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集体备课反思
集体备课杂感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对我们这些来自一线的教师来说当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事情了,作为学校常规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学科组根据学校行事历安排,每周进行一次集体研讨活动,或布置学科教学任务,或研讨某一课题,或展示公开课,或进行观课评教等等,我们理解的集体备课活动大体如此。外出学习的机会,也曾就这个问题和同行们交流过,大家感觉彼此彼此,形式大于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结论。集体备课活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呈现方式,又都有哪些可操作的内容?就我的了解,基层的学校与学科组,不是不想做好这项工作,而是缺少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参照,长期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所谓集体备课活动,渐渐对一线老师失去了吸引力,仅仅作为签名点到期终绩效考核的依据而已。
有幸参加华师大“国培计划(2010)——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项目”,看到培训手册中罗列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那种期待和向往,用当涂湖阳初中祖老师的话说“一新”“二爽”。第一次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是在三楼的微格教室进行的。全班50人调配分成5各小组,每小组配备一名博士做指导老师,全程录像。还是有些紧张,当复印的文章发到每个组员手里的时候,“我们先读文本,随后讨论,形成讨论后的副产品——教案(教学设计),下午各组共同研讨。个人记下个人读文本的文本关节点,留待讨论。5分钟时间,开始。”随着我们梦飞翔组指导教师步博士的一声“开始”,我初步感受到“集体备课”原来是如此真的“去避”——抛弃一切的文本诠释解读,完全是自我读文本的初步感受,不是照搬教参,或者下载个说明应景啊,重要的是,下午还有5各组同备一课的集体研究讨论。组内的发言是激烈的,细节、人物、形象、语言、主题情节、伏笔照应等等等等,每一个人的发言总会有人呼应反驳,每一次反驳总会带来另一次新的更猛烈的反驳,直到达成共识;要命的是,每一个都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发现了文本关键点,可步博士的一句“是自己感知的,还是强加在学生头上的自说自话,你觉得这些能成为教学终点吗?”,讨论、反驳、补充,直到获得每个成员认可,达成共识,形成共同备课的副产品——教学设计。8:30到11:30,我们竟然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转,走出教室,已经是12:10。是的,虽然很累,但我们都觉得很爽,因为我们终于知道集体备课的初步形式,我个人概括为:细读文本—成员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研学情、定起点—研体式、定终点,外加几个梯度活动台阶。我们期待着下午的“同课异备”的研究讨论。
下午的研讨活动更叫激烈!按照分组顺序,次第上场。每组7分钟时间发言时间来说明教学设计,一人主发言,一人补充说明,还要美女加野兽!哈哈!组内其他成员等待别人提问,直到你被人问的哑口无言,或者,你的回答让人心悦口服,多难啊!下午的教室既是口吐莲花,又是欢歌笑语,既有滔滔不绝,又有佶屈聱牙;五组还没有进行完,两个半小时的讨论时间就被使用殆尽,哈哈,你说岂一个“爽”字了得,你还得加上一个“新”字!理越变越明,设计越改越完整;备课越充分,上课越从容!这个研讨活动才叫真研究,这个备课才叫真备课!主持活动的博士不得不叫暂停,压缩时间,强求完整。
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基于学情,明确终点,充分挖掘文本的每一个密码;真实备课,真实讨论,真正落实文本教学内容;这,就是集体备课留给“新”、“爽”。
月是故乡明
【篇二】集体备课反思
立足卓越绩效优化教学流程(广东省深圳清华实验学校孙怀永)
教学流程是教与学的结合统一,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在时间与空间上连续展开的活动过程。教学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学流程管理主要以知识教学为线索,以培养高分学生为目标,所以它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重在教的流程管理。主要包括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测与评价这五个环节,而上课则要求复习导入、展开新课、训练辅导、作业巩固等环节。具有规范、划一、封闭及机械性控制等特点。
我校推进的优化教学流程管理其主要特征是: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注重师生个体的人文关怀和生命价值;管理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关注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管理对象在重视教师教的流程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学的流程,更重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管理流程具有开放包容、弹性控制与灵活变动的特点。由于我校的优化教学流程管理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具有弹性、灵活变化的特点,因而更适应于现代教育理念,更能面向全体学生,更能促进学生有特色个性化地发展。
一、优化教学流程的目的意义
优化教学流程管理,是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举措。
教学流程管理主要包括对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测、反思六个环节的管理。教学流程管理一般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强调各环节的规范和统一,并将这种规范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为准则,以保证教学规范落实到位;另一种强调有特色个性化,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关注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既重视教师教的流程也关注学生学的流程,具有开放包容、弹性控制与灵活变动的特点。笔者认为,无论采取那种价值取向,都应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都要从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二、优化教学流程的内容及条件
教学流程的优化往往因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情境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是整体的改进,也可以是某一环节的改变,还可以是某一时序的改变。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流程,往往是以某个指标的优化为主,综合考虑其他指标,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一指标的优化,可能会带来其他指标的下降。因此,教学流程的优化应该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指标的优化,综合权衡,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1.必须处理好统一与个性的关系
优化教学流程管理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个性,忽视基本要求的统一,可能导致教学失范,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和保证;二是过分强调统一,师生没有施展个性的空间和舞台,规范有余活力不足,也不能适应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
2.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流程各环节
优化备课环节。备课是优化教学流程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整个流程的基础和前提。优化备课环节要着力加强教师备课指导,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加强集体备课指导,将集体备课与校本研训结合起来,加强组内合作备课,在备课组电子通案这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注重备课常规管理,健全制度,检查落实。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上课是优化教学流程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流程的核心,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优化上课环节要着力探索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深化好课标准的讨论研究,精致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重教更重学,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效率更重学习体验,重视师生的对话交流,及时评价与分层指导,重视必要的动态生成,可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法指导。
优化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与批改是优化教学流程管理的内化环节,是整个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巧、技能起着关键作用。优化作业布置与批改要关注作业的有效性、科学性、创造型、多样性,力求作业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力求作业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力求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并且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对作业作出有特色个性化的批改指导。
优化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优化教学流程管理的必要环节,是整个流程的辅助,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优化课外辅导要尊重学生差异,着力培养学习兴趣,重视作业的反馈和矫正,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在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归纳总结等环节上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优化考试和评价。学业成绩检测是优化教学流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流程的监控,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优化考试和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强化诊断功能,建立完整的教学质量档案,帮助改进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反思。反思是优化教学流程管理的内省环节,是整个流程的链接,它对提升整个流程的效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优化教学反思既要反思教学设计,又要反思教学行为与过程,还要反思教学的结果,在反思的基础上总结提升。
3、优化教学流程的条件
教学流程的优化是为了课堂教学能够取得好的效果,而我们所期望的教学成果称为目标(goals),优化的目标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如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如为了减少教学成本等,针对不同的目标就有不同的要求,同时需要优化的内容以及条件也各不相同。
教学流程的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它是建立在熟悉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之上的,建立在熟悉教学规律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之上的。教学时序、环节的改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支持,需要有相关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流程的优化也需要学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执教的教师更要完全明白流程优化的目标、意义以及相关的方法。甚至这种优化还包括对教室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环境的要求等。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校在教学流程实施前,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舆论准备。在动员会上,周校长亲自作动员报告,总校战略规划和督察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教学流程的培训流程》,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并进行了三次考试,接着开始了一个月的流程的试运行,与此同时,学校还对教学设施设备进行了必要的更新。
三、优化课堂教学是教学流程的关键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教学流程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对课堂教学流程的改进过程,称为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optimization)。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优化的核心是改进课堂教学时序和课堂教学环节。
系统论认为,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系统的结构。课堂结构主要表现为各教学环节的比例关系,如果结构合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把握好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有效教学流程的内容涵盖有教学目标、预习检测、导入及讲解背景知识、重点内容讲解、合作学习、课堂练习、课堂提问、课堂检测、作业布置等等方面。
1、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备课是否有效,不是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在深入钻研教材、熟练应用教法的基础上,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认知习惯,生活背景,知识背景,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精心设计适应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使之既有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又有活动探究的思考,还有互动质疑的深入。活动要针对核心问题,设计预案;要主动启发探究思考,自主学习;互动要引导辩论质疑,交流合作。
2、预习检测是有效教学流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上课前教师布置一定量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进入新课,感知、感悟教材,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教师检查预习既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是对新课起铺垫作用,更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提高讲授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课堂讲解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主阵地。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重点、难点的关系,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蕴涵在入口的智慧价值和方法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开展充分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内在统一。要善于根据讲授的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讲授方式,使叙述和描绘相结合,占据与引导相结合,分析与概括相结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善于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用情景创设学生的思维之场,用智慧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灯。坚决杜绝“满堂灌”、“满堂说”、信口开河,脱离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讲授保证难点一次讲清、讲明白,保证学生听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实施手段。课堂提问是很普遍的,回答提问是学生对知识的提升和提炼总结。教师应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提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提问的方式要多样性,既有教师的提问也有学生的提问,既要向举手的提问又要向没有举手的学生提问,让每个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5、作业是检验有效教学的标杆。课堂的练习、检测、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要有层次性,可供学生选择;作业与课堂讲的内容要一致,当堂任务当堂清。作业练习完成必须有时效性。
四、优化教学流程,教学效果明显
我校本学期全面推进的教学流程管理,虽然时间不长,但因为推进力度大,教师们认识上高度一致,操作上脚踏实地,所以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这主要表现在:
1、有效教学流程使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
有效教学流程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上课方式、作业布置方式和课堂活动方式。教师和学生依据有效教学流程上课,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时间的预设,每个教学手段都有明确的设计,最大程度上克服了教师上课的随意性,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时间上有了保证。教师把知识传授、满堂灌转化为全方位的知识强化,变题海训练为以思维发展为中心的训练;课堂上教师变得从容而悠闲,学生变得紧张而忙碌;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学生的提问次数明显增多,课堂成了展示学生的舞台,是学生的学习的乐园。有效教学流程克服了过去作业布置的随意性,教师的习题精选,有针对性,对知识是强化和深化。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也大大减轻,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
2、有效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有效教学流程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为现实,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变化,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随之转化为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形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有效教学流程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形成具有自主、探究、合作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尽管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但以人为本,使受教育者和谐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永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我校引进的卓越绩效项目,制定的优质、有特色、选择性强的战略发展目标,全面深入地推进教学流程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是教改园地的一株奇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重大举措必将收获累累硕果。“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红杏闹枝头,定有百花满园香!(该文发表在管理期刊《名校》2011年第9期和校刊《清风》2010年出版第10期上)
参考书目:
1、《认识流程之美,完善流程之美》深圳清华实验学校校长周杰
2、《三个工具流程、两个培训流程》深圳清华实验学校
3、《掌握教学设计流程》(第3版)罗思韦尔 等著,李洁 等译
4、《打造现代个性化的教学流程管理》上海市崇明中学校长吴卫国
5、《优化中学教学流程管理的意见》河东区教育局
孙怀永
【篇三】集体备课反思
集体备课个人反思
集体备课个人反思
根据学校的安排,于2014年3月21日,在织金县中寨小学二楼教师办公室举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的主题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现对本次活动反思如下:
一、我的认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切磋教艺,资源共享,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教师的精力更集中,备课的质量也更高了。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注意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打破了过去那种各自为战的局面,集体备课有效地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所以,我校的全体教师都能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二、活动的程序。
首先,由我对教学的内容、重、难点、学生情况、教学思路及课件的设计进行阐述。然后,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对其教案进行补充、修改。最后,经过充分讨论后,形成最佳的教学模式。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1、教师:
(1)、节省了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为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空间,把原来需要备整本教
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一两个单位上来,致使每一课时都成为一节展示课、精品课。
(2)通过集体备课的研讨,实现了“以人为本、各尽其才、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全体备课组教师在交流中、切磋中、争论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学生:
通过全体教师一年的共同努力,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效果显著。
由于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经过
集体备课教师充分研讨中产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情感方面的培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经过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不会满足于集体备课反思
眼下取得的点点成效,我将倍加努力,积极探索集体备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织金县中寨小学 孟元承
2014年3月22日
【篇四】集体备课反思
集体备课活动反思
集体备课活动反思
广兴店中心小学 陆雪峰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时,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群体中,各抒己见,从中使我学到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下面就谈谈集体备课以来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而现在,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来完成同一项任务,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二、集体备课能使我们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为了适应新课程新颖性和选择性的需要,仅靠一本教材和教参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除了可利用自有的一些资料外,能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就是互联网了。因此,我们将网上查找的一些信息进行整合,为组内人员共享,弥补了书本材料的不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提升,就会有一次的收获。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组内人员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
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集体备课能让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风格备同一堂课,从中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在集体备课中,也有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 现代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打破过去一个人独立思考,靠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参书来完成课堂教学,今天已不能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 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趣味教学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成功的完成课堂教学。而今,通过多人合作,共同探讨,将一项任务分开化,我们有 了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在闲的时间里,通过互联网获取了更多的资料和信息。我会继续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在互动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篇五】集体备课反思
语文集体备课反思
语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
在教导处组织下,语文组全体教师围绕语文教研课题“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就三年级语文《锡林格勒大草原》进行了集体备课,然后由指定教师试讲,全体教师听课和评课,反馈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再试讲。听课评课后,本人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现就做课教师的教学得失总结如下:
一、呈现亮点
(一)做课教师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能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去品味作者在潜词,造句上的那种准确,那种精脉,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那种意愿。
(二)做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目标完成较好。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标要求装在脑中,把教材装入脑中,课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关注学生的学上。课上放得开,收得拢,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较高。
(三)阅读教学有新起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用课时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阅读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从听课来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了阅读课的教学原则。即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重点、难点;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启发诱导。
(四)教学手段有了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部分内容新颖、构思巧妙、科学严谨的多媒体课件,对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效益,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部分老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定位,语文课上得不疼不痒,一节课下来看不出学生有什么提高。特别是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忽视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等。
(二)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教学设计不够用心,教学模式僵化死板,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这样整个课堂都在低效地耗着。
(三)语言文字训练力度不大。教师对语言训练不够到位,一节课下来,书没有仔仔细细地读,字没有端端正正地写,话没有清清楚楚地说,词句没有扎扎实实地训练,语言没有实实在在地积累,完全游离于课本之外。学生在语言理解与表达方面能力较差,特别是对文章思路的揣摩、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等方面没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另外,学生的阅读量还不够大,视野比较狭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
(四)朗读教学训练方向不明。课堂中往往是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小组读了大家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三、努力方向
(一)“教师培养”紧抓不放。语文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业务素质,要熟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材编排体系,准确把握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备课,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为实现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保证目标的实现,加强语文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课堂上采用活泼灵动的教学方法,使用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风趣巧妙的教学语言,活化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乐中求知。
(二)“优质资源”走进课堂。让优质资源走进课堂,提高我镇小学教学质量。这要求学区尽快统一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名师设计、名师实录、优秀课件、优秀案例等等,作为教师备课参考的重要资源,让教师充分领悟骨干教师的教学意图,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上课,发挥优质教学资源走进课堂的效益。同时建议各校尽快建设教学小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
(三)“教学模式”重新构建。教师在备课解读文本时要把握这样五个要点:一是读出一个课文主题,把准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读出教师自己的深刻理解。二是找准一把结构抓手,构成课堂结构主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一点是从课文内容特征和结构形式出发,灵活构建课堂模式。三是营造一个教学高潮,所谓的课堂教学高潮,是指学生课堂学
习中思维最活跃、情感最投入、感悟最深刻的时候。四是安排一段语言训练,设计能够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语言训练。五是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无论是课内拓展还是课外拓展都要“基于文本、超越文本、为了语文”。在阅读教学中要落实“三步程序”:①读通,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静止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语言信息;②读懂,要“披文得意”,要“披文得文”;③读好,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读出理。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四种能力”:认读能力,感悟能力,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感悟内化”贯穿始终。“感悟”指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主张读书感悟要悟其意,悟其情,悟其美,悟其法""另外,要加强读书“内化”过程:认读→还原→移情→领悟→积累→运用。认读:通过反复练习,人人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不破句,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连贯地读课文。还原: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或阐述的道理。移情: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情感融入朗读课文的声音、节奏之中。领悟:用心体会潜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或道理。积累:熟读课文,形成语言储备。运用:调用已有的语言储备,运用于语言交际实践。
(五)“语文实践”不能间断。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要牢固确立以下教学思想:语文是读出来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实践锻造出来的。语文教学要导之以行,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就能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成本的书,旨在“营根固本”,增加文化积累。
(六)“习惯培养”有益终生。“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种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抓起,从严抓起,让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童年是成人的根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是语文的根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叶若。”根何以能茂?不仅靠表层的施肥浇水,更要靠根须自己,扎得深深的,扎得远远的。语文课程改革要夯实语言基础,深扎文化根基!魏书生曾经说过: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教研人人能上天堂。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我镇的小学语文教学带入良性发展的康庄大道。愿我镇小学语文教学的明天更美好。
【篇六】集体备课反思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 推进课改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 推进课改
——整体开展校本教研的应对策略
浙江省临海小学 褚鹏飞
我校自开展校本教研以来,努力构建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开展《以校本教研 优化群体教师专业化素质提高的实践》的课题研究;进行“阶梯性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尤其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同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引导广大教师形成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行动研究,建立临海小学校本教研网络制度,奖励评价措施,成立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委员会”、教研大组、教研组、任务小组,有组织、分层次的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和研究,把帮助微度十时毫教师形成反思习惯和研究能力作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
一、反思应贯穿校本教研始终,反思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伴随着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而形成和发展的
校本教研第一点强调的就是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什么把反思摆在第一位呢?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头脑指挥自己的双手,而不是用别人的头脑指挥自己的双手,任何人只能启发他们思考,促进他们思考,给他们点拨,给他们引领,但是,路还是要由他们自己走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只能是他自己的教育观点和素质的反映,别人谁也无法代替,全国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认为: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也曾说:我们虽然不能像圣人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吾日一省吾身”或“吾三日一省吾身”。而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学习、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问题。不少教师固守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所谓的“经验”——其实是不一定符合当然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的一些错误的做法。他们很少反思自己工作的成败得失,只是机械的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重复自己的工作,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他们无动于衷,大多数时间,只能疲于应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基于以上现实,我们决定从以下几方面促使教师写教学反思:
(一)对全校教师进行怎样写教学反思培训
有些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不知从何反思,抓住哪些问题反思,我们运用双休日请专家来校讲座,每周三夜利用学习夜,让骨干教师、名师谈教后体会,辅导教师怎样写反思,并对教研会后的各节课进行点评,让大家再反思。
(二)从搜集、书写教育案例着手,促使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培养其反思能力 所谓教育案例,就是教师对自己所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及其产生的教育教学
效果的反思。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某种程度上教师就是教育案例的创造者,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师却常常视而不见。吴正宪老师认为,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丰富的、鲜活的、有创意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才能不断的升华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我校要求教师注意收集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案例,并将其中有价值的及时记录下来,每个教研组每年编一本教学案例集,把有价值的案例上校园网供全校教师共享、借鉴。集体备课反思
(三)开展有效教科研活动
①教研组开放周活动;②常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③主题学习研讨活动;④新课程理念座谈活动;⑤送教下乡活动;⑥案例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写体会,积极反思。
(四)学校每学期专门组织了二次素质教育案例交流活动。我们把评选出来的优秀案例在全校教师中交流,并上送教研室,案例中真实的事例,“作者”从中悟出的道理,得到的经验或教训是十分珍贵的,值得细细体会,慢慢品味,此外,其他教师听了也会引发共鸣,得到启示,学习借鉴。
(五)学校建立教师教学历,促使教师教学反思
教历作为一个整体,包括一位教师在其整个专业生涯中的教学情况记录,一份完整的教历应包括如下内容:
1、一般项目:包括时间、科目、班级、学生情况等;
2、课前计划,主要是教案的内容;
3、过程描述(课堂教学情况),这一部分内容是教案所没有的,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①过程记录。由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记录的课堂教学过程、录音、录像等;②时间分配记录。各个教学环节实际所用时间;③调整记录教师根据教学进展中情况,临时改变计划的原因与分析。④课堂管理与辅助教学行为记录。
4、课后反思
在以上的几种办法上,我校为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投入到课改中去,投身到校本教研中去,全心身投入到教学中去,解决教师家庭后顾之忧,开办好校食堂,让每位教师家庭三口之家全部到学校就餐,减轻教师家庭负担,不用唱家庭做饭“五部曲”。
二、教研组活动的核心内容—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备课质量,校本教研是一种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基础上的合作研究,集体备课正是这样一种“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和研究”。
怎样有效地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是我们近年来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对集体备课的程序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一)、时间,在寒暑假,每位教师先领到教科书和备课用书,放假前一周在家
钻研教材,再由骨干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重点分析教材,然后分配课题内容,假期各位老师独立在家备课,开学回校后讨论交流,而后重点课时有争议的进行“微格教研”大家讨论定格,最后教后小结或“课后回放”即独立钻研—-骨干分析—-分配课题—-独立备课—-讨论交流—-课堂调控—-教后反思。每学期之初,全校的各个教研组将学期教学内容统筹安排,严格按照集体备课程序逐一落实。具体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目的、重难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与要求,与新理念依据,写教案的要求:即有课时内容、教材与分析、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与减负提质相一致,做到“新 话 实”)教法与学法指导、上课师生活动、理论依据、教后反思或教后小结(教学回放)等、做好课件发到校园网上去共享,学期结束后装订成教案集、反思集。
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教学难点,共同多角度分析,有时开展课堂观摩,主要用于组织教师参加上课、听课、评课、总结,集体攻关解决困难,重点疑难作为个案研究,善于发现教师课改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一起进行总结和提炼,使教学研究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汇诊→解决问题→推广应用”的互帮互学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突出疑难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中。研究方式:问题引入→形成方案→实践体验→研讨交流→观点展示,促使教 研 训“三位一体”有时请专家来校引领,形成以教师个人、教研组、专业人员为核心要素的“三位一体”整合模式的探索,合作备课+相互观摩+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评课+专家点评,做到四个协作即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师与专业人员的协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协作;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协作。
以课题带动课改、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等教育理念和策略的确定,向教科研要质量,向教科研要成效,向教科研要品牌已成为我校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学校建立自己的教学问题库,问题从集体备课中来,让教研组的教师能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问题作为课题。遇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形成人人在研究,组组有课题,全校成体系的局面,同时建立课题研究制度,着力抓好课题领导小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科研机构和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的课题网络建设,实现对课题研究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结题奖励。着力抓好“制定方案——过程检查——阶段总结——资料积累”的过程管理,避免学校课题研究虎头蛇尾,流于形式。
从近一段时间的实施情况来看,我们深切感受到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它的好处已渐渐凸出。集体备课反思
1,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有效的改变了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备课质量无法保证的局面。采取集体备课任务很少,教师可以因先前备几节课的时间深入一课教材,从搜集资料到钻研教材,从设计教学过程到了解学生情况,从布置作业到
板书设计,从教研组研究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书写教学心得……都有了充实的时间。尽管一段时间教师备课减少了,然而备一课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集体备课可以促使每一位教师的备课能力不断的提高。
3,集体备课有效的集中了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切实保证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为了使集体备课有效积极的开展,学校也制定了各种制度。
(一)、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每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都要求教研组认真详细的记录,并作为考评教研组长工作绩效的依据之一。
(二)、创新教师评价模式,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开展把教师评价分为:(1)行为评价(教育、教学、师德),(2)成果(作品)评价,学年必须有一篇论文,一篇案例,参加一个课题研究,(3)学生、同事、校长、家长评价,(4)三级骨干教师(希望之星,学科带头人,教师骨干)评价,并把各教研组教师捆绑在一起评价进行先进教研组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的多样化,发挥了教师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
(三)、全校建立教师发展机制,开展课堂教学“达标创优”活动。按以“学习——树标——学标——达标——创优”的程序,开展推门听课制——听一般教师上随堂课——教研活动周、听实验教师上研究课、听骨干教师上观摩课、听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着力抓好教师“过关课——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的研讨活动,实现教师从“一般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转变,从教书匠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逐步选拔出一批各级名师。
(四)、建立校本教师考核制度,促使校本教研开展。
全校各教研组参与的“四线三课”型校本教研活动。四线是两条工作线(教导处、教研室)和两条发展线,即透过各级各类教研网络和教师个体参与的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三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三大主要模块即(含个体备课和集体备课)活动、研究课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1, 学校建立创新制度。采用个人反思式、互动参与式、案例分析等多种学习形式,开展课改通识、课标解读、教材分析等集体备课活动,组织上好研究课、示范课、展示课,组织写好课改日记、课改反思、课改论文,组织讲好课程讲座,让教师在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实践、反思、交流,进行专业自主,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2,指导教研组改革课堂教学,开展上研究课活动,着力推行“学习——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议课”的教研模式,具体做法是:一人组织,
全体学习,一人主说,大家补充,一人执教,全组分工观察聆听,一人主评,集体评议,同时着力开展上一堂好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自选一个课时,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特征,以教师本人开学提出申请,教导处安排在本校进行展示,学校对每位教师的这节“好课”建立相应的文本资料(教案、说课稿、教研组教师评课记录、学生评价意见、教师自我反思记录等)有时还建立课件及音像资料,存放在校园网上供全校教师共享。
四,教学反思和集体备课实践活动开展的成效集体备课反思
办学以来,教师参加省、地、市比赛获奖多:97年我校教师(冯伟、林莉、董宁萍、单明芳)参加台州市教学能手比武获教学能手,学校获能手教师的比例之多名列台州市第一;98年,参加浙江省实验学校教改之星比赛叶晓青获金奖,陈佩莉获铜奖,一校两名获教改之星是浙江省第一;99年参加台州市教坛新秀比赛,董宁萍以第一名的成绩获省数学教坛新秀,单明芳获省语文教坛新秀,一校同届获二名省教坛新秀,台州市第一、99年在温州瓦市小学举行,单明芳参加浙江省思想品德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2000年临海市进修学校举办的语文、数学教学素质大比武,朱希萍获数学第一名,王美玲获数学第二名,朱勤芳获语文第一名,参加台州市比赛,朱希萍、王美玲、朱琴芳获台州市二等奖,朱希萍、王美玲获省三等奖,一校有三人参加并获奖台州市第一;2001年参加临海市各科教学大比武,我校有付崇军、金丽月、徐向阳、洪志虎、张丹玲、张益斌、董秋琴、杨敏春、周黎明等十一名获能手,占整个临海市获奖数的三分之一多,是全市获奖最多的学校;2001年,临海市名师评比,尤崇军、朱勤芳、陈佩莉、金丽月、泮华梅、董宁萍、虞林娜获名师;2002年参加临海市中学高级评选,我校袁继强、褚鹏飞、陈佩莉被评上中学高级教师,占当年全市中学高级小学线的三分之一,名列全市第一;2003年参加台州市教坛新秀评比,我校陈佩莉获省语文教坛新秀,朱希萍获台州市数学教坛新秀,金丽月获台州市语文教坛新秀,徐向阳获思想品德台州市教坛新秀,一所学校同一年被评教坛新秀之多是全省第一。2004年两位教师参加浙江省“教改之星”评选活动,付崇军、金婉贞获省教改之星金银奖。有7位教师获临海市教大比武一等奖。校长尤崇军是市名师、是台州市小语会副理事长、省小语会理事。138名专任教师,其中省名师培养人选2人,省教坛新秀3人,省教改之星5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春蚕奖获得者1人,台州市名师2人,台州市教坛新秀4人,临海市名师9人,临海市教坛新秀38人,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以上获得者40人,80%的教师已取得大专学历,38%的教师获本科学历,省级普通话测试员6人,94%的教师已达到普通话二甲水平。
为各级部门输送了大量人才,王如涌提拔为汛桥镇中心校校长,陈佩莉提拔为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秦选强任哲商小学副校长,冯伟任巾山小学副书记,单明芳任古
【篇七】集体备课反思
集体备课总结与反思
众 人 划 桨 开 大 船
――集体备课总结与思考
根据县教研室有关集体备课的要求,大力推行集体备课活动,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体现“团队”精神,加强同学科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机会 ,彻底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让集体备课成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和打造高效课堂重要途径。我校实施集体备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加强校本培训,增强教师集体备课自觉意识。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这几年都利用暑期进行远程研修,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集体备课。所有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在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之时,开展集体备课的作用和意义: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体教学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通过校本培训,所有教师不仅掌握了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而且把集体备课提升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务实求新,使集体备课活动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取得成效。
二、制定教研制度,促使集体备课活动正常开展。没有制度保障的集体备课只能是流于形式,为此,我校专门制定了“集体备课”的相关制度:
1.建立健全教研组、备课组,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大学科分年级成立学科备课组,小学科跨年级成立学科备课组。每个备课组由一名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任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2.各教研组、备课组在学期初就制定出详尽的集体备课方案,确定备课进度、
备课内容和主备人;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由学校统一确定,每周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为了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规定,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教学案、课件、作业和周练同步。同时,在学校内部局域网服务器上设置各备课组专用文件夹,组内成员可以访问,将自己的电子文稿、多媒体资料上传至文件夹,实现组内教学资源共享,为未来学校网络化集体备课作好准备。
4.严格按照“分工主备教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复备”的步骤进行。每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在参加集体备课之前认真分析教材,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电子文稿,打印发放到组内每个成员手中;集体备课时,组内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对主备人的教案、课件乃至练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组内各位成员再根据自己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对电子文稿进行修改完善,撰写详案,最后走进课堂上课,做到既有统一又有变化,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同中有异,丰富多彩,而非千篇一律。
三、完善评价机制,促进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开展。为了保证集体备课活动有效进行,学校行政值周领导每天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进行巡查;学校实行“随堂听课”和“挂牌听课”制度,“随堂听课”后跟踪检查教学案、作业,重点检查教师是否按集体备课要求进行二次备课;“挂牌听课”的教师必须按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求上好示范课,同一教研组(不是备课组)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和评课,提出中肯的反馈意见;所有教师每节课后都要撰写教学感,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宝贵经验,解决出现的问题;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备课组,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些督查和奖励措施,保证了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进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使所有教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
体现竞争,整体提高我校各门学科、各班级的教学质量。
四、不断开拓创新,保障集体备课活动卓有成效。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充分保证,又有评价激励机制,使我校集体备课活动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全体教师都能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创造性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目前我校初三英语组和物理组,都是学校的先进备课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集体备课活动搞得很成功。
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而且也锻炼教师队伍,带出了一批教学业务骨干。给年轻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他们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备课组也利用这些机会,强化集体备课活动,大家团结在一起,出谋划策,帮他们“打磨”课堂,每一次这样的“打磨”,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练机会,都会使全组成员获益匪浅。
当然,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个别教师还存在着一些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少备课,轮流坐庄;集体备课就是统一教案,照搬照套;集体备课就是教案是你的,课堂是我的,我行我素。因此,在推进我校集体备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进程中,有以下三点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和加以改进:
1.端正教研心态。现实中,每一位老师在内心中都期待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能给自己个人带来益处,使自己在业务上得到提高,可又往往或多或少地抱着“自卑”或“偷懒”的心理。前者深怕自己的东西太幼稚太肤浅,所以常常与会静听,不发言,少表态;后者总想“偷工减料”,能不沾就甩手。这两种心态都缺少奉献精神,前者少思想交流,后者缺通力协作。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可贵的心态,那就是学术交流的自由和平等。
2.以讨论教法为主,以讲解知识为辅。备课组集体备课面对的都是同组的教师,
在一起探讨得更多的应该是教法和学法。而部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主备人阐述他的备课内容时,大多的时间都是在讲解知识点,留下来大家探讨的时间很少,至于教学的切入点、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等重要问题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如果说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需要花那么多的时间来解决知识点的认知问题,那么这首先就说明了本组的一些教师在讨论前没有认真审读过教材。这就背离了集体备课的宗旨,变成了“一言堂”,即使有讨论,也不能深入。
3.加强课堂听课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主备人宣读他的备课内容,继而同组老师进行补充和讨论,这是对主备人备课的评价,也是一种课堂外的检验。而一旦形成定稿的集体教案,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对它的评价和检验,因为如果不经常深入到课堂听课,也就无从知晓集体备课时所讨论的教法是否真正符合实际,所讨论的学法是否真正让学生受益,所找寻的难点重点的突破口是否真的有效而易懂。
集体备课,作为我校教科研活动的主要载体,作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它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平等交流,有利于充分凝聚集体智慧,张扬教师教学个性。对于我校“构建生命高效课堂”确实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将会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在集体活动中加以研究解决。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我们做得更好!
【篇八】集体备课反思
科学集体备课反思
科学集体备课反思
赵村小学:王昆
参加了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我有两点感受:
一方面:集体备课应该是大家用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机会,每个人都应该畅所欲言,敢于提出不同观点,敢于争论,在争论当中,真理会越辩越明。我作为本次主备课人之一,我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以后,李校长及好多老师针对我的说课内容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可是也有不少老师嘴上还是“好好好”“是是是”,导致集体备课中途陷入一种莫名的尴尬。我认为集体备课应该生动一些,活泼一些。
另一方面:通过本次备课活动,我对小学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好像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就贴着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科学课堂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我还学会了很多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好的方法,如:不同年龄段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着重点不同;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如何在实验课堂上避免乱的方法等等。 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起着不可否认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机会,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