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一面,教案
西部畅想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品位诗歌跳跃的语言和节奏,感受其丰富的想象和诗意
2. 能够品位并找出本诗所蕴含的古诗词
3. 感受诗歌所 表现的西部历史、文化、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眼中的西部形象。
2.难点:体悟结尾节,理解诗人对于今日西部的无限遐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所了解的西部。(学生:荒凉、贫瘠、落后 )
2教师出示西部风光。今天我们就要去了解西部的另一面。
二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 指导学生朗读时可注意押韵、小节划分,读出气势。
3 全班齐读。
三 品味诗歌,整体感知
1、从诗歌题目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畅想 是什么意思?
交流:诗歌题目为“西部畅想”,“畅想 ”可以理解为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题目 的意思是“想象西部”。
2、在诗歌中诗人具体畅想了哪些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交流 :
(1)畅想西部的过去:(1-4)
A、“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化用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体现西部的辽阔广袤)
B、“羌笛怨柳”“不度玉门”(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凉州词》体现西部的异域风情:镇守边塞的孤寂)
C、“西出阳关”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金戈铁马”(化用辛弃疾的词,或者陆游《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故村 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体现西部豪迈的民族战 斗精神)
总结:借用古诗交待了西部的自然美景,特有的民间乐器。以及它是祖国的西北边防重地,突出了 西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原始般的纯自然美,是我们的梦中家园。
(2)畅想西部的美景:(西部是祖国版图上的半壁江山)(5-8)
A、“丝绸古道” 等历史景观。(拟人,历史悠久)
B、“黄土高坡”等自然景观(奇幻美丽)
C、“信天游”等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总结:叙述了西部古老的艺术,特有的地理 风貌以及美丽的西北风光和它的灵物,由衷地赞叹这半壁江山。
(3)畅想西部的未来:(9-11)
A、黄河长江等的呐喊(拟人) B、昆仑山等的期盼(拟人)C、我听到西部开发的号角
总结:通过西部名山、名河的呐喊期盼,告诉人们开发西部的号角已经吹响,西部将带着它的原始与古老文化不如现代文明,成为新世纪最亮丽的风景线。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交流:诗人对祖国西部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同时向读者传达了对西部未来的无限憧憬。
4、诗歌按什么顺序来组合这些内容的?
交流:诗歌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未来的顺序组合这些内容。
5、诗中,反复出 现“啊!西部,中国的西部”,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表达了诗人对对祖国西部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同时向读者传达了对西部未来的无限憧憬。
四 作业布置
1 背诵积累文中化用的古诗。
2 词语抄写:长河落日 金戈铁马 征战 述说 半壁江山 呐喊 凝聚 期盼 亮丽
【篇二】一面,教案
话题作文:宽容(苏教版必修)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宽容。
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时间:两教时
三.教学过程:
材料一、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材料二、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对于“宽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父母对我们的任性的宽容是爱,师长对我们的调皮甚至故意捣乱的宽容是爱,社会对曾经犯过罪、有过错的人的宽容是爱……而这爱又化作前进的动力,不断鼓舞着我们力争上游。
5.小河对小溪是宽容的,所以它壮大了;大江对小河是宽容的,所以它壮大了;大海对江河是宽容的,所经它才无边无际。可以采用对活的形式来表达宽容的意义。
三.拟题构思(课堂交流,老师点拨)。
四.范文评点(老师推荐,学生自荐)。
【篇三】一面,教案
《小狗包弟》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学习目标:
1、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学习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忏悔意识,铸造坦诚真实的高尚人格。
一、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文革”和作家作品,积累了容易读错的音,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容易用错的词,理清了文章思路,分析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的前后变化。
这节课我们继续理解课文,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目标和探究的问题。
二、齐读课文后,学生分七个小组讨论上述问题,老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三、各小组推荐代表班上交流。
1、第一学习小组汇报:认识的人和小狗对艺术家分别表现出怎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钟)
认识的人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表面上冷漠无情,但有同情之心。原因:在那个人心惶惶的年代里,这些人心存怜悯,却害怕惹祸上身,不敢同情艺术家。另一种人则是完全不同情,他们麻木不仁,不屑一顾,虽然没有参加迫害批斗,但是,他们对艺术家抱的也是一种批判、看不起的态度。
小狗同情怜悯艺术家,有恻隐之心。
人和狗截然不同的态度说明:狗在动物中最讲情义,忠诚于主人,不见利忘义,不明哲保身。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自我保护的本能甚至自私的本性就会表现出来,特别是文革中到处是非颠倒,人情殆尽,世态炎凉。(当然也有不畏强暴、舍己为人、情义为重的)作者写文革,将狗与人两相对照,以狗衬托人,
明写狗之重情守义,暗写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缺失,甚至连狗都不如,凸显了文革的罪恶。
2、第二学习小组汇报:
本文的题目是《小狗包弟》,作者却在开头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7分钟)
结构上,讲述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引出下文小狗包弟的故事。或说引出话题,起铺垫作用。(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称为楔子,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内容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是普遍现象,让人看出狗的忠诚,人的冷漠与残忍。这样安排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主题。
表达效果方面: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更能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煎熬与忏悔。
特别提醒:高考常见的命题方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角度如下:
内容上,要考虑语段表达了什么意思,语段与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联系,或在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
结构上,要考虑语段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开头。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或为下文提出观点作铺垫,或为引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作铺垫。
②在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③在结尾。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
表达效果上,考虑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其作用。
3、第三学习小组汇报:找出文中的过渡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5分钟)
①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的那条狗。”(由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想起小狗包弟,自然引出下文。)
②第六自然段。“你的小狗怎么样?……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引出下文红卫兵抄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小狗难逃厄运的悲惨结局。】
4、第四学习小组汇报:(8分钟)
找出描写小狗包弟的语句,读一读,概括小狗包弟的特点。说说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它有什么要求时……不停的作揖”;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第4自然段“我的爱人箫珊页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总要想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不住地摇头摆尾”。
聪明可爱、伶俐乖巧、有情义、通人性。
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者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越能突出小狗包弟命运的悲惨,时代的疯狂,人性的变态。
5、第五学习小组汇报:(7分钟)
找出作者悲伤自责的语句,(见课文34页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谈谈自己的感悟。(见课后题一中2、3问)
作者是一个善良、坦诚正直,自责自省、勇于解剖自己的人,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不排除有软弱的一面)。巴金老人发自灵魂深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反省历史的呼告。
做人应该有良知,要善于解剖自己,有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反省意味着进步,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犯了错误,如果不知反省是没有前途的。
6、第六学习小组汇报:你认为作者写这本文讲述了小狗包弟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的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文革的反思与批判,对自己胆怯虚伪明哲保身的反省,对小狗的悲怜、歉疚和忏悔之情。
四、总结:(2分钟)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的思索,此文有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的善良天性的作用。我们要学习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培养忏悔意识,铸造坦诚真实的高尚人格。
五、课堂作业。(8分钟)
1、老师引导:著名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伤害过别人,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我们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我们应该有忏悔意识,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心底那的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你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2、学生反省:我们曾经伤害过父母、亲友或同学、老师等,下面请同学们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当众亮出答案,我相信大家有这个勇气。
六、课堂作业:完成《金榜》p50第一大题,抽签汇报。
注意:先计算朗读一遍的时间,如果时间不够,可删去齐读课文和第1题。
朱琳
【篇四】一面,教案
一面教案
《一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
[教材分析]
《一面》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
[学生分析]
我班有学生40名,这个班基本每年都换老师,我也是今年才接的,绝大部分学生家庭都在农村,纪律可以,学习一般。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并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
—自得收获,即延续“鲁迅对广大青少年的爱”之情,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针对重点问题,运用学习方法阅读,解决问题;最后交流自己在文章内容、表达方法,以及精神、情感等领域的收获。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生词、理解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感受青年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课前准备]
1、本文作者阿累简介。收集鲁迅的资料、照片
2、小黑板(生字词、重点句子)
3、鲁迅逝世前日记、背景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一面就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人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一面》就是作者阿累在见过主人公一面之后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而写的,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
2、对于阿累和鲁迅,大家了解多少?【交流资料,了解阿累、鲁迅以及当时社会背景】
3、同学们对于阿累和鲁迅已经了解了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明白为什么阿累只见过鲁迅先生一面之后就难以忘怀呢?
[设计意图]
了解阿累、鲁迅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以“为什么阿累只见过鲁迅先生一面之后就难以忘怀”为任务驱动,激起学生对这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期待,自觉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初读课文,指名认读生字词,及时正音。 jiào hèqiàn jiǒng xūn zēng
地窖赫然嵌着窘相熏黑憎恶
nüèkāi zì
虐待揩油恣情抖擞脑勺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讲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的内山书店与鲁迅见了激动人心的一面。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设计了一个口头练习,即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来讲述书店偶遇鲁迅的事情。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先生是什么样子的?那么短暂的一次会面,我对鲁迅的印象怎么样呢?【学生浏览全文】 sǒu sháo
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我”对鲁迅最深的印象,那就是——“瘦”。(板书)
找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仔细品读。【小组同学一起找,品读,派代表在班上汇报。】【重点朗读这几个句子,个人挑战读、小组读、全班读】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他用竹枝似的手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4)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5)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6)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衣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2、这六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出示六个句子,同桌互说,在班上说】
第一句从总体上描写了鲁迅先生的瘦。
第二句主要描写了他的脸部。
第三、六句描写了他的手非常瘦。
第四、五句描写了他的脸。
这几句话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鲁迅的?
第一次是总体写他的瘦,有两次是写他的手,有三次是
写他的脸非常的瘦。
3、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瘦?【小组同学一起找,在班上汇报】
同学们,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瘦呢?请同学们再继续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8自然段:“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同学们,我们从“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还有“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这里可以体会到什么?
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是全心全意革命一生的,他身上有一种奉献精神。(板书:全心全意革命一生奉献精神)这就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瘦的原因了。(板书:鲁迅)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略读课文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地深入阅读。
作者对于鲁迅外貌上“瘦”这一特点的反复描写,是文本在人物描写上的凸显之笔,让学生重点品味这些语句,能准确地感受人物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文中有很多写得好的句子,让我们一起去品析一下吧。
【小组内品读交流、选代表在班级汇报】。
1、文中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篇五】一面,教案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
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一面》这篇回忆录写得很别致,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
在内山书店不期面遇,短暂而又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经过。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
《一面》的成功之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于细微处见人物的伟大品格。作者把一面作为中心
事件来记叙,但在此之前巧设伏笔,层层铺垫。 学情分析
文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要启发学生深入讨论,小事中
所表现出的鲁迅的伟大品格,将所见之“小”与鲁迅的人格之“大”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
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
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 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
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
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提示: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回忆方法。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新的概括
方法(出示小黑板:时间 地点 事情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结果)。
(1)学生默读,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
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
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2)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
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3)是呀,作者只见了鲁迅先生一面,但是这一面却对作者的影响很大。你是从课文的
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4)了解背景,作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
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
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过渡:一个普普通通的售票员,后来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大学校长,鲁
迅先生的这一面给他的影响真是大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穿越历史,走进位于虹口公园
的内山书店,和阿累一起去见见我们伟大的革命斗士——鲁迅先生。在作者眼中,鲁迅先生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三、深入感知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3-29自然段,找到3句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句子边写写自己的想法。 (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出示)
3、品读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较异同,体会写法。
1)自由朗读,分析不同点
提示: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板书:远处 近处 对面 模糊 清楚 详细 整体 局部 略 详)
2)有什么相同之处吗?(瘦)你是怎么知道的?(品词析句)
3)文中还有三句是描写鲁迅先生瘦的句子,同桌合作,找出来读一读。
4)学生汇报
5)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结合课文中相关语句、或自己的想象来说说看 (据不完
全统计,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过的青年更
是不计其数。)
6)除了瘦,鲁迅先生还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再读一读这几句话,你就知道了(出示外
貌描写的三句话)。
提示: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坚强的性格。 板书:抓特征表性格 板书设计
整体 远处 (模糊) (略) 近处 (清楚) 部分 对面 (仔细) (详) 抓特征表性格篇二:一面教案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汪兴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一面,教案
1、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2、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阅读有关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
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通过鲁迅侄女的描述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
爱戴的人,知道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是与鲁迅
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面》
板书课题: 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己大声地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我们叙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这六个要素请你再快速地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回答。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学生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一面,教案
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课件出示描写外貌的语句 2、齐读这些句子。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据我们找到得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鲁迅一面,教案
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吗? (瘦)
3、自己再读读这几句句子,刚才我们说这六句的相同点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瘦”。
那么这些句子又有什么不同点吗?同桌交流。如答不出教师提示:这几次描写作者和鲁迅他
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模
糊”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
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3、为什么他如此瘦?请你联系上下文或者学过的,自己知道的知识说不说。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4、除了“瘦”,鲁迅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读这几句。 (精神抖擞)
5、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子??) 4、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找到有关鲁迅语言的描写,
自己读一读。听到这些话,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 (你要买这本书?——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惊异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是送你的——感动流涕)
2、从这些对话当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作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鲁迅向我推荐书,最
后还送我书,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人呢? (鲁迅关心同情劳动人民)
3、当我知道了鲁迅的身份时,我是什么反应?请个别学生来读第27段
我结结巴巴的说明我很激动很兴奋,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最后却没有蹦出来,为什
么呢?
(当时流社会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动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护鲁迅,所以
忍住了自己的惊喜没有说出来) 3、这一面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自读第30、31段,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
鲁迅先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这些都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
泉。)
归纳: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
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
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
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策作者不断进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
难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
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
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板书: 一面 瘦
外貌 刚毅坚强 精神抖擞
语言 关心进步青年篇三:《一面》的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洛河镇中心小学 余帆
【教材简析】
《一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1932年秋天,作者阿累在上海
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
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读自悟,变教为学,引导学生善问会思,理解重点词句,体
会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的思想感情同时感受鲁迅关心爱护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通过人
物的语言、外貌的描写,掌握描写人物的一些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热爱鲁迅
及鲁迅的文学作品。学习鲁迅先生与广大劳苦大众呼吸相通,关心培养青年的精神,及他与
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革命意志。
【重点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品味文章,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疑问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我们都会见到一些陌生人,对于这些仅仅只有一面之交
的人,在你的大脑深处有印象吗? 是的,大多数人匆匆一面,印象是转瞬即逝;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淡忘了。但有
些人,有些事,哪怕只是一面之缘,也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2.过渡:原湖南大学校长朱一苇先生,他的笔名叫阿累,在年轻时,就有过这种一面之交
的经历,并深刻影响他的一生。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将走进阿累人生中难忘
的一面。(板题,并出示幻灯片一)
二、检查预习,找准起点
1.了解学生眼中的作者及鲁迅。 对于作者阿累你们了解多少?鲁迅呢?
2.检查课文理解情况。
(1)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阿累与鲁迅这偶然的一面,给阿累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影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
找出相关语句。
反馈交流
(3)引导理解最后一段话,质疑为什么产生巨大影响? 过渡:一元钱卖给作者两本书(廉价卖书),这是不是一件小事?一定蕴藏着一些非同寻
常的东西,不然怎会对作者产生那大的影响。下面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课文一面中这让人思
考,耐人寻味的地方。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要想发现别人不注意的内容,就要好好阅读文章,
用心思考,请把你的收获圈画下来,并写下点滴感受。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读中有思的好习惯,边读边思才能读而有获。】
三、自读自悟,品味情感(不同寻常) 品味一:买书中的不同寻常,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品质。
1.在我买书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抓住人物对话) 反馈交流(围绕买书中人物对话展开自学)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时补充、引导。可预设以下问题:
(1)阿累与鲁迅先生的交流中你有什么发现?
(2)阿累与鲁迅的交谈中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地方,值得思考的地方?
(3)你有什么疑问?
2.引导体会鲁迅品质时尊重学生个性见解,学生自己点滴的认识都应鼓励。(如:谦逊、一面,教案
无私等)
3.小结:一个陌生老人在贫穷的个工人面前,那么关心体贴,那么真诚引导,对于地位
低下的阿累,那一面是平常生活中不寻常的一面。 (出示课件展示鲁迅的话)
4.指导朗读,加强悟情。
(1)这是阿累与鲁迅先生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先生对他说的话,你对哪句感兴趣,来读
一读。
(展示读)
【篇六】一面,教案
一面 教案
一 面 阿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
(2)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2)通过揣摩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的思想感情。
(3)通过人物速写,掌握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与广大劳苦大众呼吸相通,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他与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革命意志。培养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语言的感情色彩,以及叙议结合,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件小事可以释放人性的美丽,一次偶然的相遇可以让人终身难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一面》就是表现了一件平常但不平凡的事,平常但不平凡的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思吗?下面让我们在“阿累”的带领下,去见鲁迅先生“一面”,感受先生的伟大人格。
二、自学成果展示
1.字音、字形。
地窖(jiào) 赫然(hè) 嵌着(qiàn) 窘相(jiǒng) 颓唐(tuí) .....
憎恶(zēng) 虐待(nüè) 揩油(kāi) 抚摩(fǔ) 抖擞(dǒu sǒu) ......
摩挲(mó suō) 踱步(duó) 恣情(zì) 熏黑(xūn) .....
2.文学常识。
(1)简介作者
阿累(笔名),名朱凡(1909~1987),原名朱一苇,江苏涟水县人。少年时期,他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入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当过售票员,参加过工人罢工,不久加入了共产党。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1983年离休。《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
(2)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法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对鲁迅外貌、言行观察细致,记忆犹新,于是能因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渗透其中。
三、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一次短暂的会面最可能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提示】中心事件是“一面”,最可能留下的印象是外貌。
(2)全文分为几部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能说出每部分的大意吗?
【提示】第一部分(第1~38段)写“我”和鲁迅的一面。第二部分(第39~43段)写“一面”对“我”的深远影响。第一部分可概述为三层:“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这部分采用了顺叙。
四、合作交流 重点深研
1.阅读、质疑
【学生活动】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既然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层?
【投影出示】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介绍职业”“半个小时”“内山书店”等几处伏笔,说出其用意。找出为什么写职业特点,为什么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
【提示】第一层写职业特点,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一个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第二层写内山的热情衬托鲁迅的人民大众立场,这两层起到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作用。
2.质疑、辩论
有人说课文的第二部分应当删去,这样文章就会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下面请同学们分为两部分,同意的同学为正方,不同意的为反方。
【学生活动】双方辩论,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
【提示】教师充当评判,并总结发言:课文第二部分写出了“一面”对作者的影响和鼓舞力量,它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画龙点晴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所以不能删去。
3.诠释人物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表现文章主题的段落、语句,有感情地朗读,用自己的话诠释对鲁迅的理解。
【点拨】学生对他的感情同中有异。而这种感情只有通过品评文章的描写、议论才能体悟。
4.再读思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投影出示】为什么“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点拨】感到“赫然”,固然是由于书脊上“鲁迅译”这三个字的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已有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对鲁迅先生怀有异常崇敬的感情。因而首先注目于“鲁迅译”三个字,或者说,一下子就被这三个字所吸引,心情异常兴奋激动。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先生的译著用别国革命的火种来照亮中国的前进道路。作者追求光明,对鲁迅先生无比信赖,所以一看到“鲁迅译”三个字,对于书的内容和各方面的质量“便像得到了保证”,立刻抽下一本,准备购买。
【明确】本文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而遇,短暂而又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经过,表达了他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五、课内小结
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一面》的成功之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作者把“一面”作为中心事件来记叙,但在此之前巧设伏笔,层层铺垫。文中所写的事情极平常,但具有典型意义,于细微处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人类的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课文中的抒情、议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画龙点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板书设计
一 面 阿累
环 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 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 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概括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2.明确写职业、写内山、写景物的作用。
二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探究思考:阿累的具体感受
【点拔】画出本文对鲁迅细腻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语句,并探究它们的精妙之处。
【学生活动】挑选关键词句反复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无穷韵味。
【明确】(1)第20段,“正直而慈祥的眼光”“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写出鲁迅崇高的人格和对进步青年的关怀。(2)第25段“他是谁?”的疑惑写出了普通工人当时的地位低下,反衬了鲁迅对青年成长的关心和重视。(3)第34段“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写出了鲁迅在“我”心目中崇高的位置,间接表现鲁迅人格的崇高。(4)第36段“正是他!站在战士”这一段是对鲁迅集中、高度的评价。同志——志同道合,鲁迅先生和广大革命者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亲密无间,鲁迅热爱革命人民;父亲——崇敬热爱,进步青年对鲁迅的敬重之情;师傅——循循善诱,鲁迅给予青年们进步的指导;战士——顽强战斗,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充满了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立场鲜明的爱憎之情和顽强斗志。
2.探究重点:外貌描写
【投影出示】
(1)请同学们把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找出来,有感情朗读。
(2)为什么本文描写重点是外貌?
(3)作者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外貌?
(4)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5)鲁迅先生的外貌中最具特征的是什么?
【点拨】(2)本文记的是一次见面,只能是人物外部形象的纪实。而人物外部形象给作者的印象又是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要细致刻画人物外貌。(3)第一次作者观察的地点在远处,在黑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所以人物形象“模糊”,作者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国籍、衣着和抽烟的神态(第3段):“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第二次的观察在近处,作者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因此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脸色、头发、胡须)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第19段):那个“咬着烟嘴”的老人,“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第三次为“特写”(第32、35、36段),作者面对面地观察鲁迅,不仅观察得更细致,而且把前两次观察不到的细微特点补写出来了:“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他的脸——瘦”,“带着奖励似的微笑”,这次描写把人物的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4)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不同之处是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5)文中衣服、胡须、头发等描写都能体现鲁迅的突出的性格特征。但鲁迅先生给人留下
的最深刻的印象有两点:“瘦”和有精神。这样写突出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尝试表演
同学们,这是一次短暂而难忘的会面,如果我们用“话剧”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该有多好啊!下面就请同学们熟悉人物的对话,想像和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动作、神态,思考如何表演。
【演一演】由两个同学来演,一个饰阿累,一个饰鲁迅,表演过程中,教师学生一起做导演,最后评判。也可由教师演鲁迅,选一位同学饰阿累。
三、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特征。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府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试用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的写法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肖像,限一百字以内。
四、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这是一个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让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孩子般天真的笑声,使人想到先生性格的爽朗;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带着奖励似的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每一代的信赖和希望;于细微处见精神,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多么伟大啊!本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窗,人生是美好的,一人一事,影响一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爱心、善心,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板书设计 “一面”的印象 描写
一面 “一面”的力量 议论
继续前进 抒情
教学后记:
【篇七】一面,教案
《一面》教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一面》主备人:周效艳 审核人:缪晓燕 日期:2014.2.13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结构,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找出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说说其中饱含的深情,激发学生向鲁迅学习的愿望。
4.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5.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找出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说说其中饱含的深情,激发学生向鲁迅学习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鲁迅的《自嘲》诗导入。 二、预习检测
1. 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他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后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返回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他参加了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一面》是作者1936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踱( ) 地窖( ) 赫然( ) 窘境( ) 捻( ) 摩挲( ) 颓唐( ) 抖擞( ) 憎恶( )揩油( )恣情( ) 不能自已( )
三、目标定向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弄清事情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五、合作探究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六、个性展示
1.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鲁迅形象的?在文中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然后朗读一遍,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特征是什么。(瘦)
七、整合提升
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突出鲁迅的精神,突出他那种斗志,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八、方法总结
总结作者将鲁迅先生的外貌刻画得这么成功的方法是什么? 1.抓特征。 2.多视角。 3.显个性。
九、检测反馈
练笔:从不同角度描写某一老师或同学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要求100字以上)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个性展示
找出我与鲁迅先生对话的语句,并说明我的感情是怎样步步发展的?
三、合作探究
1.仔细品味语言,体会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
明确:“赫然”是很鲜明、很明显的意思,表明了作者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书是鲁迅译的,而鲁迅是当时有名的作家,又是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明确:“摩挲”是反复抚摸,反复摸而“舍不得”,写出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
(3)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予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明确: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 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不同的称谓,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是热烈地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4)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明确: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的心情,也表达出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
2. 课文以“一面”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明确: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作者将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何平时对鲁迅的了解结合起来写,再通过“一面”中无偿赠书和仔细观察后的肖像描写,将所见之“小”与鲁迅的人格之“大”联系起来,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3.有人认为删去课文的第二部分,文章会更精炼,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为什么?
明确:这种意见不对。第二部分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表现了"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这部分的抒情和议论,画龙点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整合提升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详细地叙述了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一次会面经过,并从不同的角度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进行了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顽强斗志和革命精神。 五、检测反馈
1. 完成课后练习四。
2. 背诵《自嘲》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教学反思: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一面,教案 一面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