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专题荷教案 七年级下专题荷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6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专题荷教案

爱莲说备课详细材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一、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很多了!

二、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历任地方官吏。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有《周元公集》。这“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敦颐曰:“吾老矣,说不可不详。”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宋史》卷四百二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

四、关于本文写作时间

《爱莲说》作于何时?查宋代度正的《周元公年谱》有这样的记载:“嘉八年癸卯,先生时年四十七……仍通判虔州……五月作《爱莲说》。”此说可从。又据朱熹《跋〈爱莲说〉》,可知周敦颐的遗居不仅以“爱莲”命其所寓之室,还筑有爱莲亭、爱莲池,且将此说刻于壁间。

(梁杞林,《〈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简介》,《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

五、关于文体

1.关于“说”

“说”是一种文体,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将古文分为13类,第一类为论辩类,“说”属此类,如韩愈的《师说》《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就是一水里和陆地上所开的草本与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主语部分把水生的草本植物莲花暗扣其中;当然也包括陆地生长的草本的菊花和木本的牡丹。谓语部分点出“爱”字来,就又把“爱菊”“爱牡丹”,特别是“爱莲”这些意思包括在内了。同时,“爱”字还作为意脉,贯穿着全文。

(李文)

九、关于“晋陶渊明独爱菊”

接着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从一般的泛论,进入具体叙说,显示陶渊明的性格特征。陶渊明是晋末宋初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一些小官。他不满士族把持的黑暗统治,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不对之卑躬屈节。他做彭泽县令时,恰好碰上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当即辞去彭泽令,决心远离统治者,洁身自好。此后,他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出仕。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对他不苟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赞颂。

(苏者聪,《〈爱莲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课文分析集》初中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简称“苏文”)

陶渊明爱菊诗《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第七首:

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选自王瑶编注《陶渊明集》,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十、关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从,由,自从。“李唐”,指唐代,唐代的开国皇帝是李渊,所以称“李唐”。“来”,以来,表示时间的经过,某一个时间以后。“世”,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即时代、当世的意思。“世人”,指当世的人,社会上多数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都很爱牡丹。唐代人喜爱牡丹,在古书里是不乏记载的:如唐代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唐代京城长安的王公弟子和没有职务在身的人,崇尚牡丹三十多年了。每逢暮春三月,他们都像发了狂一样,有的坐车,有的骑马,争先恐后地去观赏牡丹,谁不喜欢,就被认为是一种羞耻。……有人精心培育以谋取暴利,一株牡丹有的价值几万两银子。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诗中写道:“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的《牡丹芳》诗中也写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徐凝的诗中则有“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的句子。这些材料都可说明唐朝人喜爱牡丹的盛况。“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一句,再举出“牡丹”来衬托下文要写的莲花;并举出“世人”,一面和上文的“独”字对照,一面来衬托自己。这是衬托的第二层。

(李文)

十一、关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

作者在数百年的习染成风的恶势力中,却能顶住逆流,独步于尘俗之外,显示了他的高超不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七句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形、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它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逼真逼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很显然,这和一般封建士大夫消闲遣兴地赏玩是迥然不同的。它表现了作者对崇高理想与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在污浊社会中能保持高洁情操的志同道合者的敬仰,对趋附权贵、追名逐利的小人的厌恶和鄙弃。一个封建士大夫力求“出淤泥而不染”,本来就难能可贵,何况把自己的这种美学理想大胆地生动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给人以鼓舞力量和美感享受呢!

(苏文)

十二、关于“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以为,认为。“隐逸”,指隐士,即隐居的人。在旧时代,有些清高的读书人对统治者不满或不愿过世俗的生活,就退居乡野,不出来作官。因为菊花是在万花纷谢后的秋天才开放的,它独抗寒霜,散发着幽香,所以作者用“隐士”来比喻它。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下面一句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因为牡丹看上去十分浓艳,所谓“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品原夸富贵,职本重王侯”。这句话的意思是: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文章接着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旧社会指品德高尚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而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这三个排比句都是判断句。古汉语的判断句往往省略系词“是”,在一句的末尾用语气助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这三个句子直承上文,用隐喻的修辞手法点明三种花的比喻意义。

(李文)

十三、关于“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一个叹词“噫”字,表示感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唉”,引出全文的要旨。下面分三层来论述:“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闻”,听到。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照应上文的“独爱菊”。这是论述的第一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意思是说: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照应上文的“予独爱莲”。但由于是用反诘的语气写出,就比直陈的句式,显得深沉遒劲。这是论述的第二层。全文最后写道:“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乎”,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表达感叹的语气。“宜”和“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当然”。“众”,很多人。“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已然或必然的口气。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很多了。照应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语含讥讽,表示对时俗的鄙夷之情。这是论述的第三层。这三层中的“菊之爱”与“牡丹之爱”,又都是衬托“莲之爱”的,借以表示自己的爱莲与众不同。就全文说,这是陪衬的第三层。

(李文)

十四、关于本文的中心意思

这他认为菊花虽好,却幽居独处,孤芳自赏;牡丹虽艳,但富贵荣华,正同世俗;只有莲花,洁身自好,清高不凡。莲之胜菊,正在于身处污浊环境,还能保持高洁的操守。这种思想在地主阶级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中,无疑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即使在今天,也不无借鉴的作用。当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袭来的时候,我们能够自觉地抵制,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拒腐蚀,永不沾”,不也是难能可贵的吗!当然,作者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自己标榜清高,则是消极的,它和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格格不入的,这一点也需要指出。

(李文)

全文只有119字,从字面上来看,只是对菊、牡丹和莲这三种花进行品评,但变化错综,波澜顿挫,措辞含蓄,尤其是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精心提炼,表现出作者志向高洁,品行廉正,爱憎分明,字字句句都闪射出熠熠耀眼的光彩。

周敦颐独爱莲花,不仅仅是倾心于她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她的内质──莲的品格,莲的气度,莲的既清隽爽朗又磊落矜持的襟怀。周敦颐心中的莲花,就是用她独具的谦抑端方、坦荡贞纯的素质和修养向生活周围传播着影响。

“爱”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为第二段文字的集中概括加强了催化作用。由它引申为对三种花的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是写人,写人们对于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以喻用遁世逃名作为反抗手段者,“牡丹”以喻争名夺利为生活目标的人,“莲花”以喻“君子”,即古之仁人、志士、贤者、能者,属于作者倾向的思想类型。究竟哪一种“爱”,哪一种坚持和追求才是正确的呢?作者用笔含蓄,不作鲜明表态,但读者可以从最后一段文字里体会出来,特别是联系到第一段中对莲花的刻意雕镂,得到回答。“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在那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晋宋易代之际,像陶渊明这样洁身自好、风骨嶙峋的人确实难得;而由东晋到北宋,长达700年之久,即以“沉埋”作抵抗的人都很少听说有了,这自然要引起作者的无限感慨。听作者的口气,虽则敬重陶的人品,未必赞同陶的主张。他以莲花比君子,表明自己的独爱莲花,还是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可以“远观”,可以传播的。这个观点还是入世的,是积极的,他只是要坚持“不可亵玩”的这个原则。是的,也只有严守这个原则,才说得上敦品励行,利己利人,树立正气,转移美化风俗。这也许就是古代所要求的“心灵美”吧。然而,就是保持这种人生起码应当培养的节操,而今也为数不多了。因此,作者沉重地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真是“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既然整个生活舞台,陶的消极,作者的积极都越来越少,那么,很自然:“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大家都醉心名利,踵事荣华,一边是精心栽培,待价而沽;一边是粉饰太平,高价收买。就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说,这末一句乃是全晋代陶渊明有他的爱──“独爱菊”;李唐以来的世人也有他们的爱──“甚爱牡丹”。这里,陶渊明何以爱菊,世人何以爱牡丹都没有点明,这是作者故设疑点,以引人入胜,然后进入正题,袒露胸怀,表达了作者自己之爱──“独爱莲”,紧接着作者以“爱”字作谓语,连用七个分句作宾语,用墨如泼,一气贯下,着力写出莲的七种高贵品质,既突出了“莲”的可爱,又初步解释了“独爱莲”的原因。第二段,作者在前面描述“爱”的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爱”的实质──即莲花的精神。三个排比句,点明了喻意,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思想,告诉人们:莲花的外形品性固然可爱,莲花的内在精神更值得人爱。结尾处又就“爱”抒发感慨:爱菊已少,爱莲何人,而爱牡丹何众!感情深沉,引人深思。全“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一笔宛如画龙点睛地把菊、牡丹、莲的象征意义点了出来,把三种花的品性与爱花人的品性联系起来,花人相融,翻出新意。

前段中的三种花,至此被用来象征人世中的三种人:菊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逸者”;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莲清劲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者”。在这里,作者明写物而实写人,明写物理而实述人事,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惋惜、讽刺和赞美。可谓借花抒情,情深意长。三位一体,作者通过赞美“莲”,达到赞美君子的目的,赞美中透露出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观,赋予了“莲”以政治内容和社会意义。

(关四平,《一波三折跌宕多姿──〈爱莲说〉结构浅析》,《语文学报》1982年第1期。以下简称“关文”)

十六、关于本文的修辞手法

为使文章含蓄而不隐晦,言简而意自明,《爱莲说》充分调动了排比、对比、烘托、设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如结尾时,作者以“噫”这个感叹词起领,引出三个排比句:“菊之爱……宜乎众矣!”这三句,一陈述,一设问,一感叹,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强烈。文章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正体现了这简洁洗练中寄寓着丰富的感情,平稳恬静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

(鲍志伸,《〈爱莲说〉教学琐议》,《语文学习》1982年第5期)

《爱莲说》中比喻和暗讽的艺术手法运用得非常纯熟。“花之隐逸者”,“花之富贵者”,“花之君子者”,以花喻人,不同的花被比喻作不同的人,同时指出了赏花人与花的共同点。隐士高人爱菊花,道德君子爱荷花,富贵中人爱牡丹。最后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反话作结,暗讽世人,却不直说,反用一“宜”字,故意说牡丹被众人喜爱是适宜相称的,讽刺得委婉而含蓄。

(关文)

本文的比喻运用得也很巧妙。把菊花比喻为“隐士”,用它的抗霜,表现人的孤傲;把牡丹比喻为“富贵人”,用它的浓艳,表现人的庸俗;把莲花比喻为“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清高。特别是描写莲花的这段文字,处处扣紧“君子”的性格特征:用“出淤泥而不染”,借喻君子不随时俗,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用“濯清涟而不妖”,借喻君子洁身自好,不阿谀逢迎权贵;用“中通外直”,借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用“不蔓不枝”,借喻君子纯正无邪,不拉拢勾结;用“香远益清”,借喻君子品格高尚,声名远扬;用“亭亭净植”,借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借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重。这样写,就把莲花的特质和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则写人,从中可见出作者的情怀和操守。

(李文)

作者娴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了花儿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菊花,是隐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而莲花则是美的理想的化身: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娴静多姿;又像高洁不凡的雅士,风度翩翩;还像洁身自好的君子,高标傲世。当你读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段写莲的文字时,你会不知不觉地被少女的美丽、雅士的风度、君子的情操所吸引,所感动,而情不自禁地倾慕于他们了。

(苏文)

十七、关于本文的表现手法

全文先后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见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这三次衬托,各有各的作用,而每运用一次衬托,主题就更加深一步。

(李文)

对比的手法,本文也运用得很好。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自然然地把莲花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的心目中。

(苏文)

《爱莲说》写水陆草木之花,无论是写莲,还是写菊与写牡丹,都有丰富而深邃的象征和寄托,作者真实的用意是借花喻人,这就是以实带虚,即小见大。文章把叙说对莲花的爱好作为构思的立足点,以抒发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含蓄而不隐晦,言简而意自明。

为了增强文章的气势,充分展示莲花不同凡俗的高贵品质,写莲花的形和神,则极力渲染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实际上比喻君子的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广布、品格超群,用的是双关手法。这五个短句,衔接勾挂非常紧密,一气呵成,历述莲花外形和品格的可爱,并把作者所寄寓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鲍志伸,《〈爱莲说〉的章法特点》,《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8、9期)

十八、关于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古朴自然,平浅晓畅,句法活脱,这和作者所提出的“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是分不开的。在短短的不足120字的小文里,时而用对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而用排比(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时而用长短相间、错落有致的散行语句(如第一段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以下三句),从而产生了文字活泼、句式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此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如“出淤泥而不染”“不蔓不枝”,今天我们还经常引用,并赋予了新的含意。

(李文)

全“陆机以荷为茎石,按茎乃负叶者也,有负荷之义,谓之荷也。”“莲者连也,荷实相连也。”

荷花自古以来为我国人民所推尊。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赞语至今尚脍炙人口。人们把莲花看作是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道德规范的化身。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闽赣一带还有“莲花葬红军”的故事。

莲花的盛花佳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俗传农历6月24日为荷花生日,亦称“观莲节”。每逢此日,江南水乡的人们纷纷邀约亲友,乘箫鼓画船,酒食弹唱,游赏于荷花荡中,为荷花祝寿。清邵长衡《冶游》诗:“六月荷花荡,轻挠泛兰塘。花娇映红雨,语笑熏风香。”写的就是这种盛况。

莲花也是印度、斯里兰卡的国花。上古印度人十分崇拜莲花,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降生时,宫廷里出现八种祥瑞,池沼内突然开出大如车盖的奇妙莲花。佛陀布道的座位叫“莲花座”,其坐态称“莲花坐势”。在我国的寺庙里,也随处可见莲花的踪迹:三世佛及菩萨足踏莲花座,有的菩萨还手持莲花,安徽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还头戴莲冠。

(张鲁归)

二十、鲁迅与《爱莲说》

《爱莲说》是颇为后人称道,经世而不衰的佳作,它的立意和语言都对后代产生了影响。如鲁迅先生青年时期所写的七律《莲蓬人》中就曾经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李文)

二十一、关于古人笔下的荷花

提起古人描叙荷花,可以开出一本冗长得令人生腻的流水账。从《诗经》《楚辞》起,几千年来,各个时代,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充斥着关于荷花的描写。如果再伸展开去,联及荷花的根、茎、叶,那就更多得没法计算。光是荷花身上的名称,扳着十个指头就数不完。《尔雅•释草》道:

荷:芙蕖(注:别名“芙蓉”),其茎茄,其叶葭,其本(注:茎下白,在泥中者),其花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注:莲中子也)中薏(注:中心苦)。

瞧,这里就有11个称呼了。此外还得加上莲花、藕英、君子花、碧波仙子、风露佳人……等别名或雅号,花样确实够多的。

最早见于文学作品中的荷花,当推《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彼泽之陂,有蒲菡萏”。,郑笺云:“当作莲,芙蕖实也。”可知这三章诗的这三句,咏的同是荷花,据郑玄说,是形容女子的容体、秉性和颜色的。《诗•郑风•山有扶苏》里,也有“隰有荷花”的诗句,这回据说是比喻居于卑下地位的有德之人了。总而言之,它可以形容女性,也可以形容男性,可以形容外表,也可以形容内心,反正都意味着赞美。

《离骚》中屈原自表心性的芳洁,也用上了荷花,他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本来是以芳草美人比喻贤臣君子的,司马迁所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所以《楚辞》中多处写荷花,给后代的诗赋以深远的影响。

以荷花作赋题的,稍稍排一下,就有东汉闵鸿的《芙蓉赋》,三国魏曹植的《芙蓉赋》、晋孙楚、潘岳的《莲花赋》(潘岳还另有一“一一风荷举”;成片的更耀眼,宋人杨万里诗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姜夔词也有“一路荷花送我到青墩”等好句,各各造成优美的意境。即使花尽叶残,也还能给诗人提供灵感,李商隐的名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写尽诗人的闲适之情;甚至“橙黄桔绿”的深秋,苏轼还以“荷尽已无遮雨盖”来描写一年好景,而逗人缅想它盛放时的丰姿。

近来各大城市都在拟定市花,牡丹、梅花、木棉之类,都已入选,不知为什么偏偏忘记了风格绝世的荷花。作者身为杭州市人,深觉杭州市花非荷花莫属。几千年来那么多古人对荷花的讽咏,便是对它理应获得代表一个名城的荣誉的千千万万张选票。

【篇二】专题荷教案

《专题:荷》教案

《专题: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荷花的美,了解荷的有关知识。

2、学习咏荷诗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的领悟能力。

3、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指导学生创作以“荷”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屏幕)出示谜语: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荷的内容。(屏幕)课题:专题《荷》

(二) 说荷: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出示的谜语,并结合自己对荷花的印象,口头描述一下荷花(1-2名学生)

刚刚同学们作了简单的描述,下面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荷花的了解。(提示:可从荷花的别名、组成部分、种类、成语诗文等角度入手)

明确:

(1)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2)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3)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以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4)荷花和佛教的关系: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走进寺庙,随处可见莲花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慈眉善目;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向人间抛撒莲花(如天女)。

(三) 咏荷:荷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并赞美的对象,许多人文墨客都为之挥毫泼墨。你知道哪些诗词?

明确:

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_____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② 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_____莲莲_____ (宋辛弃疾)

专题荷教案

③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宋周邦彦)

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宋李清照)

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

【篇三】专题荷教案

专题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荷的知识,欣赏荷花的美。

2、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加大古诗词的积累量。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丰富学生对“荷”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荷的文学作品的赏析和探究,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了解荷文化。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荷的高洁品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感受荷文化的内涵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意识。

2、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形成的情感价值观在语言表达中得到体现。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合作法

预习作业(附学案):

1、以书上材料为本,理解咏荷诗文的涵义。

2、布置学生搜集、筛选关于荷的各种材料,组内可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

一、展示美图,导入专题

同学们,老师的讲台上盛开的是什么花?她美不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专题,进入荷的世界 。

二、整体感知,畅所欲言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关于荷的各种材料,下面我们就来简要谈谈你对荷的了解。

三、赏荷咏荷,赛诗接龙

1、散文名家的心目中荷?

2、荷真是美,美的让人忍不住想去赞颂她吟咏她。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浅唱高歌,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文.接下来我们以“诵诗会”的形式,将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积累的咏荷诗文最多,可以赢得老师的莲花。

四、议荷写荷,升华情感

1、看来荷花从来就是人们赞美并吟咏的对象。与春草秋月,梅兰竹菊一样,人们不仅爱荷的美丽外形,更在荷的身上注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从咏荷的诗文中谈谈荷都被人们赋予了哪些丰富的精神内涵吗?

2、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荷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这种从形到神写作手法,自拟角度,写一段以荷喻理或咏荷抒情的诗文。

提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形,一是从神。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配上图片或自画荷花图。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说荷、咏荷、议荷、写荷,从形到神,荷的种种美态美质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积累一些优美的诗文佳句,更能够拥有如荷一般的高洁品行。

【篇四】专题荷教案

专题 荷(教学设计)

专题《荷》教学设计

素质教学目标:

1、朗诵咏荷的诗文,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通过议荷、写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训练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围绕话题进行论述。

2、通过议荷、写荷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赏荷(5分钟)要求:让学生对荷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导入:同学们,在这一节课我们将要评选出小歌唱家,小画家,小诗人,小演讲家、小表演家,你们的作品将会被张贴到我们的黑板上,大家一定要努力啊!

首先我们一起猜迷语。“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杉,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同学们能猜出来吗?(荷)对这位美丽的小姑娘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荷这个专题。

(二)出示课题。FLASH荷这种植物在我们这里并不罕见,同学们一定对他有所了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看来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还是很丰富的。我们一起查阅“荷花档案” 视频展示:

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即我们常说的藕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于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配图片FLASH)专题荷教案

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荷花的印记。比如我们会学到写荷的文章,老师会教我们画荷花。还有吗?(吃的食物:藕粉圆、藕也是我们的家常菜。碗、窗、衣服上有荷的纹饰,唱的歌、荷与佛教,观音的莲花宝座、荷花和舞蹈、荷花与神话,哪吒、何仙姑,荷与城市)原来我们生活和荷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说在中华民族的血管里就流淌着荷的血液。请看影片。

第二板块:荷与文学(8分钟)

一:赏析诗歌:“荷的美丽、荷的高雅一直为古代诗人所推崇,

问题1: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背诵描写荷的古诗句。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积极。在这么多诗中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最为著名,甚至还被谱成曲传唱甚广。

2、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的动画。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谁来试着描绘一下“在一块清澈明净的河塘里,有一位身着绿色衣裳的少女”

3、接下去我们进行今天的第一次展示才艺,看谁能首先登上名人榜。请一位同学试着用一种曲调把这首诗唱出来。

4、大家再看这幅画面是描绘的哪一首诗。我们一起背诵一下。能为这幅画面加一个标题吗?是一幅什么图。(雨中鸳鸯、鸳鸯戏水)

二:赏析:散文:

1、除了咏荷诗以外还有很多优美的散文,比如说有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近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 塘月色》等。对于一篇优秀的散文我们要懂得如何去赏析。我从中选择了几个句子为大家作示范。

2、大屏幕:

赏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 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并不显得娇媚。 析:独爱:表现作者对莲花的情有独钟,污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出而示染,写出莲花生于污泥但不受沾染,守身如玉、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濯而不妖,则表现莲花素净庄重的本质。

思:这篇文章能够被传诵千古的原因的是:周敦颐在文中塑造了一个标本式莲的形象:洁身自好,绝不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就是读书人的气节。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个立身之根本。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析:清香是嗅觉器官上的感受,而歌声则是听觉器官的感受,虽然感觉的来源是不同的,但都有一种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让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这是他们的共同点。这 种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通感。

思: 站在河塘边,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绿。一直连到天边,那种清雅、温柔就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觉:一首优雅的小提琴曲、触觉:妈妈的话语、微风拂过脸颊、妈妈的吻)

专题荷教案

仿照这个例子,从文中选择一个句子进行赏析。

三:创作:

1、动员:学了这么多优美的诗和文章,同学们一定也有创作的冲动了,下面我们小组展开竞赛,同学展示才艺,向名人榜进军。我请一位同学做记录员。

2、任务:第一组的同学:为荷花画一幅画

第二组的同学为荷花写一首诗,可以是现代诗,当然也可以是古代诗。写好了到前面来朗读。 第三组的同学:写一个以“荷 ,我的最爱”为主题的演讲稿,待会到前面来为大家演讲。希望在名人榜中能够看到大家的名字,祝大家好运。

第四组的同学请看大屏幕:我这里有一个剧本你们在短时间把他记上,然后 我请四位同学上前来为大家表演。

表演:(画外音)从前在一个清澈明净的河塘里,生活着许多荷花,他们齐心协力把河塘装扮得非常美丽,惹来很多人来观看,好多文人墨客还写了很多诗来赞美他们,当然赞美小妹妹荷花的是比较多的,时间长了,小妹妹荷花就有点飘飘 然了。尤其是对那黑不溜秋的大哥哥藕格外瞧不起,这一天“河塘里的故事”。

3、评讲:

老师也为荷写了一首诗,和大家一起共享。能理解吗?这首诗赞美的是荷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冲破黑暗,勇敢追求光明,义无反顾”每个时代我们这个民族都有像荷一样的人。周敦颐一生清廉,筑濂溪书院讲学如莲一样的高雅地活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用生命向世人诠释荷的气节。前不久,如荷冲破淤泥一般,国民党主席连战突破台独势力重重包围,毅然踏上和平之旅,观看影片:一个像荷一样的民族。

结束语: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荷用他顽强的生命力来到贫瘠的地球上,而一千一百年前,荷则悄悄走进了一个叫周的王朝,走进一个叫华夏的民族。从此以后他们就结伴而行,荷的

枝蔓已经伸进了这个民族的灵魂深处。今天我们在欣赏荷的美丽、高雅的同时也在感受着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和高贵。让我们为这种伟大和高贵而尽情歌唱吧!

【篇五】专题荷教案

《荷专题》教案

《荷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荷花的美,了解荷的有关知识

2. 学习咏荷诗文,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的领悟能力

3. 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 创作以“荷”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专题荷教案

一、导入专题:

出示谜语:“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莲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出示的谜语,并结合自己对荷花的印象,口头描述一下莲花

刚刚同学们作了简单的描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荷专题》,相信,你学习得越多,你对荷花的了解越多,荷文化对你的熏陶就越多!

二、阅读课本212226页关于《荷》的专题,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赏荷:观看“都市花影”栏目

第二三课时

一、下面呢,请同学们谈谈对荷花的了解(提示:可从荷花的别名、组成部分、种类、成语诗文等角度入手)

明确:

(1)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2)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3)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以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4)荷花和佛教的关系: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走进寺庙,随处可见莲花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慈眉善目;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向人间抛撒莲花(如天女)

二、咏荷:

(一并)荷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并赞美的对象,许多人文墨客都为之挥毫泼墨你知道哪些诗词?

明确:

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8226;王昌龄)

② 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莲 (宋&8226;辛弃疾)

③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宋&8226;周邦彦)

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宋&8226;李清照)

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8226;杨万里)专题荷教案

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8226;小池)

⑦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静乱世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夏韦太守良宰》)

⑧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 (白居易《长恨歌》)

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有关荷的诗句也不少,做过预习的同学会发现,我们的课本中也有“黄金屋”吧?下面请同学翻开课本到P213,看看课本上的五首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朗读,并说你喜欢的一句话,并说说为什么说喜欢它(35人)

(二)读《咏荷诗歌》四首,说说他们各自所写的内容及诗中表达的情感

1.《采莲曲》 王昌龄: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女,但作者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在田田荷叶、艳咽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画面中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首小诗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2.《莲叶》 唐 郑谷:

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贵品质这首小诗,意境优美,句句是画,它由舟行荷塘图、荷塘浣纱图、风摇荷叶图、鸳鸯戏莲图组成,这组画面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这首诗清新秀逸,是咏物诗,又是一幅色彩鲜艳充满动感的立体风俗画

3.《赠荷花》 李商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咏了荷叶“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现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婉曲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4.《白莲》唐 陆龟蒙:

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借吟咏白莲,全力着意于白莲的精神之美,

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三、读荷:《荷塘月色》选文文质兼美,请阅读品味

四、感悟荷花:

郑谷 荷叶 雨中留得盖鸳鸯 浣纱女呵护美好事物的善心 李商隐 荷 卷舒开合任天真 真诚而不虚伪 共荣同衰 周敦颐 荷茎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君子通达正直专题荷教案

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清新脱俗 清高 韩静庭 荷根 居下而有节 贫贱不移

甘居地下,托着花儿 辛苦为人,

柔中有刚

佘树森 莲子 莲子的心是苦的 苦心取得事业的成就 无比坚韧的品性

惊人的生命力

五、议荷:

1.说说你所了解的荷有哪些价值?

实用价值、精神价值

2.在这么多的咏荷诗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3.荷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为什么许多文人都喜欢吟咏它呢?你能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为什么吗?

托物言志

六、写荷:

1.认真观察,将你所见到的荷花写下来

通过刚刚的交流,我们已感受了荷花那清新淡雅,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纯洁我想,此刻,同学们的心中肯定涌出了许多对荷花的难以抑制,不得不流于笔端的情感好,下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来对你一节课中所了解到的荷花做了一下描绘,形式为:

我喜欢荷花,那是因为

(提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外形,一是从内涵即精神,也可以自拟角度) 建议及佳作推荐:见PPT.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于“莲文化”的现象?能否试试对菊文化、竹文化、牡丹文化进行赏析

第四课时:教学《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理解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重点]:

1.莲——君子的美好形象

2.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作品的主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往今来,描绘莲花的妙品佳作随处可见,文人墨客喜欢以莲言志,以莲比物,以莲兴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敦颐的《爱莲说》,去欣赏莲花那美丽的身姿,领略她蕴含的文化底蕴!

二、小组交流学案“预习导学”完成情况,字词句质疑解疑,课堂检测

三、文本研习:

1.文章标题是“爱莲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热爱与赞美? ——“予独爱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这一句通过细致描写莲的形象,表达了对莲的赞美,那么它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不急于回答)①指名读、齐读;②指名翻译;③快速背诵

④讨论总结:三个方面: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

⑤朗读指导:请用朗读来传达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读得有层次,有感情

指导:“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轻读以下三层,要读出层次感前两层亦可用描写语调读,有审美感情,读后作稍长停顿,再出末句,以突出莲的品格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①指名翻译:教师强调:之,结构助词,的“,者也”,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师: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请大家再来读上段中描写莲形象的那句话

②合作探究:作者笔下的莲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善于运用联想把莲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专题荷教案 七年级下专题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