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2017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目录
1邓稼先(2)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1)
4孙权劝学
5黄河颂(2)
6最后一课(2)
7土地的誓言(1)
8木兰诗(2)
9阿长与《山海经》(2)
10老王(2)
11台阶(1)
12卖油翁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
14驿路梨花(2)
15最苦与最乐(1)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2)
17紫藤萝瀑布(2)
18一棵小桃树(1)
19外国诗两首(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20.古代诗歌五首(2)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
21.伟大的悲剧(2)
22.太空一日(2)
23.带上她的眼睛(1)
24.河中石兽(2)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约客
【篇二】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2017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阅读: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 时间 、 地点 、 工具 、 条件 、 方法 、收获 。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9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阅读: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至少一个)
“快回家去""为什么呀?”“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花,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很重感情。
第七课 《最后一课》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
重点阅读: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 人物:①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
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儿童形象。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2.情节:本文 “宣布下课”属于小说的哪个情节?
高潮结局
3.环境: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1.韩麦尔今天为什么穿戴的和平常不一样?
纪念最后一课,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镇上的人的表现为什么又和平常不一样?
感谢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24-29段
1.课文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忽然”表明了什么?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增强了悲怆的气氛。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5.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表现出了他对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5.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6、24-29段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表达了韩麦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7、选文中哪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第十一课 《邓稼先》
复习重点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重点阅读: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篇三】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部编本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学科课程纲要
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七年级下册)
● 学校名称:
●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 ● 设计教师:
●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 设计日期:2017/2/14 ● 适用年级:七年级下学期 ● 授课时间:70课时
一、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课程目标 ⑴ 识字写字
重点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以及课下注释出现的生僻字、多音字、形近字。本册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总共242个。
⑵阅读
现代文阅读主要学习精读、略读、比较阅读以及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在阅读中学会使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作批注与摘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3篇。
古诗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册共需背诵古诗文21篇。
⑶写作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并学会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写人写事要抓住典型细节;做到写作思路清晰,中心
突出;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注重作文的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促进合作,共同提高,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⑷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与校本活动相结合,利用我校自信心形象大使的参评活动以及研学旅行、朗诵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A.现代文教学课型
1.课前演讲。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有节目。可采用轮流或抽签两种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讲或读美文。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大阅读面。
2.新课导入。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有情景导入、悬念导入、趣味导入、提问导入、角色导入、图片导入等。在选择导入方法设计导入语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标,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灵活处理。
3.目标确定。依据学情、单元提示制订少而精的目标。
4.提供问题,学生自读,充分预习。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能力。学生自读课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自读的形式很多,可以范读、领读、齐读,也可以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学生自读是学生理解、分析、鉴赏的基础。
5.情境创设。现代文教学,在学生自读熟悉课文以后,教师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分析、鉴赏。
6.讨论探究。阅读教学进入理解鉴赏阶段,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众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中,讨论探究是其最主要的情境,从讨论探究中生成能力。
8.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点睛式、发散式、总结式、活动式、延伸式、迁移式、回味式等等。不管哪种形式,都要能引起学生大脑兴奋,集中精力完成最后的学习任务,在培养他们善始善终学习习惯的同时,为后
面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好铺垫。
9.作业布置。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以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B.文言文教学课型 1.课前演讲。 2.快速导入。
3.目标确定。基本的文言实词语法知识是基础、文章内涵与主旨是提升。 4.结合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文言文教学宜采用放声朗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使学生读准语句的节奏,读出文言的语感。
5.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明确重点字词、重点句子。学生自学讨论,可解决对课文字词句的粗略理解。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自由讨论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难点、疑点及时给予点拨,让学生对重点文言知识的学习产生顿悟效果。
6.背诵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言文单纯靠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词汇意义、用法和特点,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背诵积累。
7.练习归纳。对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和句式特点,若教师采用静态讲解,教师讲得苦,而学生又不易理解且遗忘快。教师可采用练习的形式,在动态训练中归纳梳理,就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得灵活,易于迁移运用。
C.诗歌教学的课型 1.课前演讲。
2.新课导入。诗歌鉴赏需要心灵的参与,而生动富有激情的导语,则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让他们静下心来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诗歌导语设置的角度很多,可以从背景导入,知人论世;可以围绕诗歌意象,形象导入;可以图片展示,感染情绪;可以设置音乐背景,朗诵导入。
3.朗读、感悟诗情。诗歌教学,朗读尤为重要。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地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和节奏,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领悟诗歌的美感。所以,朗读教学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式。朗读可以是学生自由朗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集体朗读等。 4.学案导学。发放导学案,让学生阅读完成。
5.诗歌鉴赏。诗歌鉴赏包括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对诗歌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思想情感的鉴赏。
6.课堂小结。
D.作文教学课型:作文思维序列化课程 1、作文思维序列化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方法
以初中作文序列化建设为中心,以作文教学案例为载体,在专家的引领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科学、有效的初中作文写作序列化训练体系,帮助初中语文老师解决作文教学训练的无序化问题,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
作文思维序列化训练包括四大板块:材料积累、选材构思、分格练笔和规范作文训练。四大训练版块按照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依序递进排列,各大版块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体现出了阶段性、程序性和层进性的特点。各版块训练在每学期同步交叉进行。
方案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单元主题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以单元学习内容为单位设计主题目标及技能目标,建立作文序列化训练框架,教师围绕框架有意识地将积累、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沟通。
根据阅读教学涉及的内容主题和写作技能,指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展,做相应的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生活积累。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开展分格练笔,每学期练笔字数不少于1万字;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作文训练,大作文训练每学期不少于14次,要求学生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以此循序渐进促使学生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2、具体实施 (一)材料积累
1.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能力,丰富作文素材和语言材料积累,重点解决学生“没啥写”的问题,并能使学生“写得出”,即运用语言材料较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2.方法(学生和教师两手抓):
学生方面:每位学生“写好三本,办好一报”,“三本”指日记本、摘抄本、周记本,“一报”即作文小报。
教师方面: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
(2)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如参观、旅游、科技活动,或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等,拓展学生生活活动的空间。
(3)通过多种渠道指导学生积累材料。
【篇四】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
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
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
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
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
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
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
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
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
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
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
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
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
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
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
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
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
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a 鞠jū躬尽瘁
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
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
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
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
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
二: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
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3.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 性格特点。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o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教后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篇五】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2016——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进度表格
大全中心学校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单 位(学校):
填报时间:2017年2月
本 文 计 划
【篇六】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最新2017年部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 得分: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为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4分)
攥( ) 炽痛( ) 滞笨( ) 赫然( )
倜tǎng ( ) jié( )力 祈dǎo( ) 鞠躬尽cuì( )
2、出下列错别字,并用正楷改在下面的括号中(2分)
人生鼎沸( ) 形式紧张( ) 妇儒皆知( ) 锋芒必露( )
3、积累与应用(8分)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参军战地环境艰苦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木兰诗》中描写军情紧急,将士奔赴前线,行军疾速的句子是:。
(13) 现在正是春天,请默写一句古人有关春天的诗句: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学了《黄河颂》,你一定对黄河有了更多的了解,请默写古人有关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B.《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曹汉文,是东北作家群的杰出代表。
C.《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一篇新诗《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作品有诗集《春风集》、《欢呼集》、《藏客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D.《台阶》作者李森祥是当代作家,其代表作有《抒情年代》《济南的冬天》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B.19岁生日那天,我接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这不能不说是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C.关于陈凯歌与胡戈就《馒头血案》发生纠纷一事,电影导演陆川发表自己的看法:“他的动机我不好猜测,但不管动机如何,都是一种不聪明的做法。”
D.要正确处理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选取新的工业项目,利用新科技提高“环保”手段,改善人居环境。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7、“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在检查一下你的运用能力(2分)
邻居说:“你家小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他在弹琴。” 你能听出邻居的言外之意吗?请写出来: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 8、课外知识阅读。(7分)
( A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庵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 B )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分)
(2) A 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 段写样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三件事)(3分)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2分)
二 阅读理解(45分)
㈠ (9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文中的“钟声”和“号声”有什么特殊含义?(2分)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这里的“惨白”一词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表达爱国的情怀呢?(3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 餐桌上的谜底(11分)
①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谗了。
②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_____(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 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 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___________(支撑、支持、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⑦ 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 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 是的,我知道了。
⑩ 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 那年,我11岁。
1、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__ ______、__ ____。(2分) 2、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㈢(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事多。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4分)
(11) 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 (1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 (13) 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 (14) 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1) 蒙辞以军中事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 4、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学习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请结合本文与《伤仲永》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㈣(7分)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上文中加粗的词:(3分)
益:____________ 市:____________ 数: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与本文“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
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作文 (45分)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文。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接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用“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1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二)请以“有 才有真正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的词语如:志气、宽容、付出、自信、真诚、善良的心、无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