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八年级下课文散步学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散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散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相信学生通过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磊落坦荡的胸怀,从而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设计理念】教无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分当主导者,而是应是学生学习上的同行者,陪伴者。因此我决定用媒体资源辅助教学,相信一定会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虽然比初一的学生成熟,,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还是不足,我只能通过看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来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本文散步的事情以及色彩明丽的课件相信,会吸引着很多的孩子,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兴致较高,文字也较为浅显,学生不会感到吃力,只要老师做适时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了。

【教学策略】先让学生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短片《妈妈洗脚》,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谈观看视频的感想。体会浓浓的亲情,总结主题“尊老爱幼”。人生最真挚的情莫过于亲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莫怀戚写的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文章《散步》。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短片《妈妈洗脚》,谈感受。

二、听《散步》,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听配音朗诵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听完后抢答下列问题:(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B、散步的季节呢? (初春)

C、散步的地点? (田野)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分歧) E、结果如何?

F、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来概括)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5)沉重的责任;(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等等

学生活动: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抢答提出的问题。

三、读《散步》,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面对母亲和儿子的分歧, “我”做出了什么决定? “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

2、为什么我会觉得责任重大?

3、最后,全家是怎样走过那条小路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说“我”的背上和她的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作答,讨论解决问题。

四、品《散步》,感悟情感

教师出示品读要点,引导学生分散品读

1、从这一家人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品质?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家庭?

A、教师活动: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 温馨和谐,幸福美满 )的家庭

( 听从儿子的,更爱孙子 )的母亲

( 爱幼,更尊老 )的我

( 贤良温顺 )的妻子

( 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的儿子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学生活动:按照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

B、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学生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2、找出文中你认为难于理解的语句,并做好标注。

重点品味第八自然段

⑧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慢慢地,慢慢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我们都属于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 《散步》 最后一段!

五、说《散步》,回忆亲情。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亲情,讲述亲情故事。

说一说:

回忆一下,父母的关爱,长辈的呵护,往往体现在如本文的平凡小事中,细细回顾你曾经历过的一幕幕往事,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亲情故事向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回忆亲情,讲述亲情故事。

2、教师活动:播放动画歌曲《让爱住我家》,升华亲情。

学生活动:聆听动画歌曲《让爱住我家》,内心留住亲情。

六、布置作业,教师寄语

【篇二】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散步导学案1(无答案) 苏教版

第22课 散步(1)

第一标 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

2、品读美文,美点寻踪。

第二标 我的任务

【任务1】自主导学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水波粼粼:

(2)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给终不....

愿意。

各得其所:

【任务2】合作探究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3—6题。

送小龟回家

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的。街上,流动着七色伞。

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城西的河边。

到了。我们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cū guǎng的脸。他们在喝酒哩。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儿子这才xiǎo xīn yì yì 地把小龟放在河边,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我们耐心地等着。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 xiāo sǎ 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lián yī,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儿子很兴奋地拥入 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 找 到 爸 爸 妈妈啦——" 我和妻相视一笑。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 而妻,真的流泪了。

2、根据拼音写汉字:( )( )( )( )

1

【篇三】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初二年级下册 导学案全套

目 录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1 《海燕》 高尔基 1 2 《白杨礼赞》 茅盾 3 3* 《石榴》 郭沫若 7 4 《马说》 韩愈 9 5 《紫藤萝瀑布》 宗璞 12 第二单元 道德修养

6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15 7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18 8* 《多一些宽容》 郭安凤 20 9*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22 10 《陋室铭》 刘禹锡 25第三单元 事理说明

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27 12*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伽利略 30 13 《短文两篇》 (活板、 核舟记)32 14* 《叫三声夸克》 卞毓麟 36 15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37诵读欣赏 38 第四单元 小说之林

16 《孔乙己》 鲁迅39 17 《范进中举》 吴敬梓 43 18 《口技》 林嗣环 45 19* 《变色龙》 契诃夫47 20* 《窗》 泰格特 49 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

21 《错过》 刘心武51 22* 《散步》 莫怀戚53 23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55 24*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李瑛58 25 《有的人》 臧克家60 诵读欣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62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65–69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 初二年级 语文导学案(下)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一、《海 燕》

高尔基

【学习目标】

1、充满激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情感和内涵。

2、 领会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理解烘托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难点】 理解并学习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课前小阅读]

1、关于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初,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而反动的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利用其可利用的帮凶对群众革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反动势力十分猖獗。

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有一部分人惶恐不安、悲观失望,他们害怕革命损害自己的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最前沿,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了革命运动的先驱。《海燕》生动地反映了俄国革命高潮到来之前革命人民和反动势力进行激烈搏斗的壮丽图景。为了避开沙皇政府的检查,《海燕》在发表时采用了象征手法。

2、写作手法:

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预习板块】

1、课文小知识:

长篇小说《 》,自传体三部曲 《 》

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胆怯( ) 蠢笨( ) 号叫( ) 蜿蜒 ( ) .....飞窜( ) 呻吟( ) 掠起( ) 翡翠( ) .....

– 1 –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篇四】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海南省海口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散步导学案 苏教版

第22课 散步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的语言。

【重点难点】

1、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

蕴。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

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

2、有关亲情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预习板块】

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分歧( ) 信服( ) 拆散( ) 一霎( )时

水波粼粼( ) 嫩( )芽 讷讷( )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请同学们想象一家人散步的全过程,然后试着为文章另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标题

理由

【探究板块】

1、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

2、“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3、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

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这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

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业板块】

2

【篇五】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散步》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

《散步》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

《散步》教学设计

【课文出处】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

【教材简析】

八下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所选文章或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或是对崇高境界的解读,或是磊落坦荡胸怀的展示。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并不庞杂的文章,但是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应该说,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让学生喜欢《散步》并不难,但想要真正理解《散步》就不那么容易,想要将《散步》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更难得。我希望将浅文深教,让学生自己的“悟”贯穿始终。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点拨,又有同伴之间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个性表达,又有探讨论辩;有品评、有分析、有静思、有聆听、有画面、有声响所有的手段,都为促进学生自己的领悟开路,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铭刻在学生的心里。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课文有层次地朗读,进入角色,体会浓浓的亲情。

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课文巧妙的构思以及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语言之中的写法。

3、在阅读中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懂得珍爱亲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进入角色朗读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感悟文章蕴涵的亲情、责任感和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老师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学生举手)

老师请学生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老师相机点评,并引出课题:散步是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二、整体感知

1、作家莫怀戚一家三代人也去田野散步,看似一次平常的散步却有它的特别之处。请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和睦幸福、尊老爱幼

互敬互爱、尊老爱幼、融洽和睦的祖孙三代。

教法解读: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明确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2、明确学习任务:我们将通过这样三个环节来学习(投影):

我们的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三、理解文意

师出示投影:

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学生思考,完成活动。然后师生交流。

教师的标题预设(屏幕投影)

如:三代同行: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如:幸福的家庭亲情无边

分歧大路小路

责任背起整个世界

如:春意呵护

生命,生命小事情深

选择温馨瞬间

师小结:要说本文的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教法解读:本设计在标题上做文章,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也是揣摩标题艺术,鼓励创意,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朗读课文

1、师:(出示投影)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注意要面带笑容)

学生按要求进行朗读。

2、师:(投影)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师解释一下“波澜”,学生按要求进行第二次朗读。

3、师:(投影)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学生按要求进行第三次朗读。

4、师:现在请哪位同学来示范朗读,做一下小老师。(朗读交流)

5、师小结:要说这篇文章的朗读,主要要注意这样一些朗读的感觉:速度感,情节感,重音感,意味感。

教法解读:散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文体的语言,语句优美,意境深邃。要想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就要靠朗读。朗读是对文字的触摸,是对作品中生活气息的直接感受。本着这样一个宗旨,我设计了反复朗读这一环节。

五、品味语言

1、师:(出示投影)

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自由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出来,可动笔写写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学生活动)

2、师:把你的见解讲给你的同桌听一下。同桌交流。

3、师:把你的讲解讲给大家听。

可能有的句子:

(1)内容方面:

第一、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第二、传情的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便去拿外套”

(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第三、哲理性的句子

――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句式方面:

第四、对称的句式

(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____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师小结:说到这篇文章语言的欣赏,我们可重点关注“句子”。要品味它们的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蕴意美。要感受到它们对我们心灵的熏陶。

教法解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这是理解散文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设计,让同学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并从中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六、结束语

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文中最后一段。

七、作业

父母和子女是亲情的最大拥有者,让我们拿起笔来,书写我们的家,书写我们的亲情。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题目《XX的爱》

教法解读: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所以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亲情故事讲出来,要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篇六】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散步》教学设计苏教版(新)

二十二、散步

1

2

3

4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苏教版八年级下散步导学案 八年级下课文散步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