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枚( )枚 小春: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12)枚(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教学难点: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y求长呢?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面积÷宽=长)

2.初探:

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

摘录信息:

学生摘录信息后列式解答。

16×14+14×14

(16+14)×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列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

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

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

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了?怎么求?

(3)列式解题。18÷3×8=48(平方米)

提问:18÷3求的是什么?

2.小结:提问: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两种方法:(8+3)×(18÷3)或者18÷3×8+18 (8+3) 求的是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

(1)课件出示“练一练”题目的文字部分。

学生阅读题目,了解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提问:你打算用怎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启发学生想到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

(3)画示意图并解答。

要求: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并列式解答。完成后,再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小组里的同伴交流。

(4)组织交流。

展示学生所画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题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在图中画出增加或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练习八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篇二】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并运用

从问题或者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

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列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师:昨天布置了大家预习了什么?

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1。

指名读出题目

师:黑屏,你能说说刚刚的已知条件吗?

生:口述记得的条件,发现没说全

师:为什么呢?

生:条件多,乱。

师:嗯,是的,不错,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整理一下?

怎样来收集整理信息呢?你是怎么做的?请学生拿出预习作业

(2)展示交流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预设: a用文字摘录,b列表

预设展示三位学生,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桃树:3行,每行7棵 生2: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生:3: 生4:

师:比较几位同学的整理,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列表格,表格看起来更清楚,简洁。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同时板书:列表

师:怎么样才能既清楚又简单用表格来整理条件?

师生交流:对应的条件可以整理在同一行或同一列。

生:我喜欢第三,四个列表,因为更简洁,问题只提到了桃树和梨树一共 有多少棵?

师:你说的非常好,你是根据问题列表整理所需要的条件

(3)分析数量关系

师:信息整理好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根据整理出的条件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你先求什么?

生:桃树:3行,每行7棵梨树:4行,每行5棵 。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师:很好,你是从条件想起的。

师: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呢?

生:桃树的棵树+梨树的棵树=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树

因为题目问题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所以要先算它们分别有多少棵?

师:真不错,能从问题想起。

(4)列式解答并检验

师:怎样列式解答?

生:3×7=21(棵) (教师板书)

4×5=20(棵)

21+20=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41棵。

师:答案正确吗?与同学交流检验的方法。

点评小结学生的检验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41棵。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2)同组先交流说一说,再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注意列表两行,三行的比较)

3、比较、小结。

师:刚才我们解答了两个问题,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地方都是先分别求出每种树各有多少棵?

生:都是先列表整理信息

生:根据不同问题列表整理信息不一样

""

师:回忆一下,我们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生:列表整理信息

生:分析数量关系

生:解答并检验

师及时板书: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并检验

师:(指着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要经历的一般步骤

第三板块——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我们的新学校

1. 安宜小学一年级有4个班,二年级有2个班,三年级也有2个班,

(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多少人? (2) 三年级比一年级少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小小采购员

【篇三】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科书p56-58,例1,练一练1、2,练习九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学习解答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

教学设计:

谈话:同学们,小明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一次冒险途中啊遇到了阻碍,需要他答题闯关成功,才能到达下一个目的地。他很苦恼,你们能帮帮他吗? 生:能

一、填空,感知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第一关: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第一关太简单了,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关,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根据条件填空。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

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

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2*10=20(元)

(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师:对了,人与人之间有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板书:数量关系)。他们之间有数量关系,才能提出问题。

师:你有什么办法?

生:…….(换其中一个条件)

师:现在老师也换一个条件(每条90元),你会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生:……. 裤子一共多少元?4*90=360(元)

(4)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

师:可以提什么问题?

1、生:一共有多少行树?

师:怎么解答?

生:3+8=11(行)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 3行 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

师:为什么?

生:……..清楚简单。

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

2、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 3行 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

师:为什么?

生:……..清楚简单。

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

(5)师:老师再加一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现在条件变多了,想看起来清楚点,你们会对这些条件进行整

【篇四】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 教学目标:

1.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并运用从问题或者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列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师:昨天布置了大家预习了什么? 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1。

指名读出题目

师:黑屏,你能说说刚刚的已知条件吗? 生:口述记得的条件,发现没说全 师:为什么呢? 生:条件多,乱。

师:嗯,是的,不错,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整理一下? 怎样来收集整理信息呢?你是怎么做的?请学生拿出预习作业

(2)展示交流

预设: a用文字摘录,b列表 预设展示三位学生,要求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生2: 一说

生1:桃树:3行,每行7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生:3:生4: 哪

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列表格,表格看起来更清楚,简洁。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同时板书:列表

师:怎么样才能既清楚又简单用表格来整理条件? 师生交流:对应的条件可以整理在同一行或同一列。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生:我喜欢第三,四个列表,因为更简洁,问题只提到了桃树和梨树一共 有多少棵?

师:你说的非常好,你是根据问题列表整理所需要的条件

(3)分析数量关系

师:信息整理好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根据整理出的条件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你先求什么?

生:桃树:3行,每行7棵梨树:4行,每行5棵 。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树

师:很好,你是从条件想起的。

师: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呢? 生:桃树的棵树+梨树的棵树=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树

因为题目问题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所以要先算它们分别有多少棵?

师:真不错,能从问题想起。 (4)列式解答并检验 师:怎样列式解答?

【篇五】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

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56-58 例1 “想一想”,“练一

练” P61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步骤。

教学难点:从条件想起与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唤起旧知。

问: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过渡: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

(1)出示例1。

瞧,这是小芳家的果园,里面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呢?谁来读一读。

(2)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那你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

现在如果添上线就形成了表格。

比较列表整理后的信息与整理前的信息,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像刚才这样,运用列表的策略,按照果树的种类整理条件,将相关联的信息一一对应地整理在表格里,使条件更有序、简洁,题意更清晰。

板书:列表(一一对应)

(3)现在如果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你还想像刚才那样把所有条件都整理出来吗?为什么?

电脑出示表格,口头整理。

小结:像这样,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将更有利于我们分析问题。

(4)(板书表格)现在对照表格中的条件和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说说解题思路吗? 同桌两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提示可以从条件想起,还可以从问题想起。

小结: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是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只要用“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树=总棵树”。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并检验。

(1)师:根据刚才的思路,想一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你会列式解答吗?做在作业纸上。

(2)交流列式方法。让学生列式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出的分别表示什么。

(3)问:怎样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呢?还要进行检验。

你想怎样检验,交流想法。板书一种。

小结:可以紧扣基本数量关系来进行检验。

(4)齐答。

4、回顾反思。回顾一下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手指板书)

5、触类旁通

(1)那你能按照刚才的步骤来解决“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自己试着做在作业纸上。(一生列式解答在卡片纸上。)

(2)交流。

小结: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我们经历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检验反思。

(三)巩固策略,综合运用

1、第58页练一练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图中信息:五年级每班42人,三年级每班45人,四年级每班48人)。(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做在作业纸上。

交流:比较不同的列表整理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解决问题时你抓住了什么基本数量关系?做对了吗?

小结;运用列表策略时,一定要注意有序,一一对应。

2、第58页练一练2。

(1)江老师为学生表演购买服装。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0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你会求吗?口头列式计算。

(2)如果现在改变一下条件。现在与长袖衬衫对应的信息是?与短袖衬衫对应的信息吗?你会求吗?口头列式计算。

3、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一步最关健? 对于分析数量关系?你有哪些体会?

小结:可以从问题想起,也可能从条件想起,但不管怎样都要抓住解题的关键:分析基本数量关系。

四、全课小结:今天进一步研究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

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8-60页例2和“练一练”,第

61页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归总和归一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建立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系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学会了整理条件,归纳了解决问题的步骤,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家要能依据解题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条件,继续用不同策略和方法分析

【篇六】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