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古诗五首课件七年级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知识点梳理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题:《饮酒》共20首,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课

文选的是第五首,是历来传送的名篇。

一、词语注释:

1. [结庐]: 在这里意为“居住” 2. [人境]人世间。

3.「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为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4. [何能尔]为什么能够这样。尔,如此、这样。 5.「山气」二句:意为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6.「此中」二句:意思是: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辨:辨别,说明 7.[见]通常读作xiàn出现

8.[悠然]自得的样子。 9.[南山]庐山。 10.[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11.[相与还]一起归还。 12.[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3.[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4.[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心高志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15.[佳]美好。 16.[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17.[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8.[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二、译文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扰。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只要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中望见郁郁葱葱的庐山,有悠然自得的兴趣。 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鸟儿结伴而归。这里面蕴藏着隐逸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

三、 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第一层,表达了作者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四、这首诗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了(优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五、诗句分析: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明确: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精神超凡脱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见”字能否改成“望”字?为什么?(明确:不能,“见”字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字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是指什么?(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④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悠然自得)的心境。(或者 “恬静闲适”)

四、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一、词语解释: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 客路:旅途。 3.青山:指北固山。 4.行舟:乘船前行

5.绿水:长江 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3.旧年:未尽的一年。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家书(家信)。

16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7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二、翻译:

游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帆儿被风鼓了起来。残夜未消,一轮红日却孕育而升,旧年尚在,江上已是春意盎然。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三、课文分析 1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宽阔博大的胸襟。

2、一二两句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

三四两句写江水浩淼、视野开阔的景色。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五六两句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七八两句写思乡之情。

3、这首写景诗的特色是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相思,即景生情。

★ ※4、、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诗表明时序的交替急不可待,作者用拟人的写法赋予“海日”和“江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两句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意义。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5、主题思想: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宽阔博大的胸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2、首句写早春的背景。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3、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4、三、四两句对初春的喜爱之情,将初春早色与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5、思想感情: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写,突出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后称“乐府诗”。多大多咏边塞征战之事。

【注释】 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黑云:比喻敌军 摧:毁坏。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晚霞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近似紫色。 燕脂:这里形容战场上战士的鲜血。 临:抵达。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才、招揽隐士。 玉龙:这里代指剑。 君:君王。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夜色中,塞上泥土中鲜血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2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霜重鼓寒声不起。

A、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黑云”“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A 、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后四句写半卷”写出 援军悄然行军,“临易水”交代交战地点。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3、主题思想: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靠近北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课文分析:

①第一层是前三句,全是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与乡思。

枯藤老树昏鸦:写出秋末之景,渲染出一种熊色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流水人家:推出一幅优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想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引发游子的乡思。 古道西风瘦马:写孤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②第二层是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夕阳西下: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

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2、主题思想:这首散曲,抒发了一个天涯游子在秋天里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3、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为什么?

答: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因此,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4、把这首小令想象成一幅画,画面上所描绘的景物,表现的是一种深秋傍晚萧条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孤独凄凉悲伤惆怅的心境。

5、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分析一:运用大量的名词,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词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或者分析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十种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地表达了词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篇二】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诗词五首教案精美

语文版七下第七单元第三十课

诗 词 五 首

[幻灯片2 : 题目 等待上课时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学习目标] [ 幻灯片3: 展示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把握作品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

3、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4、激发学生想象,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把握作品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活动准备]

(一) 布置自学任务:

1、正确朗读诗词,借助资料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查找资料,了解这五首诗词的作者概况和写作背景。

(二)查找有关本课的音频、视频资料。

(三)整理归纳练习检测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幻灯片3、4)

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国的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艺术光芒能直抵我们读者心灵,感召我们的人生。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数量繁多、文质兼美的古代诗歌更是我们今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我们就一起从这些诗歌中选取五首代表作来学习,共同感受古代诗歌非凡的魅力。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5)

三、学习《迢迢牵牛星》(幻灯片6)

(一)古诗导入

1、众所周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经典之作。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个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幻灯片7-10)

故事介绍: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是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玉帝察觉此事,便派王母娘娘下凡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此事感动了玉帝,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架桥,在天河相会。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

唐人《七夕》诗云: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着看。

2、千百年来,围绕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很多文人墨客写下感怀之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最早传诵这一神话的古诗《迢迢牵牛星》,看看这首诗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了解相关常识(幻灯片11、12)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第十首,以诗的第一句为题。

2、简介《古诗十九首》

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五言抒情诗。它们大多抒写游子、思妇主题,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但是,它们没有题目,也不知作者是谁,因此就被笼统地称为“古诗”,意思指它们是魏、晋以前的古人所作的诗。西晋以后很多文学大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的作品。也是在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作品总集《文选》,从这批“古诗”中选取了十九首。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

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作品在梁代已获高度评价,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三)课文朗读

(1)聆听范读(幻灯片13)

学习诗歌,贵在朗读。下面请先听范读,听读中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语句的节奏停顿。

(2)听读检查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听读完课文, 要求学生放开声音将全诗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停顿。

(4)检查朗读

挑一名学生范读全诗,师生共评,看读音是否准确,语句的节奏停顿把握的是否得当。

(四)检测字词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要求其解释诗中重点词。(幻灯片14)

迢迢:遥远。 皎皎:明亮。 纤纤:形容手指细长。

擢 :伸出。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几许:多少。

脉脉:含情凝视的样子。 河汉:银河。 札扎: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五)诗文分析

1、理清结构:

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几个层次,写了什么内容?(幻灯片15)

《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环境,中间四句描写织女,最后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

即: 两星现状—-织女的相思—-分离的痛苦

2、分析形象: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织女形象,运用了什么方法?(幻灯片16-21)

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忧伤、思念丈夫的织女形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织女的动作、神态、心理等。并通过借景抒情,叠音词的运用突出织女形象。

具体分析如下: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接下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诗的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写的景,“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为何织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借景衬情,借景写情,景语即是情语,从而使诗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在爱情上的爱

慕、思念、渴望的甘苦。

3、体味情感:

这首诗的诗人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幻灯片22-25) 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如果再进一步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

(六)语言鉴赏

古诗文中,一些结构形式特殊的词,常能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比如叠音词,李清照曾在《声声慢》中写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的使用生动传神的写出了她凄苦忧伤的心理。请找出本首诗中的叠音词,分析它们在表达上的效果。(幻灯片26-28)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讨论交流: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盈盈”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诗人的神情。

同是叠音,表现对象却各不相同,加上句句押韵,增添了音乐美,情趣盎然,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同时,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小结: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哀怨动人。(幻灯片29)

【篇三】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25.诗词五首教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五首 古诗五首课件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