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教案
长兴小学 徐恒山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数学第十二册,:第43页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4, 第44页“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一的第1~2题。
目的: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 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具准备:CAI课件6件
教学重难点: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程:
一、复习:出示CAI课件,提问口答。
1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质疑引入
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S=πr2)这一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谁说一说圆面积 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拿出一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 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把圆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 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 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 积?让学生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然后指名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应给予表扬。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CAI课件演示:
①屏幕上呈现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圆柱与长方体等底等高)将圆柱的底面、长方体的底 面闪烁后移出来。
②将移出的圆柱底面截成近似的长方形与移出的长方体底面重合。
教师:再次出示圆柱形物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学生说出可以把圆柱拼成近似长方体后,就 让学生从学具盒中取出圆柱,拼成近似长方体。
2、学生用学具独立操作,(教师下位巡视,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学生)。
3、教师用教具演示(按教材步骤把圆柱截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强调把圆柱等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演示之后,用CAI课件显示讨论题。如下
(1)拼成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4、讨论之后,再显示CAI课件演示,如下图。
①屏幕上出示一个底面红色,侧面蓝色的圆柱。
②从这个圆柱中平移出另一个完全一样的圆柱,并截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③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和圆柱的底面同时闪烁并移出,将长方体的底面还原成圆后与 圆柱的底面重合。
④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同时闪烁并移动重合。
5、将上述多煤体显示的讨论题和多媒体显示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得出:圆柱体的体积计 算公式。且一一用CAI课件显示出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原来圆柱的体积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原来圆柱的底面积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原来圆柱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V=Sh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CAI课件显示:
1、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如果分别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底面周长,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要注意先统一计量单位)
回答后,学生独解答 集体订正。
2、用CAI课件显示几种解答方案,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哪些是错的,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
①v=sh=50.25×10=502.4
答:它的体积是502.4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05×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3、基本练习: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练习十一的第1~2题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一)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木具厂的一批材料需要在网络上做宣传,需要宣传什么?学生很兴奋地说出需要大小尺寸等数据、品牌等,由此教师进行引导测量,从以前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体积的知识入手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为引发学生学习圆柱体的体积的这一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抽象新知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不但可以增加师生之间互动,教师可了解学生的不习状态,同时进行小组的个别辅导,这都是一般的课堂教学下所不能涉及的。教师正是在小组合作当中,让学生发现了圆柱体体积的算法,通过动手、动脑的过程,在和谐、团结、互助的氛围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这也正是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所在。
【篇二】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如图,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5分米,长10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3.14×52×10=785(立方分米)
3、你为什么这么算?你是怎么想的?
4、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14×52是求圆柱的底面积,因为圆柱的底面是圆。
5、为什么圆柱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二、关键点拨
1、回顾旧知,帮助迁移
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的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小组合作,实践迁移
(1)启发:我们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如何转化,而后组织全班汇报。
(2)操作:学生操作学具,进行拼组。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3)讨论:圆柱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有什么联系?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4)概括:试着让学生根据圆柱与近似长方体的关系,推导公式,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出示推导图示: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公式:v=sh
(6)深化: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篇三】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晋州市小樵镇实验小学 杨巧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19-2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
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2、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3、电脑演示操作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
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闯关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让学生试做,集体反馈。
闯关2.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d)和高(h)呢?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C)和高(h)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什么?(生:底面积)
闯关3.下面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杯子的数据是从里面测量得到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生汇报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21页练习三第1-4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 S h
【篇四】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例6教案
圆柱的体积例6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2)
【教学目标】 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容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的异同,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
【复习导入】
口头回答。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
【新课讲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学生: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3)比较一下补充例题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
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2)指名学生回答下面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结果是什么?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统一结果单位,方便比较。
(3)教师评讲本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
第3题,其中的0.8m为多余条件,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选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
第4题,是已知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柱的高,可以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答案:“做一做”:
2. 3.14×(0.4÷2)2×5÷0.02=31.4≈31(张)
第3题: 3.14×(3÷2)2×0.5×2=7.065(m3)=7.065(立方米) 第4题:80÷16=5(cm)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圆柱的体积(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篇五】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板书:圆柱的体积。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小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利用水的流动性成功地将不规则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圆柱体,得到所需数据后能求出它的体积。这样一来,第3个问题还难得到你吗? (3)怎么求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引导学生得出:倒置前水的体积+倒置后空气的体积=瓶子容积。
【设计意图】课本中的例题呈现如下,
例题是直接呈现转化方法的,我是想先屏蔽相关数据信息和方法,通过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来想办法解决,才有了对数学情境的改编,以期通过转化、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倒置前后两部分立体图形之间的相同点,沟通两部分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分散了难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计算。
(矿泉水瓶内直径为6cm)
教师:方法找到了,接下来能否正确求出瓶子的容积就看你们的了!
(1)课件出示:
一个内直径是( )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 ),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2)四人小组合作:
A.组长安排好分工:
要量出所需数据,其他组员要监督好测量方法与结果是否正确,要按要求把题目填完整。
B.组内互相说一说:倒置前后哪两部分的体积不变?
矿泉水瓶的容积=( )+( )。
C.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利用所得数据独立计算,再组内校对结果是否正确。
4.交流反馈。
教师巡查,选择矿泉水瓶中原有水高度分别6、7、8、9厘米的同学板演。 瓶中水高度为6厘米的:
3.14×(6÷2)2×6+3.14×(6÷2)2×13
=3.14×9×(6+13)
≈537(毫升)。
【篇六】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教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