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黄山奇松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黄山奇松教案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赵丽红)

16 黄山奇松

澄江县高西小学 赵丽红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三.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屹立”、“ 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预习课文,做好批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景色秀美宜人,名山大川数不胜数。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游览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领略黄山风光的独特

奇妙之处。(播放黄山风光)

2.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了黄山风光,看完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学生回答)

3、是啊,同学们,欣赏了黄山风光,老师也觉得黄山实在是太美了,真想亲自去看一看。难怪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哪“四绝“闻名于世?(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 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现在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板书:奇松)(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语:但是,同学们要去黄山看奇松,来到黄山脚下还得买门票呢,可是老师听说了一个好消息,大家在预习时很认真,顺利通过字词、句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这三关的话,门票就可以免费领取了,走,我们快去领门票吧!

1.词语:读一读

陡崖 屹立 情有独钟 姿态优美

盆景 宾客 饱经风霜 充满生机

声誉 屏障 卧室

2.句子:

①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重点指导“遒劲”,尤其是多音字“劲”,容易读错,多读几遍。)

②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句子较长,指导学生注意了停顿,就能把句子读好了。)

3、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述:只要我们来到黄山,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看它们来了。(课件播放)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喜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设疑: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这玉屏楼可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课件播放玉屏楼)那么,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学生回答后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它们到底“奇”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读小提示:用不同的符号划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并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奇在什么地方?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3)交流

指名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先来看第一句:

句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学生抓重点词谈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①从“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从“枝干遒劲”( 借助图片、联系校园中的松树、所查的资料图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遒劲:雄健有力。也指诗文、书画等雄健有力)。

③从“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一千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指名回答。)(播放课件)

④指导学生用“饱经风霜”造句。

⑤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让这棵一千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我们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

②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

③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④指导朗读句二。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 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处就有一副迎客松图,还有许多饭店入口处也都有迎客松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④再指导朗读句三。

(4)课件出示小诗,师生一起朗诵。

(5)师生共同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句,运用联系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利用工具书等方法体会迎客松的“奇”。

(6)用上述方法自学陪客松、送客松。

过渡:其实,除了迎客松外,还有两种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A、课件出示陪客松图片,学生说出陪客松的“奇”。 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 板书:绿色的巨人)

B、过渡:那么这个绿色的巨人会真诚相陪客人同游黄山的哪里呢?(播放课件)

C、师生齐读小诗。

D、课件出示送客松图片,学生说出送客松的“奇”。 相机理解“天然盆景”( 板书:天然的盆景)

E、课件展示人工盆景,让学生与天然盆景有所区别,再一次感受送客松的“奇”。

F、课件播放送客松,师生齐读小诗。

(8)指导朗读 。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可真是一个观松的好地方,我们站在上面已经看到了三棵奇松,我们一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深深地吸引住了,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松树,下面就让我们再去看看其它的松。

(1).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师相机板书:千姿百态)

(2)、到底有哪些姿态呢?(引读第二句)

(3)、理解“屹立”,并用其造句。

(4).发挥想象说话。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 );有的从山腰斜出,像( );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如同( );有的仰望天空,像在( );有的卧在山间,似乎(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说话后播放课件,出示黄山各种形态的松树)

(5).这些松树的造型太神奇了,看看这一段是什么结构?(总—分—总)同学们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它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它三绝:怪石、云海、温泉。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叮咚的泉水,姹紫嫣红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难怪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想不想亲自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啊!同学们回去可以把这美丽奇特的黄山风光介绍给你的父母,说不定他们一心动,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

【篇二】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参赛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教案背景

本教案是我为评选寿光市优质课而设计的,经过我多次讲课、备课、反复修改,我校语文教研组集体多次听课、评课、议课、磨课,才最终定格,凝聚了我和同事们的心血。

教学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集文本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引题,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突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总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说句话。黄山奇松教案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和欣赏图片指导学生了解会黄山三大名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助、指导点拨、感悟升华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

生:去过。谁来介绍介绍你眼中的黄山?(说得真好!)

师:没去过的同学想不想去看一看?(去过的想不想再到黄山游览一番?)

生:(高兴地)想!黄山奇松教案

2.师: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到黄山去游览一番。

(播放“黄山风景”动画图片)

师:(相机配乐解说)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

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欣赏的就是黄山奇松——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下这四个字——(板书:黄山奇松)

过渡: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哪里?

黄山有哪些奇松?

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黄山奇松》——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好标记。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师巡视过程中小声提醒了个别学生读书的姿势,初读给足时间。)回答刚才的问题。

3.生读完后,师问:黄山有哪些松树?(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师随机板书。

过渡:这三大名松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符号标出来。

三、 精读感悟

(一)品味迎客松

师: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代表”什么意思?给学生思考时间。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人们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人们马上也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师: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到你刚才标出的句子,再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可以找出有关的句子或词语。

1.姿态奇

生: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结合图片讲,理解“遒劲”(粗壮有力)谁来读一读?

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2、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品“饱经风霜”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点击课件( “饱经风霜”)那么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出示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学生自读。

(要点包括:黄山松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师:读了刚才这段资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在1700多米高的悬崖上800多年了,你经历了哪些困难?提示春夏秋冬有哪些恶劣的天气(恶劣的天气)什么?

生:我经历了风吹日晒。

生:暴雨如注,雷电交加、寒风呼啸、飞雪压顶、

生: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

师:这不正如课文中所说——“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谁来说?(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 谁来完整地把这句话再读一遍?你从中体会到迎客松?

生:坚强不屈

生命力顽强

过渡:迎客松还有什么奇特之处?

5、悟“热情好客”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迎客松吗?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篇三】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篇二:黄山奇松优秀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篇三:黄山奇松参赛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教案背景

本教案是我为评选寿光市优质课而设计的,经过我多次讲课、备课、反复修改,我校语文教研组集体多次听课、评课、议课、磨课,才最终定格,凝聚了我和同事们的心血。 教学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集文本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引题,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突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总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说句话。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和欣赏图片指导学生了解会黄山三大名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助、指导点拨、感悟升华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

生:去过。谁来介绍介绍你眼中的黄山?(说得真好!)

师:没去过的同学想不想去看一看?(去过的想不想再到黄山游览一番?)

生:(高兴地)想!

2.师: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到黄山去游览一番。

(播放“黄山风景”动画图片)

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欣赏的就是黄山奇松——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下这四个字——(板书:黄山奇松)

过渡: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哪里?

黄山有哪些奇松?

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黄山奇松》——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好标记。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师巡视过程中小声提醒了个别学生读书的姿势,初读给足时间。)回答刚才的问题。

3.生读完后,师问:黄山有哪些松树?(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师随机板书。

过渡:这三大名松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符号标出来。

三、 精读感悟

(一)品味迎客松

师: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代表”什么意思?给学生思考时间。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人们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人们马上也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师: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到你刚才标出的句子,再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可以找出有关的句子或词语。

1.姿态奇

生: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结合图片讲,理解“遒劲”(粗壮有力)谁来读一读? 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2、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品“饱经风霜”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点击课件( “饱经风霜”)那么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出示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学生自读。

师:读了刚才这段资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

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在1700多米高的悬崖上800多年了,你经历了哪些困难?提示春夏秋冬有哪些恶劣的天气(恶劣的天气)什么?黄山奇松教案

生:我经历了风吹日晒。

生:暴雨如注,雷电交加、寒风呼啸、飞雪压顶、??

生: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

师:这不正如课文中所说——“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谁来说?(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 谁来完整地把这句话再读一遍?你从中体会到迎客松?

生:坚强不屈

生命力顽强

过渡:迎客松还有什么奇特之处?

5、悟“热情好客”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迎客松吗?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篇四】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学情分析:

就本文而言,由于学生对黄山以及黄山奇松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体会情感出现障碍,对感悟课文内容,读好课文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如何结合本课的实际,准确定位好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好本节课的立身之本。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抓住读写结合切入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发挥想象的方法写出黄山松的“奇美” 。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先学后教、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学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圈划批注、情境体验等。

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加入录像、图片等资料将语言的理性表达转化为丰富影像的感性展示,以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思维领域,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观看视频、谈感受。

1、交流黄山四绝的资料。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引导孩子将资料删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的亲身经历较少,课前让学生搜集黄山“四绝”资料,初步感受黄山的奇美,激发阅读期待)

一、读课题,抓文眼,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分)

同学们,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黄山中最绝的板书:黄山奇松。

看课题你觉得作者是抓住哪个字什么来写的。突出奇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初读课文感受奇松。(8分)

1、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看看生字掌握的怎么样了。指名读。课件出示词语:屹立 宾客 陡崖 卧倒 郁郁苍苍 枝干遒劲 枝干蟠曲饱经风霜 姿态优美 千姿百态

2、讲解劲读音。jìn 力气,力量:劲头、费劲、干劲。

jìng 坚强,刚强:遒劲、强劲、刚劲。

枝干遒劲怎么理解的?学生说。补充图片:看,松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别依然雄健粗壮有力,依然焕发着生机,这就是:枝干遒劲。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只是机械的了解字典中的解释,并没有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如:“遒劲”这个词语,学生一开始解释单纯是字典上的意思。在理解“遒劲”一词时,让学生观察松树的枝干,学生不难发现它的枝干笔直、粗壮、挺拔、有力等,其实这就是“遒劲”的意思,学生头脑有了表象的思维,理解词语可以说是由浅渐深,逐步自己构建的过程。对其词语的含义理解得也更加精准。

卧:看这个字。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左边的臣像是眼睛竖着。右边的卜相当于人伏案休息。(汉字渊源)看老师怎么来写请你在田字格中描一个。

生字掌握好了,看看书读的怎么样了。开火车读,其余同学思考:课文围绕奇写了哪几棵松树?

三、研读课文,点拨探究,品味奇松。(15分)

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呢?先从迎客松看起。

课件出示: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表现迎客松奇的句子,多读读仔细品味。(学生默读勾画品味)

设计意图:由一个大问题入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呢?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学习,注重了方法的指导: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体会,用几个关键词写出自己的感悟。要求学生先读书,自己批注,再交流,老师指导提升,指导感情朗读。这样把老师的指导导,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之上。

交流

(一)迎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生谈)

1、名字奇特。

2、奇在姿态。

(引出课件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A、问:哪里奇?读出奇。(谁说谁读出奇)一人读。

B、作者是怎么写的呢?板书: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C、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发挥想象读出迎客松的奇特。(两人读)

D、大家看(屏)这就是迎客松和你想象的一样吗?请你一边读一边结合画面再体会一下迎客松的奇特。

3、过渡:除了样子奇特还从哪里看出奇特。

奇在饱经风霜生命力顽强。还奇在哪?读出奇特。

出示课件: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A、大家看这句话中的几个词语,你再读读这几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颗迎客松?生说。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

B、这样充满生机的迎客松它却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的呀?结合你课前查的资料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一下。生说。

师:是呀,(课件)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岩石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 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看了这些资料你又对迎客松有了怎样的认识呢?(生说) 把你的理解带到句子中再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找两人读)

C、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资料记载这棵迎客松已经有1300多年的树龄了,这其中它经历过无数的春夏秋冬。

春天到了,却干旱少雨。迎客松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生答。 夏天到了,酷热难耐,头顶火辣辣的太阳,岩石烤的烫手,迎客松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秋天到了,别的树叶都黄了,成片成片的落下来,迎客松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篇五】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

一、 教材简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陪客,送客”,这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二、

1、

2、 教学目标: 认识6个能识会写的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重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情感

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大好河山,咱们贵州也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你们去过贵州的哪些地方呢?(有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有神秘的织金洞,有辽阔的龙里草原,还有一到春天就漫山遍野开放的百里杜鹃)你们爱这些地方吗?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情有独钟”它可以表达你们对这些美景的偏爱。 你能用“情有独钟”说句话吗?

2、 下面听老师读一段文字,大家仔细听听,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人们对什么的偏爱。对,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欣赏黄山“四绝”中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把生字读正确了吗?指名读生字,新词。黄山奇松教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老师听同学们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和同学读一读,范读课文,提出要求:黄山松“奇”在哪里?

2、全班交流 (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多种方式朗读第一段。

(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

3、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

默读课文,你对文中的哪棵松树“情有独钟”呢?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拿起笔,把描写这三棵松树的句子分别找出来,再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4、全班交流

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5、学习“迎客松”

A、迎客松枝干怎么样?(读出枝干粗壮,雄健有气势)

B、“饱经风霜”——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据了解,这棵迎客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八百多年里,她经历了哪些艰苦困苦呢?她又怎么表现的呢?

呼呼的北风来了,迎客松仍然( )

炎炎的烈日来了,迎客松仍然( )

C、迎客松,顾名思义,欢迎客人的。文中怎么写的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想象,热情的迎客松对游客们说些什么呢?(板书:热情欢迎)

D、人们一提到黄山,就想到黄山松,一提到黄山松就想到迎客松。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更是黄山的象征,甚至是整个安徽省的象征。文中用上了“乃至”这个词,所以后半句要重读。(指导朗读句子)

E、小结,老师已经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迎客松的奇,感受到了你们对它的情有独钟。

7、自学“陪客松”“送客松”(板书:陪同欣赏、依依不舍)

(五)、总结全文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因此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想去黄山游一游吗?把黄山的美景讲给父母听,打动父母的心,让父母假期带着你们去游黄山。

五、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热情欢迎

陪客松 陪同欣赏奇

送客松 依依不舍

【篇六】黄山奇松教案

最新管建刚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三大名松的描写角度来明白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2、根据三大名松的描写顺序明白写作顺序与游览顺序的区别。

3、通过朗读,了解描写方法的多样性,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重点:通过分析三大名松的描写角度来明白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难点:根据三大名松的描写顺序明白写作顺序与游览顺序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引出奇松

1、 提问:

预习了课文,检查一下,不看书。第一个问题: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哪四个?()按顺序说:一奇松二怪石三云海四温泉。第二问:到黄山去看松树有一个最佳观看的地方是哪里?()这个玉屏楼曾经被明朝的一个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就是黄山最美的地方,之所以称玉屏楼是黄山绝胜处的原因之一是那里有三大名松。第三问:哪三大奇松?(换一个顺口的顺序)板书(三棵松)

2、 板书课题,打开课文。

二、走进奇松,感受写法

1、 第四问:这篇课文有几小节?哪个小节重点写了这三棵奇松?

2、 请自读第二小节,在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下画直线、陪客松画波浪线、迎客松画虚线。(下去巡视,并作指导:虚线画得有条理,大小长短适中)

3、 核对答案。(多媒体,这是写迎客松的,画对的举手;这句是写陪客松的,画对的举手;最后两句是写送客松,你会发现送客松几句?陪客松几句,迎客松几句?我们要来读迎客松的三句。推荐班级朗读高手。(三人分别读,板书并起名)带读第一句,这是写迎客松的姿态,第二句是写了名字的由来,第三句代表地位。一棵树能代表一个城市。三句话写了三个内容,第一个是姿态,第二个是名字由来,第三个是地位。(边讲边板书)三个同学改名。为什么迎客松叫迎客松,是因为,我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之所以称它为迎客松是因为它有读——三位同学,他是——

4、 大家看陪客松只写了一句话这句应该谁来读?想好了没有,想好了指向谁,就由谁来读。请伸出右手指向那位!指名说原因。之所以称它为陪客松,是因为它如同一个读:()请名字由来读读这句。这是写陪客松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读——

5、 再看,送客松有2句,第一句,你认为第一句应该由谁来读?伸出你的手,答案伸向姿态,姿态来读。一起来读读迎客松的姿态。还有一句写的是什么?谁来读?请伸手!第二句写的是名字由来,之所以称它为送客松是因为——

6、 看图认松。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三棵神奇的松树。这是哪一棵?这一棵是?这一棵又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伸出手臂来示范一下。

7、 发现写法。

之所以称它为迎客松是因为它——,之所以称它为送客松是因为它——,哪一棵送没有写到姿态呢?为什么?因为陪客松直直的,姿态挺拔的树我们都见过,所以作者很有水平。只读了一次的是地位。指名读,为什么只有一次?为啥只写了迎客松,因为它是名气最响的。作者会考虑哪里是不必要写的本领值得我们学习。(板书:不必写)那为什么名字写了三次?一般的树是没名字的,名字是怎么回事呢?所以作者很巧妙,他知道名字由来必须要写(板

书)这就是写作文的奥秘,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必须写的,什么是不必写的。

8、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黄山奇松》,三棵树是:一:二:三:奇松的奇,第

一:第二:第三:我们在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以后,就知道写作文时什么地方是必须写的,什么地方是不必写的。

三、了解千姿百态

1、 可老师认为第二自然段不是写的最美的,课文有一段比第二段更精彩,这一段你们更要

记住。请看第三自然段,画出你觉得最美的一句话,看看我们的眼光是否一致。巡视点评。

2、 (出示: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壮如黑虎,有的形似

孔雀)请画这一句的一起来读读。第一个小分句是正面描写,树长什么样?读:(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树长什么样子?一起读、齐读、做动作。你见过松树睡觉吗?这是用了什么修辞?出现了六个或,这段里面有一个词语可以解释,是哪一个?板书(或,有的)

3、 我们把六个“或”换成“有的”再来读一下,这样改是改好了呢?还是改蹉了呢?(读

的不顺畅,意思一样,可是读不顺口了。)只有这样写,才是最顺的,我们要学习作者用词的巧妙。出现六个或,就形成了排比句式,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黄山松树的奇特。

4、 接下来“有的”只有两个,一起读。如果接下来的有一个小分句,这个句子应该是几个

字?。6个字,前面两个是(有的)后面两个是(动物名称)。谁来说几个动物,要字数相等。(相机板书)

5、 学习续写句子。

那中间的两个字应该写什么呢?“如、似”“形、状”都是外形,(仿佛、好似、犹如)最好不要重复,老师这里有一个词语,大家来看看行不行?貌似。我们一起来读读:造出的第三句顺口吗?感觉如何?(怪异、诡异)貌若后面一般搭什么呀?一般是人,夸女子貌美,我们可以说貌若天仙,男子帅气,一般说貌若潘安。

6、 体会作者用词的妙处。

现在我们和搭配合适吗?所以作者只写了两句,少一句也很美,这叫残缺美。读起来也很美。(作者也和我们一样,他也想写三个,可是他冥思苦想,也找出不出这样美的第三句,找不出来,所以他只能宁缺毋滥,最后整个句子是这样的,)读:

7、这有的,状如、形似有着我们汉语的奥秘。

四、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四绝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棵松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个奇(姿态奇、名字奇、地位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写作文有必须要写,也有不必写的;还知道最后一段有29个字恰到好处。精彩的语言就是一个字也不能改,神奇就在这里,读:(花半分钟记住它)

2、黄山的美景让人着迷,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老师给你们创造一个机会,把今天看到的黄山风光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说不定会打动他们的心,会真正带你去游玩呢! 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必须写+不必写

或=有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黄山奇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