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暖流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5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作文教案《感谢》(苏教版必修)

作文教案《感谢》

泰州市胡庄初中杨子生

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一•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验;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你一定心怀感激。

请你以“感谢”为题,写一(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写作点拨:

一、导入: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最悲哀的是,他大惭不言地说:没有人给过我东西。其实从生你养你的父母到带给你快乐的宠物,从花草树木到阳光雨露,都给了我们很多,只是你一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罢了,仔细一想,还真要感谢他们,所以说这个题目在审题上根本没有给学生设置任何障碍,给学生的立意和构思空间是非常大的,只要仔细思考一下,无论哪一类考生都应该很快地找到相应题材,所以这个题目虽然很老,但是站在命题的人文性和新课程的理念上来看,则是很值得肯定的。只是要写出一一是视野要广,二是角度要小,三是情感要真。

这是一道人文性、情感性较浓郁的题目,质朴,真切,让我们有话可说可写。“感谢”是一种心灵的颤动,它是我们都曾体验过感受过的,更是我们珍藏于心的情愫,所以在构思、行文、主题的倾向性上一般不会出现偏颇。

四、范文导航:

感谢你爸爸

自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亲爱的父亲,你就把我看得比你自己还重!记得您曾告诉过我,在我出生后不久,有一个单生男子要您把我卖给他做女儿,您火了说:“你随便给老子好多钱,老子都不干。”爸爸,女儿感谢您,让女儿知道了,我很重要。

在我年幼时,我总爱骑坐在您那宽厚的肩膀上。您将我放在肩上,在人多的时候——您怕我挤着;您将我放在肩上,在赶路的时候——您怕我累着;您将我放在肩上,在我看美景的时候——您怕我太矮小而看不见。一晃好多年了,我已长得如您一般高了,女儿是长高了,您却不知觉累弯了腰,矮了。但女儿再高也高出那份父爱,因为这爱无时无刻不在长高。记得小时候,一共被你打过两次,因为什么原因我已记不清了,而那一次却最让我刻骨铭心。晚饭时,妈妈说“蛮狗”(狗的名字)每顿吃得比人还多,干脆把它卖掉了.我嚷着”不许卖”!妈妈却说”要喂它,你就不许吃”.我当时根本就不知道是妈妈逗我的,再加上我本来就很小孩子气,我将碗一推,气呼呼地说”不吃就不吃”.父亲这时您就来劝我,我不理不睬,索性往被窝一钻,哇哇大哭起来.你当时也气极了,就到屋后的竹林里弄来两根棍子,当你狠狠举起的那一刹那,您又满含热泪的将棍子垂下.您将我抱在怀里,心疼地安慰着我.于是那顿饭我足足吃了两大碗.我第一次记忆深刻地记住了您的微笑.

爸爸,女儿感谢您,让我懂得了在以后的生活里,不管多累多烦多委屈,我都不敢轻易虐待自己的身体.因为我知道女儿的身体,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善待自己就是珍爱我们的父母!爸爸,感谢您给了我一个善良的母亲,她更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爸爸感谢您懂得”得一妻子容易,而寻得一位有无比宽容之心的妻子不容易”之理;懂得珍惜这份百年修得共枕眠的缘分!爸,感谢您让我拥有了一位人人羡慕的姐姐,她美丽,大方.心地好.为了我,她自动退学,无怨无悔.有了姐姐的支持,我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爸爸,女儿感谢您是您让我懂得用爱去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你赋予了女儿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此女儿拥有了许多朋友,让女儿的每一个日子都过得丰盈而有滋有味儿爸爸,感谢您的严厉,感谢您的信任,让我在这青春萌动的时期,女儿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境界。

爸爸,你对女儿的爱,女儿怎一个”谢”字了得!

感谢袁老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是一名具有十几年教龄的人民教师了。往事如烟,许许多多的人和许许多多的事,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日渐模糊了,唯有一位老师的影子还时时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不能说好,但也不是很差。那时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习一点儿也不吃力,有时候觉得还很轻松。遇到哪节课不太重要,我还敢偷偷地看几页小说。也许是由于我不太用功的缘故吧,我记得考得最好的一次是得了个第九名。

就这样,我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将近一个学期。很快就要放寒假了,有一天,班主任袁老师在教室里写通知书,给学生填评语,同学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写作业。大约过了20分钟以后,老师忽然有事出去了。我后面的同学用笔杆轻轻地捅了捅我的后背,我疑惑地回过头,他又用笔杆指了指课桌,我便明白了。那时候我的个子不高,坐在头一排,和讲桌离得很近。所以,我只要伸一伸脖子,就可以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通知书。

但我并没有伸长脖子去看,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吧,我竟然离开座

位,站在讲台上看了起来。事也凑巧,最上面的一张通知书正好是我的,看来老师正好写到我。我欣喜若狂,赶紧看老师给我下的评语。别的都没注意,只注意了最后一句──“是个很有前途的学生”。我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揉揉眼又看了一遍,才匆匆回到座位上。

后面的同学用笔杆捅了捅我的后背,我没有理他。他又捅了一下,我还是没有理他。

那一刻,我真是太激动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在老师的眼里是个很有前途的学生。

在以后的日子里,正是“很有前途”这四个字激励着我,从城关初中走向郑州师范又走向人民教师的岗位,从语文课代表走向校文学社社长再走向河南省作家协会……

老师名叫袁金铭,现在县教委工作。十几年过去了,也许袁老师已经把这件事给忘记了,但我不会忘记,永远不会。

感谢袁老师!

【篇二】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论语》《孟子》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学论文)

课题:《仁者爱人》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孔子和孟子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理解了人的价值,先后构建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道德体系。他们认为,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着人性

自然健康的发展;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实现善的理想。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初读感知

1、识记:颠沛()譬()施()矣同也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仁的含义。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恶乎:于何处。

(2)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

(3)造次必于是:匆忙急剧之时一定守着仁。

(4)何事于仁:哪里只限于仁这件事。意指何止是仁。

(5)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7)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8)信则人任焉:诚实就会受到别人的任用。

(9)事:从事、实践,照着做。

(10)亲亲而仁民:亲爱亲人仁爱至百姓。这句是说仁爱是基于亲情的。

(11)仁也者,人也:意思是只要有两个人在一起时便有仁这种道德体现出来。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2)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

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4)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5)“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

,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6)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

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7)施行仁的五种品德.

四、练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二,整理积累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

2、结合课文,谈谈你所理解的仁。

五、积累与应用

1、文言知识积累。

2、课文名句诵读。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六、教后感悟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专题三:仁者爱人

课题:《仁者爱人》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欲仁,斯仁至矣”,请问仁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课的学习。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仁义礼智

二、初读感知

1、识记:莅()暴()知()乐()

孙同“逊”上同“尚”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孔子和孟子对于仁义礼智的真知灼见。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知及之:才智足以得到它。本文中的之指的是天下国家。

(2)不庄以莅之:不以庄严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3)仁之实:仁的实质。

(4)事亲:侍奉兄长。

(5)节文斯二者:指对仁、义二者能调节与修饰。

(6)明于庶物:明了万物之理。

(7)非行仁义:不是将仁义当作手段来使用。

(8)几希:无几,极少,相差甚微。

(9)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11)知及之:知,同“智”。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0)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

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11)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

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12)成为君子的途径和方法。

(13)怎样处理仁和智的辨证关系。

(14)论述了勇和义的辨证关系。

(15)仁和义是人们行为的准绳。

(16)仁义礼智之心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情。

(17)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四、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总结文中的特殊句式。

3、完成课后练习三。

4、讨论:孔子是怎样论述仁义礼智的?孟子对此做了哪些发展?

五、积累与应用

1、阅读顾炎武《廉耻》一文,找出其中引用孔、孟言论的出处,并写一仁者爱人

课题:《仁者爱人》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仁义礼智”,请问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课内容的学习。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君子之道

二、初读感知

1、识记:

輗()軏()惮()硁()

狷()筲()便()狎()

弟同“悌”

2、初步感知:孔、孟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君子之道?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意指器物各适其用但不能相通,君子则注重修养道德,成就通才,用无不周。

(2)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3)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

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6)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7)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8)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9)中行:行为合乎中庸。(10)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11)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12)便辟:惯于走邪道。

(13)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1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15)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16)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17)大人:指居高位的人。

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

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2)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

二是对人讲信用。

(3)阐述了义与利的辨证关系。

(4)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

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

(5)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

信,行必果”的人。

(6)“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

于狷。

(7)“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

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

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8)君子担心的应该是自己有没有才能。

(9)君子的交友之道。

(10)君子爱好的标准。

(11)君子应该有所敬畏。

(12)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

,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

分。

(13)君子要勇于改错和善于改错。

(14)君子的羞耻观。

四、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总结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总结文中的特殊句式。

4、讨论:你对孔子和孟子提出的诸多君子之道有何看法?无论赞同还是反对,都请说出理由。

五、积累与应用

1、诵读名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言必信,行必果.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合作探究:结合课文,谈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六、教后感悟

【篇三】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扬武中学 张帆舸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教学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体会人物心理,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了解川端康成的写作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词语接龙 说出和“骨肉”相关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骨肉相连 骨肉之情 骨肉至亲 骨肉分离

情同骨肉 亲如骨肉 骨肉团员 骨肉相残 等

2.说了那么多,“骨肉”是什么含义?“骨肉之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若草莽之有华实也,若树木之有根心也,虽异处而相通,隐志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 《吕氏春秋·精通》

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亲情。

3.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展现这种骨肉之亲的小小说《父母的心》。

二、走近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27),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以及《睡美人》等。

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1972年4月突然以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孤独和忧郁伴随他一生。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

三、字词积累

1、需掌握的注音

濑户(lài) 女佣(yōng)船舱(cāng)褴褛(lán lǚ) 酬谢(chóu) ......

2、解释

褴褛:(衣服)破烂。

寒酸:本文形容穿得破烂而显得不体面。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如数奉还:按照原数还给人家。

四、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朗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提示:在什么地方什么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明确:行驶在濑户内海的轮船上,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2、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说说理由。

明确:不可恶。

生活艰难,现实所迫。 富人家条件好,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减轻家里负担。 最终把孩子要回来了

3、父母的心指的是什么?

明确: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五、梳理故事情节,体会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过渡:情节是小说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基础,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请同学们来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在理清故事情节之前,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如何去梳理一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明确:按事件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讨论,看看这几个阶段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序幕(1-2):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人物。

开端(3-6):财主夫人要孩子;

发展(7-12:):换孩子;

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2、故事中的父母换了几次孩子?每次送换时的表情怎么样?送换的理由又

六、合作探究

1、每一次送出孩子时这对贫穷的父母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仔细品味课文中“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概括出“那位父亲”

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完成课后第二题。

一波三折的情节 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 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用次子换长子时 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要回女儿时 难舍女儿,决意不送

2、如果一开始就写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的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能。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 现在这样的好处是:①符合生活的真实;②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③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3、最后的结局是否圆满?是否值得为这一家的团圆高兴?

引导体会:尽管“那一家六口又团聚了”似乎是喜剧的结尾,但不禁让我们为这一家担心,能否度过艰难岁月,会不会“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在感受浓浓爱意时,又有淡淡的哀愁萦绕我们心头。这就是川端康成的写作风格。

七、小结

通过这一波三折的故事,体会了怎样的骨肉之情?

各抒己见

八、拓展

父兮生我,母兮鞠jū我。抚我畜xù我,长zhǎng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诗经·蓼莪》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明确: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要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九、作业

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十、板书设计:

送走长子时 一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片 用次子换长子时 波 无精打采 爱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三 失魂落魄 子 要回女儿时 折 痛哭失声之 心

【篇四】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5课《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基本脉络。

2 品析词句,能够对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有自己的体会。

3 初步尝试在遵循原作的基础上改写小说情节并加入合理想象。

二 教学重难点:1 体悟词句中蕴含的情感。

2 对文本的改写融入情感与想象。

三 教学对象及课时:八年级 一课时

四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五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完成生字词预习,全班齐读。 濑户 ( ) 褴褛 ( )

女佣 ( ) 酬谢 ( )

失魂落魄 ( ) 一妥百妥( )

2 直接入题

同学们,你们好。你们有没有试过把一篇小说改成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尝试一下改写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有人曾这样评价这篇文章:故事简单,语言朴素。但是在简单的故事背后有着复杂的矛盾关系,在朴素的语言背后又蕴含着多种真情。今天我们的学习就运用改写小说的方式,围绕着故事情节和语言这两个话题来展开。

(二)环节一 ——读故事,体会简单故事背后的矛盾冲突。

1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1-5段,结合学案老师改写的叙事诗填空,并观察这些词语间有什么联系。

2 请几位同学抢答填空,并谈谈自己对词语间关系的发现。

总结:作者采用对比为我们创设了人物之间的矛盾。两家人,一富一穷,一个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孩子成群,一个膝下无子,一个到处讨生计,一个衣食无忧。正是鲜明的对照让我们的主人公在矛盾冲突中登台,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将小说改写成叙事诗,一定要遵循文章原有的矛盾冲突。齐读改写内容。

4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的6-15段,找找作者在这里设置了哪些波澜?

5 请两位同学起来说说。

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就围绕在送与要的矛盾之间。作者在很简短的篇幅中

就制造了三次矛盾,在叙事手法上我们叫它“一波三折”。

(三)环节二 ——品味文本,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多层情感。

1 请同学朗读6-15段(开火车),并将自己喜爱的词和句子画下来。 2 点评同学的朗读。

3 请同学起来说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词语。

总结:同学们找的词往往都是刻画人物神态的。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却运

用神态的变化将人物送子要子时的痛苦表达地淋漓尽致。我们在改写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用上这些词。

4 请同学起来说自己觉得包含情感的句子,先读,再说,再读,力争读出情感。 总结:这些朴素的语言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雕琢,但却是父母的肺腑之言,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亲子之爱是天下最纯真的感情。

5 请齐读15段。

6提醒同学注意两个隐藏信息。

作者采用留白的方式,在文章的很多地方都给读者留有想象空间,去推理故 事中的情境和人物的感受,去体验这对父母痛的深度。我们在改写的时候,要注意补充合理的想象。

7 请大家齐读老师的改写内容,并尝试运用母亲的口吻改写要回小女儿的环节。 8 同学展示作品。

9 教师展示。

(四)总结全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颗父母之心。全班齐读。

(五)布置作业

从贵妇人的角度改写结尾,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和情感体验。

【篇五】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父母的心教学案 (新版)苏教版

父母的心

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川端康成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师:现在,我来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最崇拜的人是谁?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最崇拜是明星,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份一个专家对日本、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请你对“英雄、明星、父母”三种类型的人进行主次排列。调查结果:日本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英雄其次,明星第三;美国人把英雄放在第一位,父母其次,明星第三;中国人把明星放在第一,英雄其次,父母第三。同学们,中国学生把父母放在第三位,与大家的看法大致相同。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父母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2.作者链接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 1968年因《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奖.

【合作·探究·展示】

一、品读课文,反弹琵琶激疑

(一)初读,理情节。

设疑

师:初读课文,我觉得文中的这对父母真可恶,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的卖掉。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这对父母真的可恶吗?

(二)二读,抓神态

师:当老师读完第二遍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对父母“心狠”。他们把三岁的小女儿送去姑且不论,单是每次送孩子时,总是“雄纠纠,气昂昂”的。同学们,你们有同感吗?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结合文中关键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看法。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追问: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三)三读,析语言

师:虽然这对父母“不可恶”、“不心狠”,但读了第三遍课文后,我觉得他们很“狡猾”,因为他们找了种种理由要回孩子。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找出这对父母每次要回孩

子的理由是什么?

并追问了两个问题

追问1、你认为这些理由是真的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对所找词语和句子加以分析。)

(四)四读,明主旨

师:当第四遍读课文时,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对父母所作所为是为了“致富”——那100元钱。讨论讨论,他们真的致富吗?

(同学们讨论,并找出相关的语句:“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师:同学们,这对父母生活艰难,身份卑微,他们很可怜。但在这万般无奈的处境之下,还是要回子女,他们又是多么可敬啊!

二、拓展延伸,讲故事谈感想

师: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绝大多数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你们平时是否收集到有关父爱、母爱的谚语、格言、民谣、故事!若有,请与大家分享。(学生思考片刻,然后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讲的太好了,老师也讲一个题为《两份账单》的故事:美国小男孩约翰,一次早餐时,他在妈妈的桌子上放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跑腿费3美分,倒垃圾2美分,扫地板2美分,小费1美分,妈妈一共应付约翰8美分。”午餐时,妈妈把8美分钱放在桌子上,并且也放了一张纸条。大家猜猜看,她会写些什么?

那位母亲也给约翰写了一份账单。上面这样写着:怀胎10个月——0美分,喂奶水——0美分,买衬衫、玩具、鞋子——0美分,一日三餐——0美分约翰一共应付给妈妈——0美分。小约翰看着,没说一句话,把8美分钱放在妈妈的手里。从此以后,小约翰常常主动帮助妈妈做事。

三、课堂小结: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在《感恩的心》的音乐声深情地结束这堂课)

结束语:同学们,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四、布置作业,表示感恩之情

1、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

2﹑课后收集有关父爱、母爱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苏教版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暖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