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茶馆优秀教案
《茶馆》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概说〕
《茶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二年级第四册现当代戏剧单元继《雷雨》之后编排的第二课,也是老舍享誉中外的成名作和开创中国当代戏剧先河的‘’小说式戏剧’’的代表作。课文为三幕话剧《茶馆》的节选的第二幕。那么,如何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向学生揭示旧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罪恶,了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又对现当代戏剧的一般知识和老舍本剧独特的创造有较明晰的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对比思考,互动合作的学习思考能力和戏剧鉴赏能力,这是我执教前认真思考的问题。张志公同志在《怎样教一篇课文》中的一段话予我以深深的启迪。他说;‘‘教一篇课文的具体要求,诀定于三个方面;在哪个年级教,课文是哪类作品,这篇作品有什么特点。’’这也就是说,要教好一篇课文,必须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读写训练要求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每一篇文章的具体特点。这使我想到;我们常说因材施教,这个’材’一为教材,二为教学对象。作为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数师首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切实了解学生,做到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底,才能制订出比较好的教学方案,才能切合实际地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教学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站得高一些,高屋建瓴地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把施教的每一篇课文纳入整个教学系统全过程去审视它的价值和教学作用,居高临下地从整体到部分地进行鸟瞰、透视,又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引领学生去解剖、回观所学课文,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精细的探究能力,综合比较的思考、创新精神。基于此,我对教学步骤作出了初步设计,确定三课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茶馆>>一是年代久,横跨三个时代,学生对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比较陌生;二课文为节选部分,如果对整个剧情不了解,难免带来瞎子摸象式的片面理解;三是戏剧作为综合艺术,是集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的综合体,让学生看电视片有利于化语言文字为形象画面,变无声为有声,在综合艺术感应中便于耳闻目睹、身同感受进入戏剧世界中,同时也便于通过观看、体会戏剧区别于其它文学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也灼后面的课文学习奠定具体、鲜明的威性材料基础。为此,我设定第一教学课时的教学步骤是:1.在简要介绍作者、作品后,提出课文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向题观看碟片<<茶馆>>全剧。问题有:(1)课文人物众多,可分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2)王利发是一个贯串全剧的中心人物吗?他的性格有哪些特点?(3)课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它和<<雷雨>>有什么不同?(4)全剧出场人物多,试找出主要人物并说说他们的性格特点?(5)试从戏剧冲突、戏剧结构比较<<茶馆>>、<<雷雨>>的异同。2..预习课文<<茶馆>>。
二
第二课时为精读课文课,在这节课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舍具有一(多)人多事、人物展览式结构的”小说式戏剧’’特点,我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一) 师生共同活动,从人物的分类入手,了解当时社合的面貌。
(二)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课文主要人物形象。
1.组织学生从”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到”待一会儿唯关城门,就什么也买不到啦!嘿!’’进行分角色朗读。
2.归纳剧中人物王利发性格特征。
3.提问讨论王利发是否为主要人物及在剧中的作用
4.老师进行解答。
5.结合课文讨论归纳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崔久峰、吴样子、宗恩子性格特点。
(三) 归纳课文主题。
附:板书设计
(一)
茶馆是幅大画卷(图卷戏),绘声绘色描绘出社会的各个层面,再现了一个社会。 店主老板兵慌马乱小本经营穷于应副
︱
王利发头脑活跟时氅善经营会应副能处事
一一狂风中芨芨可危的一茎小草
劳动阶层自食其力苟且过日人人自危
︱
常四爷、杜二爷
李三
一一社会碾压下的小石子
弱势群体卖儿卖女表告无门生活困苦
︱(李三的闻苦难民的哀苦康顺子的求工)
康顺子、康大力
李三
一一永远挣扎在生活的最底层
兵痞无赖抓拿吃骗不顾廉耻
︱
唐铁嘴、刘麻子
老林、老陈
一一夹缝中可怜生存的人
帮闲爪牙装腔作势敲诈勒索鱼肉人民
︱
宋思子、吴翔子
一一为虎作伥的一群虎豹豺狼
名流正人看破红尘消极颓废洁身自好
︱
崔久峰
一一时代潮流把他们象浮萍一样裹卷到一边
﹙二﹚
茶馆是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粉墨登场进行自我表演。
﹙1﹚王利发掌柜精明干练谨慎胆小委屈求全
处世哲学说好话多作揖息事宁人
﹙2﹚常四爷不励清政府痛恨帝国主义正直倔强有朴素的爰国热情和对黑暗社会
的反抗情绪敢作敢为豪爽仗义富正义感乐善好施今朝有酒今朝醉
﹙3﹚松二爷胆小懒散游手好闲提笼架鸟留下旗人不能自食其力留恋过去供给制优越的生活 ﹙4﹚刘麻子、唐铁嘴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
一个麻衣相士,算命骟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5﹚崔久峰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旧民主主义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6﹚吴样子、宋思子贪婪无耻蛮横霸道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谋生的蛀虫
﹙三﹚
茶馆是面多棱镜,折射出旧时代的动荡、腐朽、黑暗与罪恶。
三
第三课时为总结对比课,为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上升到对剧本一般特点的了解,我具体作法如下;
1. 设问;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结合<<雷雨>>、<<茶馆>>试作分析。
2. 指导学生阅读知识短文<<谈谈戏剧>>
3. 让学生比较<<雷雨>>、<<茶馆>>戏剧冲突和写作个性。
附投影资料1.冉忆桥<<带笑的葬歌>>、<<老舍研究资料>>﹙下﹚选段。见课文练习后资料提示
2.老舍<<我的经验>>、<<火物、生活和语言>>、<<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中关于人物写法的片断﹙见课文练习三﹚
4.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比较总结。
提示:
﹙1﹚ 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雷雨>>同一时代的周公馆
集中的场景﹛<<茶馆>>不同时代的茶馆
(2) 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家庭矛盾
>相互交织有集中、统一的矛盾冲突
<<雷雨>>﹛阶级矛盾
<<茶馆>>人民与旧时代从不同人物身上反映无集中、统一的矛盾冲突
的矛盾
(3) 剧本人物要相对集中
<<雷雨>>关徐复杂人物主次分明,相对集中
<<茶馆>>错综复杂人物众多有主有次
作者林安福四川作协会员13096139269
地址南充市顺庆区银华街嘉陵小区
【篇二】茶馆优秀教案
《茶馆》-教学教案
《茶 馆》教学要点: 1、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
建 社会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 规律。
2、理解本文特点: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 王利发) 的 悲剧命运、茶馆
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展示 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教学重点
1、鉴赏王利发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1、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 容。
2、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教学设想
1.课外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课时: 两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熟悉课文,了解剧情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鲁迅先生在小说《药》
里,为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小“茶馆”,并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茶馆”
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还是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是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群众的愚昧麻木,而且也感受到了革命者
不被人理解的悲哀。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另一个《茶馆》,它又告诉了
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
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
作的最高成就。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
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简介剧情(学生知道让学生
介绍,如不知道,由教师介绍) 全剧介绍: 《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
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
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
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
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
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
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
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
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
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
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
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
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场。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
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
百姓更难以生活。最后茶馆掌柜王利法在茶馆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
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
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教师小结: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
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
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老舍先生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了一曲葬歌。作品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四、分组讨论,概括本幕剧情 讨论题:以王利发的茶馆为背景,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提要: 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 反映茶馆为生存而进行了改良,王利发苦心经营,在动荡局势中努力挣扎,下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生活难以维系。 王利发和王淑芬拌嘴 王利发生意的难做,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威胁。 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小商人委曲求全。 唐铁嘴要租房屋 社会更动荡,军阀混战使得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常四爷、松二爷来贺喜开张 旗人失去了铁杆庄稼,倔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而懒散的松二爷难以维生。 吴祥子、宋恩子来抓人、敲诈 常四爷身上表现出中国人的不甘受奴役的反抗情绪,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表现出反动势力的猖獗和人民的欺诈。 康顺子求工 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困苦生活。 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 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王利发与崔久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 10、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 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五、布置作业 词语注释割据: 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体面: 体统,身分;光荣,光彩;( 相貌或样子) 好看,美丽。
抱怨: 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寒酸: 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过瘾: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咂摸: 寻思,反复研究。p 1 4 9 注
津贴: 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造孽: 佛教用语,做坏事( 将来要受报应) 。也说作孽。
忏悔: 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盘查: 盘问检查。
搭讪: 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找话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语: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二、学生表演《茶馆》片段。·
三、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实在
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篇三】茶馆优秀教案
茶馆教案
《茶馆》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鉴赏王利发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方经典戏剧《哈姆莱特》,了解了什么是戏剧冲突,莎士比亚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思想家在现实社会面前处处碰壁的悲剧结局。今天通过学习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看一看在清末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秋,社会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大屏幕出示老舍像及简介
二、简介剧情
全剧介绍:
《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场。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百姓更难以生活。最后茶馆掌柜王利法在茶馆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 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三、整体感知课文,梳通剧情脉络
1.放电影片断,使学生感性了解剧情。
2.学生默读全文。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角色朗读。
〔解说:分角色朗读的要求:①台词较多的角色,各选一名学生担任。台词少的角色,一人可兼几个。②本文语言特色为角色对话运用北京方言,朗读者应尽量读出京味来。③朗读者要声情并茂,可有适当的手势〕
4.叫一名学生起来简要复述情节,师生共同梳理。
四、鉴赏课文
1、《茶馆》第一幕以王利发的茶馆为背景,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试概括第一幕展现的主要场景。(熟悉剧情,把握主题,为下面鉴赏剧本的结构扫清障碍)
课文节选的是《茶馆》的第一幕。曹禺曾称赞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这是为什么?
它向我们揭开了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末社会生活的一角。人物众多,事件繁杂。
可以根据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理出该幕的纠葛(戏剧冲突)。
① 常四爷先与流氓打手二德子因敢不敢“打洋人”发生冲突,进而“得罪”了马五爷,表示自己“就是不佩服这吃洋饭的”;之后就刘麻子送英国鼻烟,发出洋货充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的感慨;对太监娶妻表示不满,给卖女儿的乡妇买两碗烂肉面,忧心忡忡地说:“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并因此被宋恩子、吴祥子逮捕。
② 秦仲义来茶馆看王利发“会做生意不会”,提涨房租的事;嘲笑常四爷给穷人买面吃的行动后得意扬扬地宣讲自己实业救国的主张;之后是与庞太监之间的彼此表面笑语奉承,实则剑拔弩张的激烈交锋。
③ 庞太监娶妻涉及“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忍痛卖女儿的康六和康顺子的悲剧命运和人贩子刘麻子倒卖人口牟取暴利的罪恶行径。
2、说说这些场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这些人物的命运,他们彼此间的纠葛,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腐败,恶人猖獗,特务横行;洋货充斥,洋教势力抬头;民不聊生,卖儿卖女以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抬头、爱国正直的人受迫害的现实。
在众茶客们的谈话与表现中,可以看出这些有闲的市民阶级对时事漠不关心,对穷人的苦难麻木不仁,明哲保身,玩物丧志的无聊与麻木——大清国确是气数已尽,日薄西山,走到了它“要完”的时候了。
[小结]:《茶馆》由众多人物生活场景罗织而成,共同组成了时代的剪影,反映了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可以说是借助小茶馆来反映大社会,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从而告诉人们这样的社会一定要灭亡,这正是老舍创作《茶馆》的根本意图。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事联系。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日即将来临。
3、本剧的结构特点: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
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 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整个一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 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形成卷轴式的平面结构。这与中外传统 戏剧的写法是完全不同。
4、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结合台词分析):
(1)、王利发:
作为大茶馆的掌柜,既有老实、善良(如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劝他说话“留点神”,劝众茶客“莫谈国事”,包括对喝蹭儿茶的唐铁嘴的态度等),力图适应各种环境以求生存的一面,又有自私、精明、圆滑(如对秦仲义的奉承,对涨房租的搪塞,又如在给乡妇烂肉面问题上,既称赞常四爷“积德行好”,又说“这路事儿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并询问秦仲义的意见,两面讨好等)以求保全自己的一面。这种性格是由于家教“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使然,更是由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和茶馆掌柜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2)、常四爷:
对神气十足的二德子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在全茶馆的人司空见惯,对刘麻子给太监买老婆不置一词的时候,只有他说“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加以指责;对乡下人卖儿卖女现象的关注,对洋货充斥的感叹,以及“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的忧虑,都表明他是一个耿直、正派,看不惯社会丑恶,富有爱国心的人。
(3)、秦仲义:
作为一个家道殷实的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的维新派,把一切人都不放在眼里,来到茶馆,有一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气势。对王利发,摆出主子的态度;对常四爷买面给穷人的事表示不屑一顾;讲“实业救国”时颇有些自命不凡——只有自己懂怎样救国;与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庞太监针锋相对等等,处处显示着他的身份地位与性格特征。
(4)、孙二爷:茶馆优秀教案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讨论交流:你还对哪些人物感兴趣,结合台词试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5.本剧的语言特色:
1、人物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如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生涯非常吻合。
2、每个角色都在说自己的事,可是又都与时代相关联,从中折射出时代的影子。如常四爷“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的感叹,康六倾诉自己卖女儿“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等,都显示了洋货充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3、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寥寥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如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和封建势力代表人物庞太监之间,表面问安奉承,骨子里暗藏杀机,每句话都是话里有话,耐人寻味。
6、布置作业:
【篇四】茶馆优秀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
流渡中学 严庄坤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3、注意台词的动作性。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它们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牵动舞台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
4、注意体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课文中许多语言都不限于它们字面上的意思,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教学重、难点:
1、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重点)
2、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对话的潜台词的含义。(难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分支。茶馆文化是商业经济、市民社会得到发展,人们经济和社会交往加强的结果。唐宋以来坐店式茶饮业即茶馆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商业交往、市民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茶馆在唐宋形成后一直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宋元明清茶馆文化的多姿多彩,建立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商品经济和 城市经济的繁荣,就没有中国的茶文化。中国在近代社会走向东西方文明撞击的过程中,自成丰、同治年间南京路最早的一洞天茶楼建立以来,茶馆业的发展明显是同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在茶馆内进行各种商业活动、人际交往、信息往来、百业杂处,
成为茶馆的主要内容
二、简介作家作品
1.2004年5月27日,是北京人艺的节日。中国民族话剧的彪炳之作《茶馆》,迎来了它第500场演出的辉煌之日。曾经在上一版《茶馆》中参与演出的老艺术家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胡宗温、朱旭、吕中等二十余人,和观众一同在裕泰大茶馆的茶香中重温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茶馆》是中国话剧的丰碑。它1958年3月首演于首都剧场,其第一幕被誉为“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2.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整体感知
《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
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场。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百姓更难以生活。最后茶馆掌柜王利法在茶馆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第二课时
四、快读,概括情节
1、马五爷施威
2、康六卖女
3、常四爷骂洋货
4、鸽子之争
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五、特殊的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剧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民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冠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时代的冲突。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刘麻子的挣昧心钱,宁恩子、吴子祥的滥捕无辜等,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六、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三十多个,人物之间没有特别的主次这分,每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中只是匆匆过客但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社会造成的黑暗,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正是那个黑暗 6、秦庞交锋 7、茶客对话 8、常四爷被抓 9、庞太监买妻
社会的产物,用一个个“过客”般的形象以及粗线条的经历来反映那个病态社会的林林总总,这是老舍先生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大创新。
七、人物形象:
王利发: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胆小怕事,是一个自私的商人。 唐铁嘴:抽大烟,油腔滑调的流氓。
松二爷:游手好闲,没能力谋生的族人。茶馆优秀教案
常四爷: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的族人。
二德子:一们打手,凶悍,野蛮。
庞太监:封建势力的代表,是个荒淫无耻之徒。
宁恩子,吴祥子:老牌特务,告密捕杀革命者,统治阶级的瓜牙。
第三课时
八、赏析补救拓展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大特色。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如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的生涯非常吻合。常四爷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狡诈奸滑,傲慢无礼,一看就是老牌特务。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是典型的地痞无赖。出场的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如课文开头李三的抱怨,抱怨“越改越凉,冰凉”,抱怨“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这些抱怨的话非常符合在茶馆已干了二十多年的老伙计的身份。
学生社会阅历尚浅,遇事简单,阅读粗心,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会作者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社会现实的可以安排。
九、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解题指导:剧本中的语言往往有丰富的潜台词,阅读时应该能够透过语言的表层含义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1)“硕果”一般比喻巨大的成绩。把一个在社会中微不足道的茶馆的存在说成“硕
果”,是大词小用,暗示当时社会有价值的东西已经不多了,透露出黑暗的现实。
(2)帝制虽然改了,但“国事”却如潮水无情地涌来:军阀开战、饥民逃难、兵警横行,等等,这一切使得王利发的茶馆日益陷入窘境。他把“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越来越大,透露出他对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客谈国事而受牵连、影响茶馆生存的心理。
(3)是通过谐音双关构成的。用“凉”谐“良”,表明了李三内心的困苦、凄凉和对王利发的不满。
(4)松二爷是个旗人,虽然已经没有了“铁杆庄稼”,已经挨了饿,但是一提到鸟儿,他就来了精神,有了活力。他把鸟儿看得比自己还重,宁可自己饿着,也不让鸟儿饿着;一见着鸟儿,就舍不得死。让人听了觉得很可笑。但是在这可笑的后面,却使人感到心酸:一个能写能算的人,自己养活不了自己,还要靠鸟儿来维系自己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使然。
(5)同样是“意思”,但前后含义不同:“那点意思”是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钱太少,说不过去;实际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表现了说话者无耻、无赖的流氓本性。
2.课后练习四
结合有关对话和情节,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茶馆来反映社会的。也可与鲁迅小说《药》对茶馆中茶客的描写作比较分析,看看不同的作者是怎样通过相似的情节来反映社会的。
附:
当代话剧的丰碑
——老舍《茶馆》赏析
《茶馆》(三幕话剧),发表于《收获》1957年创刊号上。是老舍在“双百”方针鼓舞下,创作的一部杰作。收入《老舍剧作选》。也是我国当代具有世界性深远影响的优秀剧作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怀着满腔热情投身于新的文化建设事业,表达着自己所能体会到的解放感与新生感。老舍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了戏剧创作方面,从1950年到1966年,他先后创作了20多部剧作。《茶馆》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作品分析:
三幕戏的历史背景与主题 《茶馆》全剧共三幕,描写了三个被埋葬的旧时代,反映了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近五十年的变迁史。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是清末统治最黑暗的历史时期。当时,政治极端腐败,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骄奢淫
【篇五】茶馆优秀教案
25《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掌握《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
3、通过茶馆这个特殊的舞台了解更广阔的背景上所反映的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进而认清那个时代的腐朽性;
4、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把握台词的言外之意,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
5、剖析重要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分析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进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品味《茶馆》中人物对话的北京方言特点;
2、分析、讨论法。对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达到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3、比较鉴赏法。对《雷雨》和《茶馆》的结构特点等进行比较鉴赏,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老舍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族人,是我国杰出的________作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__________”的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和话剧《_________》、《________》等。
(2)《茶馆》共三章,依次截取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时期的横截面,采用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__________茶馆由_________而__________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人物的生活的变迁,反映近_________年的社会面貌。 参考答案:(1)舒庆春、舍予、满、小说家和戏剧、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茶馆、龙须沟(2)清代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裕泰、盛、衰、五十
二、导入新授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在小说、《骆驼祥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他的戏剧更好,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剧坛,他的作品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茶馆》,再次走近老舍,领略老舍戏剧创作的特殊魅力。
三、介绍老舍及作品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
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茶馆优秀教案
四、介绍《茶馆》剧情
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
五、初读文本,初步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人物和剧情。
思考讨论:
1、 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明确:这一幕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
这一幕的人物,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前者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后者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2、 这一幕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明确: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
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第二课时
一、观看话剧第一幕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第三、四课时
一、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特点。
1、学生分角色表演其中的片段,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2、人物初探:通过品位人物台词,把握人物特点。
赏析片段一:鸽子之争
戏刚开始时,有钱人家为一只鸽子在茶馆里闹纠纷,引起松二爷、常四爷、二德子、马五爷的一段对话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松二爷 好象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
常四爷 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这是一场小小的冲突,每个人不过讲了两三句话,但是五个人的语言,彼此有极为鲜明的差异。
松二爷软弱、胆小怕事;害怕惹事,平稳而周详;常四爷耿直、刚强,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二德子霸道、逞凶、蛮横不讲理,一副地痞流氓相;王利发息事宁人,害怕在茶馆闹出点乱子,因此多说好话多请安;马五爷虽然只说了三句话,却塑造出一个靠吃洋教而摆威风、傲慢、自以为是的人物形象。马五爷在《茶馆》中总共只说了三句话便塑造出这个吃洋教的恶霸形象。尤其是第一句话说:“二德子,你威风啊!”此时此刻正是二德子逞凶之际,能够压住地痞二德子威风的马五爷该是多么霸气,多么威风啊!真是先声夺人!当二德子忙去请安时,他说:“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又表现了他以所谓的文明人自居的傲气和虚伪。当常四爷要请他平理时说:“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马五爷却站立起来说:“我还有事,再见!”拂袖而去,表现出他对没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的蔑视。话虽有三句却把一个靠吃洋教而摆威风、傲慢、虚伪的洋教徒形象栩栩如生的活画出来。
以上通过旗人子弟常四爷和松二爷、打手二德子、茶馆的王掌柜、吃洋教的马五爷等人物出场的头一次开口,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他们的性格特点来。这正印证了老舍所说的:“我要求自己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轮廓来。”
赏析片段二:庞秦之争
第一幕中庞太监和秦仲义的对话也非常精彩。双方唇枪舌剑,话中有话。
庞太监气焰嚣张,语含杀机。秦仲义不甘示弱,针锋相对,以软对硬,以守为攻,语含讥讽。表现了封建顽固派和维新派的各自身份特征和性格特点。
3、小结本剧的语言风格: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茶馆》人物的台词高度个性化。(第一幕写的时间是清代末年,人物语言有时代色彩。《茶馆》中人物是北京人,人物语言充满京腔京味。《茶馆》中人物众多,每个人台词不多而个性各异,异彩纷呈的特点。
比较是鉴赏的一种方法。如比较同一场合两个人的台词,比较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可以鲜明地领略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
例如常四爷与松二爷个性不同,面对二德子寻衅,他俩的台词是这样的: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一个硬,一个软,相比之下,个性鲜明。
松二爷说的是“这号生意又不小吧?”
常四爷说的是“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
两个人的心思完全不同,常四爷忧国忧民之心又一次表现出来了。后来乡妇进茶馆卖小妞,常四爷嘴里说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完全符合常四爷的思想性格。
再比较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
二德子动手揪打常四爷,一副凶狠嘴脸:“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一听马五爷声音,马上夹起尾巴:“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由于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即使隐去人物,单看台词,我们也可以判断是谁的台词。 台词富有潜台词
学生分角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
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对话莫过于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了,表面看似乎只是两人之间偶然见面时的一次简短问候,但却意味深长,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出时代的面貌。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一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人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这样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对话,含义可谓丰富、深刻。
4、探讨剧中主要人物形象
(1) 王利发
这一幕,王利发还年轻,看他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话又怎么说,可以看出,他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总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唯恐出什么岔子。
像唐铁嘴那样的角色,喝茶不给钱,衣着又脏,王利发打心眼里厌恶他,可是他很克制,说话很客气,称他“唐先生”,说是“你外边遛遛吧”,还不惜送他茶喝。秦仲义喝令唐铁嘴“躲开我去!”王利发的撵法还是挺客气,说是“先生,你喝够了茶,该外边活动活动去”!把唐铁嘴轻轻推开,他不愿得罪任何人。
就是乡妇进茶馆,卖小妞,孩子喊,大人哭,秦仲义叫王利发“轰出去”,王利发不是“轰”,而是劝:“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王利发生怕茶客在茶馆里出岔子,他知道宋恩子、吴祥子是侦缉,当常四爷声称:“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王利发就示意“说话请留点神”。几个有“铁杆庄稼”的茶客议论谭嗣同问斩,王利发就去劝阻:“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王利发年纪轻轻,已经学会明哲保身,他唯恐引火烧身。宋恩子、吴祥子抓住“大清国要完”的话把要抓常四爷,松二爷从旁说情,说“王掌柜知道:我们都是地道老好人!”在这个节骨眼上,王利发也不出头,缄默无言。
王利发是挺会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义说话,或者是顺着说,讨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话看成有家就有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
(2) 常四爷
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虽然同样是“吃俸禄”的八旗子弟,但却不同于胆小怕事、只知喝茶请安、侍弄黄鸟的松二爷,这个人物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
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
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 因而招来横祸被捕入狱。危难时刻他也不像松二爷那样被吓得魂不附体,语无伦次,而是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
常四爷敢憎敢爱,敢作敢当,他有一股硬气,也有一副侠肠。他敢于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他言辞锋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讥讽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他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他对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妞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两个烂肉面,给她们吃。
直到后来他参加义和团,与洋人拼杀,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这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终变得穷困潦倒,他一生的美好愿望与顽强奋斗都成为泡影。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社会,理想遭践踏,美好被毁灭。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3)刘麻子等社会渣滓
没有正当职业的地痞无赖,刘麻子乘人之危,昧着良心拉纤,把人家15岁的大姑娘卖给70多岁的老太监,把价钱压到10两银子,从中捞取190两银子。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抽大烟,讨茶喝,死皮赖脸,落拓不堪。
(4) 民族资本家
秦仲义乡下有地产,城里有买卖,他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都卖了,开“顶大顶大的工厂”。以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是有爱国心的,他代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梦想着用民族工业对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拯救国家命运。他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二、思考讨论,把握作品主题及作者构思之独特:
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要求:一定要扣住剧本来回答。) 明确:课文结尾“茶客甲”说:“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人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大茶馆折射出小社会”,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三、理解掌握《茶馆》特殊的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
1、思考: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茶馆》在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独特性?
《雷雨》、《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
【篇六】茶馆优秀教案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沈阳市实验学校中学部 周晶洁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沈阳市实验学校中学部 周晶洁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老舍及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戏剧的梗概。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老舍及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戏剧梗概。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导语: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2、课前检测:基础知识。
说媒拉纤的、化干戈为玉帛、趿拉、珍馐、咂摸、文绉绉、绫罗绸缎、兵荒马乱
3、介绍戏剧的文体知识: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剧本的主要特点是: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戏剧冲突对于展现人物思想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揭示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4、 介绍作者老舍: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
人民艺术家。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二、讲授新课:
1、带领学生回忆课文,请同学复述课文。
2、戏剧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明确:两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如:西太后的走狗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李三、小妞、乡妇、老人等等。
(同学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应该能说出统治阶级及被统治阶级,这里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点拨,或者教师在学生答完之后直接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和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告诉给学生。)茶馆优秀教案
3、 围绕这些人物,概括归纳文中的事件。(此题的设置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同学必须养成从头至尾读文章的好习惯。)
明确:写到的事件主要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4、 (1)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矛盾冲突?
(2) 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
(此处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后更好的感知当时的时代背
景,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的加以点拨及引导,文章所涉及到的主旨学生不一定能答出来,还需要教师来总结。)
明确:体现在文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另一方面却是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
一方面是荒淫无耻朝廷老太监庞太监娶妻,另一方面却是饥肠辘辘的农家姑
娘康顺子被卖入火坑;
人民群众对黑暗现实有任何不满,都会招致锒铛入狱。茶馆里贴着“莫谈国事”的条幅。
马五爷大施威风,走狗二德子立刻卑躬屈膝,让我们看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常四爷大骂洋货,刘麻子倒卖鼻烟壶和小时表,表现出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与麻木;
秦仲义和庞太监唇枪舌剑,反映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
茶客们对维新运动的冷漠指责,说明戊戌变法严重脱离群众。
这些矛盾是统治阶级及其走狗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及其走狗张着血口吞噬着弱者的血肉,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像病菌一样滋生、蔓延。他们凶残无耻;受压迫的人民越来越穷困悲惨,,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经风霜,日趋破落,甚至要卖儿卖女来度日。
三、总结:
剧中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矛盾事件,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暴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腐朽。小茶馆,大社会,这揭示了腐朽的旧时代必然被埋葬,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剧中的矛盾冲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理解剧本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分析围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矛盾冲突,理解人物的
思想性格,并更准确的把握戏剧冲突所展现的社会主题。
2、用“康六卖女与庞太监买妻”这一情节训练学生从矛盾冲突中把
握社会主题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 导语:第一幕故事发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黑暗,洋人势力越来越
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人民却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
二、 讲授新课
1、 欣赏话剧片断(秦仲义与庞太监一段),回答问题:
(1)秦仲义的身份是什么? 庞太监的身份是什么?
(2)在这段情节中,他们两人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冲突?
(3)试分析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主旨。
明确:(1)秦仲义是在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庞太监是封建统治阶
级。
明确:(2)秦仲义:“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我那点威风在您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
程,谁就掉脑袋!”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
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
“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交锋,使老舍特意设置的一个矛盾冲突,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一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入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
明确:(3)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
2、 以 “康六卖女与庞太监买妻”这一情节训练学生。(这一步骤的设置,主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教师只出题,学生来答即可,重在训练,教师此时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设题: (1)复述戏剧情节。(此处矛盾老舍没有放在一起写,训练学生全面思
维能力)
(2)康六代表哪一类人?他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庞太监买妻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康六:“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
“那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
“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
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到底给谁呢?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大爷,把女儿给太监做老婆,我怎么对得起人呢?” “自古以来,哪有 他就给十两银子?”
“我,唉!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
“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牲!可你叫我怎办呢?你不
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
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庞太监:“等吃喜酒吧!”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用这样的矛盾冲突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顽固派得势,连太监都想娶老婆了,而乡下人,饥寒交迫,依然卖儿卖女,这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昭示了这一铁的事实:下层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反映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宣告着清政府必然垮台。
三、总结:
学习戏剧,重在抓住戏剧的情节,以及在戏剧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再通过对矛盾冲突的概括,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以此来掌握文章所要表现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