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板书设计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绥德五小—贺晓慧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长方形的周长》(教材48页和49页)。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指明说说)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在我们教室找找。由于实际需要,经常需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节我们就重点研究长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指明说说,而后老师小结)

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2、谈话:圣诞节和元旦节快要到了,想举办晚会庆祝吗?(想)那就把我们的教室打扮的漂漂亮亮吧!给黑板的四周挂上彩带,那就需要先买彩带,买多长彩带合适呢?这就需要我们先计算黑板的周长。(理解黑板的周长就是需要买彩带的总长度)

(1)测量黑板的长和宽。

(2)尝试计算。(展板出示学生不同算法)

(3)多媒体出示3种不同的算法,比较哪种最简便。

400 +140+ 400 + 140= 1080 cm

400×2 + 140×2 = 1080 cm

(400+140) ×2 = 1080 cm

3、解决教材第一个问题:

量一量,算出右面长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尝试计算。

(2)指明汇报,集体订正后并优化算法。

4、解决第二个问题:

正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量一量,算一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独立探究;

(2)指明汇报,集体订正后优化算法。

5解决教材第三个问题:

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

(1)指明说说;

(2)小结并多媒体出示:

长方形周长 =(长+宽)×2

正方形周长 = 边长×4

5、 解决教材第四个问题:

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 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笑笑的围法:(引导学生说:长边靠墙)

指明汇报不同算法,多媒体出示不同算法:

4+6+4=14(米) 4×2+6=14(米)

(2)想淘气的想法:(引导学生说还有一种情况是:宽边靠墙) 学生计算后指明汇报,老师多媒体出示不同算法:

6+4+6=16(米) 6×2+4=16(米)

答:可以长边靠墙围,需要14米长的围栏;

也可以宽边靠墙围,需要16米长的围栏。

三、检测训练:

1、判断题:

(1)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 )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3)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2、完成教材49页练一练第1和2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之处:1,能灵活处理教材,把例题作为练习课来处理较好。2,能抓住错误为资源的案例,这样突破了难点;3、课题因为真实才会有非常精彩的瞬间。4学生在课堂上不畏惧,能各抒己见;5、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引导到位,学生参与度高。

不足之处:对于整堂课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学生汇报不同方法时说的较多,时间用的比较多,导致没练几个题就下课了。时间性把握的不够好,今后课堂中一定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把控好时间。

【篇二】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教案

教材说明: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学情分析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前测:

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提问及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认识,80%的学生掌握较好。因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说完整话。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呢?

生:围成一个物体的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如我们的数学书的周长(边说边比划)

生:围成一个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比如三角形就是三条边的总和,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和,""有几条边,就是把几条边加起来的总和。

师:说的真好。(拿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谁愿意来指一指,长方形、正 方形周长是指哪里的长度?(学生上来指出)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 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义。同学们,你们也有和老师一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你能判断那个的周长长一些吗?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谁长一些”来引导学生的猜想,激发探究欲望。]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现在有三种不同意见,现在老师请你们自己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的 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先量什么边?

生:我想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师:说的真好!那么该怎样量?又怎样算呢?

生:我认为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好!现在请你们拿出长方形的卡片,动手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

师:长方形的周长怎样算呢?请四人一组互相交流完成汇报。

生:1.根据周长的定义去求,就是求长方形4条边的长度之和。

5+3+5+3=16(厘米)

周长=长+宽+长+宽

2.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先求两个长的和,再求两个宽的和,最后把 它们加起来。

5×2=10(厘米)

3×2=6(厘米)

10+6=16(厘米)

周长=长×2+宽×2

3.在长方形的4条边中,因为一组邻边的和恰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周长等于一组邻边之和的2倍。

(5+3)x2=16(厘米)

周长=(长+宽)×2

师:你们真棒!自己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生:我喜欢第一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生:我喜欢第二种,它是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就行了。 生:他说得是对的!原来我也是这么算的。后来又想: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正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2不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吗?所以我 喜欢第三种方法,这种方法最简便。

师:你真了不起,既尊重同学的发言又有自己的见解,我们为他鼓掌。 师:我们无论用哪一种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师:说得好。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量一量,算 一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量的每条边的长度是3厘米,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

3+3+3+3=12(厘米)。

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生: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4条都相等。用乘法计算:3×4=12(厘米)。

周长=边长x4

师:你真棒!比较上述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生: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要想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需知道什么?

生:必需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长方形只要知道长和宽就能求出周长,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现在我们做个练习。

三.拓展延伸

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长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同学们自行计算后交流反馈)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齐声回答知道了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的特征,在教学中创设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这样的情境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自己动手操作,层层闯关,再全班交流、

的课堂氛围,并了解、参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调控课堂教学进程。 汇报后,使学生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整个教学中,我们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了解、参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调控课堂教学进程。

【篇三】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 X2

(二)

1.

师:你现在能计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还必须知道什么?

生:长和宽

出示数据,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学生计算方法

板书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5X4=20(厘米)

3.概括和归纳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边长X4

小结:刚才我们所探讨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归纳了它们周长的计算公式.那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些公式来解决猫和老鼠的争论的问题了吗?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前图形

老鼠找来了米尺,量出了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我们帮他们算算,谁走的路线长?

谈话:原来,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同学们的科学地计算,它们心服口服一起在草地上暖洋洋地晒起太阳。

2.算一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单位:分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逐步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亲自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下面我从教学的三个方面谈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生活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课堂伊始,我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图片,设计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寻求新知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周长,只要结论正确,我都给予肯定。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由此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三、巩固练习,加强实践

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初步掌握,精心设计习题。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一步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运用。

以上的教学环节,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活动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努力实践了“发展为本,主动参与,重在思维、合作成功、探索创新”的教学理念。本节科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对长方形的公式(长+宽)×2的读法,未能加强引导。

2、对于有难度的习题,给学生探讨时间短。

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多,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差。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能力,在设计练习时,应充分备好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算式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的感觉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总之,课堂是一面镜子,它会折射出课堂教学中的完美和不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认识与实践,虽不完美,但同样具有一处独特而真实的探索意义,让我们共同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篇四】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案(公开课)

教材分析:

本课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标题为“长方形周长”,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把正方形周长作为特殊的长方形来呈现,根据其自身的特征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二是不出现周长的计算公式,教科书中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探索并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长方形周长

一、 复习“周长”的意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首先是从周长的名字想到──周长就是一周的长。比如,三角板的周长就是三角板一周的长度。

生:围成一个物体的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如我的腰围、胸围等等(边说边比划),还有一棵古树的树干的周长,就是围绕树干的一周的长度,我上次看到一本书讲,有一棵古树的树干的周长有十几米呢。

生:围成一个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比如三角形就是三条边的总和,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和,五边形就是五条边的总和,六边形就是六条边的总和""反正有几条边,就是把几条边加起来的总和。

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谁愿意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的长度?(学生上来指出)

(学生讨论、反馈)

师:(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圆形)老师这里有许多的平面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红笔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同学们拿出桌上同样图形的纸描起来)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通过举例子、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复习“周长”的含义,体现“周长”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摒弃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背定义”的复习方式。]

二、 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周长是有长短的。你能判断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谁长一些”来引导学生的猜想,激发探究欲望。]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现在有三处不同意见,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让大家心服口服。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讨论,或同桌交流)

生:我想用一根细线来“围”住图形,然后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生:我想把这两个图形都围绕一个尺子滚动一周,就能知道论谁的周长大一些了。 生:我想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可以求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也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但是,如果我们要大家比较的不是两个图形,而是两个不同操场的周长,那么用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又比较准确呢?

生:用“滚”的方法是不行的,“围”的方法太麻烦了,用“先量再算”的方法比较方便准确。

[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

师:我们先来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这位同学想到先量后算的方法。那么该怎样量?又怎样算呢?

生:我认为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一)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对!现在,请同学们看题(出示课本上的例题:一个长方形,先量一量,量出长5厘米,宽3厘米(在图片上标好长和宽),周长多少厘米?)请大家独立思考完成。 (同学们独自进行计算后,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

(1)5+3+5+3=16(厘米)

周长=长+宽+长+宽

(2)5×2+3×2=16(厘米)

周长=长×2+宽×2

(3)(5+3)×2=16(厘米)

周长=(长+宽)×2

师:大家自己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生:我喜欢第一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把四条边加起来算周长的方法”确实不错!大家说,对不对? 生:我喜欢第二种,它是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就行了。 师: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生:他说得是对的!原来我也是这么算的。后来又想: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正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2不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吗?所以我喜欢第三种方法。

师:这位同学既尊重别人的发言,又很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同学鼓掌!(大家齐鼓掌)其实,大家刚才都在动脑筋、想办法,都不错!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肯定学生各种算法,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也没有十分强调哪种方法最简便,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思想,目的有两个:一是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逐步学会表达的自己想法;二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二)正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现在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 生: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

生: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

师:现在有一个正方形,请你量出它的边长,并计算它的周长。

(同学们自行计算后交流反馈)

[同样是体现了计算正方形周长的不同策略,让学生从中体会正方形其实就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谁来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的周长?(小组讨论、总结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集体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格子图中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量一量、算一算,验证自己的发现。

[鼓励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防止死记硬背,更是对周长本质理解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长、正方形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师: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生独立思考,之后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师引导学生尝试画一画,表示出题目的意思)

生:围栏6米长的边有一条,4米长的边有两条。(利用墙做6米长的围栏)

生:围栏4米长的边有一条,6米长的边有两条。(利用墙做4米长的围栏)

师:那请你们说一说为什么围成的围栏只有三条边?

(充分理解一面是墙,加深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那请你把这两种方法都算一算吧。

三、 周长计算的应用

1、 周长的基本应用。

出示书第49页的第1、2题。

2、 引深拓展。

出示书第49页的第5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观察并找到捷径,体会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周长和原图形的周长相等。]

【篇五】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案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孙多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四根棍子 刻度尺

教学过程 :

一 温 故

1你会填吗?(依照第一行填第一行)

3+1+3+1=8 3×2+1×2= 8 (3+ 1 )x2=8

2你会说吗?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形的周长>

(1)(多媒体演示一段录像,最后定格在长方形的玻璃碑上)设置问题给这块玻璃向上铝合金边需要多长的材料?(长3米宽2米)

(2)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的特征和周长

二 知 新

1动手实践操作

请拿出你准备好的学具,你能摆出一个长方形吗并算出它的周长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肯定了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指导学生解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四种方法的方法,并用多媒体演示相关内容(方法一由老师先演示,其余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完成)

方法1、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求周长。 【演示:周长=长+宽+长+宽】 方法2:长方形对边相等,用两条长加上两条宽,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长+宽+宽】

方法3:长方形对边相等,分别求出两个长和宽, 再相加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2+宽×2】

方法4:长方形对边相等,先求出一组长和宽的和, 再乘2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宽)×2】

同学们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通过引导同学们对四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肯定了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同时总结出简单且容易理解和应用的第四种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三 时 习 之

我会判断:

1、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 )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 )

3、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

我是计算小能手

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3+6)×2

=9×2

=18(厘米)

(2+5)×2

=7×2

=14(厘米)

我会应用

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我会思考: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哪条路近些?

四.全课小结:

我学到了什么?长方形周长=(长+宽)×2

五.作业:课本47页第3题

六.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两个条件:长和宽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