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故乡眼 故乡眼阅读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故乡眼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秫秸(shú) 苋菜(xiàn) 籍贯(jí) 如法炮制(páo) ....

B.譬喻(pì) 糯米(nuò) 家醅(pēi) 看风使舵(duò) ....

C.招徕(lái) 铁铉(xuàn) 囿于(yòu) 龙吟凤哕(huì) ....

D.蹲踞(zūn) 迤西(yǐ) 撂倒(liào) 囊萤映雪(yíng) ....

(“蹲踞”的“蹲”读d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2分)

A.晨光熹微 龙吟凤哕 油嘴滑舌 随机应变

B.光耀门楣 即物起兴 囊莹映雪 合辙押韵

C.左右逢缘 孤陋寡闻 人情练达 莫衷一是

D.舒卷张驰 悠游自在 肃然起敬 一视同人

3.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C )(2分)

A.在学校举行的辩论会上,主辩手张伟同学引经据典,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

B.瞻仰纪念馆,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令我们肃然起敬。 ....

C.在荧屏满眼剧集的包裹中,《中国好声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渴望,在今年的综艺节目中相形见绌。 ....

D.刚拿到驾照上路的“新手”,面对突发交通状况,往往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 ....

4.(2015,宜宾)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分)

A.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D.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动宾搭配不当,“促进”改成“提高”。C.并列不当,改为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肯定与好评。

D.一两与两面不能呼应,把“能否”去掉。)

5.(2015,广东)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3分)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美在戏曲,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美在文学,诗词曲赋,抒写灿烂文化。

6.将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①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②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

③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

④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

⑤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

A.②①⑤④③ B.②③⑤④① C.②①④⑤③ D.②③④①⑤

7.根据提示默写。(6分)

(1),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东风无力百花残。

(3)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以无尽的流水喻无穷的忧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运用议论、对比写诗人对初春的赞美与喜爱的诗句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让我们一同参与“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活动一 民俗采风】在“民俗采风”活动动员会上,同学们选你做主持人,请你说一个开场白,你该怎么说?

示例:各位同学,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有声有色的风情画卷,感受日常生活中鲜活的民俗和民间文化,我们将体会到生活的无穷乐趣,欣赏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们走街串巷,寻找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开采有价值的语文资源,对习以为常的民风民情,多一份感受和体验,多一份关注和发现。

【活动二 家乡小吃】每一个地方,让人流连忘返的总有两样东西,一个是美景,一个是小吃。小吃虽小,却“花样百出”,五花八门,它是生活的美丽装点。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色小吃,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你所喜欢的家乡小吃。

示例:哈尔滨的牛肉蒸饺,是名副其实的传世品牌。牛肉由回民养殖和屠宰基地专供,选用4至6岁小牛的肉,只取肋条、上脑等部位。成品皮薄馅大,汤汁丰富,鲜香爽口。

【活动三 节日探源】在“节日探源”环节,有同学搜寻到四幅图画,请你说说与图画相关的节日。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2015,连云港)(14分)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⑨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删改)

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4分)

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3)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从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做铺垫。

10.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4分)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①“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②通过“攥”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③“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贼人对祖父宽恕他的感动。④由前一句的“攥”着米袋到后一句的“提”着米袋以及“低着头”这些动作的变化,表现出贼人从害怕到羞愧的心理变化过程。(答出两种心理并做简单分析即可)

11.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3分)

①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②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③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

12.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3分)

①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②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③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④家徽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二)(原创题)(15分)

故乡眼

凸凹

回望故乡,它的存在,依托于几个老物件: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

这些故乡的标志,对故乡人来说,那时与今天,所蕴含的意义有大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故乡永在。

故乡眼

那口古井,是村里的唯一水源,因为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人能讲得清它的来历。好像它是个天然的存在。即便是古井,也不长青苔,也不深,一人多高,清澈见底。一些怨妇也不在此寻短见,因为它清浅,不存留死亡。所以这口井,始终纯净。

在平常年份,虽供奉全村人畜的饮用,也不见水位下降,好像它用之不竭。只有到了大旱之年,人们才对它有了深刻记忆,才觉得它是人畜的生命之源。持续的干旱,使井水干涸,人们取水,要下到井底。井底有一凹陷,是水眼,洇着一汪水,只能容得下一把瓢,舀过一瓢之后,要等待片刻,等到它重新盈满,才能再舀。这么一个小小的凹陷,人们总担心它会被舀干了,有危悬一线的恐惧。但它总是不能被舀断,舀过又汪上,不让人绝望。古井就是这样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存,让人惊惧着也感恩着。

到了平原,到了水量丰沛的地方,人们回望,不禁感慨:故乡的井才真的是井呢,它让人感到水的存在,懂得珍惜。

故乡的石碾与古井一样,也久远的不知来历。也因为是唯一,它要昼夜碾动。石碾的背后,是一堵石头花茬的墙,在墙缝里从上到下依次插着一把一把的笤帚,这是村人约定俗成的秩序证明。张三碾完了谷物,就把代表自己的那把笤帚取走,把下边那把移上来,意思是该你李四了。其实各家各户的笤帚都有相同的形状,一眼看去,并没有绝对的区别。然而,先后的秩序却从来都没乱过。

现在看来,故乡的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故乡人对我说,“慧”字是“心”字上边有个向里的笤帚,这就形象地告诫人们,生活的智慧,源于时时能够清扫自己心灵的杂质,是自我的修炼,方使生活和事业都能有丰硕所得。

说到故乡的老柳树,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儿时的那棵老柳树遭过一次雷劈,后来就朽了。但是从它的侧畔,又萌发了新芽,多年之后,也壮大、也老,延续了原来的地标形状。村里也不做严格的区分,认为它从来就是“本来”的那株。如此一来,就乡情凝聚,即便是游子归来,也能找到过去的来路。

至于老柳树上的那口钟,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钟,它只是一块铸铁,能敲出钟声。对这口钟,人们特别留恋。因为在过去的日子,它既带来公平,也激活了勤勉。无论尊幼、无论贫富、无论男女,只要它一响,你就得起床出工,不能懒。村里发生了事情,它一旦响过,就代表着对众人的召唤,不能缺席参与论辩。统一意志、辨明是非、警示行为——它让村里人有“整体”的概念,不能游离其外,各行其是。

现在再看那口钟,不禁生出化不开的忧伤。过去的钟,天天要经受敲打,所以钟的表面闪闪发光、伤痕累累。但是,它不疼,因为被击打,它所以欢快,而欢快的响声给人的生活带来警醒,让人活得清明。而今天的钟被闲臵了,锈迹斑斑,不过是一块废铁。所以我感到,它特别疼。因为死痂的下面,往往是不流通的血脉,预示着肌体的败腐。不被敲响的钟,意味着它已心死,是更深刻的疼痛。

而没有钟声响起的日子,常常是死寂、慵懒、昏聩这类东西无声登场。

所以我想,在生活中,怎么能够容忍没有钟声敲响的时光?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5日8版)

13.选文的结构方式是( B )(2分)

A.总分总式 B.总分式 C.分总式 D.并列式

14.古井、石碾、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在过去的故乡中分别意味着什么?(2分)

古井: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存,让人惊惧着也感恩着,它让人感到水的存在,懂得珍惜。_

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

老柳树:凝聚乡情,是故乡的标志,让游子归来,也能找到过去的来路。

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既带来公平,也激活了勤勉;它统一意志、辨明是非、警示行为——它让村里人有“整体”的概念,不能游离其外,各行其是。

15.说说你对题目“故乡眼”的理解。(3分)

作者将故乡的古井、石碾、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比作“故乡眼”,形象地写出了古井、石碾、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在故乡过去时的重要,写出了这四件事物当初的神韵,突出了这四件事物所凝聚的情感、精神将永恒地存在,说明故乡永远关注、挂念游子,游子永远思念故乡。

16.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3分)

生活的智慧,源于时时能够清扫自己心灵的杂质,是自我的修炼,方使生活和事业都能有丰硕所得。

示例:这句话的含义是:作者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经常剔除心灵的杂质以保持心灵的纯净,并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生活和事业的双丰收。

17.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写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有什么作用?(3分)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将过去闪闪发光、伤痕累累的钟和现在锈迹斑斑、死气沉沉的钟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钟声能警示人的行为,激活人的勤勉,给人的生活带来警醒,让人活得清明,告诫人们:不能在没有钟声的生活中死寂、慵懒、昏聩。

18.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本文作者借故乡的古井、石碾、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抒发了对故乡人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守信守诚、勤勉警醒、不忘故乡的赞颂之情,抒发了对故乡、对乡情的深深怀念之情,表达了因一些优良传统渐渐丧失而产生的忧伤。

(三)(2015,鄂州)(16分)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篇二】故乡眼

2016年12月浙江高考语文调研卷(2017语文样卷)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卷

(高考试卷将根据学科考试说明命制,模拟卷仅供参考)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位器宇不凡的老人,他脸色红润,神采熠熠,留着两撇雪白的尖端拳曲的髭(zī)须和同样雪白的、跟髭须连成一片的络(lào)腮胡子。 ..

B. 这些铜子儿是磨坊(fánɡ)主每次一个、两个地从杂货铺老板、菜贩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

来的;人家虽没有明说,可自己总觉得这样锱铢必较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臊(sào)红了。 .

C. 那遍地的凄凄芳草,攒(cuán)动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无迹(jì)可寻;只有那几棵..

百年老树,依旧伸展着槎桠的秃枝,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上几分悲凉、凄清。

D. 他在脑中搜寻恰当(dànɡ)的话语,如同宝石商人在口袋中搜(sōu)索宝石,口袋中充满..

了放光眩目的珠玉奇宝,却因为数量太多了,反而选不出那自以为极好的一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清点故宫艺术珍藏工作起动后,封存的奇珍拱璧终于得以重见天日。[甲]其中有足以乱真的玉..

琢西瓜,有“雨过天青”色的瓷器,有经历三千年沧桑的铜器,还有皇帝御用的玉玺。

[乙]唐宋元明清历代名画,更是美不胜收。有些山水画,描写大自然的朝暾夕阴,气象万千;有些名家画的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鱼儿遨游水中,栩栩如生;鹅鸣鸡唱,如闻其声;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丙]中国的名画,不仅力求形似,而且要....

表现动态、声音、色泽等特征,希望启发想象、甚至激发情感。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模写事物的神韵。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起动 B.美不胜收 C.清芬可挹 D.甚至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

B.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C.万有引力是已知物理世界中最弱的力,它的很多特征尽管类似电磁波,但是对它的波动性的探测却比登天还难。

D.高铁乘务员除了要掌握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个语种,以

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 下面这份申请书的正文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重新拟写。(不超过 30个字)(3 分)

老师,我记得学生证是放在家里的,但翻箱倒柜都没找着。我这人比较马虎,可能是乱塞乱放弄丢了,今后我会注意改正。现在我需要学生证办理公交卡,麻烦老师补发给我吧。谢谢老师!

申请书

校学生处:

□□□□□□□□□□□□□□□□□□□□□□□□□□□□□□

申请人:×年级×班 ××

×年×月×日

6. 想象自己是冬日原野上的一棵树,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寒冷、干燥的感受。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②不少于 100 个字。(6 分)

□□□□□□□□□□□□□□□□□□□□□□□□□□□□□□□□□□□□□

二、现代文阅读(共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这句话精辟概括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结合自然环境的方法。规划就是寻找和把握自然环境原本的巧妙秩序,人工建设只是“黠缀”在这个秩序之中。规划看似着力在人工,其深处奥妙则是对人工与自然关系的推敲;自然貌似在人工之外,其实早在设计的观照之中。

这一理念体现在许多结合自然山水的具体规划设计手法中。无论城内、城外,只要是自然环境中的形胜之地,皆被规划者驻目留心,将人工建设与之联系为一个整体。例如在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处理上,就有“天阙”模式。秦代就有咸阳的“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及彭县的“见两山对如阙”。汉代的长安、六朝的建康、隋朝的洛阳等都城规划皆循此模式,将城市中的重要建筑与“天阙”相通。明清时,依然有不少城市运用“天阙”模式,例如安徽庐江县,就是以文庙作为城市的中心,背靠城外的塔山,南面直向城南的福泉、凤台二山。不仅大的城市格局如此,就是百姓的屋宇建设也有结合山水远景的习惯,所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正是此意。

当然,有些城市本身就坐落在山上或水乡,自然与山水就有更为紧密的融合。重庆是山城,“沿江为池,凿岩为城”;若在水乡,城市规划必然结合水来进行,苏州、无锡、绍兴、温州等城市都是结合水进行城市规划的典范。《弘治温州府志》曾对水城建设的缘由、特色以及便民之利进行了详细论述:“一坊一渠,舟楫必达。可濯可烹,居者有澡洁之利;可载可泛,行者无负载之劳。”

有两幅图对当今很有启发。一幅是北宋吕大防的《长安图》,另一幅是清代四川南充的《四境图》。《长安图》为现存最早的中国石刻城市图,此图按照比例尺绘制了城市部分,将南部秦岭绘制于图上。吕大防在《长安图》题记中提到“城内用折法,城外取容”的画法。这种“内折外容”的表达方式既关注城内建设部分的比例,又把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标示在图上,清楚表明城内建设与城外山水的关系。清咸丰七年的《南充县志》中收录了《四境图》,分别画了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山水人文胜迹。其实这四幅图就是对城市四向山水人文胜迹及其风景的一个评价。虽然《四境图》不是专为规划设计而绘,但它体现了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中国人观照城市、观照环境的方式,告诫城市规划者应兼顾内外,进行整体经营,重视城市与四向风景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规划设计的“四望”传统。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的一项是( )(3 分)

A.安徽庐江县的城市格局故乡眼

B.重庆“沿江为池,凿岩为城”

C.温州“一坊一渠,舟楫必达”

D.《长安图》“内折外容”法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传统城市规划都以自然山水为主,人工为辅,致力于对自然环境秩序的把握。

B.以自然形胜之地为城市规划的中心,使人工建筑与之相通的模式就是“天阙”模式。

C.苏州、绍兴等城市坐落在水乡,与水结合得紧密巧妙,成为水乡城市规划的典范。

D.《四境图》虽不是专为规划而绘,但它对城市山水名胜的评价,对当今很有启发。

9.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并作简要评价。(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故乡眼

凸凹

回望故乡,它的存在,依托于几个老物件: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

这些故乡的标志,对故乡人来说,那时与今天,所蕴含的意义有大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故乡永在。

那口古井,是村里的唯一水源,因为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人能讲得清它的来历。

好像它是个天然的存在。即便是古井,也不长青苔,也不深,一人多高,清澈见底。一些怨妇也不在此寻短见,因为它清浅,不存留死亡。所以这口井,始终纯净。

在平常年份,虽供奉全村人畜的饮用,也不见水位下降,好像它用之不竭。只有到了大旱之年,人们才对它有了深刻记忆,才觉得它是人畜的生命之源。持续的干旱,使井水干涸,人们取水,要下到井底。井底有一凹陷,是水眼,洇着一汪水,只能容得下一把瓢,舀过一瓢之后,要等待片刻,等到它重新盈满,才能再舀。这么一个小小的凹陷,人们总担心它会被舀干了,有危悬一线的恐惧。但它总是不能被舀断,舀过又汪上,不让人绝望。

古井就是这样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存,让人惊惧着也感恩着。

到了平原,到了水量丰沛的地方,人们回望,不禁感慨:故乡的井才真的是井呢,它让人感到水的存在,懂得珍惜。

故乡的石碾与古井一样,也久远得不知来历。也因为是唯一,它要昼夜碾动。石碾的背后,是一堵石头花茬的墙,在墙缝里从上到下依次插着一把一把的笤帚,这是村人约定俗成的秩序证明。张三碾完了谷物,就把代表自己的那把笤帚取走,把下边那把移上来,意思是该你李四了。其实各家各户的笤帚都有相同的形状,上眼看去,并没有绝对的区别。

然而,先后的秩序却从来都没乱过。

现在看来,故乡的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故乡人对我说,“慧”字是“心”字上边有个向里的笤帚,这就形象地告诫人们,生活的智慧,源于时时能够清扫自己心灵的杂质,是自我的修炼,方使生活和事业都能双双有丰硕所得。

说到故乡的老柳树,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儿时的那棵老柳树遭过一次雷劈,后来就朽了。但是从它的侧畔,又萌发了新芽,多年之后,也壮大、也老,延续了原来的地标形状。村里也不做严格的区分,认为它从来就是“本来”的那株。如此一来,就乡情凝聚,即便是游子归来,也能找到过去的来路。

至于老柳树上的那口钟,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钟,它只是一块铸铁,能敲出钟声。对这口钟,人们特别留恋。因为在过去的日子,它既带来公平,也激活了勤勉。无论尊幼、无论贫富、无论男女,只要它一响,你就得起床出工,不能懒。村里发生了事情,它一旦响过, 就代表着对众人的召唤,一个不缺地参与论辩。统一意志、 辨明是非、警示行为——它让村里人有“整体”的概念,不能游离其外,各行其是。 现在再看那口钟,不禁生出化不开的忧伤。过去的钟,天天要经受敲打,所以钟的表面闪闪发

光、伤痕累累。但是,它不疼,因为被击打,它所以欢快,而欢快的响声给人的生活带来警醒,让人活得清明。而今天的钟被闲置了,锈迹斑斑,不过是一块废铁。所以我感到,它特别疼。因为死痂的下面,往往是不流通的血脉,预示着肌体的败腐。不被敲响的钟,意味着它已心死,是更深刻的疼痛。

而没有钟声响起的日子,常常是死寂、慵懒、昏聩这类东西无声登场。

所以我想,在生活中,怎么能够容忍没有钟声敲响的时光?

(本文有删改)

10. 为什么“古井”会让人抱有既“惊惧”又“感恩”的情感态度?(4 分)

11. 如何理解作者写到“故乡的石碾”时提及“笤帚”和“慧”字?(4 分)

12.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6 分)

13.本文为什么以“故乡眼”为题?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綦叔厚尚书登第后,僦马出谒,道过一坊曲,适与卖药翁相值。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十,...

故乡眼

陈熟药其中,盖新洁饰而出者。马惊触之,翁仆地,缶碎者几半,綦下马愧谢。 .

翁,市井人也,轻而倨。不问所从来,捽其裾,数而责之曰:“君在此尝见太师出入乎?从者.

唱呼以百数,街卒持杖前诃,两岸坐者皆起立,行人望尘敛避。亦尝见大尹出乎?武士狱卒,传呼...

相衔,吾曹见其节,奔走不暇。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凡侮诮数百言。恶少观者如堵。 .

綦素有谐辨,不为动色,徐徐对之曰:“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然人生富贵自有时,我岂不愿为宰相?岂不愿为大尹?但方得一官,何敢觊望?翁不见井子刘家药肆乎?高门赫然,正面大屋七间,吾虽不善骑,必不至单马撞入,误触器物也。”恶少皆大笑称善,翁亦羞沮,以俚语谓綦曰:“也得,也得。”遂释之。井子者,刘氏所居,京师大药肆也,故綦用以为答。

(洪迈《夷坚丙志》卷 14《綦叔厚》)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适与卖药翁相值 值:碰上。 .

B.药架甚华楚 华楚:华美整洁。 ..

C.行人望尘敛避 敛避:退避。 ..

D.恶少观者如堵 堵:堵塞。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盖新洁饰而出者 小学而大遗 B. 捽其裾 人亦念其家 ....

C. 从者唱呼以百数 臣具以表闻 D. 不为动色 则芥为之舟 ....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卖药翁被撞倒后,拉扯着綦叔厚责备不已,话语尖刻,表现出“轻而倨”的一面,最后被綦叔厚说得无言以对,用俚语解嘲了事,又表现出拙朴的一面。

B. 綦叔厚先赔礼道歉,示人以弱,然后巧妙表明自己的官员身份,让对方产生敬畏感,最后反唇相讥,令对方“羞沮”退让,表现出老练高明的言语技巧。

C. 文章以记言为主,叙事描写简洁生动,惊马冲撞药缶、老翁的不依不饶、綦叔厚的不动声色、市井人众的围观等,都很有现场感,仿佛令人置身于里坊街巷之间。

D. 文章主要记载了綦叔厚以谐辨对答解围的轶事,但卖药翁的话语却反映了太师、大尹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做派,折射出当时高官的盛气骄横及对百姓的骚扰。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4 分)

(2)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4 分)

1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3 分)

是 故 明 乎 为 君 之 职 分 则 唐 虞 之 世 人 人 能 让 许 由 务 光 非绝 尘 也 不 明 乎 为 君 之 职 分 则 市 井 之 间 人 人 可 欲 许 由 务 光 所以 旷 后 世 而 不 闻 也

(黄宗羲《原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9—20 题。(8 分)

①水调歌头.沧浪亭

(宋)苏舜钦

②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 ,忽有扁舟急桨,撇

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 ③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注】①沧浪亭:苏舜钦得罪免官,隐于苏州,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②陶朱张翰:陶朱,史载越国大夫范蠡辅勾践灭吴后,弃官泛舟五湖,后居于陶,经商致富,天下称陶朱公。张翰,西晋人,在洛阳见秋风起,思念家乡苏州的菰菜羹、鲈鱼脍,遂弃官而归。③青纶:佩系官印的青色绶带,借指官员。

19.简析上阕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 分)

20.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心态。(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义,利也。(《墨子.经说上》)

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

21.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3 分)

22. 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之“义”或墨家之“义”的看法。(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2)草创未就,_____________,惜其不成,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张溥《五

【篇三】故乡眼

2017浙江高考语文模拟卷答案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卷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说明:未在规定区域内答题,每错一个区域扣卷面总分 1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3 分)B 5. (3 分)

我不慎遗失学生证,特申请补发,以便办理公交卡。恳请同意。

写出申请补发的原因,给 1 分;表明目的,给 1 分;符合语体要求,给 1 分。

2. (3 分)A

3. (2 分)C

4. (3 分)B

6.( 6 分)

示例:

原野的朔风将我吹得簌簌发抖,毫不留情地带走了我最后的几片黄叶。脚下的土地正在缓慢冻结,我的身体慢慢失去水分,皮肤皲裂,皱纹丛生。我知道,考验再一次降临,日子会变得艰难;但我也知道,迎春花很快就会舞动它黄色的丝带,江河将再次涌起银色的波浪。

内容符合情境要求(冬日;对寒冷、干燥的感受),给 3 分;有文采,能至少运用一种

修辞方法,给 2 分;人称符合要求,给 1 分。每少 10 个字,扣 1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10 分) 7.(3 分)D 9.(4 分)

8.(3 分)C

①结合自然是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显著特点(或: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善于观照自然, 巧施“黠缀”。)

②这一观点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现代城市规划具有借 鉴意义。

答出①给 2 分, 答出②给 2 分。言之成理即可。(二)(20 分) 10.(4 分)

①为水眼会被舀干、人畜生命之源干涸而担忧。 ②为水眼重新盈满、全村人生存得以维系而庆幸。 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1.(4 分)

①笤帚是村里人约定俗成的秩序的证明。 ②“慧”字形象地说明智慧源于对心灵杂质的清扫。

③借笤帚、石碾等意象表达对重秩序、尚自律的传统的崇尚。 答出①②各给 1 分,答出③给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2.(6 分)

①钟具有象征的意味,是忧患意识和精神警示的形象化。

②采用拟人手法,以真切的感性体验(“疼”“欢快”)来表达深邃的思考。 ③通过今昔对照,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人们失去危机感的忧思。 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3. (6 分)

①“故乡眼”关联着古井、石碾、老柳树和钟等“几个老物件”。这“几个老物件”, 是故乡内涵的聚焦物,以之为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 “几个老物件”在结构上起线索的作用。

③“眼”透露出故乡丰富的意蕴:故乡存在的见证,人们表达乡愁的依托,故乡生生 不息精神传统的象征。

每点 2 分。允许不同解读,言之成理即可。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20 分) 14.(3 分)D 17.(8 分)

15.(3 分)C 16.(3 分)B

(1)(4 分)

现在你独自骑着一匹劣马,孤孤单单地过来,让我因何避让你呢? 译出“敝”“孑孑”“相”各给 1 分,句子通顺给 1 分。

(2)(4 分)

老大爷责骂我很应该,我的过错很多。我被马拖累,却没有办法。 译出“罪”“为所”“顾”各给 1 分,句子通顺给 1 分。

18.(3 分)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 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断对两处给 1 分,断对四处给 2 分,断对五处给 3 分;断错两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处断与不断均不计分。

(二)(8 分)

19.(4 分)

①描写了太湖山水的凄清寂静、烟雾迷蒙、扁舟归晚和落日风雨等不同景象。 ②以眼中实景渲染了全词气氛。 ③景物描写烘托了作者的心境。

④景物及其意蕴的丰富性,为下阙的抒情议论作了铺垫。 答出 1 点给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20.(4 分)

①生逢盛世而耻于闲废。 ②身当壮年而憔悴已老。 ③欲隐而不甘。 ④苦闷而无奈。

答出 1 点给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6 分) 21.(3 分)

①儒家认为“义”是君臣父子兄弟等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或礼法),可以维系社会 的纲常秩序。

②墨家认为义即利,可以利人利民。 答出①给 2 分,答出②给 1 分。 示例:略。

表明看法给 1 分,说明理由给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22. (3 分)

(四)(6 分) 23.(6 分)

(1)举世皆浊我独清 (2)会遭此祸 (3)激昂大义 (4)竟无语凝噎 (5)三顾频烦天下计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蹈死不顾

暮霭沉沉楚天阔 两朝开济老臣心

每小题 2 分,每空 1 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四、作文(60 分)

24.(60 分)略。

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

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 13 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 2 分;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

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考生未按规定区域答题,每错一个区域扣卷面总分 1 分。

【篇四】故乡眼

2017年浙江省高考样卷(含答案)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含答案)

语文模拟卷

(高考试卷将根据学科考试说明命制,模拟卷仅供参考)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位器宇不凡的老人,他脸色红润,神采熠熠,留着两撇雪白的尖端拳曲的髭(zī)须和同样雪白的、跟髭须连成一片的络(lào)腮胡子。 ..

B. 这些铜子儿是磨坊(fánɡ)主每次一个、两个地从杂货铺老板、菜贩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

来的;人家虽没有明说,可自己总觉得这样锱铢必较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臊(sào)红了。 .

C. 那遍地的凄凄芳草,攒(cuán)动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无迹(jì)可寻;只有那几棵..

百年老树,依旧伸展着槎桠的秃枝,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上几分悲凉、凄清。

D. 他在脑中搜寻恰当(dànɡ)的话语,如同宝石商人在口袋中搜(sōu)索宝石,口袋中充满..

了放光眩目的珠玉奇宝,却因为数量太多了,反而选不出那自以为极好的一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清点故宫艺术珍藏工作起动后,封存的奇珍拱璧终于得以重见天日。[甲]其中有足以乱真的玉..

琢西瓜,有“雨过天青”色的瓷器,有经历三千年沧桑的铜器,还有皇帝御用的玉玺。

[乙]唐宋元明清历代名画,更是美不胜收。有些山水画,描写大自然的朝暾夕阴,气象万千;有些名家画的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鱼儿遨游水中,栩栩如生;鹅鸣鸡唱,如闻其声;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丙]中国的名画,不仅力求形似,而且要....

表现动态、声音、色泽等特征,希望启发想象、甚至激发情感。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模写事物的神韵。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起动 B.美不胜收 C.清芬可挹 D.甚至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

B.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C.万有引力是已知物理世界中最弱的力,它的很多特征尽管类似电磁波,但是对它的波动性的探测却比登天还难。

D.高铁乘务员除了要掌握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个语种,以

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 下面这份申请书的正文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重新拟写。(不超过 30个字)(3 分)

老师,我记得学生证是放在家里的,但翻箱倒柜都没找着。我这人比较马虎,可能是乱塞乱放弄丢了,今后我会注意改正。现在我需要学生证办理公交卡,麻烦老师补发给我吧。谢谢老师!

申请书

校学生处:

□□□□□□□□□□□□□□□□□□□□□□□□□□□□□□

申请人:×年级×班 ××

×年×月×日故乡眼

6. 想象自己是冬日原野上的一棵树,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寒冷、干燥的感受。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②不少于 100 个字。(6 分)

□□□□□□□□□□□□□□□□□□□□□□□□□□□□□□□□□□□□□

二、现代文阅读(共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这句话精辟概括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结合自然环境的方法。规划就是寻找和把握自然环境原本的巧妙秩序,人工建设只是“黠缀”在这个秩序之中。规划看似着力在人工,其深处奥妙则是对人工与自然关系的推敲;自然貌似在人工之外,其实早在设计的观照之中。

这一理念体现在许多结合自然山水的具体规划设计手法中。无论城内、城外,只要是自然环境中的形胜之地,皆被规划者驻目留心,将人工建设与之联系为一个整体。例如在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处理上,就有“天阙”模式。秦代就有咸阳的“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及彭县的“见两山对如阙”。汉代的长安、六朝的建康、隋朝的洛阳等都城规划皆循此模式,将城市中的重要建筑与“天阙”相通。明清时,依然有不少城市运用“天阙”模式,例如安徽庐江县,就是以文庙作为城市的中心,背靠城外的塔山,南面直向城南的福泉、凤台二山。不仅大的城市格局如此,就是百姓的屋宇建设也有结合山水远景的习惯,所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正是此意。

当然,有些城市本身就坐落在山上或水乡,自然与山水就有更为紧密的融合。重庆是山城,“沿江为池,凿岩为城”;若在水乡,城市规划必然结合水来进行,苏州、无锡、绍兴、温州等城市都是结合水进行城市规划的典范。《弘治温州府志》曾对水城建设的缘由、特色以及便民之利进行了详细论述:“一坊一渠,舟楫必达。可濯可烹,居者有澡洁之利;可载可泛,行者无负载之劳。”

有两幅图对当今很有启发。一幅是北宋吕大防的《长安图》,另一幅是清代四川南充的《四境图》。《长安图》为现存最早的中国石刻城市图,此图按照比例尺绘制了城市部分,将南部秦岭绘制于图上。吕大防在《长安图》题记中提到“城内用折法,城外取容”的画法。这种“内折外容”的表达方式既关注城内建设部分的比例,又把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标示在图上,清楚表明城内建设与城外山水的关系。清咸丰七年的《南充县志》中收录了《四境图》,分别画了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山水人文胜迹。其实这四幅图就是对城市四向山水人文胜迹及其风景的一个评价。虽然《四境图》不是专为规划设计而绘,但它体现了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中国人观照城市、观照环境的方式,告诫城市规划者应兼顾内外,进行整体经营,重视城市与四向风景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规划设计的“四望”传统。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的一项是( )(3 分)

A.安徽庐江县的城市格局

B.重庆“沿江为池,凿岩为城”

C.温州“一坊一渠,舟楫必达”

D.《长安图》“内折外容”法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传统城市规划都以自然山水为主,人工为辅,致力于对自然环境秩序的把握。

B.以自然形胜之地为城市规划的中心,使人工建筑与之相通的模式就是“天阙”模式。

C.苏州、绍兴等城市坐落在水乡,与水结合得紧密巧妙,成为水乡城市规划的典范。

D.《四境图》虽不是专为规划而绘,但它对城市山水名胜的评价,对当今很有启发。

9.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并作简要评价。(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故乡眼

凸凹

回望故乡,它的存在,依托于几个老物件: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

这些故乡的标志,对故乡人来说,那时与今天,所蕴含的意义有大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故乡永在。

那口古井,是村里的唯一水源,因为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人能讲得清它的来历。

好像它是个天然的存在。即便是古井,也不长青苔,也不深,一人多高,清澈见底。一些怨妇也不在此寻短见,因为它清浅,不存留死亡。所以这口井,始终纯净。

在平常年份,虽供奉全村人畜的饮用,也不见水位下降,好像它用之不竭。只有到了大旱之年,人们才对它有了深刻记忆,才觉得它是人畜的生命之源。持续的干旱,使井水干涸,人们取水,要下到井底。井底有一凹陷,是水眼,洇着一汪水,只能容得下一把瓢,舀过一瓢之后,要等待片刻,等到它重新盈满,才能再舀。这么一个小小的凹陷,人们总担心它会被舀干了,有危悬一线的恐惧。但它总是不能被舀断,舀过又汪上,不让人绝望。

古井就是这样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存,让人惊惧着也感恩着。

到了平原,到了水量丰沛的地方,人们回望,不禁感慨:故乡的井才真的是井呢,它让人感到水的存在,懂得珍惜。

故乡的石碾与古井一样,也久远得不知来历。也因为是唯一,它要昼夜碾动。石碾的背后,是一堵石头花茬的墙,在墙缝里从上到下依次插着一把一把的笤帚,这是村人约定俗成的秩序证明。张三碾完了谷物,就把代表自己的那把笤帚取走,把下边那把移上来,意思是该你李四了。其实各家各户的笤帚都有相同的形状,上眼看去,并没有绝对的区别。

然而,先后的秩序却从来都没乱过。

现在看来,故乡的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故乡人对我说,“慧”字是“心”字上边有个向里的笤帚,这就形象地告诫人们,生活的智慧,源于时时能够清扫自己心灵的杂质,是自我的修炼,方使生活和事业都能双双有丰硕所得。

说到故乡的老柳树,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儿时的那棵老柳树遭过一次雷劈,后来就朽了。但是从它的侧畔,又萌发了新芽,多年之后,也壮大、也老,延续了原来的地标形状。村里也不做严格的区分,认为它从来就是“本来”的那株。如此一来,就乡情凝聚,即便是游子归来,也能找到过去的来路。

至于老柳树上的那口钟,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钟,它只是一块铸铁,能敲出钟声。对这口钟,人们特别留恋。因为在过去的日子,它既带来公平,也激活了勤勉。无论尊幼、无论贫富、无论男女,只要它一响,你就得起床出工,不能懒。村里发生了事情,它一旦响过, 就代表着对众人的召唤,一个不缺地参与论辩。统一意志、 辨明是非、警示行为——它让村里人有“整体”的概念,不能游离其外,各行其是。 现在再看那口钟,不禁生出化不开的忧伤。过去的钟,天天要经受敲打,所以钟的表面闪闪发

光、伤痕累累。但是,它不疼,因为被击打,它所以欢快,而欢快的响声给人的生活带来警醒,让人活得清明。而今天的钟被闲置了,锈迹斑斑,不过是一块废铁。所以我感到,它特别疼。因为死痂的下面,往往是不流通的血脉,预示着肌体的败腐。不被敲响的钟,意味着它已心死,是更深刻的疼痛。

而没有钟声响起的日子,常常是死寂、慵懒、昏聩这类东西无声登场。

所以我想,在生活中,怎么能够容忍没有钟声敲响的时光?

(本文有删改)

10. 为什么“古井”会让人抱有既“惊惧”又“感恩”的情感态度?(4 分)

11. 如何理解作者写到“故乡的石碾”时提及“笤帚”和“慧”字?(4 分)故乡眼

12.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6 分)

13.本文为什么以“故乡眼”为题?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綦叔厚尚书登第后,僦马出谒,道过一坊曲,适与卖药翁相值。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十,...

陈熟药其中,盖新洁饰而出者。马惊触之,翁仆地,缶碎者几半,綦下马愧谢。 .

翁,市井人也,轻而倨。不问所从来,捽其裾,数而责之曰:“君在此尝见太师出入乎?从者.

唱呼以百数,街卒持杖前诃,两岸坐者皆起立,行人望尘敛避。亦尝见大尹出乎?武士狱卒,传呼...

相衔,吾曹见其节,奔走不暇。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凡侮诮数百言。恶少观者如堵。 .

綦素有谐辨,不为动色,徐徐对之曰:“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然人生富贵自有时,我岂不愿为宰相?岂不愿为大尹?但方得一官,何敢觊望?翁不见井子刘家药肆乎?高门赫然,正面大屋七间,吾虽不善骑,必不至单马撞入,误触器物也。”恶少皆大笑称善,翁亦羞沮,以俚语谓綦曰:“也得,也得。”遂释之。井子者,刘氏所居,京师大药肆也,故綦用以为答。

(洪迈《夷坚丙志》卷 14《綦叔厚》)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适与卖药翁相值 值:碰上。 .

B.药架甚华楚 华楚:华美整洁。 ..

C.行人望尘敛避 敛避:退避。 ..

D.恶少观者如堵 堵:堵塞。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盖新洁饰而出者 小学而大遗 B. 捽其裾 人亦念其家 ....

C. 从者唱呼以百数 臣具以表闻 D. 不为动色 则芥为之舟 ....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卖药翁被撞倒后,拉扯着綦叔厚责备不已,话语尖刻,表现出“轻而倨”的一面,最后被綦叔厚说得无言以对,用俚语解嘲了事,又表现出拙朴的一面。

B. 綦叔厚先赔礼道歉,示人以弱,然后巧妙表明自己的官员身份,让对方产生敬畏感,最后反唇相讥,令对方“羞沮”退让,表现出老练高明的言语技巧。

C. 文章以记言为主,叙事描写简洁生动,惊马冲撞药缶、老翁的不依不饶、綦叔厚的不动声色、市井人众的围观等,都很有现场感,仿佛令人置身于里坊街巷之间。

D. 文章主要记载了綦叔厚以谐辨对答解围的轶事,但卖药翁的话语却反映了太师、大尹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做派,折射出当时高官的盛气骄横及对百姓的骚扰。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4 分)

(2)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4 分)

1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3 分)

是 故 明 乎 为 君 之 职 分 则 唐 虞 之 世 人 人 能 让 许 由 务 光 非绝 尘 也 不 明 乎 为 君 之 职 分 则 市 井 之 间 人 人 可 欲 许 由 务 光 所以 旷 后 世 而 不 闻 也

(黄宗羲《原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9—20 题。(8 分)

①水调歌头.沧浪亭

(宋)苏舜钦

②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 ,忽有扁舟急桨,撇

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 ③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注】①沧浪亭:苏舜钦得罪免官,隐于苏州,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②陶朱张翰:陶朱,史载越国大夫范蠡辅勾践灭吴后,弃官泛舟五湖,后居于陶,经商致富,天下称陶朱公。张翰,西晋人,在洛阳见秋风起,思念家乡苏州的菰菜羹、鲈鱼脍,遂弃官而归。③青纶:佩系官印的青色绶带,借指官员。

19.简析上阕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 分)

20.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心态。(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义,利也。(《墨子.经说上》)

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

21.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3 分)

22. 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之“义”或墨家之“义”的看法。(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2)草创未就,_____________,惜其不成,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张溥《五

【篇五】故乡眼

2017浙江高考语文模拟卷(精校)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卷

(高考试卷将根据学科考试说明命制,模拟卷仅供参考)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全卷共8 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位器宇不凡的老人,他脸色红润,神采熠熠,留着两撇雪白的尖端拳曲的髭(zī).须和同样雪白的、跟髭须连成一片的络(lào)腮胡子。 .

B.这些铜子儿是磨坊(fáng)主每次一个、两个地从杂货铺老板、菜贩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的;人家.

虽没有明说,可自己总觉得这样锱铢必较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臊 (sào)红了。 .

C.那遍地的凄凄芳草,攒(cuán)动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无迹(jì)可寻;只有那几棵百年老树,依..

旧伸展着槎桠的秃枝,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上几分悲凉、凄清。

D.他在脑中搜寻恰当(dàng)的话语,如同宝石商人在口袋中搜(sōu)索宝石,口袋中充满了放光眩目的珠玉奇宝,却因为数量太多了,反而选不出那自以为极好的一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清点故宫艺术珍藏工作起动后,封存的奇珍拱璧终于得以重见天日。[甲]其中有足以乱真的玉琢西瓜,有..

“雨过天青”色的瓷器,有经历三千年沧桑的铜器,还有皇帝御用的玉玺。

[乙]唐宋元明清历代名画,更是美不胜收。有些山水画,描写大自然的朝暾夕阴,气象万千;有些名家画的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鱼儿遨游水中,栩栩如生;鹅鸣鸡唱,如闻其声;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丙]中国的名画,不仅力求形似,而且要表现动态、声音、....

色泽等特征,希望启发想象、甚至激发情感。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模写事物的神韵。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动 B.美不胜收 C.清芬可挹 D.甚至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

质所带来的。

B.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能源企业面

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C.万有引力是已知物理世界中最弱的力,它的很多特征尽管类似电磁波,但是对它的波动性的探测却

比登天还难。

D.高铁乘务员除了要掌握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个语种,以便为乘客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下面这份申请书的正文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重新拟写。(不超过30个字)(3分)

老师,我记得学生证是放在家里的,但翻箱倒柜都没找着。我这人比较马虎,可能是乱塞乱放弄丢了,今后我会注意改正。现在我需要学生证办理公交卡,麻烦老师补发给我吧。谢谢老师!

申请书

校学生处: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申请人:×年级×班××

×年×月×日

6.想象自己是冬日原野上的一棵树,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寒冷、干燥的感受。要求:

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②不少于100个字。(6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这句话精辟概括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结合自然环境的方法。规划就是寻找和把握自然环境原本的巧妙秩序,人工建设只是“黠缀”在这个秩序之中。规划看似着力在人工,其深处奥妙则是对人工与自然关系的推敲;自然貌似在人工之外,其实早在设计的观照之中。

这一理念体现在许多结合自然山水的具体规划设计手法中。无论城内、城外,只要是自然环境中的形胜之地,皆被规划者驻目留心,将人工建设与之联系为一个整体。例如在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处理上,

就有“天阙”模式。秦代就有成阳的“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及彭县的“见两山对如阙”。汉代的长安、六朝的建康、隋朝的洛阳等都城规划皆循此模式,将城市中的重要建筑与“天阙”相通。明清时,依然有不少城市运用“天阚”模式,例如安徽庐江县,就是以文庙作为城市的中心,背靠城外的塔山,南面直向城南的福泉、风台二山。不仅大的城市格局如此,就是百姓的屋宇建设也有结合山水远景的习惯,所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正是此意。

当然,有些城市本身就坐落在山上或水乡,自然与山水就有更为紧密的融合。重庆是山城, “沿江为池,凿岩为城”;若在水乡,城市规划必然结合水来进行,苏州、无锡、绍兴、温州等城市都是结合水进行城市规划的典范。《弘治温州府志》曾对水城建设的缘由、特色以及便民之利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坊一架,舟楫必迭。可濯可烹,居者有澡洁之利;可载可泛,行者无负载之劳。”

有两幅图对当今很有启发。一幅是北宋吕大防的《长安图》,另一幅是清代四川南充的《四境图》。《长安图》为现存最早的中国石刻城市图,此图按照比例尺绘制了城市部分,将南部秦岭绘制于图上。吕大防在《长安图》题记中提到“城内周折法,城外取容”的画法。这种“内折外容”的表达方式既关注城内建设部分的比例,又把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标示在图上,清楚表明城内建设与城外山水的关系。清咸丰七年的《南充县志》中收录了《四境图》,分别画了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山水人文胜迹。其实这四幅图就是对城市四向山水人文胜迹及其风景的一个评价。虽然《四境图》不是专为规划设计而绘,但它体现了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中国人观照城市、观照环境的方式,告诫城市规划者应兼顾内外,进行整体经营,重视城市与四向风景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规划设计的“四望”传统。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的一项是(3分) ..

A.安徽庐江县的城市格局

B.重庆“沿江为池,凿岩为城”

C.温州“一坊一渠,舟楫必达”

D.《长安图》“内折外容”法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城市规划都以自然山水为主,人工为辅,致力于对自然环境秩序的把握。

B.以自然形胜之地为城市规划的中心,使人工建筑与之相通的模式就是“天阙”模式

C.苏州、绍兴等城市坐落在水乡,与水结合得紧密巧妙,成为水乡城市规划的典范。

D.《四境图》虽不是专为规划而绘,但它对城市山水名胜的评价,对当今很有启发。

9.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并作简要评价。(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故乡眼

凸凹

回望故乡,它的存在,依托于几个老物件: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 这些故乡的标志,对故乡人来说,那时与今天,所蕴含的意义有大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故乡永在。 那口古井,是村里的唯一水源,因为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人能讲得清它的来历。好像它是个天然的存在。即便是古井,也不长青苔,也不深,一人多高,清澈见底。一些怨妇也不在此寻短见,因为它清浅,不存留死亡。所以这口井,始终纯净。

在平常年份,虽供奉全村人畜的饮用,也不见水位下降,好像它用之不竭。只有到了大旱之年,人们才对它有了深刻记忆,才觉得它是人畜的生命之源。持续的干旱,使井水干涸,人们取水,要下到井底。井底有一凹陷,是水眼,洇着一汪水,只能容得下一把瓢,舀过一瓢之后,要等待片刻,等到它重新盈满,才能再舀。这么一个小小的凹陷,人们总担心它会被舀干了,有危悬一线的恐惧。但它总是不能被舀断,舀过又汪上,不让人绝望。古井就是这样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存,让人惊惧着也感恩着。

到了平原,到了水量丰沛的地方,人们田望,不禁感慨:故乡的井才真的是井呢,它让人感到水的存在,懂得珍惜。

故乡的石碾与古井一样,也久远得不知来历。也因为是唯一,它要昼夜碾动。石碾的背后,是一堵石头花茬的墙,在墙缝里从上到下依次插着一把一把的笤帚,这是村人约定俗成的秩序证明。张三碾完了谷物,就把代表自己的那把笤帚取走,把下边那把移上来,意思是该你李四了。其实各家各户的笤帚都有相同的形状,上眼看去,并没有绝对的区别。然而,先后的秩序却从来都没乱过。

现在看来,故乡的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故乡人对我说,“慧”字是“心”字上边有个向里的笤帚,这就形象地告诫人们,生活的智慧,源于时时能够清扫自己心灵的杂质,是自我的修炼,方使生活和事业都能双双有丰硕所得。

说到故乡的老柳树,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儿时的那棵老柳树遭过一次雷劈,后来就朽了。但是从它的侧畔,又萌发了新芽,多年之后,也壮大、也老,延续了原来的地标形状。村里也不做严格的区分,认为它从来就是“本来”的那株。如此一来,就乡情凝聚,即便是游子归来,也能找到过去的来路。

至于老柳树上的那口钟,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钟,它只是一块铸铁,能敲出钟声。对这口钟,人们特别留恋。因为在过去的日子,它既带来公平,也激活了勤勉。无论尊幼、无论贫富、无论男女,只要它一响,你就得起床出工,不能懒。村里发生了事情,它一旦响过, 就代表着对众人的召唤,一个不缺地参与论辩。统一意志、辨明是非、警示行为——它让村里人有“整体”的概念,不能游离其外,各行其是。

故乡眼

现在再看那口钟,不禁生出化不开的忧伤。过去的钟,天天要经受敲打,所以钟的表面闪闪发光、伤痕累累。但是,它不疼,因为被击打,它所以欢快,而欢快的响声给人的生活带来警醒,让人活得清明。而今天的钟被闲置了,锈迹斑斑,不过是一块废铁。所以我感到,它特别疼。因为死痂的下面,往往是不流通的血脉,预示着肌体的败腐。不被敲响的钟,意味着它已心死,是更深刻的疼痛。

而没有钟声响起的日子,常常是死寂、慵懒、昏聩这类东西无声登场。

所以我想,在生活中,怎么能够容忍没有钟声敲响的时光?

(本文有删改)

10.为什么“古井”会让人抱有既“惊惧”又“感恩”的情感态度?(4分)

11.如何理解作者写到“故乡的石碾”时提及“笤帚”和“慧”字?(4分)

12.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6分)

13.本文为什么以“故乡眼”为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綦叔厚尚书登第后,僦马出谒,道过一坊曲,适与卖药翁相值。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十,陈熟药其...

中,盖新洁饰而出者。马惊触之,翁仆地,缶碎者几半,綦下马愧谢。 .

翁,市井人也,轻而倨。不问所从来,摔其裾,教而责之曰:“君在此尝见太师出入乎?从者唱呼以..百数,街卒持杖前诃,两岸坐者皆起立,行人望尘敛避。亦尝见大尹出乎?武士狱卒,传呼相衔,吾曹见..

其节,奔走不暇。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凡侮诮数百言。恶少观者如堵。 .

綦素有谐辨,不为动色,徐徐对之曰:“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然人生富贵.

自有时,我岂不愿为宰相'?岂不愿为大尹?但方得一官,何敢觊望?翁不见井子刘家药肆乎?高门赫然,正面大屋七间,吾虽不善骑,必不至单马撞入,误触器物也。”恶少皆大笑称善,翁亦羞沮,以俚语谓綦曰:“也得,也得。”遂释之。井子者,刘氏所居,京师大药肆也,故綦用以为答。

(洪迈《夷坚丙志》卷14《綦叔厚》)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适与卖药翁相值值:碰上。 .

B.药架甚华楚华楚:华美整洁 ..

【篇六】故乡眼

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 word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卷

(高考试卷将根据学科考试说明命制,模拟卷仅供参考)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位器宇不凡的老人,他脸色红润,神采熠熠,留着两撇雪白的尖端 拳曲的髭(zī)须和同样雪白的、跟髭须连成一片的络(lào)腮胡子。 ..

B. 这些铜子儿是磨坊(fánɡ)主每次一个、两个地从杂货铺老板、菜贩那儿死乞白赖地 .

硬扣下来的;人家虽没有明说,可自己总觉得这样锱铢必较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臊 . (sào)红了。

C. 那遍地的凄凄芳草,攒.(cuán)动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无迹(jì)可寻;只有 .

那几棵百年老树,依旧伸展着槎桠的秃枝,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上几分悲凉、凄清。

D. 他在脑中搜寻恰当.(dànɡ)的话语,如同宝石商人在口袋中搜(sōu)索宝石,口袋 ..

中充满了放光眩目的珠玉奇宝,却因为数量太多了,反而选不出那自以为极好的一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清点故宫艺术珍藏工作起动后,封存的奇珍拱璧终于得以重见天日。[甲]其中有足以乱真的..

玉琢西瓜,有“雨过天青”色的瓷器,有经历三千年沧桑的铜器,还有皇帝御用的玉玺。

。有些山水画,描写大自然的朝暾夕阴,气象万千;有些名家画的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鱼儿遨游水中,栩栩如生;鹅鸣鸡唱,如闻其声;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丙]中国的名画,不仅力求形似,....

而且要表现动态、声音、色泽等特征,希望启发想象、甚至激发情感。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模写事物的神韵。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动 B.美不胜收 C.清芬可挹 D.甚至故乡眼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 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

B.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C.万有引力是已知物理世界中最弱的力,它的很多特征尽管类似电磁波,但是对它的 波动性的探测却比登天还难。

D.高铁乘务员除了要掌握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个 语种,以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 下面这份申请书的正文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重新拟写。(不超过 30 个字)(3分)

老师,我记得学生证是放在家里的,但翻箱倒柜都没找着。我这人比较马虎,可能是乱塞乱放弄丢了,今后我会注意改正。现在我需要学生证办理公交卡,麻烦老师补发给我吧。谢谢老师! 申请书

校学生处:

□□□□□□□□□□□□□□□□□□□□□□□□□□□□□□

申请人:×年级×班 ××

×年×月×日

6. 想象自己是冬日原野上的一棵树,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寒冷、干燥的感受。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②不少于100个字。(6分)

□□□□□□□□□□□□□□□□□□□□□□□□□□□□□□□□□□□□□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这句话精辟概括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结合自然环境的方法。规划就是寻找和把握自然环境原本的巧妙秩序,人工建设只是“黠缀”在这个秩序之中。规划看似着力在人工,其深处奥妙则是对人工与自然关系的推敲;自然貌似在人工之外,其实早在设计的观照之中。

这一理念体现在许多结合自然山水的具体规划设计手法中。无论城内、城外,只要是自然环境中的形胜之地,皆被规划者驻目留心,将人工建设与之联系为一个整体。例如在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处理上,就有“天阙”模式。秦代就有咸阳的“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及彭县的“见两山对如阙”。汉代的长安、六朝的建康、隋朝的洛阳等都城规划皆循此模式,将城市中的重要建筑与“天阙”相通。明清时,依然有不少城市运用“天阙”模式,例如安徽庐江县,就是以文庙作为城市的中心,背靠城外的塔山,南面直向城南的福泉、凤台二山。不仅大的城市格局如此,就是百姓的屋宇建设也有结合山水远景的习惯,所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正是此意。 当然,有些城市本身就坐落在山上或水乡,自然与山水就有更为紧密的融合。重庆是山城,“沿江为池,凿岩为城”;若在水乡,城市规划必然结合水来进行,苏州、无锡、绍兴、温州等城市都是结合水进行城市规划的典范。《弘治温州府志》曾对水城建设的缘由、特色以及便民之利进行了详细论述:“一坊一渠,舟楫必达。可濯可烹,居者有澡洁之利;可载可泛,行者无负载之劳。” 有两幅图对当今很有启发。一幅是北宋吕大防的《长安图》,另一幅是清代四川南充的《四境图》。《长安图》为现存最早的中国石刻城市图,此图按照比例尺绘制了城市部分,将南部秦岭绘制于图上。吕大防在《长安图》题记中提到“城内用折法,城外取容”的画法。这种“内折外容”的表达方式既关注城内建设部分的比例,又把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标示在图上,清楚表明城内建设与城外山水的关系。清咸丰七年的《南充县志》中收录了《四境图》,分别画了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山水人文胜迹。其实这四幅图就是对城市四向山水人文胜迹及其风景的一个评价。虽然《四境图》不是专为规划设计而绘,但它体现了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中国人观照城市、观照环境的方式,告诫城市规划者应兼顾内外,进行整体经营,重视城市与四向风景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规划设计的“四望”传统。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的一项是(3分)

A.安徽庐江县的城市格局

B.重庆“沿江为池,凿岩为城”

C.温州“一坊一渠,舟楫必达”

D.《长安图》“内折外容”法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城市规划都以自然山水为主,人工为辅,致力于对自然环境秩序的把握。

B.以自然形胜之地为城市规划的中心,使人工建筑与之相通的模式就是“天阙”模式。

C.苏州、绍兴等城市坐落在水乡,与水结合得紧密巧妙,成为水乡城市规划的典范。

D.《四境图》虽不是专为规划而绘,但它对城市山水名胜的评价,对当今很有启发。

9.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并作简要评价。(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故乡眼

凸凹

回望故乡,它的存在,依托于几个老物件: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

这些故乡的标志,对故乡人来说,那时与今天,所蕴含的意义有大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故乡永在。

那口古井,是村里的唯一水源,因为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人能讲得清它的来历。好像它是个天然的存在。即便是古井,也不长青苔,也不深,一人多高,清澈见底。一些怨妇也不在此寻短见,因为它清浅,不存留死亡。所以这口井,始终纯净。

在平常年份,虽供奉全村人畜的饮用,也不见水位下降,好像它用之不竭。只有到了大旱之年,人们才对它有了深刻记忆,才觉得它是人畜的生命之源。持续的干旱,使井水干涸,人们取水,要下到井底。井底有一凹陷,是水眼,洇着一汪水,只能容得下一把瓢,舀过一瓢之后,要等待片刻,等到它重新盈满,才能再舀。这么一个小小的凹陷,人们总担心它会被舀干了,有危悬一线的恐惧。但它总是不能被舀断,舀过又汪上,不让人绝望。古井就是这样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存,让人惊惧着也感恩着。

到了平原,到了水量丰沛的地方,人们回望,不禁感慨:故乡的井才真的是井呢,它让人感到水的存在,懂得珍惜。

故乡的石碾与古井一样,也久远得不知来历。也因为是唯一,它要昼夜碾动。石碾的背后,是一堵石头花茬的墙,在墙缝里从上到下依次插着一把一把的笤帚,这是村人约定俗成的秩序证明。张三碾完了谷物,就把代表自己的那把笤帚取走,把下边那把移上来,意思是该你李四了。其实各家各户的笤帚都有相同的形状,上眼看去,并没有绝对的区别。然而,先后的秩序却从来都没乱过。

现在看来,故乡的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故乡人对我说,“慧”字是“心”字上边有个向里的笤帚,这就形象地告诫人们,生活的智慧,源于时时能够清扫自己心灵的杂质,是自我的修炼,方使生活和事业都能双双有丰硕所得。

说到故乡的老柳树,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儿时的那棵老柳树遭过一次雷劈,后来就朽了。但是从它的侧畔,又萌发了新芽,多年之后,也壮大、也老,延续了原来的地标形状。村里也不做严格的区分,认为它从来就是“本来”的那株。如此一来,就乡情凝聚,即便是游子归来,也能找到过去的来路。

至于老柳树上的那口钟,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钟,它只是一块铸铁,能敲出钟声。对这口钟,人们特别留恋。因为在过去的日子,它既带来公平,也激活了勤勉。无论尊幼、 Z语文试题 第4页 (共8页)

无论贫富、无论男女,只要它一响,你就得起床出工,不能懒。村里发生了事情,它一旦响过, 就代表着对众人的召唤,一个不缺地参与论辩。统一意志、 辨明是非、警示行为——它让村里人有“整体”的概念,不能游离其外,各行其是。

现在再看那口钟,不禁生出化不开的忧伤。过去的钟,天天要经受敲打,所以钟的表面闪闪发光、伤痕累累。但是,它不疼,因为被击打,它所以欢快,而欢快的响声给人的生活带来警醒,

让人活得清明。而今天的钟被闲置了,锈迹斑斑,不过是一块废铁。所以我感到,它特别疼。因为死痂的下面,往往是不流通的血脉,预示着肌体的败腐。不被敲响的钟,意味着它已心死,是更深刻的疼痛。

而没有钟声响起的日子,常常是死寂、慵懒、昏聩这类东西无声登场。

所以我想,在生活中,怎么能够容忍没有钟声敲响的时光?

(本文有删改)

10. 为什么“古井”会让人抱有既“惊惧”又“感恩”的情感态度?(4分)

11. 如何理解作者写到“故乡的石碾”时提及“笤帚”和“慧”字?(4分)

12.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为什么以“故乡眼”为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綦叔厚尚书登第后,僦马出谒,道过一坊曲,适与卖药翁相值。药架甚华楚,上列白陶缶数...

十,陈熟药其中,盖新洁饰而.出者。马惊触之,翁仆地,缶碎者几半,綦下马愧谢。

翁,市井人也,轻而倨。不问所从来,捽其裾,数而责之曰:“君在此尝见太师出入乎?从者.

唱呼以百数,街卒持杖前诃,两岸坐者皆起立,行人望尘敛.避.。亦尝见大尹出乎?武士狱卒,.

传呼相衔,吾曹见其节,奔走不暇。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凡侮诮数百言。恶少观者如堵.。

綦素有谐辨,不为动色,徐徐对之曰:“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

然人生富贵自有时,我岂不愿为宰相?岂不愿为大尹?但方得一官,何敢觊望?翁不见井子刘家药肆乎?高门赫然,正面大屋七间,吾虽不善骑,必不至单马撞入,误触器物也。”恶少皆大笑称善,翁亦羞沮,以俚语谓綦曰:“也得,也得。”遂释之。井子者,刘氏所居,京师大药肆也,故綦用以为答。

(洪迈《夷坚丙志》卷14《綦叔厚》)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适与卖药翁相值. 值:碰上。

B.药架甚华.楚. 华楚:华美整洁。

C.行人望尘敛.避. 敛避:退避。

D.恶少观者如堵 堵:堵塞。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盖新洁饰而出者 B. 捽其裾 ..

小学而大遗 人亦念其家 ..

C. 从者唱呼以百数 D. 不为动色 ..

臣具以表闻 则芥为之舟 ..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卖药翁被撞倒后,拉扯着綦叔厚责备不已,话语尖刻,表现出“轻而倨”的一面, 最后被綦叔厚说得无言以对,用俚语解嘲了事,又表现出拙朴的一面。

B. 綦叔厚先赔礼道歉,示人以弱,然后巧妙表明自己的官员身份,让对方产生敬畏感, 最后反唇相讥,令对方“羞沮”退让,表现出老练高明的言语技巧。

C. 文章以记言为主,叙事描写简洁生动,惊马冲撞药缶、老翁的不依不饶、綦叔厚的 不动声色、市井人众的围观等,都很有现场感,仿佛令人置身于里坊街巷之间。

D. 文章主要记载了綦叔厚以谐辨对答解围的轶事,但卖药翁的话语却反映了太师、大 尹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做派,折射出当时高官的盛气骄横及对百姓的骚扰。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4分)

(2)翁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4分)

1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3分)

是 故 明 乎 为 君 之 职 分 则 唐 虞 之 世 人 人 能 让 许 由 务 光 非

绝 尘 也 不 明 乎 为 君 之 职 分 则 市 井 之 间 人 人 可 欲 许 由 务 光 所 以 旷 后 世 而 不 闻 也

(黄宗羲《原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水调歌头〃沧浪亭①

(宋)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②,忽有扁 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 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③。刺棹穿芦荻, 无语看波澜。

【注】①沧浪亭:苏舜钦得罪免官,隐于苏州,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②陶朱张翰:陶朱,史载越国大夫范蠡辅勾践灭吴后,弃官泛舟五湖,后居于陶,经商致富,天下称陶朱公。张翰,西晋人,在洛阳见秋风起,思念家乡苏州的菰菜羹、鲈鱼脍,遂弃官而归。③青纶:佩系官印的青色绶带,借指官员。

19.简析上阕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0.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心态。(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 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义,利也。(《墨子〃经说上》)

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 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

21.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3分)

22. 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之“义”或墨家之“义”的看法。(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2)草创未就,_____________,惜其不成,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 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柳永《雨 霖铃》)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 相》)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故乡眼 故乡眼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