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端午粽教学视频 一年级端午粽教学视频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端午粽教学视频

端午的粽子(网友来稿)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四中 李亚佼

很多年没有回老家过节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习俗很多,而我记着的不多。

系百索子。奶奶每年都会把五色的丝线拧成细绳,很长很长。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的胳膊上早已系上了。不用说,是奶奶第一个来到我的身边。

贴符。每年,门框上都要贴符的。有的是用单色的黄纸折的,有的则是用五色纸编的。奶奶也曾经教我折过,到现在已经淡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习俗:地里也埋百索子。那时,奶奶说,埋在地里的百索子会变成花蛇,保一年丰收。虽然我很顽皮,却从来没有挖过那些“蛇”,害怕它们出来咬人。后来才知道,那是老人们瞎编的故事,用来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别的习俗我真是记不起来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来个粽子却不能忘记。

粽子包起来不太容易,必须把粽叶折好,否则会“露馅”的。虽说难包,种类也不少:大米包的红枣粽子,小米包的蜜枣粽子,还有江米包的什么粽子。

煮粽子要用大锅,时间也得很长。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还是不给我吃,太难熟了。刚刚出锅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饱了,才知道舌头上起了泡。

马上,这些喷香的粽子会被放进盛满凉水的盆里降温,那时我早已吃饱了。

后来的许多天,一日三餐总会有粽子的。

街上卖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来没味。这叫什么粽子,简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绪,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作者邮箱: liyajiao@tom.com

【篇二】端午粽教学视频

(公开课设计)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公开课优秀教案与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公开课优秀教案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篇三】端午粽教学视频

人教版第10课《端午粽》优秀教案(含反思)

10 端午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篇四】端午粽教学视频

端午粽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篇五】端午粽教学视频

10.端午粽

10 端午粽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端午粽教学视频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端午粽教学视频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教学反思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篇六】端午粽教学视频

端午粽端午粽教学视频

端午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 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端午粽教学视频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端午粽教学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不能现场让学生学习包粽子,成为了本课最大的遗憾。

【篇七】端午粽教学视频

10、端午粽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学重难点:图文结合,熟读课文。

教学准备:制作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

3、板书课题。端午粽教学视频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

4、学生自读课文。

(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课件问题)

(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不会读的词和句子用“—–”划出来。

2、全班交流词句的正音。

3、师教读,指名“小老师”带读。

4、讨论交流:这一段写了有关端午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端午粽教学视频

5、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骄傲、喜爱的情感。

6、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外婆的粽子的特别之处。

四、扩展感悟,布置作业。

1、回忆自己家端午节包了什么粽子,谁包的,用的是什么原料,味道如何。

2、全班交流并评价。

3、作业:你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和同学们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什么呢?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课文扩展,指导书写。

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

(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扩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

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端午节 材料:青青的若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味道:请香 又黏又甜

花样:多

意义:纪念屈原

作业:一、填空。

一( )若竹叶 一( )红枣 一( )清香 一( )粽子

二、辨字组词。

午( ) 真( ) 米( ) 叶( )

牛( ) 直( ) 来( ) 叫( )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学习字词句,朗读课文上,在读中了解到“我”为什么喜欢外婆的“端午粽”,然后把这个内容加以扩展,让学生明白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视频资料,学生们了解了屈原,更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端午粽教学视频 一年级端午粽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