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中国现代诗简介 中国现代诗大全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中国现代诗简介

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爱的心语教学设计概述

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教学目标

一、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

二、学习爱情诗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

三、探究诗歌的意象,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的五首诗歌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爱情是人类的永恒情感,这些诗歌通过不同的意象,抒发了现代人对爱情浪漫而深情、缠绵而珍爱的独特感受,体现了高贵而典雅、神圣而优美的情怀。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现代诗歌的抒情技巧和创作风格。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学习诗歌意象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用“爱的心语”作为单元的题目,是因为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通过诗人采取不同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爱情是非常个人化的、心灵化的。以“我”的特定心境弥散到对象——“物”身上,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例如诗人把爱情的寂寞比做“蛇”,把爱情的期待比做“年轻的神”,或者以“窗”“你的名字”“神女峰”具体的物象来表达心中的爱情追求和价值观。这种写法特别具有生命感应的持久性,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

一、体味诗歌的认识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都具真挚的情感,深情而执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体验不同的爱情,体会诗人的情感经历,唤起情感共鸣,引发对人生和爱情价值观的思考。我们要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态度,诗人们抒发的真诚而执著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和正确理解。

本单元诗歌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例如,写爱情中的苦苦相思的《蛇》,求爱而不得的《预言》《窗》,热烈歌颂爱情的《你的名字》,对传统爱情观“反思”的《神女峰》,无论是成功的爱情,还是失败的爱情,都抒发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对爱情的尊重,都表现了爱情诗创作的传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爱情的态度首先源自个体价值的独立,彼此尊重,才能携手同步。

二、学习诗歌的抒情方法和风格特点

诗歌是一种抒情文体,爱情诗歌的抒情方式常常是以一定的意象来表达,采用何种意象又源于诗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例如冯至的《蛇》是看过一幅黑白线条、口里衔花的蛇的画后有所感悟,一反传统审美中蛇是阴冷的习惯,把蛇比做年轻时代爱情的寂寞心境。《预言》和《窗》几乎就是诗人的一段难忘的爱情经历,《你的名字》是爱情中的人们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你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是心灵中最美妙的音乐,人们常常爱一个人不说出来而在纸上偷偷涂画那个名字。《神女峰》是诗人对爱情观一贯思考的产物,表达了诗人对“人的价值”的关怀。

作为现代爱情诗,这个单元诗歌的风格很有特色,这几位诗人都是现代意识较强的诗人,承传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新诗的某些传统,对抒情气氛的营造,对诗歌意境的重视,以及细腻柔和的抒情风格的追求等等都是中国诗歌注重含蓄蕴藉的体现。同时,也都受到过西方诗歌艺术的影响,比如对意象特别是主观意象的重视,就有象征主义诗歌的某些特征。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注意诗歌中的中西诗艺的融合,这一点比较突出的是《预言》。在表达方面有直接抒发感情的《你的名字》,间接抒发感情的有:比喻意象的《蛇》,象征意象的《预言》《窗》《神女峰》。

鉴赏诗歌应该注意意象的几个方面,知识短文作了具体说明:一是意象的来源,二是意象的种类,三是意象的选择。在本单元的几首诗当中还需要提及的是意象的组合问题以及新诗的意象向古典和西方借鉴的问题。

1.意象是一个具有主客体内涵的生命体,意象组合是使这个生命体在诗歌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发挥、确认和规范的手段。意象组合的实质,是意象的有序化并置,是诗人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构思,根据审美形式规律,将一个个意象进行组接和排列。好的意象组合,应以诗人的情绪或意念为线索,将意象作有机排列,而达到对主题的逼近。当然,意象的组合,应在服从主题表达的前提之下,力求丰富多彩,灵活多变。表现出意象组合的条理性、层次性,是使诗的整体结构获得丰富性体现所必需的。举例说,意象的复沓式组合《你的名字》,意象的对比式组合《窗》,意象的叠加组合《蛇》《预言》。

2.注重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固有的传统。初期白话诗的倡导者胡适也注重“意象”在“诗的具体性”中的作用。现代诗人吸收中外诗歌深致含蓄的特点,把新颖的意象创造视为新诗艺术表现的首要任务。传统意象经过他们的改造,例如冯至笔下的《蛇》、舒婷的《神女峰》都对传统的意象思维进行了颠覆,具有了现代的色彩。现代诗人努力在西方象征派的暗示和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中间找到融合点。“以象征暗示情调”与传统的“意在象外”的意思确有审美的联系,现代诗人这种沟通的努力一直是很自觉的,例如何其芳的《预言》和陈敬容的《窗》。而纪弦的《你的名字》通过名字的意象进行动作性地展开,戏剧化地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期待。

【篇二】中国现代诗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单元概览】

单元说明:

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

1、理解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的内涵。

2、了解各

我的质疑:

我的感悟:

我的收获:

2、含英咀华一言品评(这首诗我喜爱的诗句摘录及品评):

我喜爱的诗句摘录:

我的品评:

3、问题探究:

1、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及其特点?

中心意象:天狗

特点:有气吞日月星辰的恣肆、凌厉、张扬自我、狂放不羁、气势磅礴

2、请探讨本诗中心意象的深层意蕴。

“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象征意蕴):

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的象征,显示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和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的真实写照。

3、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①完全自由体诗形式(诗句是长短不一的,每一节的行数也不固定,且没有统一的韵脚)与诗歌展示的“天狗”形象和表现的思想主题相得益彰。

②修辞:

拟人手法:使“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够生动地展现充满豪气的自我精神,也便于诗人进行富于想象力的夸张。

浪漫主义的夸张:更好地展现天狗张扬自我、狂放不羁的个性。

4、语言品味:

品四类词:

①动词:“吞”“飞奔”“狂叫”“飞跑”等一系列富有动感、活力的动词,将“天狗”无所畏惧、狂放不羁、恣情宣泄的特点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一个勇往直前、尽情挥洒生命活力、书写全新生命气势宏大,视野开阔

③反复词语:强调气势

④第一人称代词“我”《天狗》就是由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我”带动而完成的,整个诗“诗的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即“情绪的自然消涨”,至于诗的外在形式,诸如语言之类则象衣服,“诗无论新旧,只要是真正的美人穿件什么衣裳都好,不穿衣裳裸体更好!”《天狗》就是郭沫若这一诗学观念的极端化创作,全然不讲诗歌的“形式”,丝毫不考虑诗句的“勇唱动听”,一任感情的渲泻,急不择言,信口开河。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起首,长短不拘,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中国读者低吟浅唱、一唱三叹的诗歌审美预期,通

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

诗海拾贝(我喜爱的诗或诗句摘录):

推荐理由:

7、老师推荐的诗及一句荐评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本

这是一首饱含眷念祖国情绪的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聪俊的有进取心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这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略读】《井》

1、预习质疑及感悟(仔细品读诗歌,并将你的疑惑和感悟写在下面):

2、含英咀华,一言品评(请摘录出此诗中你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3、问题探究:

(1)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有孤独才能保持澄澈的丰满”的理解。

参考答案:井被屏弃于温暖之外,孤独却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来自黑暗的地层却与无边的宇宙相联,被遗弃却默默承受,坚持自我,保持着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的本性,井澄澈的丰满正源于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坚守。

(2)诗人赋予了“井”怎样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井”象征着一种自我牺牲精神,井被温暖摒弃,却“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也象征着崇尚个性的精神,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它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它是旧时代一部分正直善良、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写照。

4、语言品味:

请你找出本诗的韵脚,想想本诗在押韵方面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形式比较自由的诗,但严格地押了韵。如第一节“叶”“界”押韵,第二节“候”“忧”押韵,第三节“暖”“满”押韵,第四节“面”“烂”押韵,第五节“面”“联”押韵,均属于抱韵;第一至四节的韵脚不同,第六节“弃”“涤”“己”押韵,第七节“诚”“奋”“声”押韵,是为换韵;而第三节“独”与第四节“处”押韵,与各节内的押韵构成了交叉押韵的关系。

5、助读贴士: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6、荐诗交流:

诗海拾贝(课外诗歌摘录):

推荐理由:

7、老师推荐的诗及一句荐评

燧石

高伐林

我棱角分明

我没有金刚石和祖母绿雍容华贵

也不如汉白玉或者翡翠典雅

我不曾雕成印玺由诸侯拼命地争夺

也不配戴在摩登女郎的纤纤手指

或者在她们奶油般的脖子上悬挂

我更比不上漂移的冰川砾石

能成为地质论文里沉甸甸的砝码

我是燧石

我只有一个请求

请拾起我

——敲打

是的狠狠地敲打!

一瞬间真正的我挣开灰白的茧壳

从心灵深处彩色的生命之光迸发

敲打吧敲打会证明我

即使一万年沉睡在沼泽山洼

也决不是一粒废渣

而是一点凝固的火

一颗沉默的星

一朵坚硬的花

敲打吧敲打会重现那一片往事

绚丽得像梦境中的朝霞

人类正是找到了我

才在荒芜中创造了文化

从楔形文字到金字塔

从彩陶大乘佛教到徐悲鸿画马……

我是燧石

请记住我的体会吧

智慧之火不是天外飞来

本来就埋在你的他的或她的脚下……

荐评:

作者以朴质平凡的“燧石”自喻,强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不断地磨炼和奉献自己的人生哲理。“智慧之火不是天外飞来本来就埋在你的他的或她的脚下……”诗人的体会是否为你的人生增加了一份自信?

【篇三】中国现代诗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五大热点解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重,与此相关,高考试题的文学色彩进一步加浓,现代文阅读中呈现出散文一枝独秀的局面,现当代作家创作的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共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但纵观近年高考试题,散文阅读命题的热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下结合本册选修课文略作说明。

热点一: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散文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或情景?

散文是以写情为指归的,但情感总是附着在某个客观对象上,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散文的作者像画家和摄影师那样,具有捕捉鲜明形象的能力。我们在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感知散文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例如张承志的《汉家寨》,一开始“走近汉家寨”,见到的是“铁色戈壁”“红石焦土”,听到的是“单调的马蹄声”,这些,就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广袤苍凉的画面。“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了汉家寨荒凉、寂寞、古意横生的环境特点,从这荒凉的景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抒写的寂寥的情。

高考命题,注重对形象画面或情景描写的考查,例如2007年安徽卷阅读许俊文的《乡村的风》,第14题就从形象角度设题: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细读文章,我们能感受到有这样几幅鲜明的图画:“风拂炊烟图”、“风吹莲荡图”、“风摇树木图”。

热点二: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散文的形象中包含着怎样的寓意或情感?

抒情,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但是散文的抒情比起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来,情意更浓郁。无论是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还是议论散文,都是作者饱蘸着淋漓酣畅的情感写出来的。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着力表现北平的“动人”。北平的性格是古老而宽容的,她既具有都市的繁华喧嚣,也有着乡村的寂静与疏朗;既活动着圣贤、画师、哲学家,也容纳着和尚、舞女、电影迷。

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人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对情感或是主旨的考查,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点。例如2007辽宁卷阅读臧克家的《炉火》,第21题是这样设计的,这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散文有怎样的行文思路或是结构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作者有时连贯式地组织材料,比如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将葡萄这颗小小生命一月一月写来,看似一本豆腐账.其实是裁剪得极有章法,将葡萄写成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

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晾络。高考试题常常把考点设置在作品的思路上,例如2007年四川试卷阅读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第16题“本文是怎样谋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中国现代诗简介

热点四: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精炼与传神,具有造型美;自然与深沉,具有含蓄美;畅达与和谐,具有节奏美……

这些关键词句,能开拓意旨,成为使全(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结合全文,这两句话的含义分别是:(1)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得坚强。(2)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热点五:情欲信而辞欲巧──散文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情”指散文的内容,“辞”指散文的形式:“信”是情真意诚,“巧”是通畅美巧。散文的内容应该充实雅正,形式应该华美巧丽。散文的手法不拘一格,不循一路。它可以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于一炉;可以通过回忆、对比,将穿插、倒叙、勾连、呼应等结构手段交互使用,造成文章波澜层递的气势;还可以大量使用象征、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组成情深意挚色彩纷呈的艺术画面。例如张抗抗的《埃菲尔铁塔沉思》,为了突出铁塔之高,作者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而来到眼前,“竟会如此之高”,登塔俯视,“小轿车变成了玩具,房屋变成了模型”。为了突出铁塔的伟大与神奇,作者采用了超现实的手法,描写了登塔过程中的幻觉,“我忽然发现了自己在上升,那钢缆挣断了,那黑手垂落了,那云朵变得浓亮了……我以为自己像火箭一样被发射出去了呢……”为了表现铁塔的精神气质,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这在工业革命的辉煌中屹立的巨人,似乎雄心勃勃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它曾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也正是巴黎精神永恒的象征。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等等。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例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杨闻宇的《日月行色》,第17题是这样设计的: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为:(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喜悦之情。(2)①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效果;②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篇四】中国现代诗简介

中国现当代诗人诗集简介中国现代诗简介

中国现当代诗人诗集简介

(北岛+顾城+海子+席慕容+戴望舒+舒婷+闻一多+徐志摩+郑愁予+卞之琳) 海子(1964-1989),原名査海生[2],1964年3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中国现代诗简介

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注: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即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短诗是《春天,十个海子》。海子是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中国现代诗简介

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

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中国现代诗简介

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涉嫌重伤其妻谢烨(诗人雷米)后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此后流言盛起,至今绵延不衰。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子》(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 《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

中国现代诗简介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席慕蓉,(1943.10.15)女,蒙古族,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席慕蓉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我底记忆》、

《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中国现代诗简介

舒婷

舒婷,女,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 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散文集《心烟》等。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徐志摩(1897-1931),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浙江海宁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北洋大学。1918年留学美国,后转入英国剑桥大学,20年代在北京、上海任大学教授,编辑《诗刊》、《新月》等刊物。是中国新诗史上重要流派新月派的主要成员。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

本书收集了卞之琳的诗选,包括:一个闲人、寒夜、黄昏、夜心里的街心、一个和尚、记录、影子等

郑愁予(1933-2006 ),原名郑文韬,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1955)、《衣

钵》(1966)、《燕人行》(1980)、《寂寞的人坐着看花》(1993)。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1936)、《北方》(1939)、《向太阳》(1940)、《黎明的通知》(1943)、《归来的歌》(1980)、《雪莲》(1983)等。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中国现代诗简介 中国现代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