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考试题

班级:姓名: 评分: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一、解释下列加黑词句:

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

上之怅恨久之 怅苟富贵若为佣耕 太息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 鸿鹄 发闾左適戍渔阳 闾左 適戍大泽乡 皆次当行当行 会天大雨已失期

度 失期 乃谋曰 亡

亦死 举大计 等死 死国 苦秦 闻二世

少子也 以数谏故数谏 上使外将兵上将或闻无罪 楚人怜之 今诚以吾众 为天下唱 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

其指意足下事皆成 念鬼 念 威众

丹书帛曰“陈胜王”丹书 置人所罾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 固 以 间令 间 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 旦日 指目爱人 广数故言欲亡 故数忿恚尉 恚 令辱之 笞广 陈胜佐之 并杀 召令徒

属公等 藉第令毋斩藉,第,令王

侯将相宁有种宁受命称 袒右 为坛而 盟 蕲下 徇蕲以东 比至陈 数万人

弗胜豪杰计 身被坚执锐被 锐伐无道伐暴秦 社稷刑其长吏刑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

恨久之。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

皆斩。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5、天下苦秦久矣。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

下唱,宜多应者。

8、此教我先威众耳。

9、固以怪之矣。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

鸣呼曰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1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

1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6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7、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

18、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三、回答下列重点问题:

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陈涉为起义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 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

是? 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

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三练习巩固

(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

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

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

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

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

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

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

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

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

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

(1)广故尉果笞广。 ..

(3)从民欲也。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藉第令毋斩,而

戍死者固十六七。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3)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3分) .从选文看,起义的第一步是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2分)

5.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2

分)

6.这段文字写的是起义开始的情形,能准确

表示起义步骤的三个关键词语

是、、7.回顾全文,有一句话既表现陈胜豪壮的性

【篇二】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 (“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 (“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到处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会商议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这样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德行高尚的人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把 表示许可 ..

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到达 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失败 凶狠而放肆 ..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从此 连词,表承接关系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用来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商店等开始营业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和遗憾 深切地憎恨 ..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

不道德

13.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动激奋 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

对他产生好感

三.词类活用

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2.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6.陈胜王 (王,名词动词,称王) .

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8.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9.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 .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 ..12.保其岩阻 (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 ..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

北、向东、向西)

14.身率益州之众 (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 .

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 ..16.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

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 .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 ..23.亲贤臣,远小人 (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 .25.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26.临表涕零 (涕,名词作动词,流泪) .四.一词多义 1.兵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 (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 ..2.长

(1)身长八尺(身高)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

(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 (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 3.称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4.出

(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 生) 5.次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编排) 6.存

(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 慰问) 7.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3)以咨诹善道.

(道理、方法) 8.发

(1)可怜白发.生(头发) (3)发.

闾左適戍渔阳(征发) 9.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分裂)

10.好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 11.计

(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

事(商讨) 12.将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 13.尽

(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 14.举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 (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15.立

(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2)外结好.

孙权(友好)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 (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 (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

(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 (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 .16.临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17.论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 ..18.明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 19.命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 (3)奉命.

于危难之间(使命) 20.谋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 21.起

(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 22.塞

(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 23.善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 24.上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 帝) 25.胜 (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 26.食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27.使

(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 (2)安陵君因使.

唐雎使于秦(派遣) 28.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29.数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 (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 30.王

(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 31.亡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 (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 (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2)卒买鱼烹食.

(吃) (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 (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 (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且秦灭韩亡.

魏(灭亡)

(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32.为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 (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 ..(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 ..(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 .33.谓

(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

34.效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 (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

35.信

(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 ..36.兴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 (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 ..(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 .

37.行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38.许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 (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39.言

(1)愿诸君勿复言(说) (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 ..40.遗

(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 ..41.应

(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42.遇

(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 (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 ..43.远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 (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 ..44.忠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 ..

陈涉世家 司马迁

【篇三】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一)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或(有的人)以为死,或以为亡(逃亡)

⑵又间(暗地里)令吴广之(去、到)次所旁丛祠中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失期,法皆斩。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②天下苦秦久矣。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④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4.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5.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6.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7.用自己的话说说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

在谋划之初,以“死国”来突出起义的必要性,再分析形势,指出起义的必要性。接着果断提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然后丹书“陈胜王”三字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又命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鬼火”,学狐狸的声音大叫“大楚兴,陈胜王”,从而树立并巩固了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为他率众起义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8.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号召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9.通过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称公子扶苏、项燕。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鸿鹄”比喻,陈涉的“鸿鹄之志”是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11.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12.“世家”是记王侯的,因为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陈涉并非王侯,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列入世家? 《史记》中的任务传记分三类:“本纪”记帝王,“世家”记王侯,“列传”记人臣。陈涉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可见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9.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文后问题。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人名)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胜已为王。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到)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争辩)数(几次),乃置(放),不肯为通(通报)。陈王出(出游),遮道(挡在道路中间)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伙伴)!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在宫殿中进出更加随意),言陈王故情(以前的事情)。陈王斩之。

①用自己的概括故事的内容。 ①葛婴因立襄强为楚王而被陈胜杀了;陈胜杀了贫穷时的伙伴

②上文中陈胜的做法与课文《陈涉世家》选段中的哪些语句正好相反?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②苟富贵,无相忘;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③请你结合所给古文语段内容,说说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 ③不设标准答案,可从诚信等角度谈

(二)《陈涉世家》(节选) 《史记o项羽本纪》(节选)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向来)②比至陈(等到)③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统帅,率领)④恒楚亡在...泽中(逃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5.这段文字写的是起义开始的情形,能准确表示起义步骤的三个关键词语是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

6.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

答案要点:①以激怒其众。 ②以激怒众人,也为杀尉寻找理由 ③杀尉

7.陈胜、吴广为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

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表现谋划之周密,以防不测。 “召令徒属”的目的是晓以利害,坚定起义信念(或召令“徒属”共举大计,争取“徒属”参加起义)。

8.你如何评价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有创新的看法。 提示:说出理想抱负信念,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Zhòu,“身”的意思是亲自。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旧都”、 “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⑵长跪而谢之(道歉)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⑵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示例:⑴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⑵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⑶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弗(fú)敢不敢 长(zhang)者忠诚厚重的人,也指年高有德行的人 错(cuò)意放在心上 怫()然 免冠()徒跣 () 以头抢()地 休祲(jìn) 吉祥和凶险 缟(gao)素穿丧服 色挠(náo) 屈服的神色

7.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②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③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④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⑤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8.文化文学常识填空。

⑴《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33篇。

⑵唐睢是安陵国的使臣,他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奏国的使命。

9.仿写: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唐雎凛然正气,不畏强暴,“挺剑而起”,不辱使命;文天祥誓死抗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就义""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世一代代传颂。

10.作者写秦王说话时是“怫然怒”,而对唐雎却无任何表情神态描写,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秦王当时已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不得不威胁和恫吓,说明秦王虽强大,但此时已陷入被动的处境。而唐雎则相反,沉着镇定,气度自如。

11.唐雎连用三个事例是为了得出怎样一个结论?这些事例暗示了什么? 三个事例都是“士之怒”,唐雎认为他们的行动都是顺应天意的,暗示自己也将顺应天意,仿效他们,刺杀秦王。

《隆中对》一课补充问题

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2、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4、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篇四】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重点篇目)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宝典(文言文篇)

一.通假字

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 (“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 (“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到处(古)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会商议(古)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这样(古)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德行高尚的人(古)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把(古) 表示许可

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到达(古) 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失败(古) 凶狠而放肆

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从此(古) 连词,表承接关系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用来(古)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古) 商店等开始营业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和遗憾(古) 深切地憎恨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13.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动激奋 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三.词类活用

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2.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6.陈胜王 (王,名词动词,称王)

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8.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9.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

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

12.保其岩阻 (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

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

14.身率益州之众 (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

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

16.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

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

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2

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

23.亲贤臣,远小人 (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

25.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26.临表涕零 (涕,名词作动词,流泪)

四.一词多义

1.兵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

(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

2.长

(1)身长八尺(身高)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

(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 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

3.称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4.出

(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5.次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

6.存

(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

7.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

(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

8.发

(1)可怜白发生(头发)(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

3

(3)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

9.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

10.好

(1)亮躬耕陇亩,好为(喜欢) (2)外结好孙权(友好)

11.计

(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

12.将

13.尽

(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 (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

14.举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15.立

(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 (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

16.临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17.论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

18.明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 (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19.命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 (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

20.谋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 (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4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

21.起

(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 (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

22.塞

(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

23.善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

24.上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

25.胜

(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26.食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 (2)卒买鱼烹食(吃)

27.使

(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 (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28.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

29.数

(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

30.王

(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31.亡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

(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32.为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 (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

33.谓

5

【篇五】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_文言文_总复习

九(上)文言文练习

一.《陈涉世家》

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B.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C.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D.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A.今亡亦死 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暗地。 今义:空隙或中间。 .

C.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

D.等死,死国可乎 古义:同样 今义:等待 .

E.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 .

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集会、商量;今义:掌管财务的人员称谓。 ..

3.词类活用

A.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 .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用眼睛注视。) ..

C.忿恚尉。 (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 ..

D.陈胜王(“王”, 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

E.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F.夜篝火(“篝”,笼,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4.一词多义:

会适逢 将项燕为楚将:将领 集会上使外将兵:率领

次皆次当行:编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

书乃丹书帛:写 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得鱼腹中书:字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 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

杀之以应陈涉:响应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 数以数谏故:屡次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卒数万人:几

道道不通:道路 为为屯长:担任

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为天下唱:向、充当

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去为坛而盟:筑

怅恨久之:音节助词,不译项燕为楚将: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士卒多为佣者:替、给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苟富贵,无相忘。

(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桃花源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豁然(huò)⑵俨然(yǎn )⑶垂髫(tiáo )⑷阡陌(qiān mò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

⑴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⑵欲穷其林:尽 ..

⑶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⑷才通人:仅 ...

⑸俨然:整齐的样子 ⑹桑竹之属:类 ⑺悉如外人:都 ....

⑻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⑼咸来问讯:都 ..

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⑾皆叹惋:感叹、惋惜 ...

⑿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⒀此中人语云:告诉 ⒁诣太守:拜见 ...

⒂寻向所志:标记 ⒃欣然规往:计划,打算 ..

⒄寻病终:不久 ⒅后遂无问津者: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

3.下列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词 古义 今义

交通 交错相通 指运输业等

妻子 妻子和儿女 指妻子一人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关联词,“不管”的意思

4.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得、无人问津

5.将下列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

①(村中人)见渔人,(村中人)乃大惊,(村中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村中人)设酒杀鸡作食。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村中人)皆出酒食。(渔人)停数日,(渔人)辞去。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三.《与朱元思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皆缥碧 ( piǎo ) 急湍甚箭( tuān ) 泠泠作响( líng ) 嘤嘤成韵( yīng ) ......

千转不穷( zhuàn ) 鸢飞戾天者( yuān ) ( lì ) 经纶世务( lún ) ....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①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 ) 欲穷其林。( 走完 ) ..

②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 ) ..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 果如鹤唳云端。( 叫 ) ..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2)猛浪若奔 奔跑的马 (3)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 (4)争高直指 笔直地向上 四.《捕蛇者说》

1.解释加点部分字词。

①貌若甚戚者( 好像 ) 若毒之乎( 你 ) ..

②安敢毒耶( 怨恨 ) 孰知赋敛之毒( 毒害 ) ..

③哀而生之乎( 语助词,吗 ) 叫嚣乎东西( 介词,在 ) ..

④则已后矣( 已经 ) 可以已大风( 止,治愈 ) ..

⑤呼嘘毒疠( 呼吸 ) 号呼而转徙( 呼叫 ) ..

⑥触草木,尽死( 全部 ) 以尽吾齿( 过完 ) ..

⑦谨食之( 喂养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食 ) ..

⑧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活下去 ) 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 )

2.指出加点词用法。

①哀而生之乎(代词,指我) 殚其地之出(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②向吾不为斯役(做,干,动词) 其印为子群从所得(被,介词) ..

③汪然出涕曰(""的样子,词尾)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而 ) ..

④吾父死于是( 在这件事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表承接的连词 ) ..

3.指出加点词在文中词性的变化。

①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名词作状语) ②竭其庐之入(动作名,收入的粮食等) ..

③殚其地之出(动作名,生产的粮食)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动作名,种的粮食等) ..

⑤岁赋其二(名词作动词,征收)⑥腊之以为饵(名词作动词,把肉晾干) ..

4.写出下列“而”字用法。

①黑质而白章(并连,不译)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顺连,不译)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并且,递连)④吾恂恂而起(修饰 连词)

⑤而吾蛇尚存(假设连词)⑥而吾以捕蛇独存(然而,转连)

⑦人不知而不愠(却,转连)⑧面山而居(表修饰 连词)

5.写出下列“于”字的意义或用法。

①苛政猛于虎(比,比较介词)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到,介词)

③余将告于莅事者(向,介词) ④吾祖死于是(在,介词)

6.写出“以”字的意义。

①可以已大风( 用 ) ②今以蒋氏观之( 凭 )

③以捕蛇独存( 因 ) ④以啮人无御之者( 如果 )

⑤太医以王命聚之( 用 ) ⑥以尽吾齿( 来,用来 )

7.写出“其”字意义和用法。

①当其租入( 他,指捕蛇者 ) ②视其缶(代词,那 )

③今其室( 代词,那 ) ④其真不知马也(难道,大概 )

⑤专其利(代词,这种 ) ⑥竭其庐之入( 代词,他们 )

8.写出“焉”字意义和用法。

①时而献焉( 代蛇 ) ②虽鸡狗不得宁焉( 啊,语助词 )

③争奔走焉(代捕蛇之事)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写的这篇文章)

9.译句。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忧(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哪里像我的乡邻天天有这样冒着死亡威胁的事!

④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⑤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括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五.《岳阳楼记》

1.注音:谪(zhé)守 朝晖(huī)夕阴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 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 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 属( zhǔ 同“嘱”)

2.写出下列多义词在各句中的意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言和而色夷(温和)

⑵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的人)

⑼开:连月不开(放晴) 开我东阁门(打开)

3.通假字: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

4.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在……之后”。) ..

5.古今异义:⑴ 气象万千 古义: 景象 今义: 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

⑵ 微斯人 古义: 没有 今义: 细小 .

6.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7.流传至今的成语: 政通人和 、 浩浩汤汤 、 一碧万顷 、 心旷神怡 、

气象万千 、 百废具兴 。

8.解释:增其旧制( 规模 ) 横无际涯( 边 ) 朝晖夕阴( 日光 )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 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 ..

山岳潜形( 隐没 ) 薄暮冥冥( 迫近 ) 春和景明( 日光 )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 思想品德 ) 把酒临风( 持、执 ) ...

9.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重点词: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重点词: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重点词: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重点词: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重点词: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重点词:求,探求。为,指以物喜,以己悲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重点词: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译: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译: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10.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的心态。

六.《醉翁亭记》

【篇六】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陈涉世家

【基础知识】

1、生字

阳夏jiǎ 辍chu^i耕 鸿鹄hú 闾lǘ左 度du"i已失期 数谏shu^ijiàn

陈胜王wàng 罾zēng 间jiàn令 篝gōu火 忿恚huì 笞chī 骑jì千余 社稷jì 毋wù 怅chàng恨 袒tǎn右 皆次当行háng 车六七百乘sh^ang 柘zh^a 铚zhì 酇cu"i 谯qiáo

2、字义

(1)通假字

发闾左谪戍渔阳 谪通谪:原指古代官吏降职或远调,文中含强迫意。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

(2)重点词语解释

苟富贵 苟:如果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怎么 屯大泽乡 屯:停驻

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上 度已失期 度:估计 今亡亦死 亡:逃走

等死 等:同样 天下苦秦久矣 苦:苦于 今或闻无罪 或:有人 楚人怜之 怜: 爱戴 念鬼曰 念:考虑,思索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鱼网,这里作动词,用网捕 又间令吴广 间:私自,偷着 陈胜王 王:称王

卒中往往语 往往:到处 吴广素爱人 素:一向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难道

比至陈 比:等到 皆刑其长吏 刑:惩罚

(3)一字多义

① 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上) 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会 与皆来会集事(聚集,聚会) 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③ 扶苏以数谏故(多次,屡次) ④ 乃丹书帛曰( 写) 数 卒数万人(几) 书 得鱼腹中书(字条)

⑤ 扶苏以数谏故(原因,缘故) ⑥ 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将 项燕为楚将(将领)

⑦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⑧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之 长恨久之(音节助词,不译) 以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令辱之(代词,代吴广) 祭以尉首(用)

3、文学常识

(1)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南)人。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中心归纳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的描述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栩栩如生的表现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智慧、才能,显示了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

【中考预测】

一、阅读《陈涉世家》《史记·项羽本纪》,完成第1~4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向来) ②比至陈 (等到)

③使公即恒楚将 (统帅,率领) ④恒楚亡在泽中(逃亡)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唐雎不辱使命

【基础知识】

1、字音

唐雎jū 徒跣xiǎn 休梫jìn 怫fú然 以头抢qiāng地 韩傀guī

缟gǎo素 色挠náo 寡人谕yù矣

2、字义

(1)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置

秦王不说 说通悦:高兴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2)重点词语解释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加强语气作用 大王加惠 加:给予 以大易小 易:交换

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 请广于君 广:扩大 岂直五百里哉 直:只,仅仅

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布衣之怒 布衣:平民 以头抢地耳 抢:撞

休梫降于天 休梫:吉凶的征兆。休:吉祥;梫:不详 天下缟素 缟素:穿丧服

秦王色挠 挠:屈服 长跪而谢 谢:道歉 寡人谕矣 谕:明白,懂得

(3)一字多义

① 亦免冠徒跣 (光着) ②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派 ,派遣)

徒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第二个“使”: 出 使)

③ 寡人欲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用) ④ 愿终守之(代词,代安陵)

以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之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的)

以君为长者(以""为:把""当作) 天子之怒( 取消主谓间独立性)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⑤ 怀怒未发( 愤

怒) ⑥ 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 怒 天子之怒(发

怒) 虽 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

3、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策略言论,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4、中心归纳

本文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义正言辞地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终于折服秦王,胜利完成保卫国家主权和尊严任务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而又色厉内荏的本质。

【中考预测】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晏子使楚》,完成第5~10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挺剑而起”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傧者①: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②: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通“措”放置,此中是把主意打到谁身上的意思.) (2)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3)傧者更道 (改)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适宜)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答:所以士人要发怒,两具尸首就要倒下,五步之内鲜血四溅,天下人穿白戴孝,今天就要这样了。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答:齐国派遣使臣,根据使臣的不同素质派到不同君主(的国家),贤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贤 明君主(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

7.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答:机智幽默、善于辞令、勇敢的维护国家权益

8.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答:言行“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或秦王发怒(蛮横霸道)并威胁。

9.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答:唐雎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晏子主要靠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

10.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答: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隆中对

【基础知识】

1.字音

陇lǒng亩 颍yǐng川 乐yu^a毅 徐庶shù 诣yì 夷yi越 屛bǐng人

度du"i德量力 猖獗chāngju~a 沔miǎn 吴会kuài 刘璋zhāng 民殷yīn国富

存恤xù 帝室之胄zh^iu 箪dān食壶浆 枉wǎng驾 倾颓tuí 梁父fǔ吟

欲信shēn大义 挟xi~a天子

2.字义

(1) 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 :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2) 重点词语释义

躬耕陇亩 躬:亲自 陇亩:田地 时人莫之许也 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同意

谓为信然 信:确实 义为“说是确实这样” 先主器之 器:器重,重视 此人可就见 就:接近,趋向 宜枉驾顾之 枉驾:屈尊 顾:拜访 由是遂诣亮 诣:拜访 凡三往 凡:总共 因屛人曰 因:于是 屛:命人避退

遂用猖獗 用:因此 猖獗:失败 然志犹未已 已 :止 君谓计将安出 安:怎么,出:产生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非惟:不仅 抑:而且 国险而民附 国:地势

利尽南海 利:物资 尽:全部取得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殆:大概 资:资助,给予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 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后代

保其岩阻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内修政理 政理:政治

箪食壶浆 用

(3)一字多义

① 谓为信然(确实) ② 因屏人曰(于是,就)

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因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凭,靠)

信义著于四海( 信用)

③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④ 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

遂 然操遂能克绍(终于) 诚 诚如是(如果)

1、 文学常识

陈寿(233—297),西晋文学家,字承祚。主要著作《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史书。全书“辞多劝诫,明乎得失”,为统治者提供兴衰之借鉴。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

2、 中心归纳

本文主要记叙了刘备欲诸葛亮在隆中的一番晤对,既纵论天下错综复杂的形势,又分论各派势力的未来发展,既着眼于刘备的实际,又制定出了建国立业的策略,从而表现了诸葛亮治国安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

【中考预测】

三、《隆中对》《班超》,完成第11~14题

【甲】“亮躬耕陇亩—–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器重) (2)由是先主遂诣亮(到)

(3)不耻劳辱(以……为耻) (4)尝辍业投笔叹曰(停止)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