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2015年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3–2014学年度一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取消了统计学习单元。(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任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22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第 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名称:加与减(一)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单元教学安排:

课题:买铅笔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4

练习课

一、练习 1、准备题

9+( )=11 9+( )=14 9+( )=15 9+( )=17 2、想一想 做一做

15-9=□ 想:9加( )得15。 17-9=□ 想:9加( )得17。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5

【篇二】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复习计划

复习的主要内容:

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

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让学生整理,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图形的认识”的复习。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左、右”相对性的问题。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总复习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进一步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中的实物,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复习的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

复习的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这样就能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复习形式多样化。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认真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及时订正作业。

5.加强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复习课时安排:

共5课时。

总复习(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整理、总结。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4-5= 16-9= 13-4= 12-8= 11-6= 9-6= 3+5= 7+4= 5+8= 9+8=

学生口答。

二、回顾与交流。

1、你认识了哪些数?能按顺序数一数吗?

学生同桌互说数位和数的组成。

2、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32这个数?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除了书本中的表示方法,还可以用图形表示等。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3、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举例说一说。

请学生举手回答,让学生明确比较数的方法。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4、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哪些类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

5、练一练:看谁算得快:

【篇三】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一)教案 北师大版

【篇四】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2013年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学总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食物的顺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进一步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中的实物,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课时:5课时

201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五】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2013年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

复习总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食物的顺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进一步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中的实物,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课时:5课时

总复习教案

【篇六】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总复习(五)

总复习(五)

教学目标:

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2.通过引导与交流来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进而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

教学难点: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65-12= 27+11= 61+29= 92-42= 12+80= 33+57= 75-20= 35-11= 28+52= 96-16= 38+22= 47-11= 36+54= 70-25= 35-14= 40+30= 81+15= 69-50= 84-14= 96-80=

二、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56的个

位上是( ),十位上是( )。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2、100里面有( )个十,100里面有( )个一;

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在( )填上“<”、“>”或“=”。

54+38( )38+54 43-26( )42-26 69-47( )69-46

三、看图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兔比马多8只 马有45只 鱼比兔少3只

你的数学问题:

① ;列式: ;

② ;列式: ;

③ ;列式: ;

四、想一想,连一连。

五、应用题。

1、一年级有98个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只能坐40人,第二辆车能坐55人。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车?

2、一年级有56人参加游园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有28人走了,又来了37人参加第二轮比赛。现在有多少人参加游园比赛?

3、一双球鞋的价格是72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比一双球鞋的价格便宜了48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是多少元?

4、三个同学跳绳。

(1) 小红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列式:

(2) 小花第三次跳了多少下?列式:

(3) 如小明是第二名,小明三次总数可能是多少下?

(4)如果小明是第二名,小明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