋,实实在在做自己分内的工作,干一天拿一天工资,这就是讲奉献、有作为;有人认为工作忙的时候加加班就是讲奉献、有作为。共产党人讲奉献、有作为是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共产党人既要胸怀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又要立足实际,做好眼前的现实工作。

面对质疑,要坚定信念,严把思想总开关。讲奉献、有作为首先就要树立共产主义事业观,坚定理想信念,严把思想上的总开关。如果思想总开关产生偏差,理想信念出现滑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信念都没有了,就谈不上讲奉献、有作为了。作为普通党员,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有那么多双眼睛时时监督,同样需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好思想总开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平时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接受组织的学习教育。在自媒体时代,社会上各种观点、思潮、意见交织存在,在面对一些错误的思想,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我们决不能出现理想信念的动摇,要有坚定政治立场,要敢于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勇于同错误的思想进行斗争,用行动体现信仰。

面对工作生活,要弘扬正气,强化服务意识。工作生活中,大家难免会比较,一起毕业的同学朋友到了企业,工作多年后都成了高管拿了高薪。面对工作生活,我们要积极向上,不能斤斤计较,要弘扬正气和强化服务意识。我们是党员,进了这个队伍,就是人民的公仆,就该树立服务意识,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记挂在心间,装在心里,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思百姓所思,做老百姓所盼望的事情。传承人间正气,弘扬奉献精神,强化服务意识,甘于为人民群众服务,使百姓生活的更美好才是我们的目的。

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讲奉献、有作为就需要在困难时刻,不惧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敢于担当。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涌现了一大批面对困难勇于承担的党员,比如刘胡兰、王进喜等等,他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遇到事情敢于担当,为此付出了自己汗水和鲜血,甚至是生命。他们也是从普通党员成长为优秀党员的,我们要向优秀的党员学习,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责任和义务,敢于直面困难、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在困难危机时刻、国家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临危不惧,自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做到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永葆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要加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党的事业是由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党员用忠诚和奉献不断铸就而成的,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有所作为不能仅靠一腔热血和无私奉献,更不能满足于目前已取得的成绩,需要不断学习。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就是因为我们的党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创新和发展,带领中国人民不断的改革创新谋发展。习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员是社会的先进分子,更应该带头学习,不断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认识;在这日益变迁、高速发展的世界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提高业务能力水平,拓展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 “讲奉献、有作为”,对照职能职责,看作用发挥好不好

奉献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胸怀和品德。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要求,更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的一条途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把无私奉献指导自己的有偿行为,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一个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责任,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种责任,对朋友的帮助也是一种责任,等等。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你所处的地位越高,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老百姓拥护他,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对人民的那份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作为人,要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朋友负责,归结起来要对社会负责。而只知为自己负责不知为社会负责,是郁闷的根源。年轻人对社会不理解,但这并不是放弃社会责任的理由。许多有为的青年人,他们也不乏骄人的业绩,这也是他们的社会价值所在,但他们看不惯社会的陈规陋习,因此产生抱怨,甚至愤慨的心理,他们由此还会产生出一种避世的心理。可是,一个人想避世就能避世吗?不可能的!只有积极地参与其中,才能在更大的时空体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人为什么要有一份社会责任担当的社会心理基础。

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就得对生活报有一种严肃的态度。有责任担当的人,应当自觉地克服那种甚嚣尘上的浮躁心理。正如梁晓声所说,时代发展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也产生了不少新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文化的浮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反思精神,保持警惕,不能让文化领域变成浮躁的全民娱乐场,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不能做“娱乐场”的看客。我以为,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岗位出发,秉持良好的职业精神,拥有洒满阳光的心态,不抱怨,不逃避,不郁闷,让自己的责任不仅体现在自己的身上,也融入亲人、朋友的热切期望,更汇入社会发展进步的洪流。

做事高效,在乎一个“勤”字,同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勤”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手勤”、“脚勤”、“脑勤”。“手勤”,就是要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上级政策传达、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脚勤”,就是要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脑勤”,就是要结合工作勤于思考,从领导的角度思考应该提供什么信息、作出什么部署;从群众的角度思考他们缺少什么服务、目前有什么要求;从下属的角度思考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

相关文章:

1.“讲奉献、有作为”,对照职能职责,看作用发挥好不好

2.关于讲奉献有作为对照检查材料

3.讲奉献有作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4.讲奉献有作为对照检查材料

5.讲奉献有作为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6.讲奉献有作为的对照检查

7.讲奉献有作为 发言材料

8.讲奉献有作为方面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9.讲奉献有作为具体举措

10.讲奉献有作为讨论发言稿优秀范文

第二篇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2015幼儿园区域活动》

第1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www.suibi8.com),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第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随着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现行的幼儿教育不但关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共同发展的轨迹,而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个体发展,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成为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成为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区域设置的概念

教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及可开发的教育生长点,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活动区。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应在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共同来设置以下区域:学习性区域、社会性区域、运动性区域。

1、学习性区域: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事物。

2、社会性区域:通过角色的扮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社会性能力,积累社会经验

3、运动性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给幼儿一定的场地和合适的运动器械,让其自由选择,促进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

二、区域设置的原则

1、学习性和社会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学习性区域是幼教领域教改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对其今后的学习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往往受到幼儿教师的更多关注,但同时,社会性区域活动也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仿真的小社会,设置一些孩子经常接触的熟悉的角色区,把幼儿社会化技能练习融入在游戏中,比如尊老爱幼、遵守交通法规、谦让等,孩子从中体验到社会生活准则,尝试交往的多种方法,体验自主独立,对孩子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关注学习性区域的同时,也应关注到社会性区域的价值,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2、在设置区域时,一定要注意动静分开的原则,以避免相互干扰。各区域之间通道畅通;活动区标志要明显;活动区布置要舒适温馨。

3、由于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纲要》对他们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学习性区域和社会性区域的比例时,也应该有所区别,基本的设置原则是:小班和中班上学期,侧重社会性区域活动,但同时也纳入一定的学习性区域;中班下学期和大班,侧重学习性区域活动,但也保留一定的社会性区域。对于运动性区域,其活动原则是:幼儿园统筹安排,自由选择。

4、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

因为有些主题内容确实难以在区域活动中体现,所以,可以尝试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的模式。一般来说,像数学区、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等,是班内的常设区域。其内容随着孩子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而建构区、美工区则是最容易表现主题内容的,因此经常随着主题的变化而更换。

三、区域活动内容的来源

1、学习性区域——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巩固、下放。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而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区域活动因其是以操作摆弄的个别化学习为主的,不失为落实幼儿园课程的有利补充手段,由此,我们可以提出:将学习性区域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主要体现在:学习区的内容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的延伸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将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即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首先到区域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以积累直接经验,如《有趣的磁铁》;另一部分则完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下放,这类内容较常见于美工区,便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折纸、泥工、剪纸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区域中,让幼儿在一周内自由选择完成。在区域的设置方面,由于立足点是;开放”,大前提是;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孩子可以在各个区域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方式探索,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使幼儿个体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

1、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

以各班当前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孩子的发展目标与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应,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区域。教师也应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目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层进性原则

层进性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①首先,按照年龄层次的不同划分出层次性,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玩拼板游戏,材料投放上就应有很大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拼图板,中班为较复杂的12——24块拼板,且边缘接缝也较难,大班的拼版不但数量多而且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最大,这就是有层次性的材料。

②递进性的材料以幼儿剪纸为例,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能剪厚纸→会镂空剪纸,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努力引导孩子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如在小班的;生活区”,让孩子学习;喂食”,如果仅让孩子把不同的;食物”从一个碗中夹到另一个碗中,他们就会觉得单调乏味,从而失去练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做出多种动物的头像,并提供给孩子不同的喂食工具,这样,孩子就可以饶有兴趣地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工具给小动物喂食,他们一边喂,一边还会跟小动物交谈呢。另外,对于孩子在美工区制作的头饰、纸偶、花边等,我们应把它们收集起来,投放到表演区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自由表演,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4、材料投放要注意丰富性

①形式要丰富多样。为了完成一个目标,由于孩子的喜好不同,这就需要准备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例如,在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时候可以安排超市购物、拔萝卜等多种内容,幼儿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目标,这样孩子们对数学区就会有新鲜感,始终充满兴趣。

②功能多样。因为一物多玩的材料能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

③品种多样。可以有成形玩具(现有的)、自然玩具(豆、米、贝壳等)以及自制玩具。

5、材料投放要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①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②材料提供时可设置一定的障碍。如孩子需要4个圆形,却只提供给他们3个,另一个得自己想办法,这并不是准备不充分,而是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里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即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他是否真的没有能力解决,如果真如此,那么教师就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语言上的提示或物质上的支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③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

五、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

(一)教师是孩子的活动伙伴

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活动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活动规则。教师的这种活动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之间的距离,使还在觉得亲切适意,而非拘谨畏惧,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更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活动伙伴的身份要求我们教师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想孩子所想,以便尊重幼儿的活动主体性。

(二)教师是一个有意识的指导者

(但要遵循先观察再间接指导的原则)

1、观察什么?

(1)幼儿的兴趣,选择什么区域、什么材料参与什么活动。

(2)活动的参与情况。幼儿在活动中的自我决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

(3)认知发展水平。幼儿在选择材料时的难易程度,操作物品的方式,完成情况。

(4)遵守规则的意识,任务意识。

(5)幼儿间发生的纠纷。

2、指导以间接为主。体现在:

(1)通过材料、玩具为媒介,引发新的活动。

(2)以问题为媒介,引发新的活动。

(3)利用同伴间的经验让活动继续下去。

但不同的活动也要区别对待,有些活动是需要直接指导的,如:扣纽扣,系鞋带等。

区域活动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幼儿活动时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不能仅仅作为纪律的维护者和规则的体现者,站在孩子活动以外去监督裁判其行为,而应注意挖掘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实现和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了什么困难?当发现幼儿独立活动产生困难时,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协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在自由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孩子在探索学习时,教师要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孩子最多的活动。当孩子的行为或希望得到认可时,当孩子发生困难,如纠纷而使活动出现停顿、有放弃的迹象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并且介入时的语言指导要讲求艺术性。小班应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孩子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因为中班孩子理解语意的能力已逐渐增强,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交往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采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发、指导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大班应趋于理性的指导,因为大班孩子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抛给孩子的指导语就应趋于理性,使孩子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交流讨论根据不同阶段老师的角色也不同。

小班——中班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老师提问引发幼儿讨论。

中班下——大班,以幼儿讨论为主。老师在交流时要多问少答,多启发幼儿回答。评价对事不对人,要有针对性。

第3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计划

区域活动,是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区域总目标:

1、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懂得体谅别人,关心别人,不争、不抢玩具,爱护玩具。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2、能在各种材料的吸引下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知道各种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较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

3、活动中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协商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4、在活动中,能自觉地遵守活动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和责任心。学习独立地、较有秩序地收拾、摆放玩具及活动材料。

5、使幼儿喜爱印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各种印染技能,进一步让幼儿养成能自始自终完成一件事情。

二、月目标:

2、3月份

1、角色区:正常开展区域活动,明确活动规则。

2、探索区: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对自己探索出的物品有成功感。

3、语言区:有序的阅读图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故事讲述。

4、美工区:结合节日活动制作元宵、小红花,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5、剪纸、印染区:对印染作品感兴趣,有动手操作的欲望。

4月份

1、角色区:对角色区的活动材料感兴趣,会正确操作和摆弄,乐意开展角色游戏。

2、探索区:会沿着路线摆一摆回型针,数数各用了几个,量量路有多远。

3、语言区:能流利的用普通话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和自己想表达的事情,并且愿意阅读图书。

4、美工区:和幼儿一起用点、蘸的方法进行印染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剪纸、印染区:在原有印染的基础上,提醒幼儿在染色时注意手的力度要均匀。

5月份

1、角色区:了解和掌握游戏角色间的关系,能正确扮演角色,且能安静地游戏,爱护材料。

2、探索区:《给豆豆搬家》,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数序给弹珠搬家,体验合作的乐趣。

3、语言区:学会倾听别人,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的交谈,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4、美工区:分组学习多种方式装饰扇子,如:折扇、画扇、剪扇子等,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5、剪纸、印染区:继续学习折四方连续,并学着自己勾画图案,剪出图案。

6月份

1、角色区:在活动中感到快乐,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知道各种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较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

2、探索区:不争不抢游戏材料,学会独立地、较有秩序地收拾、摆放玩具及活动材料。

3、语言区: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4区域活动参观体会

这周我们到第二幼儿园对区域活动进行参观学习,一个一个班级的参观是我获益良多。

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布置上,体现了让环境说话的中心思想,各种标志指示牌和活动介绍,不但对幼儿起到了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幼儿思维的训练。

在活动开展上,很多班级的区域活动活动内容都很广泛,而不是单独的某一领域的设计,如某小班的一个围绕医院的主体,不仅基本的角色扮演,医院一些基本的设施,如体检设备,都用孩子的方式使幼儿了解了很多生活的常识,制药车间的手工方面的锻炼,听着扮演主治医生的小女孩头头是道的介绍,在这里真的看到了孩子的投入和成长。

我班的比较有体色的是美工区,所以这次去参观我特意留意了一些与美工有关的区域活动是如何布置和开展的(www.suibi8.com),果然不虚此行,这次参观使我收获很多,感觉自己从前是只局限的一个小小的圈子里,没有真正的把美工区的主体展开,发现了本班区域活动的许多不足,也从终收到了不少启发。

此次参观让我对区域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师如何尽心设计和指导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另一方面也让我看到了区域活动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我会根据此次参观所得对本班的区域活动进行改进,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所得。

第三篇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实验班试卷2011.616》

年木垒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实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班试题 得分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公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一、现代文阅读(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的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他三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题3分,共9分) 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环境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许之,以货物与常。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呈现出来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人事关系,它把对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之外的自由境界。 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是人、真正的艺术家……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幻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胜曰 候:拜见。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5.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A.作者氢“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得。 ④“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第 1 页 共 4 页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

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 ..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 D.其一人夜亡 .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二)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昭君怨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郑 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片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分)

(2).这首词下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6分)

9.将下列名句名段补充完整。(6分)(人选6空,每空1分)

(1)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6)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宋词的忧伤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中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夜,真的静了下来。心,真的空了出来,。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拔。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的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历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词人们以更深刻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词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受伤的羽毛。

最先向我们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 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的女词人,她用一只亦秀亦豪的如橡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的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锥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 捧读辛弃疾饱熏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国有危难时,招他起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这是他一生的悲剧。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掩英雄泪?”到了“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天凉好个秋!”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 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江海寄余生”;深婉含蓄的晏殊于“小园香径独徘徊”;仕途坎坷的欧阳修“为伊消得人憔悴”;姜白石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熟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无目的合目的性。” 宋词所弥漫的无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飘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奔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一意义的宋词情境。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哀愁”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情境相通的那一刻,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 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其实,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读宋词,说明我们的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的,而是由爱来理解。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蕴的心灵,在感受生活人生时,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 10.第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表达效果?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11文章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有何特点?请分析说明。(6分) 12.作者为什么说“感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13.文中引用了哲人康德的“无目的合目的性”一语,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5分)

第 2 页 共 4 页

年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16-18题每题3分) 平的,要去适应它;(2)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3)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太多;(4)1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生命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5)烙牛肉不会有损你的尊严;(6)你的困境不是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你父母的过错;(7)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账单才使你的生活变成现在这样乏味;(8)你的学校不可能不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9)电视不是真实的生活;(10)善待乏味的C.“感同身受”这个成语原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多用来指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人,因为你可能为乏味的人工作。 样。词典改版时,编辑者随波逐流请你根据这10条中的1条或几条内容,以“生活不是牧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给它增添了新的语意。 D.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16在下面语段画线处选填一组连贯、恰当的语句。 ______________。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强的气质。书能使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 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 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的外貌“因为可爱而美丽” 1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5分) 北京时间12月22日3时(欧洲中部时间21日20时),国际足联2009年度颁奖大典在苏黎世歌剧院举行,梅西毫无悬念地当选“世界足球先生”,成为该奖项创立19年来来首位获奖的阿根廷人,也完成了2009年俱乐部与个人荣誉超级大满贯。

18.仿照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续写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8分)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①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几项他们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事情:(1)生活不是公第 3 页 共 4 页

第 4 页 共 4 页

第四篇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人生的四种境界》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我把人的生活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上述四种境界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余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的人,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有高级境界的人,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如此等等。

欲求境界

最低的境界,我称之为“欲求的境界”。人生之初,无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念,不能说出“我”字,尚不能区分主与客,不能区分我与他人、他物。人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舍此以外,别无他求,故我以“欲求”称之。刚出生的婴儿,据心理学家测定,一般大约在两岁以前,就处于此种状态之中。此种境界“其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但此种境界实伴随人之终生。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即使处于我后面将要讲到的“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中的道德家和诗人,亦不可能没有此种境界,此禁欲主义之所以不切实际之故也。孟子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大概就是指的这种境界。

单纯处于“欲求境界”中的人,既未脱动物状态,也就无自由之可言,更谈不上有什么人生意义和价值。婴儿如此,成人中精神境界低下者亦若是。当然,在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但现实中,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确实是存在的,这种人就是一个境界低下的人,我们平常所谓“低级趣味”的人,也许就是这种人。

求知境界

第二种境界,我称之为“求知的境界”(或“求实的境界”)。美国当代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简·卢文格说:“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我。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学会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别开来,认识到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客观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形成了一个不同于外在世界的自我。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与无生命的客体世界是不分的。”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是一个由主客不分到主客二分的过程。在达到主客二分的阶段以后,自我作为主体,不再仅仅满足于最低生存的欲求,而进一步有了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此种要求是科学的求实精神的萌芽。故我把这个第二境界,既称之为“求知的境界”,又称之为“求实的境界”。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的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

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黑格尔就是这样按照自由之实现的程序来划分人生境界之高低的。他明确指出:“自由是精神的最高定性”。自由在于不以自己的对立面为外在的,从而也就是不以为它是限制自己的。自由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他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种内在的东西,而要求把自己变成客体,在外在的东西中见到他自身,实现他自身。主体只有在这样的对立统一中,才得到自由,得到自我满足。然而,要达到充分的自由和自我满足,则有一个过程:起初,自我只要求吃饱睡足之类的感性满足和自由,这种满足和自由对主体——自我来说,显然还是很有限的。作为人的主体之自我,必然要进一步要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没有知识的人,不懂得客体的规律,客体对主体是异在的,他显然是不自由的。人必须从最低欲求的满足,“进而走进精神的元素中,努力从知识和意志中,从知识和行为中求得满足和自由。无知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异在的世界”“求知境界”之高于“欲求境界”,从黑格尔的此番论述中,得到了深刻而确切的论证。

主客二分阶段的“自我”观念,还有一个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这影响着求知的深浅程度。人在形成“自我”观念之初,往往把“自我”隐蔽、淹没在与自己最亲近的社会群体(家庭、同伴集体之类)之中,言所属群体的“我们”之所言,行“我们”之所行,尚不能见由己出,言个体性的“自我”之所言,行“自我”之所行。对于这种隐蔽、淹没在群体的“我们”之中的“自我”而言,群体内部的每个人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自我”的个体性、独特性尚未显现于外。心理学家称“自我”的这个阶段为“遵奉的阶段”(Conformiststage)。当“自我”从“我们”中凸显出来,从而把自我与所属群体的其他个人区分开来之时,这就达到了心理学家所谓的“自主阶段”(Autonomousstage)。“自主阶段”的“自我”不再是隐蔽的,而是显现的,即真正具有个体性、主体性的自我。显然,“遵奉阶段”的“自我”是不自由的,只有到了“自主阶段”,“自我”才有了精神上的自由。与此相联系的是,“遵奉阶段”的“自我”在求知方面缺乏独立的创造性,只有到了“自主阶段”才有了独创性。此种情况表现在中西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也很明显。我在《个体性自我显现的历程:中国与西方》和《我们—自我—他人》等文中,已经比较详细地论述过:中国人的传统自我观是“依赖型自我”,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让中国人大多只习惯于按自己的社会身份(即所属社会群体的“我们”)说话和行动,说官话,说套话,说空话,缺乏个性和创新。如果说,儿童在尚处于“遵奉阶段”的自我成长期,是由于年龄关系、生理关系,而“不能”见由己出。那么,在中国文化传统自我观束缚下的自我,则是屈于封建专制的压力,而“不敢”见由己出。中国传统的自我观是中国封建社会缺乏自由和科学不发达的思想根源之一。反之,西方人的传统自我观是“独立型自我”,“自我”是个体性的,不一味依赖于“我们”,故惯于和敢于见由己出。此乃西方近代科学发达,在自由民主方面曾比中国先进的思想原因之一。

是否在个人的自我达到“自主阶段”之后,民族文化发展到“独立型自我”观之后,就算是有了充分的自由呢?就算是实现了人生最高价值呢?不然。“求知境界”的自由毕竟还是有限的,也远非人生最高价值之所在。这也就是说,单纯的科学不能使人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

所谓“认识必然就是自由”,其实只说了事情的一半。认识了客体的必然性规律之后,还有一个主体(自我)如何对待客观规律的问题:以被动的态度屈从客观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哀鸣悲泣,那就没有自由;只有以主动的态度,“拥抱必然”,才算得上是自由。这是因为“求知的境界”以主客二分为基础,客体及其规律外在于主体,是对主体(自我)的一种限制,限制就是不自由。黑格尔在《美学》中说:“主体在理论的层面上(im Theoretischen)是有限的和不自由的,因为物的独立自在性是预先就被假定的。”这里所谓“在理论的层面上”,亦即指认识、求知的层面。这也就是说,在“求知的境界”中,作为客体之物被假定为独立于主体之外的自在之物,它与主体相互对立,彼此限制,故无自由之可言。黑格尔说:在认识中,对象独立自在,有“片面的自由”,而主体—自我反而只是“按现成的客观性去单纯地吸纳现成的东西,从而失去主体的自我规定性(按:指主体的自由——引者)。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也谈到这个问题:“知性”所认识的普遍、永恒的东西(按:指普遍规律),是“没有自我的”(selbstlos),“远非自知其为精神的精神”。通俗一点说,认识、求知阶段所达到的客观普遍规律,尚未与主体——自我融合为一而成为黑格尔所谓”精神"——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之所以有求知欲,最初是出于无功用的好奇心,后来则多出于功用心,即出于通过认识规律,使客体为我所用的目的。无论如何,求知最后都落实到功用,理论最后都落实到实践。所以“求知的境界”与“功用的境界”紧密相联。在功用、实践中,主体——自我也是不自由的。黑格尔对此也作了很好的说明:在实践中,主体按自己的意志改造外物,使之“为自己服务,把它们视为有用的(nützlich)”,“主体变成自由了”,但“实际上”这种自由也是“一种单纯臆想的自由”,因为“目的”来自主观,就“具有片面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对象的抵抗”。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关于“实践理性”的论述中,还谈到了人因谋利而遇到与客观必然性的矛盾,谈到了人因贪图个人利益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自由的丧失。

奥地利宗教家、哲学家布伯(M artin Buber,1878-1965)按照人的生活态度把世界分为两重:一重是“被使用的世界”(the world to beused),一重是“相遇的世界”(the world to be met)。布伯用“我—它”("I-It")公式称谓前者,用“我—你”("I-Thou")公式称谓后者。前者实指一种把世界万物(包括他人在内)当做黑格尔所谓“为自己服务,把它们视为有用的”对象的态度,亦即把人也视为物(“它”)的态度;后者实指一种把他人视为具有与自己同样独立自由的主体性的态度。布伯所说的前一种态度,实际上,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求知的境界”——“功用的境界”;后一种态度实际上属于我即将讲到的“道德的境界”。布伯从宗教的角度极力提倡人生应由前一种态度升华到后一种态度。我以为,布伯的思想为人生境界应从“求知的境界”——“功用的境界”升华到“道德的境界”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也谈到了这一转化的必然性:功用主义会导致“绝对自由与恐怖”,“精神”陷入矛盾,于是由外在的欲求转向内心,以求得真正的自由,即“道德的精神”。

道德境界

个人的道德意识,在上述个人成长的“遵奉阶段”就已见端倪。在“遵奉阶段”中,个人的独立意识已处于突破遵奉意识的过程之中,从而逐渐产生了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意识,以至达到对他人负有责任和义务的真正意义的道德意识,心理学家卢文格称之为“公正阶段”(Conscientiousstage),紧靠“遵奉阶段”之后,甚至把这二者结合为一个水平——“公正—遵奉水平”。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既然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他“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可以看到,人生的“道德境界”与自我意识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我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

从上述心理学家的论述中还可以看到,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是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中国儒家的道德观就是和这种个人自我观念形成的阶段相对应的。儒家所讲的差等之爱,首先是爱与我有血缘亲情关系的“我们”,这里的“我们”就是“我”,“我”就是“我们”,爱“我们”以爱“我”为基础,由此而“推己及人”,“及人”乃是同情他人,甚至是怜悯他人。这样的道德意识显然尚未达到尊重他人、对他人负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水平,缺乏平等待人和基本人权平等的观念。我认为,这是浅层次的道德意识。只有当“自我”发展到从“我们”中突显于外,有了独立的个体性自我观念之后,自我才有敢于独立负责的观念,才有深层次的道德观念。在这里,“自我”是独立自主的,“他人”也是独立自主的,我与他人相互尊重,平等相爱,大体上说来,这就是西方传统的道德观。我在《我们—自我—他人》一文中对上述中西不同的道德观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在论述到“实践的理性”即人的社会活动时指出,个人的行为不能脱离他人,作为个体,他必须在别的个体中,要求并产生其现实来,黑格尔显然已认识到,自我意识、自我行为开始之时,就具有社会性,就有了道德意识的萌芽。黑格尔在论述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时,还认为,其最初阶段是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融合为一的阶段,他称之为“真正的精神,伦理”,个人隶属于集体(城邦、家庭)。这是较低级的道德境界,个体性自我淹没于社会群体之中。后经个体性自我凸显的过程(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才进入深层意义的“道德”领域(“自我确定的精神、道德”)。这是一个高级的道德境界。在这里,人才在自我的个体性基础上有了独立负责、尊重他人的道德意识。

高级的道德意识首先以独立自我的主体性为前提,那种淹没于群体的“我们”之中的“自我”,不可能有个人负责的责任感。只有当个体性“自我”从“我们”中凸显出来以后,才有可能达到高级的、有责任感的道德意识水平。黑格尔强调:“道德的观点,把人规定为主体”。道德意识是“自我”自由自主地作出决定,是自我自己负起责任,故道德意识使人的精神达到更加自由的水平。

但是,仅仅有独立的个体性自我观念,还不足以达到完满的高级的“道德境界”。欲达此境,还必须进一步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和独立自主性的意识。故

黑格尔在界定“道德的意志”时,除了强调道德行为出自于“我”而外,还特别强调“与他人的意志有本质关系”。承认“他人”的独立自主性,是高级的道德意识的另一主要前提。尽管西方传统文化,相对于中国文化传统而言,较重责任感,但在没有达到真正承认“他人”的独立自主性以前,还不可能进入高级的道德境界。作为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创始人的笛卡尔,由于一味强调自我的主体性,而不讲“他人”,就“没有很大的道德热忱”。

康德既否定了笛卡尔“自我”的实体性,把“自我”的主体性提升到更高的、先验的地位,同时,又强调不把“他人”当手段,而要把“他人”当目的。道德的责任含意得到了加强。但康德所讲的对“他人”的尊重,源于“自我”的理性——“纯粹理性”,即所谓“自律”。尊重他人源于尊重普遍的理性,而非尊重“他人”之“他性”。故康德哲学的“道德境界”仍未达到完满的地步。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明确宣称:自我意识源于“承认”“他人”。“自我意识是自在的和自为的,由于并从而因为它是自在自为地为一个他者而存在的;即是说,它只是作为一个被承认者(alsein Anerkanntes)”。每个人只有通过他人承认其为自我意识着的,才能找到自我的真实性。黑格尔把“他人”的地位抬到了多么崇高的地位!黑格尔几乎达到了对笛卡尔以来那种以我为主,以他人为客(为对象)的主体性哲学的明确批判。黑格尔说:“在道德领域,我的意志的规定性与他人意志的关系是积极的(positiv肯定的)。这里不是一个意志,而是客观化同时包含着单个意志被扬弃,从而片面的规定性消失,于是两个意志及其相互间的积极(肯定)关系建立起来了”。“在道德领域,他人的幸福至关重要。”黑格尔因此而把人生的道德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从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来看,他并没有贯彻他自己所提出的上述道德观点。相反,大家都很熟悉的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或者也可以说,他的整个哲学体系,是一个不断克服与“自我”对立的“他者”而达到绝对同一的“绝对主体”的过程。黑格尔哲学既是西方哲学史上用最多篇幅、最系统讲述“他者”、“他人”的哲学,又是一个用最多篇幅、最系统地强调“克服”“他者”、“统一”“他者”,从而压抑“他者”的哲学。在黑格尔那里,“自我”一步一步地吞噬了“他者”、“他人”,成了唯我独尊的“绝对自我”。

黑格尔死后,他的“绝对自我”和整个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遭到批判,“自我”的霸权日渐消失,代之而起的主流思潮是主客融合,尊重“他人”。胡塞尔提出“同感”说,企图走出“自我”之外,承认“他人”的独立自主性。接着,海德格尔更进而提出“共在”说,更进一步论证“他人”的独立地位。尽管伦理道德哲学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中都没有什么位置,但他们关于重视“他人”的思想观点,都为提升“道德境界”的内涵作出了重要贡献。犹太裔宗教家和哲学家、奥地利籍的布伯(M·Buber)和法国籍的莱维纳斯(E·Levinas)两人大不同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更从宗教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强调了“他人”的神圣性。特别是莱维纳斯,更一反整个西方以“自我”占优先地位的传统,详细论证了“他人”优先于“自我”,“自我”只能被动听从“他人”之命令的观点,把“伦理学”奉为“第一哲学”,实际上也就把“道德境界”看成了人生最高境界(关于胡塞尔到莱维纳斯的上述观点,我在《我们—自我—他人》一文中,已作了较详细论述,这里只是一点简单的概括)。尽管我不同意莱维纳斯视“道

第五篇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4—2015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

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

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

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

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

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

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在其中一种

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

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来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

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

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

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

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

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为排

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

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

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

种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

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

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

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

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

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

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4、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

B、而听细说 细:谗 .

C、沛公起如厕 如:像 .

D、度我至军中 度:估计 .

5、对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立而饮之 “而”,连词,表修饰 .

B、覆其盾于地 “于”,介词,对于 .

C、以待大王来 “以”,连词,表目的 .

D、公为我献之 “之”,代词,它 .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羽得知樊哙身份后,对其无礼举动并不介意,还赐酒赐肉给他。

B、樊哙吃了生猪腿,然后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帮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很投

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

C、樊哙闯帐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敢,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智谋,他的指责句句有理。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D、刘邦借去厕所逃离宴席,脱身回到军营。张良留下来代刘邦辞谢,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5分)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

关山月

王褒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

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

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8、诗歌一、二两句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答:

9、诗歌五、六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①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②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 。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莫言: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消息在电视上发布的一刻,57岁的莫言正在吃饭。“我有点吃惊。”莫言说,现在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排得还靠后,让他这个相对年轻的作家拿奖,他很惊讶。

诺贝尔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说,莫言关注与批判现实的作品是中国所需要的,而且他可以把故事讲得得好,这是不容易的。

谈到为什么能获奖,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想这样的作品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1994年,莫言72岁的母亲离世。一年之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丰乳肥臀》。这部作品很快就承受了压力。书名就使得一些人不快。然而作家邱华栋认为,“莫言想借助这部小说表达他对母亲和大地,对饱经沧桑、饱受蹂躏的20世纪中国人民的景仰”。《丰乳肥臀》的境况,一度让莫言心绪不佳,在此后的三年中,他只写了一部话剧《霸王别姬》。

1997年底,莫言到北京的《检察日报》工作。他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其中,《蛙》于2011年获 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的作品总有惊人的创造力,他其貌不扬,自学成才,这有利于他,这有利于他避开过早的自我满足。他不是活跃的公众人物,所以心无旁骛,在艺术土地上奋力耕耘。

评论家认为,莫言总是有着巨大的雄心。他的小说有着大象一样的体量和气质,他的讲述总是如同大河一样泥沙俱下,滚滚而来,带有粗粝的个性。中国当代文学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无论是主题还是内容,都因受到了西方影响而显得欧化。自《檀香刑》出版后,莫言宣称,他要“大踏步地撤退”,到中国本土、古代和民间去寻找小说的再生样式。这是他自觉寻找本土文学风格的开始。

获奖前,莫言已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作家。他于2004年获得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他继巴金之后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在全球出版,他多次被大江健三郎等作家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莫言的《丰乳肥臀》表现了对母亲和大地,对饱经沧桑、饱受蹂躏的20世纪中国人民的景仰。

第六篇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环境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呈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人事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是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

阶段。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

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

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

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 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

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的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

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他 三种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其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史记·吴起列传》)

4.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谢绝、摒弃。 .

B.起事其子武侯 事:侍奉。 .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害:陷害 .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捐:撤除。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

(3分) A.将而攻齐,大破之 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B.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C.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D.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

他。吴起为谋取将军职位,就杀掉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他不依附齐国的立场。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兵进攻

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公叔做宰相时候,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

马上到楚国去了。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杀身之祸。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2) 吴起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8.“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5分)

9.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每空1分,共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复为慷慨羽声,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沙鸥翔集, ;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回想铁生

陈 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

看见他的许多思索。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在思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选自2011年1月27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陈村和史铁生成为好朋友,是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相似点,都曾当过知青,

都属残疾人,都写作。史铁生比陈村有名,是因为他的厄运更多,思想更深入。

B.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很差,除了截瘫他还患上了肾脏萎缩,面对苦难史铁生积极

思索和探寻生命的意义,并从中获得喜悦和乐趣。

C.史铁生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这里他把残疾和爱情的内涵加以丰富和

扩大。他认为事物的障碍就是残疾,心魂的追求就是爱情。

D.史铁生有时会打开电脑玩吃豆子的游戏,这说明在病痛的压迫下他也会到虚幻

的世界里寻求精神的解脱,以超越痛苦。

E.史铁生的手总是温暖宽厚的,照片上的他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

一样真诚温暖厚重,如此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是一位温和善良的人。

(2)为什么陈村说“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请根据文章简要

分析。(6分)

(3)第六自然段写到了“我”的快乐和史铁生的喜悦。请联系后面的文字,用自己

的语言简述两者的区别。(6分)

(4)史铁生认为残疾是这个世界的本质。请你就对“残疾与生命”的理解,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被困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想起“西....

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B.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来到了山东莱芜,在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 ....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论意欲自由在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 论意欲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