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屈原简介资料
司马迁与<<史记
百家讲坛之《司马迁》
司马迁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修史是家族的事业。他写《史记》前,是中国封建时代空前绝后的漫游者,他在父亲的要求下,从二十岁开始曾作为期两年的漫游,司马迁的漫游,是一次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日后写《史记》的真实性、科学性。
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蒙受人生灾祸。他因为替李陵辩护,汉武帝震怒,司马迁下狱。他想到了接受死亡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但他毅然接受宫刑,在死刑与宫刑之间选择。为了著述的理想,司马迁忍辱含诟,隐忍苟活,选择了辱没祖先和个人人格的宫刑。生前人所不耻,死后光耀千古,成为一个另类的英雄。
自从司马迁写完《报任安书》之后,人们便再也不知道他的消息了,历史的记载在这里留下了一页空白,后人只能从零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传说中去揣测他的结局。司马迁死了,在《史记》完成之后,悄然无声地离开人世了。他以生命的终结,换来了《史记》的诞生;他的死留下一个历史之谜,他的著作却矗立起一块历史的丰碑。
(全文)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执掌天时星历,记录、搜集保存典籍文献的一个史官。史官无权无势,无名无利,他因罪得罪了汉武帝,在死刑和宫刑之间他选择了一个男人最为耻辱的宫刑,包羞忍耻活了下来。后来呢,他又充当了本应该由太监来充当的一个官,也就是中书令。当中书令的时候,他为官又不能推贤进士,也就是说并不是个好官。但是就是这位司马迁,撰写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部宏伟的巨著《史记》。这部《史记》影响了,并且继续影响着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司马迁是不是一位英雄?如何评价他的人格?司马迁有着怎样的传奇的人生?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究竟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将沿着司马迁生命的轨迹走进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来解读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之谜。
我想分四个问题讲一讲,第一个问题谈的是二十漫游,二十岁的一次漫游。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出生地在龙门,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县。据司马迁自己说,他少年时期曾经“耕牧河山之阳”,也就是说他儿童时期曾经在家乡从事过一些农业劳动。后来他的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做了太史令,司马迁随父亲也到了长安,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刻苦读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他拜了很多名师做老师。司马迁的家族,就是他这个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为史官,他有责任来记载帝王圣贤的言行,也有责任来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更有责任通过叙事论人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那么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著。就是写一部史书,从他父亲开始就已有这么一个理想,他的父亲做太史令之后,就开始搜集阅读史料,为修史做准备。但是司马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独立地修成一部史著,无论是时间、无论是精力,还是才学知识都还不够,所以司马谈寄厚望于他的儿子司马迁,希望他能够早日参与其事,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宏愿。
于是,他让儿子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他要求他儿子来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一次全国的漫游。所以我这里要介绍司马迁的漫游,于是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做了一次漫游,司马迁是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那么他这个漫游,也是《史记》实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他漫游到汨罗江畔,在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他高声朗诵着屈原的诗,他痛哭流涕,所以他写《屈原列传》写得那么有感情,他是亲自去考察过,他是在学习屈原的基础上来写屈原的。比方说,在韩信的故乡淮阴,他也搜集了许多有关韩信的故事,你比如说他亲自去问别人,说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这大家知道,这个典故,韩信为什么能够受胯下之辱而不发怒?而不愿意去做出非法的事来,忍了。韩信那么高的个子,从一个流氓两个腿之间爬过去,如果按照他的个性,一刀就把他杀了。但是如果把他杀了,后来还能够建功立业吗?韩信后来帮助刘邦推翻了秦王朝,建立了西汉,封王封个侯,回了故乡,韩信自己说,如果当初我把你杀了,我就没后来的建功立业,所以小不忍则乱大谋。
再比如说在曲阜他去瞻仰了孔子的墓,还和孔子故乡的一些儒生在一起揽衣挽袖、一步一揖,学骑马、学射箭,学行古礼,以此表达他对孔子的纪念,高山仰止,对孔子的纪念。
再比如讲,在孟尝君的故乡薛城,他走乡串巷,考察民风,而且他考察这个地方的民风跟当年孟尝君好客养士有什么关系,所以他走一路、考察一路,可以这样说,司马迁在漫游的旅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存留于人们口碑上的故事,获得了许许多多从古籍当中所得不到的历史材料,同时他深入民间,广泛地接触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使得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认识逐渐深入。
此外他遍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了性情,从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学的表现力,所以我要讲司马迁这的这次漫游,正是司马迁走向成功的极为坚实的一步,是非常典型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二件事情,就是李陵之祸。就是司马迁因为受李陵事件的影响,而被下到牢里边去了,所谓“李陵之祸”。司马迁22岁漫游回来以后,22岁就开始做官,但是做的是一个郎中,郎中是什么,就是“掌守门户,出充车骑”,就是皇帝的一个侍从。一直到38岁的时候,他才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就是他父亲去世以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做了太史令。从做太史令那天开始,他就开始《史记》的资料准备和撰写工作,38岁一直当太史令,然后就开始写《史记》。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专心写《史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我刚才讲了,一部文学史,就是文人的辛酸史,文人的不幸才给我们文学史上留下了这么伟大的作品。在汉武帝天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司马迁47岁。这一年的秋天,匈奴发动了对汉朝的进攻,汉武帝就任命他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主帅去抗击匈奴,而要李陵,李陵是什么人物呢?就是汉代另外一个很有名的人物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这个人心劲很高,他提出来,我带一支军队,五千人,我要横行匈奴。名将之后很有气魄,汉武帝看他如此有勇气,于是就给他五千精兵,这五千精兵都是五千荆楚壮士,非常勇敢、非常能打仗,李陵开到前线去,到前线去以后,跟匈奴打仗,连打了几仗,连打连胜,消灭了几倍于他的匈奴敌人。
当李陵打胜仗的消息不断传到朝廷的时候,汉武帝非常高兴。看着汉武帝高兴,那么周围大臣都纷纷祝贺汉武帝,哎呀!陛下得此良将,李陵不愧是名将之后,都恭贺汉武帝。但李陵毕竟带的是五千人,寡不敌众,而且后来匈奴以为这就是汉朝的主力军,整个匈奴把军队都拉来对付李陵,最后李陵终于敌众我寡,打了几次仗以后,最后战败被俘了。李陵被俘虏之后,汉武帝非常生气,挫败了我大汉王朝的军威,挫动了我的国威,很恼火,很生气,而这些大臣朝廷大臣们,看着汉武帝生气,于是又转过来纷纷来咒骂李陵,说李陵本来就不是个好东西,李陵本来就不是个好人,就纷纷骂李陵。
结果有一次在朝廷议事的时候,史官不是陪侍在旁边吗?汉武帝就问司马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司马迁就说了一番话,是替李陵辩护,好!这就惹恼了汉武帝,于是司马迁被定了一个什么罪呢?“诬罔主上”。就是攻击诬蔑咒骂皇上,于是把司马迁打入大牢,司马迁这样得罪了汉武帝,开始司马迁并没有定为死罪,大概过了将近一年,半年多到一年的时间,一直没有李陵消息,汉武帝就想派人打听李陵被俘虏以后,究竟是投降了?还是现在情况怎么样呢?就派一个人叫公孙敖到匈奴去打听李陵的消息,公孙敖在匈奴那个地方转了几个月,始终没有得到李陵的准确的消息,到底李陵现在怎么样了?是死了?还是活了?是投降了?还是干什么去了?不知道。后来听信一个传言,说李陵正在某处帮助匈奴训练军队,他得不到别的准确消息,于是带着这个消息回来告诉汉武帝,说李陵在那里帮助匈奴训练军队,汉武帝大怒,这就是叛徒,你被俘虏还不说,你现在帮助匈奴训练军队打我们,于是李陵被诛灭九族,那么司马迁就被定为死罪。司马迁是为李陵辩护,因此我的结论是:在李陵事件当中,司马迁只是尽到了一个史官直言的职责。司马迁如果不说话什么都没有,皇上问我,我不说,或者跟其他大臣一样,也把李陵骂一通,他什么事都没有,他不过是尽到了一个史官坦诚说自己意见,也许这个意见可能错,但是这个史官该说真话,所以坦诚直言的职责,他因此而蒙冤下狱,甚至被判了死刑,死罪,那么这正是封建统治者的专横。
关于司马迁生平第三件事情,就是“痛下蚕室”,司马迁以诬罔主上而被定为死罪,那么按照汉朝的刑法呢,死罪犯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就是缴纳五十万钱,二是接受宫刑。司马迁作为史官,家境清贫,再加上下到死牢里面去,人们逃避惟恐不及,谁还去资助他钱呢?就算借得到钱,也没有人敢借给他,自己拿不出来,也没有人借,所以无法筹措那五十万。因此,司马迁要想活命,只能接受宫刑,什么叫宫刑呢?宫刑就是施刑于男人的下身,而且接受这种刑法的人,他畏冷怕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在施刑的牢房当中必须保暖,就好像民间养蚕的屋子一样,所以,受宫刑也叫下蚕室。司马迁对此事来说,去死和接受宫刑更容易接受的是什么?是死。司马迁并不怕死,因为他知道,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他自己的话了,那么他认为,即使是奴隶,即使是婢妾在受到侮辱的时候,也知道以死来摆脱,何况我司马迁。自己是一个深明是非的史官,我难道不懂得羞辱的活着比死还可耻吗?难道还怕死吗?但是司马迁不能够选择死,这是因为他不能让《史记》的写作半途而废,因为这是继承祖业实现父亲遗愿的大事,如果自己死去,他将以何种面目去见九泉下的先人呢?而作为一位史官,没有留下半点文字,如何向后人交代?再说,如果他选择自杀,或者是被杀,人们并不会把他看做是殉节,而只会认为他智尽无能,或者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在这种情况下死,那就是轻于鸿毛了。那么惟一的选择就是接受宫刑,在这时候司马迁想到了,古代的周文王、孔子、屈原、孙膑、吕不韦、韩非子等这样一些圣贤,他们都是在逆境当中坚韧不拔,最后都完成了轰动天下的文化巨著。于是司马迁为了保存自己以完成撰写《史记》的大业,决定自请宫刑,减死一等,我愿意接受宫刑,免死。
司马迁终于被处以宫刑,他前后在狱中呆了三年,他隐忍苟活,在狱中还坚持写《史记》,大概是在汉武帝太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96年,司马迁50岁的时候,他出狱了,47岁被打到牢中,50岁出狱,出了狱以后做了中书令,中书令的职务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各部的尚书有什么表,有什么奏章呈现给皇上,把皇上有什么圣旨,旨意,传达给大臣们。但这个职务一般是由宦官来担任的,现在司马迁担任这个职务,也就是说汉武帝实际上把他看作一个宦官,实际上是以一个宦官的身份在朝廷做官。司马迁是为了做官活下来的吗?不是!所以他对中书令,对朝廷的事务没有兴趣,出狱以后的司马迁,须发脱落、形容枯槁、弱不禁风,他经常是精神恍惚,他自己在《报任安书》里边这样写到,他说我“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他说我动不动人精神恍惚,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者走着走着,哎呀!我怎么走到这儿来了,人处在一种恍惚状态,心里面经常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和无限的愤恨。他想到他受宫刑,想到是作为一个男人接受最耻辱的刑罚,侮辱祖先,所以这是奇耻大辱。“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什么意思?想到我司马迁受了这种刑罚,我一想到冷汗直冒,经常是汗湿衣裳,衣裳都湿透了。可以看到此时司马迁这种精神状态,而且由于古代这种被阉割的人,历来被人们所鄙视,为人所不耻,所以司马迁被视作是“无行之人”。常常遭到诽谤和中伤,他的好朋友任安也不理解他,任安写信给他,劝他要谨慎地待人接物,要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实际上是委婉地批评他,你做官不谨慎,你做官不推举贤能,你不引荐人才,你是个默默无语,没有什么创见,没有什么创新,没有什么主见的中书令。连朋友都不理解他,其实出狱之后,司马迁在精神上是十分痛苦的,我们刚才讲到,经常是恍恍惚惚的,经常走着走着不知道走到这个地方来干什么。但是一提到《史记》,一写《史记》他清醒了,只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支持着他,那就是著书的事业,可以说司马迁为《史记》而活着,为《史记》而奋斗。
在汉武帝太始四年,也就是公元前93年11月,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写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报任安书》,在这封信里面他详细地申诉了自己对李陵事件的看法,以及接受宫刑前后的心态。他为什么接受这个刑罚,接受这个刑罚之后,他又是一种什么心态,也就是我刚才讲这些,也是这封信里面他跟他朋友诉说的。而且在这封信里面,最后他郑重的宣布《史记》一百三十篇完成了。
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史记》原来准备是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也就是司马迁原来写《史记》,并不是要公开,这个书准备藏之名山的,特别在他写书过程中遭受那么多经历,那么多挫折,那么多磨难,所以这部书他是准备藏之名山,这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面说的,那么司马迁《史记》写成之后,他传给谁了呢?在司马迁死后,他的家人把《史记》转移藏匿在他女儿家中,现在的人所看到的史料很少谈到司马迁的亲属,关于司马迁的材料很少,一个就是《报任安书》,再就是《史记》有个《太史公自序》,再就是后来《汉书》上有个《司马迁传》,《司马迁传》基本上是抄他的《太史公自序》,所以司马迁的直接史料是非常少的。但是司马迁有一个女儿,而且女儿所嫁的丈夫,叫杨敞,这是有史可据的,杨敞在汉昭帝时期,还曾经官至宰相。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杨忠,小儿子名叫杨恽。杨恽呢,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这个《史记》,拿出来给他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了。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那么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一部《史记》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司马迁《史记》完成了,完成之后呢?历史上再也找不到司马迁的消息,司马迁是怎么死的呢?这就是我谈的第四个问题,神秘之死。自从司马迁写完《报任安书》之后,人们便再也不知道他的消息,历史的记载在这里留下了一页空白,后人只能从一些零星的,甚至互相有些矛盾的一些传说当中,一些不完全的资料当中,去揣测司马迁后来的结局。我搜集些资料,我认为司马迁后来结局有四种可能。第一、司马迁可能是自杀身亡。《史记》完稿之后,生命对于司马迁而言,已经无足轻重了,特别是受宫刑之后,人们对他所谓贪生怕死的误解该是洗刷时候了。我司马迁是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那么基于这些,他可能自杀,我是从《报任安书》分析出来的。也就是说,司马迁有自杀的这种意图,从《报任安书》里面已经可以透露出不少信息了,你们想一想,司马迁当时给任安写信的时候,当时任安在狱中,后来任安被处死了,司马迁给任安回信,任安写信给司马迁,是在下狱之前,他一直没有时间给他回信,后来任安在狱中,要把汉武帝杀了的时候,他匆忙写这封信给他,写那么长,为什么写这么长,任安因为受了一个案子的牵连,正在狱中羁押在牢中,而且随时可能行刑处斩,司马迁为什么要对一个快要死的人,写下如此长篇,而又悲愤激昂的书信呢?他又为什么要在信中反复诉说自己忍受不了腐刑之后的这种耻辱呢?他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时机和对象来宣告《史记》一百三十篇完成呢?他又为什么在信中大谈“人故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且在信里面说,“要死之日,然后是非乃定”。他说一个人生前你不要说我是和非,人生的是非留在身后,一个人等死后的若干年,人们才能给他论定是非,那就是说我司马迁究竟是个什么人,留待后人评价,现在你们怎么攻击我,怎么瞧不起我都可以,死后你们来看我是个什么人。我这个信把我的心情、我的想法、事实经过,我都讲清楚了,所以《报任安书》也许就是一封遗书。
第二种可能,司马迁受任安这个案子的牵连,被汉武帝下令腰斩于市。当时宫廷里面有一场斗争,那么任安牵涉进去了,而当司马迁辗转托人把他的《报任安书》送到狱中以后,任安已经被腰斩了。任安腰斩以后,狱吏在抄检狱室的时候发现了司马迁的信,于是便呈奏给汉武帝,信里面是非常愤慨地表达对汉武帝的不满,那么汉武帝读罢,看到信里面那么多怨愤之词,勃然大怒,再加上有人趁机诬告司马迁和任安是同党,他们俩是好朋友嘛,于是汉武帝便下令把司马迁打入天牢,随后腰斩于市。那么这样看来,似乎是《报任安书》惹的祸,其实司马迁何以不知道《报任安书》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司马迁并非不知道任安作为死囚犯,可能终生读不到这封信,司马迁也并非不知道这封信可能成为一封公开信,因为自己在信中所发泄的不满会招致灾祸,这点司马迁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不能不说,因为当他完成了《史记》的伟大的著述以后,灾祸对于他而言已经是无足轻重了,况且他选择这样一个与他患难与共的朋友写信的这种方式,选择给朋友写信,而且向世人公布《史记》的完成,这本身就是一种抗争,也是对朋友甚至对朋友死后的灵魂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第三种可能司马迁再次下狱之后,随同长安狱中的罪犯,无辜地被集体处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据《汉书•宣帝纪》记载,当《报任安书》被汉武帝知道之后,汉武帝看到信中有很多怨言,于是便下诏把司马迁逮捕了,并且叫御史台论罪,就是说并没有判死罪、论罪。就在论他的罪这个期间,不久汉武帝病重,那么有巫师就给他算风水,然后巫师告诉汉武帝,说长安监狱当中有天子气冲撞了圣上,究竟是谁呢?不知道,于是汉武帝下令把狱中所有的囚犯,无论轻重一律处死。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曾经一次把长安城的犯人全部杀了,所以司马迁就这样集体地无辜地被杀了,一代史家就这样死于非命,这是第三种可能。
第四种可能司马迁寿终正寝,其实关于司马迁是被杀,史料还不能够充分地予以证实,说司马迁是自杀,也不过是一种推测。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还只能够把他看成是正常病故,司马迁大概活了60岁,司马迁死了,在《史记》完成之后,他悄然无声地离开人世了,他以生命的终结换来了《史记》的诞生,他的死留下一个历史之谜,他的著作却竖立起一块历史的丰碑。
【篇二】屈原简介资料
屈原的资料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8),《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3);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4)。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34)?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3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36)?”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7)?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38)?”乃作《怀沙》之赋(39)。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40)。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好,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长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屈原简介资料
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这职务相当高,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他对内经常和怀王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颁布政令;对外处理楚国与列国的外交事务,接待各路诸侯的来访。楚怀王非常信任他。当时的战国七雄形成东西两大阵营,即西边的秦国想吞并东边的六国,东边的六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的兼并。屈原审时度势,实行联齐抗秦、南北合纵的统一阵线。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的提出,在楚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因为屈原的政治主张特别是改革主张,对旧贵族势力很不利,对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现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和公子子兰。他们结成死党,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用恶语中伤屈原。怀王虽然对屈原十公赏识,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却表现为孤傲自大,头脑简单,无一定主见。怀王经不起郑袖、靳尚一伙的挑唆,一气之下疏远了屈原,搞通撤掉屈原左徒职务,任命他掌管王族三姓事务,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楚怀王十六年,秦相张仪入楚,用重金通过靳尚贿赂怀王宠妃郑袖,怂恿怀王断绝了与齐国的外交关系。楚、齐关系破裂,六国联盟瓦解。怀王受了张仪的欺骗,几次兴兵伐秦,都大败而回,只得再度起用屈原出使齐国,修复楚、齐关系。
此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楚国几乎成了秦国手中的玩物。秦国对楚国采取了又打又拉的两面手法,累次诱骗楚国上当,削弱了楚国的政治、军事实力。楚怀王三十年,秦国一面出兵攻找楚国,连取楚国八城;一面写信给楚怀王,约他去秦国武关与秦昭襄王会晤。这显然又是一个骗局。怀王一意孤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是个亲秦派,极力主张怀王西行。怀王一进武关便被秦国军队软禁起来,把他押到秦国首都咸阳,以番臣礼遇待他逼他割地便放他回去。怀王不堪凌辱,悄悄逃到赵国。害怕秦国的赵国不敢收留他,又被秦兵掳去,三年后死在秦国。屈原简介资料
太子熊横继位是为楚顷襄王,以其异母弟子兰为令尹。这时伸展的楚国已是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兵无斗志,元气大伤。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见亲秦派已经得势,趁着怀子耿柩运回郢都,举国默哀致祭的机会,拼死揭露了那批祸国殃民的亲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击。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节这天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民间有粽子、赛龙舟的习俗。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沙士比亚、意大利单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诞生在山青水秀的秭归乐平里。(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屈原有个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现在的“秭归”。)秭归鸟即子规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
2.屈原作品
《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渔父》《招魂》等,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汉代以来,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日渐崇高,影响愈加深远。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伟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二是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20多首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
3.关于楚辞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6303a9f3f90f76c661371ad3.html
【篇三】屈原简介资料
屈原简介英文版
Qu Yuan
Qu yuan (about 278 BC – 339 about before),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hu ci poets, statesman, "" founder and represent the author. The 20thcentury, has been honored as world cultural celebrities who had been widely memorial. Qu yuan qu yuan's life antecedents of records of the materials to shi-ji medicaments of quyuan's earlier and concrete. Simaqianjiayi in changsha, before banishing via xiang water, was given a crane qu
cited qu yuan "li SAO"
chapters of some of
replicated qu yuan's
encounter, and shiji yuan. This and the thoughts the paper "nine chapters, and contained completely fit. And contemporary and simaqianNianBei earlier DongFangShuo the cgsee period have seven of eastern han people, zhuang (strict) be avoided when the cry of avoid life ", all the works of imitation of qu yuan qu yuan,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ideas and experiences, and also with the shiji mentioned is close, so the shiji contained in qu yuan's deeds is the basic credible. Of course, also have accid
【篇四】屈原简介资料
离骚及屈原简介
屈原《离骚》
家世生平
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唯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的字叫作灵均。 (开头八句,叙述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乎此度(也):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
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也):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以上是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政治理想
固众芳之所在: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的茝和蕙。
既遵道而得路: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夫唯捷径以窘步:贪图捷径落得走投无路。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 以险隘:祖国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岂余身之惮殃兮: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
恐皇舆之败绩: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灭。 忽奔走以先后兮: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 及前王之踵武: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屈原简介资料
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 反信谗而齌怒: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祸, 忍而不能舍也:却不会因此而忍耐不进谏。 他给我作证, 夫唯灵修之故也:一切都为了楚王你的缘故。 曰黄昏以为期兮:分明约好了在黄昏(结婚)。(此句为衍句)
羌中道而改路:为什么中途又改变了主意?
坎坷挫折
大片。屈原简介资料
芷套种其间。 冀枝叶之峻茂兮:我希望他们都枝繁叶茂, 待着我收获的那一天。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 哀众芳之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大家都拼命争着向上爬, 凭不厌乎求索: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已,
各兴心而嫉妒: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老冉冉其将至兮:只觉得老年在渐渐来临, 恐修名之不立: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成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 夕餐秋菊之落英:晚上我用初生的菊花充饥。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移,
木的根结成茝草,
矫菌桂以纫蕙兮:我拿菌桂枝条联结惠草,
修兮:我向古代的圣贤学习啊, 非世俗之所服:不是世间俗人能够做到。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我与现在的人虽不相容,
以上是第三部分: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已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特立独行
长太息以掩涕兮: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 哀民生之多艰:为百姓的生活艰辛而悲伤
謇朝谇而夕替:早晨进谏傍晚就被罢官。 既替余以蕙纕兮:他们以我佩戴惠草做的腰带为理由罢免我,
亦余心之所善兮: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
即使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怨就怨神仙(指楚王)这样荒唐啊, 终不察夫民心:他始终不体察人民的心声。
那些女子(指奸臣)妒忌我的秀美的眉毛(指高尚的德行),
诬蔑说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
偭
事实,
烦闷啊我失意不安,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亡兮: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 余不忍为此态也:我坚决不以媚俗取巧为姿态。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
自前世而固然: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方与圆怎能够互相配合, 屈心而抑志兮: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感, 忍尤而攘诟: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 固前圣之所厚: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以上是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背绳墨以追曲”。
彷徨苦闷
悔相道之不察兮: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 延伫乎吾将反: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回朕车以复路兮: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 及行迷之未远: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息: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进不入以离尤兮:早上觐见晚上就被罢官, 退将复修吾初服:那就回去把我旧服重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 集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不吾知其亦已兮: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 苟
余情其信芳: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 唯昭质其犹未亏:(所以) 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忽反顾以游
目兮:我忽然回头啊纵目四望, 将往观乎四荒:我要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缤纷其繁饰兮:佩戴五彩缤纷华丽装饰, 芳菲菲其弥章:散发着一阵阵浓郁清香。 民生各有所乐兮: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 余独好修以为常: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 岂余心之可惩: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以上是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期冀共鸣
女媭之婵媛兮: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 申申其詈予:她曾经一再地向我告诫。 曰:“鲧婞直以亡身兮。她说:“鲧太刚直不顾性命, 终然殀乎羽之野:结果被杀死在羽山荒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你何忠言无忌爱好修饰, 纷独有此姱节: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 薋菉葹以盈室兮:满屋堆着都是普通花草, 判独离而不服:你却与众不同不肯佩戴。 众不可户说兮: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 孰云察余之中情: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世并举而好朋兮:世上的人都爱成群结伙, 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为何对我的话总是不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我以先圣行为节制性情, 喟凭心而历兹:愤懑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济沅湘以南征兮:渡过沅水湘水向南走去, 就重华而陈词:我要对虞舜把道理讲清。 “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启偷得《九辩》和《九歌》啊”, 夏康娱以自纵:他寻欢作乐而放纵忘情。 不顾难以图后兮:不考虑将来看不到危难, 五子用失乎家巷:因此武观得以酿成内乱。 羿淫游以佚畋兮:后羿爱好田猎溺于游乐, 又好射夫封狐:对射杀大狐狸特别喜欢。 固乱流其鲜终兮:本来淫乱之徒无好结果, 浞又贪夫厥家:寒浞杀羿把他妻子霸占。 浇身被服强圉兮:寒浇自恃有强大的力气, 纵欲而不忍:放纵情欲不肯节制自已。 日康娱而自忘兮:天天寻欢作乐忘掉自身, 厥首用夫颠陨:因此他的脑袋终于落地。 夏桀之常违兮:夏桀行为总是违背常理, 乃遂焉而逢殃:结果灾殃也就难以躲避。 后辛之菹醢兮:纣王把忠良剁成肉酱啊, 殷宗用而不长:殷朝天下因此不能久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 周论道而莫差: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举贤而授能兮: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 循绳墨而不颇: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皇天无私阿兮: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 览民德焉错辅: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只有古代圣王德行高尚, 苟得用此下土: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瞻前而顾后兮:回顾过去啊把未来瞻望, 相观民之计极:观察做人根本打算怎样。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哪位国君不义而能统治天下? 孰非善而可服:哪位国君不善而能使人归顺? 阽余身而危死兮:我虽然面临死亡的危险, 览余初其犹未悔:毫不后悔自已当初志向。 不量凿而正枘兮:不度量凿眼就削正榫头, 固前修以菹醢: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 曾歔欷余郁邑兮:我泣声不绝啊烦恼悲伤, 哀朕时之不当:哀叹自已未逢美好时光。 揽茹蕙以掩涕兮:拿着柔软惠草揩抹眼泪, 沾余襟之浪浪:热泪滚滚沾湿我的衣裳。 以上是第六部分: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上下求索
跪敷衽以陈辞兮:铺开衣襟跪着慢慢细讲, 耿吾既得此中正:我已获得正道心里亮堂。 驷玉虬以桀鹥兮:驾驭着玉虬啊乘着风车, 溘埃风余上征:飘忽离开尘世飞到天上。 朝发轫于苍梧兮: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 夕余至乎县圃: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欲少留此灵琐兮: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 日忽忽其将暮: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吾令羲和弭节兮: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 望崦嵫而勿迫: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 路曼曼其修远兮: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饮余马于咸池兮: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 总余辔乎扶桑: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聊逍遥以相羊:我可以暂时从容地徜徉。
后飞廉使奔属: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
雷师告余以未具:雷师却说还没安排停当。
继之以日夜:要日以继夜地不停飞翔。
帅云霓而来御:它率领着云霓向我迎上。
斑陆离其上下: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
倚阊阖而望予: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结幽兰而延伫: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好蔽美而嫉妒:喜欢嫉妒别人抹煞所长。
登阆风而绁马:登上阆风山把马儿系着。
哀高丘之无女:哀叹高丘竟然没有美女。
折琼枝以继佩:折下玉树枝条增添佩饰。
相下女之可诒:把能受馈赠的美女找寻。
求宓妃之所在:我去寻找宓妃住在何处。
吾令蹇修以为理:我请蹇修前去给我做媒。
忽纬繣其难迁:很快知道事情乖戾难成。
朝濯发乎洧盘:清晨到洧盘把头发洗濯。
日康娱以淫游:成天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来违弃而改求:算了吧放弃她另外求索。
周流观乎余乃下:周流一遍后我从天而降。
见有娀之佚女:见有娀氏美女住在台上。
鸩告余以不好:鸩鸟却说那个美女不好。
余犹恶其佻巧:我又嫌它过分诡诈轻佻。
欲自适而不可:想自已去吧又觉得不妙。
恐高辛之先我:恐怕高辛赶在我前面了。
聊浮游以逍遥:只好四处游荡流浪逍遥。
留有虞之二姚:还留着有虞国两位阿娇。
恐导言之不固:恐怕能说合的希望很小。
好蔽美而称恶:爱障蔽美德把恶事称道。 折若木以拂日兮: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 前望舒使先驱兮:叫前面的望舒作为前驱, 鸾皇为余先戒兮:鸾鸟凤凰为我在前戒备, 吾令凤鸟飞腾兮:我命令凤凰展翅飞腾啊, 飘风屯其相离兮:旋风结聚起来互相靠拢, 纷总总其离合兮: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 吾令帝阍开关兮: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 时暧暧其将罢兮: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 世溷浊而不分兮:这个世道混浊善恶不分,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清晨我将要渡过白水河, 忽反顾以流涕兮:忽然回头眺望涕泪淋漓, 溘吾游此春宫兮:我飘忽地来到春宫一游, 及荣华之未落兮:趁琼枝上花朵还未凋零, 吾令丰隆乘云兮:我命令云师把云车驾起, 解佩纕以结言兮:解下佩带束好求婚书信, 纷总总其离合兮:云霓纷纷簇集忽离忽合, 夕归次于穷石兮:晚上宓妃回到穷石住宿, 保厥美以骄傲兮:宓妃仗着貌美骄傲自大, 虽信美而无礼兮:她虽然美丽但不守礼法, 览相观于四极兮:我在天上观察四面八方, 望瑶台之偃蹇兮:遥望华丽巍峨的玉台啊, 吾令鸩为媒兮:我请鸩鸟前去给我做媒, 雄鸠之鸣逝兮:雄鸩叫唤着飞去说媒啊, 心犹豫而狐疑兮:我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 凤皇既受诒兮:凤凰已接受托仗的聘礼,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想到远方去又无处安居, 及少康之未家兮:趁少康还未结婚的时节, 理弱而媒拙兮:媒人无能没有灵牙利齿, 世溷浊而嫉贤兮:世间混乱污浊嫉贤妒能, 闺中既以邃远兮:闺中美女既然难以接近,
哲王又不寤:贤智君王始终又不醒觉。 怀朕情而不发兮:满腔忠贞激情无处倾诉, 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我怎么能永远忍耐下去! 以上是第七部分:诗人在重华面前阐述了自己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容于世的强烈感情。
去国神游
索藑茅以筳篿兮:我找来了灵草和细竹片, 命灵氛为余占之:请求神巫灵氛为我占卜。 (曰:)“两美其必合兮”。“听说双方美好必将结合”, 孰信修而慕之:看谁真正好修必然爱慕。 思九州之博大兮:想到天下多么辽阔广大, 岂惟是其有
女:难道只有这里才有娇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劝你远走高飞不要迟疑, 孰求美而释女:谁寻求美人会把你放弃? 何所独无芳草兮:世间什么地方没有芳草, 尔何怀乎故宇:你又何必苦苦怀恋故地? 世幽昧以眩曜兮:世道黑暗使人眼花迷乱, 孰云察余之善恶:谁又能够了解我们底细。 民好恶其不同兮:人们的好恶本来就不同, 惟此党人其独异:只是这帮庸人更加怪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人人都把艾草挂在腰间, 谓幽兰其不可佩:说幽兰是不可佩的东西。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对草木好坏还分辨不清, 岂珵美之能当:怎么能够正确评价玉器? 苏粪壤以充帏兮:用粪土塞满自已的香袋, 谓申椒其不芳:反说佩的申椒没有香气。”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想听从灵氛占卜的好卦, 心犹豫而狐疑:心里犹豫迟疑决定不下。 巫咸将夕降兮:听说巫咸今晚将要降神, 怀椒糈而要之:我带着花椒精米去接他。 百神翳其备降兮:天上诸神遮天蔽日齐降, 九疑缤其并迎:九嶷山的众神纷纷迎迓。 皇剡剡其扬灵兮:他们灵光闪闪显示神灵, 告余以吉故:巫咸又告诉我不少佳话。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他说:“应该努力上天下地”, 求矩矱之所同:去寻求意气相投的同道。 汤禹严而求合兮: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 挚咎繇而能调: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只要内心善良爱好修洁, 又何必用夫行媒:又何必一定用媒人介绍? 说操筑于傅岩兮:傅说拿梼杌在傅岩筑墙, 武丁用而不疑:武丁毫不犹豫用他为相。 吕望之鼓刀兮:姜太公曾经摆弄过屠刀, 遭周文而得举:他被任用是遇到周文王。 宁戚之讴歌兮:宁戚喂牛敲着牛角歌唱, 齐桓闻以该辅:齐桓公听见后任为大夫。 及年岁之未晏兮:趁现在年轻大有作为啊, 时亦犹其未央:施展才能还有大好时光。 恐鹈鴂之先鸣兮:只怕杜鹃它叫得太早啊, 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使得百草因此不再芬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为什么这样美好的琼佩, 众薆然而蔽之:人们却要掩盖它的光辉。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想到这帮庸人不讲信义, 恐嫉妒而折之:恐怕出于嫉妒把它摧毁。 时缤纷其变易兮:时世纷乱而变化无常啊, 又何可以淹留:我怎么可以在这里久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兰草和芷草失掉了芬芳, 荃蕙化而为茅:荃草和惠草也变成茅莠。 何昔日之芳草兮:为什么从前的这些香草, 今直为此萧艾也:今天全都成为荒藁野艾。 岂其有他故兮: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理由, 莫好修之害也:不爱好修洁造成的祸害。 余以兰为可恃兮:我还以为兰草最可依靠, 羌无实而容长:谁知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篇五】屈原简介资料
话剧《屈原》简介
话剧《屈原》简介
郭沫若以10天时间完成的5幕话剧剧作《屈原》于1942年4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陈鲤庭导演。此后曾在苏联和日本上演。1979年在日本第四次公演时,演出500余场。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剧情:屈原给弟子宋玉讲自己的《桔颂》一诗,赞美桔树“独立不倚”、“至诚一片”的品格,告诫宋玉在这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的光明,死要死得磊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这实际也是屈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伟大襟怀的诗意概括和自我抒发。秦为破坏楚齐联盟派使者张仪游说楚王,诡称秦以商于六百里之地与楚,条件是楚齐绝交。左徒屈原识破秦国虎狼之心,从维护楚国独立和关东六国人民利益出发,力劝楚王坚持联齐抗秦。张仪阴谋受挫,转而与楚王宠姬南后勾结。南后郑袖是个狠毒自私的女人,楚王长子正在秦国作为人质,南后为了固宠便接受张仪奸计,以离间楚王与屈原关系,破坏楚齐联盟换取秦国对立稚子子兰为王位继承人的支持,二人共同设下宫廷“构陷”的阴谋。南后以帮助指导“九歌”为名,把屈原骗入宫廷,当面吹捧屈原:“文章又好,道德又高,又有才能,又有操守”,待见到楚王回宫时,便诈作头疼,倒入屈原怀中,反诬屈原调戏她。昏庸暴戾的楚王,不辨真伪,便以“淫乱宫廷”的罪名,免去屈原左徒官职逐出宫廷,并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屈原悲愤满腔,告诫国王:“要多替楚国的老百姓设想,多替中国的老百姓设想”。痛斥南后:“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楚国呀!”“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屈原被贬,谣诼四起。无耻文人宋玉叛离屈原,投靠贵族集团。屈原愤而出走,路遇楚王、南后、张仪,情不可遏,痛骂张仪,怒责南后。楚王大怒,下令把屈原关进东皇太乙庙。侍女婵娟坚信屈原是纯洁和正义的,不为南后威逼和宋玉、子兰利诱所动,也被囚禁。屈原身陷囹圄,眼见祖国陆沉,一腔悲愤喷涌而出。他呼唤雷、电、风,“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他渴望雷电化作他胸中的长剑“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壮美的“雷电颂”把屈原光辉品格升华到最高峰。这时庙祝郑太卜受南后之命,以毒酒与屈原,婵娟和救她的卫士赶到,婵娟误饮毒酒代屈原而死。卫士刺杀郑太卜,焚庙。熊熊火光中,屈原展读《桔颂》,祭奠婵娟,并随卫士潜往汉北,和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斗争。
该剧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把屈原一生放在一天来表现,剧情紧张激烈,波澜起伏。风格刚健悲壮,酣畅淋漓。
赵丹曾主演过话剧《屈原》。
京剧有赵循伯据郭沫若话剧的改编本,奚啸伯在北京曾演出。
芳华越剧团于1954年5月22日首演了该剧的移植本,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尹桂芳饰屈原、徐天红饰张仪、许金彩饰南后、戴忠桂饰婵娟、尹瑞芳饰宋玉。1954年,该剧参加华东戏曲会演,婵娟改由戚雅仙扮演,剧中“诬陷”和“天问”两折已为越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