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3.把握本文主要写法。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2.把握本文主要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示诗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诗人们对富春江的景色是极为推崇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富春江,去欣赏一番。
二、介绍富春江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在浙江境内。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
三、介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1.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书信,一种文体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四、朗读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五、理顺文章大意
1.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独立翻译全文。
2.小组组内交流,清除翻译难点。
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
参考: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
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整体感知
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其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
明确: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第三段写山,突出奇
3.本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总分结构。先总写山水特点,后分写异水和奇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一和第二段。
2.自主查找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诗词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背诵导入。
二、深入探究
合作讨论:作者是怎样体现水之“异”和山之“奇”的?
明确:
异水:
(1)抓住水的特点进行描写
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多角度描写。
① 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②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3)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体现水的湍急。
奇山: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描写
山高林密,峰多幽静
(2)多角度描写。
① 动静结合。
② 虚实结合。
视觉角度——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觉角度——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三、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本文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四、品味语言美。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明确:“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明确:“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明确: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明确: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
小结: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五、拓展
积累古诗文中的“山水”
1.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刘义庆
2.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南朝)王融
3.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
4.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崔颢
5.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唐)杨凝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
7.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
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
9.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宋)苏轼
1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
11.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元)郑元祜
12.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明)李攀龙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题。
【篇二】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网友来稿)
张村田
莫德•林赛
导 学 平 台
课标要求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
4、通过片断练习,发挥学生想像力。
[学法点悟]
学习这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为全文分层次,概括层意。
解惑:按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课文3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写小米妮在家境穷困的情况下,不得不到外地打工。
第二部分(6—17):写小米妮偶遇小矮人,决定为他们担当临时保姆。
第三部分(18—34):写米妮主动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获得了十二块金币。
质疑:课文标题是“地毯下的尘土”,它与课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解惑:《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很有深意,耐人寻味。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讲故事的关键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
质疑: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解惑:米妮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诚实的好孩子。
质疑: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解惑: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故事还告诉读者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
[语言揣摩]
1、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她就开始整理房子。
这句话写出了小女孩的勤劳而且乐于助人。
1、“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
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尾用惊叹号,表明米妮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研究课题]
1、相关链接:本童话选自美国作家莫德•林赛的《美德书》。书里面的童话表现了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实、忠诚、自律等人类美德。其中也有《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以及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惠特曼、托尔斯泰和托克维尔等人的作品。
2、童话中的主人公具有勤劳、诚实的美德。除了勤劳与诚实外,我们还应当推崇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信仰、忠诚等美德。学习了这
2、眷顾:
3、真挚:
4、遗憾:
5、津津有味:
三、朗读背诵
同学们可以采用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这①父亲去世早,米妮从小就帮助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洗盘子,擦地板,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
②自己出去找工作,来到了树林中的小屋。
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她就开始整理房子。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一个半圆。
以上这些都是从正面描写小姑娘的勤劳能干。
③小矮人非常“高兴和吃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晚上小矮人们回家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得红红的,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
④“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以上这些都是从侧面描写小姑娘的勤劳能干。)
2、文中两次写小姑娘望着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提示:窗外的景色是“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色”,米妮“津津有味地看着,连干活都忘了”,于是“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用星星的语言“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来表现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第一次描写,引出了故事的重点情节“地毯下的尘土”;第二次描写,引出了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也引出一段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使一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
3、概括全文的中心?
(提示:这原标题较好。原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尘土”是中心语,“地毯下”是修饰语,“地毯下的尘土”是本童话设置的核心情节,文章中的主人公小姑娘米妮主动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表现她的诚实,所以题目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地毯下的金币”不具有这种表现力。)
5、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提示:①运用形象化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性格。)
五、欣赏评价
米妮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向米妮学习。
六、拓展阅读
我的小树林
(英)E•M福斯特
几年前,我购买了一片小树林——里面树不多,并且被一条人行道分割成两半。一些人总想占点便宜,这是正常现象,然而时间久了,小树林给我带来的烦恼,让我发现一个问题:财产对人的性格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小树林使我心里时常沉甸甸的。它给我权威,却拿走了欢乐。因为这笔财产使我拥有许多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又给我带来了麻烦和不便。就好比家具需要除尘,除尘器又需要佣人,佣人又需要“保险印花”,这些事情让我在准备赴宴或者到约旦河里游泳之前,左思右想,不能决定去还是不去,原本的好心情随之荡然无存。
其次,我觉得小树林应该再大一些。几天前,我在树林里散步,听到有嫩枝响动。我很恼火,以为有人在采摘刺莓,走近时,看到是一只小鸟。这下我乐了:我拥有了一只小鸟。小鸟却不像我一样高兴,它一看清我的脸就惊恐地飞过树林,落到一片田野上。这片田野是海妮西太太的,现在小鸟成了她的了。倘若林子再大一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了,可我没有能力买下她的田野,也不愿意谋财害命,这种种限制使我心烦意乱。
其三,财产使拥有者感到他应该用它做一些事情。有时,我想砍倒这些树,留下林地;有时,又想在这些树缝中间栽满新树。这些奇怪的想法折磨着我,我无法享受小树林。
我们这些地球的生命有权利追求物质利益。然而我们不知道如何回避它,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以至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占有欲纠缠在一起。用但丁的话来说,“拥有便是损失。”
其四,是黑刺梅带给我的。在这片贫瘠的小树林里,黑刺梅产量不多,于是便被人采走。毛地黄也如此——人们将它连根拔起。受过教育的淑女们甚至将蘑菇刨出,在星期一的课堂上展示。另一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女士,将欧洲蕨放在她们男友的臂弯里,地上扔着报纸、锡铁盒。上帝啊,我的小树林到底属不属于我?如果它属于我,我能阻止别人在那儿散步吗?
林•雷吉斯附近也有一片小树林,也因为被一条人行道分割开而遭殃。那个拥有者在这方面毫不犹豫,他在人行道两侧筑了高大的石头墙,并在上面架了桥,众人像白蚁一样沿通道穿过,看不到黑刺梅。这个能干的家伙真正主宰了他的小树林。
可能最终我也会这么做,用墙将林子围起来,用栅栏把众人挡开,直到我也能真正享用我的小树林。这些都是我可能会有的特点 :身体肥胖、贪得无厌、貌似强大而自私透顶。
(《中外书摘》,2000年第十一期)
探究建议
1、为什么“小树林使我的心里时常沉甸甸的”?
答:
2、作者说“我无法享受小树林”是什么意思?
答:
3、作者认为财产对人的性格会产生哪些影响,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4、你觉得作者会“用墙将林子围起来,用栅栏把众人挡开吗”?请根据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
答:
5、作者这
作者邮箱: zhct19480202@yahoo.com.cn
【篇三】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神奇的书》优秀教案
2 书
神奇的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了解书的神奇以及书给人类带来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的内涵。
2.抓住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素材】
1.狄金森简介。
2.狄金森的照片。
3.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4.有关书的现代诗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
1.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四方字。
天下大势全知道,多看能使人聪明。(课件出示谜语)
2.出示诗歌题目,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3.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相关资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战舰 书籍 坐骑 真谛 步履 浩瀚 质朴无华 一贫如洗 领略 遨游 装载
注意:坐骑(qí) 步履(lǚ) 装载(zài)(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自读,教师进行巡视。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4.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其他学生给予帮助,教师点拨。
3.说说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歌以形象的比喻、简明的语言热情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
“艘”:左窄右宽,“舟”字直窄,“叟”的竖出头。
“履”:“尸”撇是竖撇,半包围内笔画要紧凑。
2
【篇四】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 《神奇的书》教案
2 书
神奇的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了解书的神奇以及书给人类带来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的内涵。
2.抓住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素材】
1.狄金森简介。
2.狄金森的照片。
3.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4.有关书的现代诗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四方字。
天下大势全知道,多看能使人聪明。(课件出示谜语)
2.出示诗歌题目,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3.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相关资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战舰 书籍 坐骑 真谛 步履 浩瀚 质朴无华 一贫如洗 领略 遨游 装载
注意:坐骑(qí) 步履(lǚ) 装载(zài)(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自读,教师进行巡视。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4.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其他学生给予帮助,教师点拨。
3.说说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歌以形象的比喻、简明的语言热情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
“艘”:左窄右宽,“舟”字直窄,“叟”的竖出头。
“履”:“尸”撇是竖撇,半包围内笔画要紧凑。
“遨”:“敖”三横间距相等,撇与横折钩协调。
“瀚”:左部呈弧形,“日”扁小,双“习”平行相称。(课件出示)
2.学生练字,教师指导。
五、布置作业。
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课件出示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质疑题目。
1.从题目中你想了解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课件出示问题)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2.指名朗读诗歌。
三、解决疑问。
1.认真读读诗歌,思考: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因为书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因为书能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课件出示答案)
2.读诗歌第3小节,想一想为什么说“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1)步履是什么意思?(行走)
(2)这一小节告诉我们在书的面前,不分贫富,不分贵贱,它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课件出示第3小节及品析)
3.朗读诗歌第4小节,说说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1)这一节写书是朴实无华的。
(2)引导学生理解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的意思。
因为书中蕴藏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能使一个思想狭隘的人变得豁达;能使一个行为粗俗的人变得文雅;能使一个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能使一个目光短浅的人变得追求高远""书能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所以说,看起来朴实无华的书籍里,却装载了人类灵魂中的全部美丽。(课件出示答案)
四、仿写诗歌。
1.请同学朗读诗歌的前两节,看看这两节用了什么特殊的格式。
没有 能像 把我们 (课件出示)
2.请你仿照这个句式写一节诗歌,抒发出自己对书的感情。
3.一起读一读有关书的名言。(课件出示名言)
五、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写书给你带来的好处。(课件出示作业)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神奇的书
带我们到浩瀚的天地
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教学反思】
《神奇的书》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小诗,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简洁的语言,热情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本诗语言简明、生动形象,适于朗读。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下,体会书的神奇、美丽以及给人的兴奋和震撼。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书的谜语引出课题,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书的领域。教学时,我让学生读读诗歌,在初步了解诗的大意后,让学生初步说说自己读懂得了什么。然后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读每一小节,加深对诗的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书”的神奇表现在哪里,抓住重点诗句来理解。如第一小节中书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第二小节中一
【篇五】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神奇的书教案
二上《神奇的书》
10月23日下午,星期四,绥阳一小远程教育室里,大屏幕的中央,两个漂亮的小女孩与插上翅膀的书一起朝远方飞去,在大屏幕的左上角写着阅读,飞翔,远航,歌曲《我想飞得更高》在五(2)班(借班上课)孩子们和听课教师的头
上环绕,似乎在诉说什么""
课从接龙游戏开始,“黑发不知勤学早,”这一句似乎不难,一个孩子轻易就答出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他们的小手。而“读
书百遍”却让孩子们绞尽脑汁苦苦思索""
为这个导入我试了几种方案,第一次上《神奇的书》,我采用的是直接导入,共同体中有老师认为把检查预习作为导入就相当于走进课堂就给孩子们一个下马威,而我上课的班级不是自己的学生,很容易冷场,导致课堂师生的互动不佳,于是我改为故事导入,我把自己的方案给绥阳二小的徐芳老师看,她认为用一个
接龙游戏导入比较好,于是就有了今天与上周的不同表现。
“这些名言警句都与什么有关呢?”
“书”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神奇的书》”。
介绍作者,更让老师感动的狄金森老师的那几句话:“将生命的热情注入写作风格……让多年的热情溶入一个词汇中,把半辈子的生活积蓄写在一个句子
里。”
所以理解此诗我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热情,用自己生活的积蓄来理解这首神奇
的诗。
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介绍押韵,听录音朗读,分角色朗读"""这一切都像是训练过的是一样井井有条,学生的表现让听课的教师频频点头。
接着就是谈对诗歌的理解:“读完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书和工具的比较,如果没有书人类就不能创造工具。
“这首诗是赞美书的。
“书的无价之宝。
“书是很珍贵的。
“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
“你觉得神奇的书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这时候教室里出现了空档,没有一个同学举手,我只好引导,在你不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可以打一个比方,用一个比喻句,或者找一个同义词"" 终于有一个孩子说话了,“读古代的书就像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古代。
“我觉得神奇的书应该是很特殊的。”
“你觉得这首诗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
“对比。”
“比喻。”
应该说我这里要围绕学生的答案继续进行下去,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对比,哪些是比喻,我的课就会容易得多,如果那样我设计的幻灯片的内容就得全部的否
定。
害怕出岔子的我还是把学生的思维往我要的地方去拉。
“用你读过的书来理解下面的诗句。”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
能像一册书籍
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再好的战舰也不能够像书籍能够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你对过哪些书?”“自然的,天上,地下的都在书里面了。”“也就是说,通过读书,你了解了天上地下。”“战舰没有书神奇,书能够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为什么呢?”“战舰是书创造的。”“战舰是书里的知识创造的。”“战
舰不能够走多远,而书可以上天入地,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怎么理解: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 ,能像一页诗扉 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真谛是什么意思?”“同样,你可以给它找一个同义词。”“真理,或者是道理。”
“你们读过的哪些书告诉了你一些道理呢?”
一个男孩子站了起来说《爱的教育》 。可惜他不能够说出点什么,我只好做一些介绍。
“名言名句”
“现在我们来看这些词语的解释吧”。
在第一次上神奇的书的时候,我是采用的是“灌”的办法,我给你讲多少,你就知道多少,而这个班级,我想挑战自己,我想让学生多说,我只是点拨,可是我对课堂的预设与课堂的表现不一样,而我想完成自己的东西,只好再一次把学生拉到了我的设计里,有些东西本来已经明白了,生怕学生不明白时反而弄糊涂。因为这样的设计,我这节课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功亏一篑。 “即令你一贫如洗 ,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 ,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又怎么理解呢?”“栅栏是干什么的呢”
“只有你读书,什么东西都不能够阻挡。”
“他非常清晰的把这一小节的内容都说出来了。”
“把学习上的困难比作栅栏,穷。”
理解第三小节“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却装载了 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找出两个感叹号,之间告诉学生这一句用感叹句来说书的价值。
然后思考填空,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学生说对了,而我在出示答案把困难比作栅栏给弄反了,而学生不敢说是我错了,我没有明确给予答案,就继续下去了。
接下来是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诗读下去。这个班的孩子的思维比朗读要好些,也许是因为前面的思考太紧张了,后面朗读很难从字里透露出了自己的感情。
幻灯片上出示:男生读黄色部分,女生读绿色部分,全班读白色部分 没有一艘战舰
能像一本书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也没有一匹坐骑
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简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没有一艘船
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
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
那样———
把五(2)班的孩子
带往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书籍啊这是何等
节俭的车——
把我们带往远方。
大屏幕上两个漂亮的小女孩与插上翅膀的书在“阅读,飞翔,远航”的汉字下一起朝远方飞去,歌曲《我想飞得更高》陡然升起,孩子们和听课教师的清楚看见“再见,我们会相识在另外一首伟大的诗里,我们会再次见面!”可是却没有人动身离开,直到我关小音乐孩子们才开始收拾书包。
【篇六】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神奇飞书 教学设计
神奇飞书
教学目标:
1、师生合作阅读绘本,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2、理解阅读对人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3、借助电影,通过色彩,构图,细节等剖析,感受绘本的精妙。 一谈话导入
1上课前,老师想做个自我介绍,同学们仔细听。我叫《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同学们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像老师一样为书代言? 生畅所欲言,(3-4名学生)
2、今天,盛老师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它叫《神奇飞书》齐读课题。
3、看到这本书,你有什么猜想?—图画书绘本
4、你觉得绘本,文字重要还是图画重要?生说
总结:文字和图画都很重要。
5、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位与书结缘的孩子。
二、共读绘本
1、师生合作读绘本
师引读——莫里斯喜欢书
读了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写下他的欢乐与悲伤,”这句话会在书中反复出现,默默记住它出现了几次?
2、出示第二个画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用你自己的话把画面说清楚。
生自由说(天空失去了色彩,“我“被风出走了,我的家也全被摧毁了)
师:飓风呼啸而来,莫里斯的家被摧毁了,莫里斯的书被吹走了, 此时的莫里斯是那样的——(伤心,难过)
再读——它摧毁了一切,包括莫里斯的书
指名读——莫里斯茫然不知所措,他只能漫无目的地游荡。
3、第三幅画面,指名学生读文字
指导“突然,神奇的事发生了”读出惊讶指名读,齐读
莫里斯也想试试他的书能不能飞。
4、接着往下读——飞翔的女孩知道莫里斯渴望着一个好故事,就把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送给了莫里斯。这本书非常友善,邀请莫里斯跟他走。
当莫里斯来到这座奇特的房子里时,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理解“振翼飞行”你能做一个振翼飞行的动作吗? 他们纷纷飞到莫里斯身边,他们在邀请莫里斯,争着说到—— 谁想来邀请我?还有哪本书想要邀请莫里斯先生?学生畅所欲言 整个图书馆都是飞行的书,这就是充盈其中。
5、观看电影片段
继续指名读故事
莫里斯开始了与书相伴的日子,每天都悉心地照顾着这些书,像照顾小baby一样,给他们洗澡,哄他们睡觉。
这本书还被拍成电影,其中有一段莫里斯救活了一本老书,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电影片段
边看边思考:莫里斯救活老书,先后用了哪些方法?哪个方法救活了书?哪些画面特别有意思?关注细节。
生汇报观影所得(贴胶带,听诊器,阅读它)
追问:为什么其他方法都救不活它,最后认真阅读把它救活了?
你觉得电影里哪些画面特别有意思?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6、继续往下读好吗?
师引读——每个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小组读,齐读,再读。
“夜晚,当所有需要讲的故事都讲完,所有的书都被放回到书架上” 小组轮读,齐读。
7、“一天又一天,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莫里斯满头白发,弯腰驮背,轮到这些书朋友照顾莫里斯了。
读:“有一天,莫里斯——”
莫里斯此时此刻,一定有千言万语要对这些朋友说,他会说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上两三句莫里斯的心里话,时间两分钟。
预设:也许会回忆往事,表达感恩,默默祝福等生自由说。
百感交集,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我会把你们都放在心上。
8、神奇的事发生了,发生了什么?——指名读,回到了最初相见的地方
9、同桌互相讨论:为什么莫里斯的书开始不会飞,而现在会飞了呢?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预设:书拥有了使命,希望更多的人读到它。
莫里斯将丰富的人生记录在了书里。
因为书有了色彩,莫里斯每天照料着它,让它的生命更丰盈。
10、继续读绘本齐读
第三次出现“欢乐与悲伤,理想与希望”
11、感受神奇
一位小姑娘出现了,书飞向了小姑娘。
是啊,最后小女孩读了起来,一个故事结束了,一个新的故事又开始了。
三、关注细节
2、“欢乐与悲伤,理想与希望”一共出现了几次?
分别出现在哪里?
第一次:家里第二次:图书馆第三次:天堂
小结:莫里斯的人生有过苦难和挫折,但没有遗憾,因为他的一生都有书相伴。
四、色彩对比
1、这个故事还有更多精彩等着我们去发现
出示图片发现色彩的变化,你看出了什么?
内心满足孤独悲伤为什么只有书是彩色的?
这本书对莫里斯意味着什么?——希望
2、师小结:是啊,读书的人生命是彩色的,不读书生命将是黯淡无光的,愿每位孩子都能爱上阅读,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3、绘本就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图画和文字相互依存,我们在阅读绘本时要关注文字同样也要关注图画。
【篇七】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2 书
《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备课人:任德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2.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多角度地谈自己对课文的感
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书能陶冶人的
情操,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精神食粮。而一首好诗,则蕴含着丰富的
知识和美好的情感,我们从诗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美国作家
狄金森《神奇的书》这首诗。
2.老师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一)
1.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字词。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自读自悟。自己一句一句地读,参考有关注释,弄懂句子的意
思。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
理解,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
流。
④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人读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
思,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不同意见的地方,认真讨论,实在弄不懂的
词句记下来,准备质疑。
2.检测
①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浩瀚(hǎn hàn) 坐骑(jì qí) 步履(lǚ nǚ)
真谛(dì tí) 装载(zǎi zài) 傲游(áo ào)
②词语搭配。
( )的战舰 ( )的天地
( )的坐骑 ( )的真谛
( )的书 ( )的车骑
三、指导自学(二)
(一)出示学习指导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二)指导自学
将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老师巡视并指导。
(三)检测交流学习情况
美国诗人狄金森写的《神奇的书》这首诗,用比喻的方法把书看
成非凡的战舰,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把书看成神奇的座骑,能
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诗人告诉我们,就算你
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合作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书不仅像战舰,像座骑,更像一个太阳,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光明。感谢诗人给了我们这样一首好诗,更让我懂得了书的力量。尽管我们
不能像小鸟一样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可是在书里,我们就能像一只
小鸟,在知识的天地自由地飞翔。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
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2.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
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
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
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
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六、当堂训练题型
1.按要求写句子。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 国作家 。
②诗的前两节,把书和 、 作对比。
③说“书是神奇而美丽的”是因为 。
2.你喜欢看书吗?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神奇的书
非凡的战舰、神奇的座骑——在书的王国遨游
【教学反思】
【篇八】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神奇飞书》教学设计
《神奇飞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读文,了解绘本内容。、
2. 通过读灰色图、彩色图和有教、没脚的图明白阅读的重要性。
3. 通过读“飞书”图,了解阅读的传承力量。
4. 培养学生的读文、读图能力。
5.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灰色图、彩色图和有教、没脚的图明白阅读的重要性。
2.通过读“飞书”图,了解阅读的传承力量。神奇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肯定读过很多绘本故事,今天呢,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本绘本,绘本的名字叫《神奇飞书》。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名字,你有什么问题或者疑惑?(同学说想问的问题)
并且把这本书送给所有与书有缘的人。请同学们读:“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与书有缘之人”
二、读封面,了解作者。
读绘本呢,我们得先读故事的封面,(出示绘本封面),从这个封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幻灯片)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威廉〃乔伊斯。
(出示幻灯片)
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呢?打开扉页,请读:“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与书有缘之人。”谁来说一下,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三、读绘本。
1.提出读书要求:
仔细听听,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用心看看,哪幅画面最打动你?
2.读第一页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什么呢?猜一猜,莫里斯的书里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3.读第二页。
我们继续往下翻,看看书里的故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样?(出示PPT)
4.读第三页
它摧毁了所有的一切,
5.此时,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莫里斯,体会一下此时莫里斯的心情,联系当时的场景,你会在书上记录什么呢?(请同学们以莫里斯的身份写一篇微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时间是5分钟)
6.生汇报,师随机评价。
7.继续读文
我们继续读绘本,看看莫里斯的人生是怎样的?
现在我们回到绘本的题目,根据图画猜一猜,为什么绘本的题目叫神奇飞书?你能从这里知道答案吗?
根据插图想一想:莫里斯是怎样照顾这些书的?生答,师随机评价。 你觉得这样的照够吗?我们继续读文
8.继续读文
思考:为什么莫里斯的书开始时不会飞,现在又飞向小姑娘了呢?
(小组讨论,汇报)原来的书被飓风摧毁后,没有了生命,现在,这本书里记录了莫里斯的一生,记录着莫里斯的欢乐与悲伤,理想和希望,是一本有生命的书,成了一本有生命的书,是一本神奇飞书,所以会飞了。
9.读完文章。
四、读图,理解绘本思想。
这篇文章讲的是谁的故事呢?
同学们,读绘本啊,我们不能只看文字,还要看绘本的配图,关注配图的色彩。
1.你们看,这几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的图片是彩色的,有的图片是灰色的。)讨论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答:有的图片是灰色的,有的图片是彩色的,(引导学生发现飓风袭击后的图片是灰色的,读书后的图片是彩色的,说明了什么?)
2.(继续出示有脚和没有脚的书的图片),从这几幅图片里,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呢?
生答有的书有脚,有的书没有脚。
(引导学生观察,哪些书有脚,那些书没有脚,怎样理解?)
生答:被打开的书,被阅读的书有脚,有生命力。(引导学生理解书只有被打开,只有被阅读的书籍才有生命力,才能有脚!)
现在我们再回到这幅图片(修补老书的图片)你现在觉得只修补展平这本书够吗?(引导学生领会我们还要去阅读才能真正的照顾他。)
有一本残破的老书濒临死亡,不能飞翔,当它从高高的书架上掉到莫里斯先生手上时,书页散落一地。莫里斯先生细心地为它修补后,老书依然没有生命气息。而当莫里斯先生认真阅读此书,全心全意融入书中,在字里行间跳跃旋转,为书中的内容喜怒哀俱时,老书的心跳又恢复了,它又充满了灵动!所以,书只有被阅读才能生命力足!如果我们买了书,而不去阅读它,把它们束之高阁或作为摆设,那么这些书不仅不能给我们任何滋养,它们本身也处于死亡状态!
现在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觉得怎样才能救活一本书呢?
出示PPT
3.请同学们继续看这几幅图片(出示四副传承图片)看到这四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
引导学生理解:
莫里斯先生的一生都是在书屋里度过的,最终他也和当初引领他来的女孩一样,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飞离书屋。当飞书们依依不舍时,一个小女孩悄悄地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书屋又迎来了新的主人!
从会飞的小女孩,到莫里斯先生,再到最后进门的小女孩,这之间。我看到的是传承,我们着一代代爱书的人,就这样,把阅读与分享的习惯,传了下去。
五、结束语。
同学们,人是活动的书,书是静止的人,人能让书飞起来,书能让人舞起来!同学们,爱书吧,读书吧,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强大富足;书香养颜,阅读可以让我们青春永驻!有书相伴,一切都很幸福!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本我们自己写成的书,一页接着一页,人生没有橡皮擦,每天都在直播,请用心书写属于你的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