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本《小猴子下山》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狗包弟》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学习目标:

1、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学习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忏悔意识,铸造坦诚真实的高尚人格。

一、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文革”和作家作品,积累了容易读错的音,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容易用错的词,理清了文章思路,分析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的前后变化。

这节课我们继续理解课文,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目标和探究的问题。

二、齐读课文后,学生分七个小组讨论上述问题,老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三、各小组推荐代表班上交流。

1、第一学习小组汇报:认识的人和小狗对艺术家分别表现出怎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钟)

认识的人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表面上冷漠无情,但有同情之心。原因:在那个人心惶惶的年代里,这些人心存怜悯,却害怕惹祸上身,不敢同情艺术家。另一种人则是完全不同情,他们麻木不仁,不屑一顾,虽然没有参加迫害批斗,但是,他们对艺术家抱的也是一种批判、看不起的态度。

小狗同情怜悯艺术家,有恻隐之心。

人和狗截然不同的态度说明:狗在动物中最讲情义,忠诚于主人,不见利忘义,不明哲保身。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自我保护的本能甚至自私的本性就会表现出来,特别是文革中到处是非颠倒,人情殆尽,世态炎凉。(当然也有不畏强暴、舍己为人、情义为重的)作者写文革,将狗与人两相对照,以狗衬托人,

明写狗之重情守义,暗写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缺失,甚至连狗都不如,凸显了文革的罪恶。

2、第二学习小组汇报:

本文的题目是《小狗包弟》,作者却在开头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7分钟)

结构上,讲述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引出下文小狗包弟的故事。或说引出话题,起铺垫作用。(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称为楔子,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内容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是普遍现象,让人看出狗的忠诚,人的冷漠与残忍。这样安排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主题。

表达效果方面: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更能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煎熬与忏悔。

特别提醒:高考常见的命题方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角度如下:

内容上,要考虑语段表达了什么意思,语段与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联系,或在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

结构上,要考虑语段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开头。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或为下文提出观点作铺垫,或为引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作铺垫。

②在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③在结尾。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

表达效果上,考虑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其作用。

3、第三学习小组汇报:找出文中的过渡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5分钟)

①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的那条狗。”(由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想起小狗包弟,自然引出下文。)

②第六自然段。“你的小狗怎么样?……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引出下文红卫兵抄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小狗难逃厄运的悲惨结局。】

4、第四学习小组汇报:(8分钟)

找出描写小狗包弟的语句,读一读,概括小狗包弟的特点。说说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它有什么要求时……不停的作揖”;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第4自然段“我的爱人箫珊页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总要想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不住地摇头摆尾”。

聪明可爱、伶俐乖巧、有情义、通人性。

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者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越能突出小狗包弟命运的悲惨,时代的疯狂,人性的变态。

5、第五学习小组汇报:(7分钟)

找出作者悲伤自责的语句,(见课文34页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谈谈自己的感悟。(见课后题一中2、3问)

作者是一个善良、坦诚正直,自责自省、勇于解剖自己的人,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不排除有软弱的一面)。巴金老人发自灵魂深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反省历史的呼告。

做人应该有良知,要善于解剖自己,有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反省意味着进步,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犯了错误,如果不知反省是没有前途的。

6、第六学习小组汇报:你认为作者写这本文讲述了小狗包弟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的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文革的反思与批判,对自己胆怯虚伪明哲保身的反省,对小狗的悲怜、歉疚和忏悔之情。

四、总结:(2分钟)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的思索,此文有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的善良天性的作用。我们要学习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培养忏悔意识,铸造坦诚真实的高尚人格。

五、课堂作业。(8分钟)

1、老师引导:著名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伤害过别人,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我们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我们应该有忏悔意识,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心底那的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你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2、学生反省:我们曾经伤害过父母、亲友或同学、老师等,下面请同学们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当众亮出答案,我相信大家有这个勇气。

六、课堂作业:完成《金榜》p50第一大题,抽签汇报。

注意:先计算朗读一遍的时间,如果时间不够,可删去齐读课文和第1题。

朱琳

【篇二】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2017部编版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三】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省公开课设计)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篇四】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14《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br&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篇五】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部分《18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案

18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篇六】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2017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 18小猴子下山教案

18 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

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

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篇七】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安乐小学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公开课 教学设计与反思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部编本小猴子下山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本《小猴子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