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有效策略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

【类别】初中 语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9年级)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一要求体现了对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体现了对背诵文言文的重视。但文言文学习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然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也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投入多而收效微。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之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传统美德教育

在初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文言文教学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对文言文尤其是文言文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但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应是重点,也是初中必考的体裁,但是由于文言文的创作时间离我们遥远,文言文教学也是难点。学生学起来就倍感吃力。而我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字字落实,将初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全部搞定,然后句句疏通,将字词连起来,翻译成一篇准确通畅的现代文。这之后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我认为此时在学生头脑中映现的,已不再是文言文,而是完完全全的一篇现代文了,也许这就是学生之所以觉得文言文难学的原因吧。由现阶段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一些文言文教学的新方法,既能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如何有效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诵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多读、熟读,在读中反复体味,才能增强语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去重视诵读。宋代朱熹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必须成诵”,朱子的理论决定了“诵读”在我国文言文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地位。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入门之径,通过读准字音、节奏、停顿,才能整体感知文本的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到古诗特有的韵味。朗读时要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反复读,背时要做到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直到背得琅琅上口,滔滔不绝,自然成诵,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真正化为自身的血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课堂上开展多形式朗读,熟读成诵是古诗学习必由之路,也是文言文学习的正途。让学生熟读成诵,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提升其人文素养。希望能少些教师们慷慨激昂的讲解,多些莘莘学子的琅琅读书声。

从大纲的变化来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表露出对诵读的情有独钟。对文言文的诵读越来越成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开展诵读教学,我的做法是:初一第一学期,对每篇文言文的教学都坚持利用录音带或教师范读,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读课文,,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准、看准,读得准确无误,有感情。初二开始,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朗读后将自己的诵读录制成磁带,上课时,适时播放同学们自己录制的课文朗读录音。读得好的,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并通过量化考核适当加分。长期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预习的积极性。因为不提前读,课堂上就读不好;不提前对照注释并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做初步理解,有些句子的句读(特别是句中停顿)就读不准。而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照注释已口译了一遍,不懂的地方已划出,并把课文反复诵读,就为老师授课节省时间和有的放矢打下了基础。我对学生的读还有严格的规定:对照注释自译时可以默读,其他时候的读应尽量做到出声朗读,即古人强调的“吟诵”,晨读时尤应如此。变换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是老师达到教学目的的明智之举。

教材中的大多数文言文要求背诵,背诵也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要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赏析课文,感悟文言的妙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有的教师遇到背诵的内容就让学生死记硬背,花了很多时间,也背不下来。好不容易背下来,可没过多

久,就忘了。效率很低。因此,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背诵指导环节。促进背诵的快速、持久,达到记忆的高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按作者的写作思路去背,如:时间顺序、景物描写顺序、感情变化顺序等;或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去背诵等等。通过背诵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综合比较,触类旁通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马说》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策”字,即“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这两个“策”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驱使”的意思,后者是“鞭子”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三、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根据当代中学生表现欲较强的心理,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课堂作为场景,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课文故事情节,这样,既能使学生准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深入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在

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教益。如学生们可根据《扁鹊见蔡桓公》、《越巫》、《<世说新语>三则》等多篇文言文,排练出精彩的课本剧,在课代表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自己准备服装、道具,课前认真排练,课堂上精彩的表演让大家认识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劝告的后果,从而教育学生要防微杜渐,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从“越巫”的形象上,同学们认识到了愚昧无知,自欺欺人,终将害人害己,自食其果;从《魏武将见匈奴使》情节中了解了曹操奸诈、多疑的性格特点。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四、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材所选的文言文,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注重了学生德育上的培养。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文章实际,加强德育上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用古人的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用前人的实例感召学生的灵魂如《愚公移山》一文,同学们可通过热烈的讨论,认识到愚公那种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令人无比敬佩,从而激发自己在学习上不畏艰难,求索攻坚;《伤仲永》可让同学们认识到天资再好,如果后天不肯努力用功、刻苦学习,最终将会“泯然众人”;《论语》中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勤学的态度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远大抱负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辞以记之》、夏完淳的《别云间》等许多优秀诗篇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名篇佳作

【篇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品读策略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品读策略

作者:郭玉琼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10期

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学重字词的理解和篇章的背诵,轻文本的深层品读。其实,教师可以从关键词句、画面再现、联想拓展等方面来品读文言文。

关键词:关键词句;画面再现;联想拓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提升审美情趣呢?我觉得要在品读上做足文章。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去揣摩。

何谓品读?品读,即精读、深读。就是对文本的赏析、品味,就是从不同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本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工夫与用心,品出文章的美点妙用,品出文章的意蕴,从而学以致用。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策略一:关键词句品特点

《小石潭记》中小石潭的水、石、鱼、树等景物的特征异常鲜明,以“石”为例,“全石”“卷石”是明写石潭,“犬牙差互”是暗写石岸;“如鸣佩环”用比喻写出了水击石声的清越,“影布石上”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凄神寒骨”不仅写石的悲凉,还含蓄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作者围绕“石”,运用比喻修辞,前后照应,正侧结合,寓情于景等多种手法来突出石潭的特点。为避免泛泛而谈或抓不住要害,在教学中给出示范句式,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同时也降低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难度。

策略二:画面再现品意境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想象具有生动地再现或独特的创造性。语文学科本来就有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想象力,文言文言简意赅,它丰富的意蕴要靠读者去领会。《小石潭记》中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用丰富的现代文语言描述景物特点,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如在描述“俶尔远逝”这一句时就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鱼儿的影子映在了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一只鱼儿打破了僵局……来来往往的鱼儿像一名名运动健将,轻快敏捷地在水中穿梭嬉戏,有的好像在和游客捉迷藏,一会儿躲到了水草下,一会儿消失不见了,一会儿又露出了小脑袋,还吹着

【篇三】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2009-05-06 15:37)

标签: – 分类: 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根据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文言文教学三步走,即诵读一理解一识记。这三个环节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支持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行的。

文言文诵读之法

一、诵读

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而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诵读这一环节,在课堂设计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课上学习时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课下记忆时可诵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优美的散文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读,效果会更好。

二、理解

文言文的教学贵在“理解”。它包括:字词的理解、文义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感情的理解等。只有理解深入透彻,才能灵活掌握,举一反三。否则,便成了“一路捡,一路丢”,最终一无所获。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我将课堂上的理解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自主学习,独立理解。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第二步,质疑提问,点拨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质疑、讨论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词语进行探究理解。教师在这一步只是在学生对知识把握不准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而后明确。第三步,方式灵活,巩固理解。这一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翻译课文。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如可结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更正或补充。这样的练习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组别,按次序轮换,完成课文的翻译。教师要加以评价,肯定译的好的地方,明确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第四步,以全班为单位,复述或讲故事,将所接收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力求准确无误。

初中文言文识记之妙招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而“识记”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识记的最直接目的是应对考试,更长远的目的则是为高中阶段或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基础。文言文除背文段外,还应熟记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常见虚词的翻译,作家、作品和出处。要想把这么多知识全部记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在这时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首先在指导学生记忆文章的时候,往往先通过形象化的方法,以文章的顺序和意思为基础,或是结合图画,或是配合小品表演,或是老师采用手势示范,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内容中,同时用文言将意思表达出来,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其次课文中的字词可让学生分类识记。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重点实词,学生通过分类整理,再写出相应例句。这样,就将散乱的知识条理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学生既可以触类旁通,也可举一反

三。至于常见的虚词,如其、之、以、于、而、则等,先由老师帮助他们按词性归类,然后归纳相同用法和不同用法,再布置作业,让学生从已学古文中各找出两个例句。再有就是文学常识了,采取让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将一课、一单元乃至一册书中的作家、作品和出处,按朝代顺序整理出来,更便于记忆。

上述三步,识记这一环节是文言文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为将所学知识巩固、消化掉,最后老师的提问、默写也是必不可少的。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文言文教学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怕学”变“乐学”。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但文言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部分约占四分之一,课程标准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对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来说,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找“捷径”,使其能顺利过文言文这一关。我本人的具体做法是: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二、切合实际,教会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满堂灌”,是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的意思,模糊的地方则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调序;最后按照语言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三、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此种方法较之“满堂灌法”确有明显的好处。因为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的口才。以上介绍的这种方法,好似文言文教学大海沙滩上的贝壳,难免有它的不足之处,“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愿与诸位同仁继续“上下求索”。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泰州市野徐中学 徐佑国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应该是我们在新课标下进行既符合时代要求,又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文言文教学中推陈出新的一把标尺。那么,具体应该怎么落实呢?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并以自己的深情解读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

譬如《与朱元思书》一文,在让学生感受优美景色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苏轼“夜游承天寺”,在失意时胸怀坦荡,寄情山水;范仲淹同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自真情点拨,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中,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打开其心志,激励其阅读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建构文言文教学的新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能力。换言之,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中炼就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前教学,生怕学生学不懂,教师不敢大胆放手,让他们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进行学习,一篇文章逐字逐句全由教师包办,这样抑制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变得很被动。现在可就不同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从教法、学法上都进行了改变,从让学生通读全文到理解关键字、词、句这一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互动的方式完成的。

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涵。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给他们以直观形象的感知,从中获取知识。文言文涉及知识广,学生掌握多,理解难,学生不深入,往往读得乏味,那么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为学生自觉、自主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使其自然而然地走近文言文中,与他们“面对面”地对话,心与心的沟通,在心灵碰撞中去体味作品的景、事、情。

四、培养情感,增强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能力。

学习语文,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语言。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学习文言文也是这样,必须加强朗读、背诵,才能培养和增强感受能力。常言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也只有通过朗读、背诵,才能把握整篇文章,弄清字、词、句、段、篇的用法、安排和布局,才能体味语言、语调和方式、方法,体味优秀文言文语言的简练、深刻和优美。

五、文言文教学中,可采取多种阅读形式。

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在读中解惑;既可读全篇,也可读某一段,还可读某一句或几句;故事性强而有人物对话的可分角色读。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读去领悟,让学生身临其事、身临其境、身临其历史,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运用之妙,存乎于心”的学习境界。

总之,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文言文,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解读新课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初中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两个重心:①以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为目标,通过诵读一定数量的古文名篇(包括古诗词),探究文言词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②以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为目标,通过对文言文思想感情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创设了“激发兴趣、自主阅读,”——“引导探究、深思质疑” ——“合作探究、品味感悟”——“涵咏背诵、提升语感”的初中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要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兴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假使学生只是枯燥无味地被动接受文言词意,然后生硬地把它们背下来,最终导致丧失学好文言文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激发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激趣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利用成语名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初一学生从小学就已经耳熟能详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名句,因此成语名句导入新课,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距离感,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学而不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成语引入,使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文言文,为字词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探究打下基础。

2、通过背景故事激发学习文言文欲望。要让学生有兴趣读课文,除了拓展文本涉及的史实外,还要适当地补充文本的背景故事,从而激发学生接触文本进而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如学习《陈涉世家》说说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背景故事中了解文本。

3、以作者魅力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对名家有崇拜、仰慕的心理,教学中不妨借用一下这种心理,通过介绍名家的生平事迹和名作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出师表》,而作者诸葛亮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可以通过课前学生收集展示诸葛亮的成语故事、谚语俗话来导入课文,激起学生对“出师表”的学习兴趣和文本内容的了解。

在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下,学生乐于阅读这类浅易的文言文,字词教学落实到故事情节中,探究文本的思想感情也能深刻体会。

其次,讲求能力培养,注意举一反三

我们的文言文字词句落实必须打破一味死记硬背的桎梏,着眼语言运用,在语言运用中落实字词句恶教学。这里所说的运用不是写作上的运用,而是阅读实践中的运用阅读实践中的举一反三。注重预习,标记疑点;课堂质疑,师生释疑;联系旧知,推求词义;归类整理,练习巩固。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过去学过的字词句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这种做法,有利于词语的积累。当一个词或句式的出现频率很高,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给予指导、检查。这样,极少成多,才能让学生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从而“于无声处”提高学习效率,落实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注重语言的赏析,品味文章的美感

常见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时“疏通字词—归纳段意—板书结构—理解主旨—总结特色”式的陈旧不变的套路。文章死了的把握、主旨的理解、情感的揣摩、特点的分析,教师依据教材先做好一大堆标签,课堂上大而无当得提问,学生一通讨论发言,教师最后把标签一“贴”,总结陈词,完事大吉。可是扪心自问:给学生留下了一点什么没有?

我们知道,古人在写文章落笔谨慎,务求每一个字都准确妥帖。“修辞立其诚”,他们在炼字选词、句式的选择和文章的结构安排方面极其讲究。这种朴素严谨的文风对于现代中学生的书面表达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师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鉴赏,可以在细微处体味作者深隐的思想感情,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艺术表现力的熏陶。

1.赏言辞之美

古人的语言风格首先追求自然与简朴。自然,就是合乎事物本来面目的不矫饰、不做作的语言。如《陋室铭》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细节,和《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这样极其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对物是人非的身世之感,吟诵深沉。

其次是精炼和含蓄。古代散文大家很是注重语言的精炼,如欧阳修“环滁皆山也”的改稿被传为千古美谈。此外,还追求意蕴的隽永深长,常常于一词之间寓褒贬。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透辟的见解和精到的分析却不能打动齐王;后写“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一“甚”字实包含褒贬,表示做事的人不顾任何前因后果而一意孤行,胆大妄为。这一字就是作者思想的倾向性。

好的言辞还讲究形象、鲜明与生动。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广泛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力求语言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汉语还特别富于音乐美与声韵美。古诗词文的语言由于非常讲究声音的高下、长短、疾徐、抑扬、顿挫及其变化,所以具有一定的音乐性。朗读时从音节和声调中就能得到乐趣和快感,对作品的内在意蕴越能深刻的理解,就越能准确而充分地再现作品语言音节的美妙。《醉翁亭记》叠用21个“也”字,以声传情,一唱三叹,音节匀称,声调和谐,余味无穷,正是古代汉语音乐美得精彩例证。

2.赏古代散文句式之美

【篇四】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篇五】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龙源期刊网 .cn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周健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11期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学生所占据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简要的探析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能力 策略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创新能的培养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基本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是比较乏味枯燥的,再加上相当一部分的数学教师采取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滞后教学模式,这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带来极大的影响。目前,我们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均越来越需要有着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

作为创新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是尤为薄弱的,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创新教育,并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数学教师应当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前提下,还应当适当的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数学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彻底的将以往滞后的教育模式摒弃,不断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的加以运用,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

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往往过于单一,仅仅为知识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该着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体会将现

【篇六】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姚玉柱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10期

摘 要: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的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所以,初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摸索出一套高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关键词:激发兴趣;精彩阅读;温故知新

说起文言文,中学生有谁不晓、有谁不知,毕竟文言文是初中语文不可少的一部分。确实,文言文是我国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学精华,传承着我国的文化。因此,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本篇论文就是笔者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几点建议。

一、架桥铺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毕竟是古代时期的语言,对当代的中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前,要让学生有兴趣并自愿学习文言文。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架桥铺路,即在教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前,要找到一定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有个过度,不至于使学生觉得突如其来的文言文很空洞。事实上,虽然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隔几个时代,但都作为中国的语言,它们之间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初给学生灌输一些耳熟能详的古人留下的诗词或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精彩阅读,体味文言文的美

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语文中的文言文,更是贵在积累、贵在阅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语文积累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常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如此,学生便可在美文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提升对文言文的语感和亲切感。

三、温故知新,保证学习质量

事实上,不论学什么,我们都需要对它进行温习。自然,文言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要在老师教学的课堂之余不断地温习,以加强文言文相关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此外,在学生进行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对学生的复习加以辅导。教师可以根据背诵、默写、翻译这三个步骤对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检查,从而起到监督的作用,保证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

质量。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