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池上说课稿
池上说课稿
《池上》说课稿
赵海燕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诗。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会认“艇、踪”等5个生字,会写“萍、迹”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好诗歌的韵律、读出诗味。
3、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辅助学生去感知语言的意境,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的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情境创设,兴趣引导,读书指导,启发式教学法,情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意境等。
2、学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读多思,通过朗读去理解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人情美。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想象—的学习方法。在诗境中学习,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激趣:播放课件《江南水乡》视频,让学生对江南的美丽景象,荷塘有一个直观映像,为下面学习《池上》做好准备。
(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读得响亮,做到字正腔圆。 教给学生读好诗歌的方法:字正腔圆读标准。
(三)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诗歌意思。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感受诗的意境美。
(四)以理解诗意为载体,引导学生情读诗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偷”“不解”“藏”等关键字,读出小娃的天真无邪与可爱,让学生在读中与诗中人物“小娃”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层次地体会儿童的童真、童趣、童乐!
(五)总结诗歌,说说感受。
(六)拓展延伸,情读凝思。
出示一个题板,引导学生思考填空,近而凝练学生对诗歌的读,思,意境的体会,拓展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及激发学生有写诗的情感和欲望。
【篇二】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池上说课稿
池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 教学内容:今天我说的是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17课《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的情景。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池上说课稿
﹙二﹚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8个生字,并能正确、端正的书写田字格里的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识写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
教学难点:
理解“偷采、不解”感受孩子的天真可爱。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
感受、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端正的书写田字格里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划一划——划出本课田字格里的生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1)出示课件,采用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小组读,同桌比赛读、接力赛读等多种形式读)
2)学习生字
A、回忆刚才读诗的时候划出的生字有哪些
B、这些字现在都飞到一棵苹果树上了,出示课件摘苹果识字游戏。
设计理念: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出示课件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
2、 说诗
① 小组合作小组内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
② 提出小组内不能理解的的词语,句子,比如“踪迹、浮萍、一道开”等
③ 全班展示刚才说诗的结果
④ 出示自学指导一
从“偷采白莲回”你想到了什么?(2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最好)
自学指导二
从“不解藏踪迹”你又想到了什么?(2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最好。)
3、你能对文中的小男孩说一句话吗?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完成课后第三题重点指导“艇”的笔顺
六 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开
【篇三】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池上说课稿
2017年春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
12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
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
6.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标。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理解“莲蓬”。课件展示莲蓬:瞧,这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池上说课稿
(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
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
【篇四】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池上说课稿
12 古诗二首 说课稿
12 古诗二首
池上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两首《池上》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全诗以活泼朴实的白描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
设计理念:语文课标前言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该环节时,我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年龄特点与课文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如下设计。 学情分析:由于近一年时间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即:一、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重点留预习内容。让他们通过长期的预习课文内容来并进行批注等的方法,使他们到课上学习时能得心应手,也能够由此形成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合作探究能力。课前的预习是浅层次上的读懂课文,上课再梳理文章必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矛盾就会产生火花,而火花就必定会引发思考,所以就会深层理解文章,而合作探究正是为达到让他们交流彼此学习经验,体验自我学习的成功感和博采众家所长的目的而进行
的。三、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天天说不如日日记来得更有效果。对于艺术而言,很多时候灵感转瞬即逝,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灵感与疑惑也是转眼间就不见,只有抓住这灵感与疑惑就能走近答案的边缘。这也是自我学习成功感的体验。三者紧密相联,可以顺向相生,行成良性循环,也可以逆向相克,造成恶性阻力。我班学生由于进行了一定的训练,所以基本上可以做到以上三点。
本篇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撑船偷采白莲蓬的情景,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此类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文章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所以极易被学生理解。学生在此诗之前已经有了学习诗词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利用此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感受到古诗并不是生涩难懂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领略到诗境我悠远与绵长。 ﹙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2、 学会结合图画理解诗文内容。
3、 根据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
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3.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激趣: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做过那些有意思的事交流一下吧!
2、 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伟大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顽童在做些什么吧。﹙板书课题﹚《池上》
3、 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4、课题质疑:看到《池上》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池上是什么池?什么人在池上?池上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要来到池上?)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 布置初学。
要求: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合作探究 2.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2、 巡视指导。
二、交流反馈
(1)读诗解词。(指名让学生读诗并让学生找到每一句中重点的词,并进行解答。)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撑,说明很用力,孩子小,胖乎乎的表情动作多可爱。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偷:偷偷
采:摘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2)懂诗句。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理解的诗句,一人一句,可以质疑,可以补充。
(在这一部分当中应该注意“偷”字的理解,“白莲”是莲花还是莲蓬,通过产生的质疑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重要性。)
(3)指导朗读,重点体会“ 撑、偷、藏、开”等字应该读出淘气、可爱、质朴、天真的意味来。
同桌读、指名读、赛读、欣赏学习读好的学生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掌握学生读的程度,以能完成感受到小孩子的天真可爱为完成任务。)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池上说课稿
(4)明大意。 完整地说一说诗的大意。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 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 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互相说,选说的好的说给大家听
⑶教师引导指导说。
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通过“ 撑、偷、藏、开”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孩子当时怎么撑的小艇,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来详细描画诗外的形象,要俱体、
【篇五】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池上说课稿
新人教版2017春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池上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17春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池上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文12.古诗两首小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
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露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池上说课稿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篇六】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池上说课稿
池上说课稿
《池上》说课稿
串村寄宿制学校 白杰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诗。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会认“艇、踪”等5个生字,会写“萍、迹”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好诗歌的韵律、读出诗味。
3. 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①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 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辅助学生去感知语言的意境,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的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情境创设,兴趣引导,读书指导,启发式教学法,情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意境等。
2、学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读多思,通过朗读去理解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人情美。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想象—的学习方法。在诗境中学习,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 激趣:播放课件《江南水乡》视频,让学生对江南的美丽景象,荷塘有一个直观映像,为下面学习《池上》做好准备。
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读得响亮,做到字正腔圆。
教给学生读好诗歌的方法:字正腔圆读标准。
三、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诗歌意思。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感受诗的意境美。
四、以理解诗意为载体,引导学生情读诗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偷”“不解”“藏”等关键字,读出小娃的天真无邪与可爱,让学生在读中与诗中人物“小娃”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层次地体会儿童的童真、童趣、童乐!
五、总结诗歌,说说感受。
六、拓展延伸,情读凝思。
出示一个题板,引导学生思考填空,近而凝练学生对诗歌的读,思,意境的体会,拓展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及激发学生有写诗的情感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