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蜡烛》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蔡山二中殷光稳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来交流语文教学思路和具体做法。我说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蜡烛》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深入地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单元的五沉浸——体验——感悟——思辩。因此,我给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b、了解文章中“蜡烛”故事的写作背景,了解通讯这种体裁(以上两点较为简单,学生自己能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完成,所以我把它们在课前预习环节。)

c、学习怎样把文章写得感人,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从互联网获取有用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体验感悟课文中超越国界的母爱并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解读世上最宽厚的母爱,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我给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怎样把文章写得感人,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记叙文的文体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通讯这一文学体裁,要让他们自己去通过互联网查找这一相关信息。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初步具备利用网络的能力。另外,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体验、欣赏、评价文章的能力,只要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老师要鼓励他们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分析

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诗歌激情导入法,自主阅读教学法、心灵体验阅读教学法,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诗歌激情导入法其实就是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为学生沉浸到课文意境中去做一个铺垫。自主阅读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实践,由整体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心灵体验阅读法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会语言的深邃的内涵,体验作品展现的生活,体验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学习法基本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阅读和心灵体验的过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课前,我设计了一组诗歌,由此引出课题《蜡烛》。这是老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并为下面课文的意境营造氛围。

第二环节是:听读课文,提出任务

首先我采用传统的电教手手段听录音的方法让学生听读课文,并带着问题边听读边思考。我主要就是用这三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来三个问题依次是:

①这是一对什么样的蜡烛?

②老妇人怎样点这对蜡烛?

③她为什么要点这对蜡烛?

第三环节是: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这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第一个问题非常简单,应该说所有的学生在听读完课文后都能很快地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也就激起了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虽然简单,但却是教学面向全体的需要。第二个问题是:老妇人怎样点这对蜡烛?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很快的答出老妇人点蜡烛的过程,而忽略了前面老妇人埋烈士的很多文字,这就要教师提醒学生:老妇人一开始就点上了蜡烛吗?有了这个问题的铺垫,学生能更细致地,更深入地再次阅读。那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就了解了这她为什么要点这对蜡烛?这个问题更为深入,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面完整地答出来。因为这涉及到作品的主题。教师要适时地提醒学生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在必要的话,教师还要补充地讲解一下,因为光靠学生课前查资料是不够的,有些学生可能偷懒了。

第四环节是:品味语言,感悟意蕴。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是课后练习一的第二问。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富有深意的,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教师把这个问题安排在了第四环节,学生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就变得容易多了,教师只须作必要的补充就行了。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检查前一环节中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了解了多少。了解文章的主题,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是对文章主题的进一步理解,对这个教学重点的加强。

第五环节是:个性阅读,交流体验。

如果说前面的环节是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导学,那么这个环节就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部分,细细品读,说说它为什么感动了你,”这是课后练习一的第一问。最感动的部分肯定有所不同,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的体验,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后一个问题相对来说就难多了,“并想想这样感人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这涉及到写作方法,所以教师适时地作了点拔和适当的讲解。

第六环节是:小结。

通地教师的小结,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本课的学习所得作一个系统的回顾,使零碎的知识变得有条理起来,有利于记忆的巩固。

第七环节是:作业

最后的作业教师安排的是课后练习三。这是一个写作练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我这节课是以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并把课后的两道练习巧妙的穿插到课中,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没有使用现代化的课件,但守住了阅读教学的灵魂——以文为本、以生为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殷光稳

【篇二】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生物入侵者》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枝江市安福寺镇初级中学张勇

一、说教材

《生物入侵者》这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运用。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学习筛选信息。3、多种方式读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赏析文中形象化的语言和严谨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对生物入侵,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2、培养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我把教学重点定在文章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表达作用上。另外还有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也是教学中要关注的。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多单元阅读说明文的经验,对说明文有了一定了解和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明了说明文学习的精髓,即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科学准确的特点。如何结合本文内容,准确的表述,灵活的应用,还需要教师课堂指导。此外,学习说明文比较枯燥乏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投入到本文的学习中来,适时激趣显得很重要。

三、说教学与学法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我设计了学生大声读文,感知课文内容;默读文,梳理课文脉络;浏览文,筛选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及弄清主旨;跳读文,赏析批注,品读;齐读有文字疑惑的段落,思考完善。

我力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为学生打开一扇学习科普作品的窗。“知识之窗”“科学之窗”“语言之窗”板块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科普作品的方法。

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态度。在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1、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什么?3、生物学界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倾向于哪一种?你又赞同哪一种呢?4、生物入侵能有效避免吗?这四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能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过渡到结合文有自已的思考。学生心浮气躁,总不愿静下心来读文,给点台阶,留点思考,制点波折,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引导学生细致地读文。课外“生物入侵者”的举例,旨在培养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和品味语言后学以致用的习惯。值得商榷的文字的品析,无外乎是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质疑。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演示,谈话引入

水葫芦入侵历程引入课题,穿插“侵”字教学。

(二)初读感知,梳理文脉

1、学生大声读文。

谈读后初步感受,引导积累基础知识。2、梳理文章脉络。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三)理解课文,阐释主题

1、出示问题,学生读文、思考、讨论问题。

了解生态环境和生物入侵知识。

2、明确作者写文意图。

(四)赏析语言,适时拓展

1、赏析语言:从说明方法、生动的语言、严谨的语言品味表达效果。

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

3、你觉得文中解释生物入侵者的语句严密吗?

五、说教学预期

我希望我的课堂轻松、民主、和谐,教学环节中“知识之窗”“科学之窗”“语言之窗”,总有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窗口”。《生物入侵者》的教学,可以没有议论文的犀利,却也有严谨;可以没有抒情散文的激情,却也有独特的体验。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学生归心似箭,有些躁动不安,我在这节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本可上得更流畅一些。学生在结合课文谈如何避免生物入侵、赏析“逃出藩篱,啸聚山林”时,有精彩的发言,是课堂的亮点。遗憾的是课堂后一段时间把握不够好,从严谨的角度来评判文中第一段解释生物入侵者的语句,本期待着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可惜这一环节没能有效完成

杨晓清

【篇三】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平罗县庙庙湖小学 杨科勤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

一、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和原来的内容相比,更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觉得本节课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上。另外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其优越性,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系统统计知识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由于教材改编,该部分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如果还是只注重知识的讲授的话,我觉得学生会觉得乏味,为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小组内能够自主合作,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搜集的信息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五、说教法、学法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探索。课改一直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建立“生本课堂”。因此,为了更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形势下课改要求,我这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也就是整节课我只负责提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六、 教学过程

为了顺应课改的要求,我觉得我们教师在整节课当中应该充当导游的角色,也就是只负责把学生带到指定的地方,然后就不再干涉,只是给以必要的指导,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此,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

1、谈话导入。

简单自我介绍,拉近同学生的关系,使关系融洽,争取学生的配合。

“同学们,老师很喜欢你们,想了解你们,可以吗?下面就让老师先来了解你们的生日吧。”(过渡到本课教学)

2、小组合作收集数据

老师的生日是9月,你们的生日又是几月那?有多少同学和老师是同一个月生日那?下面就请各小组统计一下吧。(“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这个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这一教学环节旨在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应该如何更快更准确的收集数据。)

3、绘制条形统计图。

同学们,现在你们能告诉我那个月份出生的人最多,那个月份出生的人最少了吗?(学生回答,教师给以评价后,给出这一环节的任务)你们能根据你们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吗?

4、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较统计表的优越性

学生绘制完条形统计图后,提出和上一环节同样的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5、巩固练习

教材100页第一题

学生在做这一题时,同样要经过收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通过这道题,可以很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因为这道题是关于学生睡眠时间的,所以借助这道题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有益健康,切不可为游戏而整日熬夜。

6、课堂小结

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越性?

7、作业

调查统计班上同学上学时的交通工具并绘制条形统计图。(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篇四】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75—78页。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整理的方法,学会绘制和分析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学生前面学习的统计知识的一个延续和发展,也是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培养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使学生与老师一起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教学难点:横轴位置的确定与纵轴单位长度的划分。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

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四、说教法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各种统计图。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四、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2002年中国申请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的视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2002年12月3日是什么日子吗?你知道当时各个城市的得票数吗?学生课前已经搜集好。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2、为了便于分析,整理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还可以制成什么?学生经过前一天的预习,能说出还可以制成统计图。

3、你知道有哪些统计图吗?把你搜集到的统计图给我们展示一下,师也出示各种统计图,并就其中的一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你能看懂这张统计图上表示的数量各是多少吗?或者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到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此题可以用实物投影出示。

4、条形统计图怎样画呢?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研究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先出示方块图。但是方块图比较麻烦和零碎,所以可以直接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制成条形统计图。出示改编后的例题。

2、生先自学P75的制作步骤。

3、师引导生汇报,师板演,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分别叫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人与得票数,要画在一张图纸的左

下方,但下面和左面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间;②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因为有五个城市,所以要把横轴平均分成10份,一般情况下,直条的宽度和间隔一样宽,在2、4、6、8、10等份下注明五个城市的名字;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得票数,一格表示5票,最大的数量是36票,所以纵轴的长度至少要画8等份,并在纵轴的上面内侧标明单位:票;④根据数量的大小画出不同的直条,为了美观,直条中可以涂上颜色。并在直条的上方注明数据;⑤写出条形统计图的标题和制图日期。后两个步骤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教师发的图纸上画,图纸上已经画好了一根直条,留下两根让学生自己画。

4、统计图的分析

5、与统计表相比,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形象具体,一目了然,更便于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6、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先讨论,互相说,再看屏幕说。

三、练习强化

试一试

、出示102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三轮得票情况统计表,让学生史着做一个条形统计图 想想做做

1、出示77页第1题问学生从中获得了那些信息?

2、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3、第3题横向条形统计图学生有可能会把数据写错,所以我要在这里提醒他们。 课后拓展

分小组选择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家庭用水、用电,全校各年级人数,等,实践调查,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篇五】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

一、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和原来的内容相比,更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觉得本节课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上。另外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其优越性,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系统统计知识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由于教材改编,该部分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如果还是只注重知识的讲授的话,我觉得学生会觉得乏味,为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小组内能够自主合作,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搜集的信息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五、说教法、学法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探索。课改一直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建立“生本课堂”。因此,为了更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形势下课改要求,我这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也就是整节课我只负责提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六、 教学过程

为了顺应课改的要求,我觉得我们教师在整节课当中应该充当导游的角色,也就是只负责把学生带到指定的地方,然后就不再干涉,只是给以必要的指导,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此,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

1、谈话导入。

简单自我介绍,拉近同学生的关系,使关系融洽,争取学生的配合。

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同学们,老师很喜欢你们,想了解你们,可以吗?下面就让老师先来了解你们的生日吧。”(过渡到本课教学)

2、小组合作收集数据

老师的生日是9月,你们的生日又是几月那?有多少同学和老师是同一个月生日那?下面就请各小组统计一下吧。(“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这个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这一教学环节旨在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应该如何更快更准确的收集数据。)

3、绘制条形统计图。

同学们,现在你们能告诉我那个月份出生的人最多,那个月份出生的人最少

了吗?(学生回答,教师给以评价后,给出这一环节的任务)你们能根据你们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吗?

4、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较统计表的优越性

学生绘制完条形统计图后,提出和上一环节同样的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5、巩固练习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教材100页第一题

学生在做这一题时,同样要经过收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通过这道题,可以很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因为这道题是关于学生睡眠时间的,所以借助这道题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有益健康,切不可为游戏而整日熬夜。

6、课堂小结

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越性?

7、作业

调查统计班上同学上学时的交通工具并绘制条形统计图。(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篇六】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1、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 合作交流,观察研究;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 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 °、150 ° 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 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 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 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 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 120 135 180

(3) 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五) 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篇七】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1.《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

简析教材

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将亿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读写大数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本册教材在调整教材编排的同时,提供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一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最重要的一点,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本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是本单元第2课时,是对万以内数读法的扩展,是学习亿以内写法的前提,更是将数的读、写知识扩充到亿级的基础。本课时的知识将为后面学习提供直接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方法将为后面学习提供迁移类推的思路。

说目标、重难点:(见教案)

说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迁移类推掌握万级数的读法,再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过程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注意万以内数中0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当播音员播报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数据,从中感受数太大,不易读出、读准,设置悬念。

2、学习读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此环节分两层进行教学:

(1)学习读整万数。教授时在数位顺序表下将数“1925、407、460”变成“19250000、4070000、4600000”,试读后让学生说一说与原来的数相比①现在的数有何变化?②在读法上有何不同? 通过对比观察从而沟通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突破“万级数该如何读”这一教学关键。再提出:怎样读者几个数又快又准。让学生自然地想到先分级再读数比较方便,并巩固练习了读整万数,为下一层次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习读含有两级的数。①先试读不含零的数, 学生独立或在同伴互助的情况下读出这一组数,使学生再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②再让学生试读85003000、85000300,读后思考:①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通过学生结合读书的体会,探讨这个问题,掌握0在什么位置上要读,在什么位置上不读。 在教学这两个环节时,对教材中所给的数据进行了适当补充,并分层教学目的就是要突破两点① 万级数如何读②分清大数中的“0” 哪些该读,哪些不读。学生掌握了这两点,也就学会了读亿以内的数。万级数如何读,通过读整万数、沟通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来实现,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万级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接着通过让学生试读两级数、争辩。划一划、思考并回答问题等一系列自主活动,使学生探究得出“在读大数时,每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上的0要读,并且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0”。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探索新旧知识联系,找到知识生长点,运用知识正迁移掌握新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独立思考、乐于探究、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3、反馈巩固:第5页 “做一做” :先观察数的特点再读。

三、思维拓展:用8、5、3、0、0、0、0、0按要求组数,通过组数将本节课推向高潮,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数位上有0该如何读?”

四、全堂总结:运用歌谣帮助理解记忆。

2.《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里的例题4。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数数、读、写数以及100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联系生活,通过比较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的大小,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然后,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练习,意在巩固和发展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这堂课我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归纳总结出亿以内数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大的数比较大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把“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所进行的“抽数比大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成功体验,增加学习的信心。

4.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游戏激趣法、发现学习法,把这三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

我还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类比迁移法、分析发现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课伊始,我从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入手,出示卡片让学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借此了解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的知识基础,进而自然的导入到新课。引出课题后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资料,大家看一看。”接着出示例4挂图,启发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给学生留下自主提问的空间中,引导学生自觉的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主动提问,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本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猜测到验证,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①设疑提问

师:请大家想一想、猜一猜: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可能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说出: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是一样的。

②验证猜想

老师从例4图中取出两个数:

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

并请来数位顺序表帮忙验证。

(学生对照数位顺序表写下这两个数,可能发现:果然是位数多的数就大。) 再取出两个数:黑龙江454800 四川:485000

将这两个数对照数位顺序表再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这两个数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左起第二位上的8比5大,485000>454800)

③尝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再从例4六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④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师:比较亿以内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相同的怎么比较?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

⑤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针对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中的每两个省份的面积进行了比较,现在你能将这六个省份的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先将这六个数分分类,位数相同的放在一起,位数多的肯定大。再将位数相同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比较)

通过学生自己猜测并验证的观点,进一步去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对书中的练习进行了补充,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延伸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

(一)基础练习

1.比较大小并圈比较时的关键数。

92504○103600 50140○63140

28906○28890 620300○307300

2、我会比:

①、同桌两人各写一个大数。

②、比较两人写的数。

③、说出属于哪种情况,比较方法是什么

基础练习巩固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便于学生熟练的掌握方法。

(二)延伸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有几个答案写几个)

78642=78□42 688310>□98310

( ) ( )

45760<4576□ □6204<57204

( ) ( )

(三)拓展练习

1、排队游戏

请六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站在讲台上,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对又快。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感受?学生可以说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可以说情感、态度方面的,最后我画龙点睛的一句“数学好玩”结束全课,让每一位学生在亲身经历并感受着“数学好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总之我希望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也水到渠成的、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掌握了此方法和规律,不仅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也会举一反三的比较更大的整数,乃至将来为学习小数的比较大小奠定基础。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3.《亿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的第九课时。

2、教材分析:教材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的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的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及写法。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写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三、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的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的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对照数位顺序,安排了3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试读,先出整亿的数,使学生看出只需按照各级或万级的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然后出个级、万级不都是0的数,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然后由学生自己探索读数的规律,进而进行练习巩固。

本课有两个大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的是二、三教学环节重复运用,即亿以上数的写法用同读法进行教学的。

练习设计了5道题,2道读法题,2道写法题还有一个思考题。最后是回顾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评价。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教学例1

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不读61万呢? 借助数

为顺序表来读比较方便。(出示数位表)因为61在亿级,所以读作六十一亿。)

【篇八】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 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本次说课包括五部分: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法学法;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 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 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 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二.学情分析:

学 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 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 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规定,我把本课 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 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为: 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四.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 点,突破难点,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 ,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 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通过世界,中国,单县人口引出统计表。这一环节是为了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经

验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亲自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为了更直观的描述数据,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所以第一步是制作纵向单式统计图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完成课本99页统计图

(2)自主探究——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当学生做出两个统计图后,让学生在两个统计图的对比研究中感受到不方便,进而引起思考:怎样才能更便于比较呢?由此说明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现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在学生完成统计图之后拿出几种不同的统计图贴在黑板上一块交流,根据不同的统计图的 特点分别起名并板书,加深学生对四种不同的统计图的理解,然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 然后适当引导,对比 四种统计图之间的区别,得出第四副统计图更方便的结论,出示第五幅统计图让学生讨论其不足之处,加深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

在展示完学生的合并作业后,揭示课题并板书:像我们做的这几种图都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然后安排重现制图的过程,目的在于优化作图方法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紧接着让学生观察统计图捕捉信息,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图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到它与单式统计图的不 同,从而体会到复式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

4课堂练习:应用环节,我首先提供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再一次强化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紧接着让学生观察统计图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说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5,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既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又重点引导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6.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课稿

育才学校 刘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四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