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

小学作文 zuowen 5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 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

知识与技能

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重点

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

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朗读法、导读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文件、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来透过萧红的视角,了解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

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鲁迅的性格特点的?

作者选取了鲁迅的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的生活片段来表现鲁迅的平凡与不平凡之处。

2.初步感知: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新*课标*第*一*网

1.细节赏析,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然后小组交流,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作者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走路很轻捷,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3)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与朋友相处的融洽、愉悦可见一斑。

(4)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鲁迅先生也有幽默风趣、可爱可亲的一面。

(5)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严格要求,同时又深切关爱。

(6)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

这个细节展现了鲁迅先生实事求是的一面。

2.课文记叙了一件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似杂乱,但有一条情感上的线索贯穿全文。请你找出本文的线索。

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

3.深入探讨,回味悟旨。

(1)深入探讨鲁迅:伟人→凡人→真人

(2)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青年人和热爱祖国、勤勉工作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

4.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看?

(1)文中撷取凡人琐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平凡中伟大的特点,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2)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3)提供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

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1.片段一(1),明朗的笑声。开篇直接描写,别具一格。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便跃然纸上。

2.片断二(2),写鲁迅先生走路轻捷快速。

3.片断三(3~13),写作者到鲁迅家中做客的事情。

4.片断四(14~17),鲁迅先生开玩笑。

5.片断五(18~23),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我”也乐观起来。

6.片断六(24~26),写鲁迅先生关心、帮助青年。

7.片断七(27~30),写鲁迅先生对随意使用校样纸不以为意。

8.片断八(31~34),写许先生的忙碌,侧面表现鲁迅先生的生活。

9.片断九(35~40),写看电影。

10.片断十(41~42),写鲁迅先生的休息。

11.片断十一(43~54),用白描手法描写了鲁迅先生的三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12.片断十二(55~60),写吃鱼丸的事情。

13.片断十三(61~63),写鲁迅先生包书也要包到整整齐齐。

14.片断十四(64~67),写鲁迅先生拼命工作,无暇休息。

1.语言朴实。

文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来指称鲁迅,多称“鲁迅先生”,更多的时候,作者将这种崇敬和爱戴不露痕迹地融在了对琐事的叙述中。

2.详略得当。

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琐事,有详有略。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神情姿态:乐观爽朗,平易近人饮食起居: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可亲可敬工作习惯:不同寻常,忘我精神热爱感念 休闲娱乐:幽默风趣,童心未泯日常琐事:严谨认真

【篇二】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透过细节描写,理解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2、学习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

学习精读文章,在字斟句酌中,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难点】

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鲁迅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思考探究”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

对,我们小学学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七年级上学期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为人民无私奉献,嫉恶如仇,爱护文学青年,小时候活泼可爱。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透过细节描写,理解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2、学习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 鲁迅名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3.写作背景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特意将两人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不久,萧红、萧军、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

4.识记重点词语读音。

明朗(míng lǎng) 轻捷(qīng jié) 做客(zuò kè)

忧郁(yōuyù) 虔(qián)诚 崭然(zhǎn rán)

草率(cǎo shuài)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 工夫(gōng fū)

展读(zhǎn dú) 解剖:(jiě pōu) 变幻无常(biàn huàn wú cháng)

踌躇(chóu chú) 紊(wěn)乱 遭殃(zāoyāng)

5.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明朗:光明磊落;乐观,开朗。 轻捷:指动作轻快敏捷。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心境:心情,心绪。

崭然:形容山势高峻突兀等。 草率:形容粗糙简略。

展读:指阅读。 踌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致命:使丧命;使毁灭。 遭殃:遭遇困难,遇到麻烦。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变幻无常:形容事物任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

四、课堂新授活动

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活动一: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内容。

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文章感知内容,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梳理课文基本内容,概括作者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些内容?

点拨:鲁迅先生明朗的笑。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

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

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

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得到先生的赞成。

鲁迅先生与作者开玩笑。

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

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

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先生很忙但是愉快。

鲁迅先生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

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

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

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

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

鲁迅先生包纸包很细致。

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

2、思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点拨: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由衷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活动二:认真默读,把握鲁迅形象

同学们,本文这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鲁迅,鲁迅先生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分析每一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点拨:鲁迅先生明朗的笑。真诚,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

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热情、真诚。

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刚硬的性格。

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得到先生的赞成。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

鲁迅先生与作者开玩笑。幽默。

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淡泊名利。

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先生很忙但是愉快。家庭和谐。

鲁迅先生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对时间的珍惜。

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待人热情、耐心。

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抓紧一切时间工作。

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尊重孩子,做事认真,深入实际。

鲁迅先生包纸包很细致。做事严肃认真。

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工作的投入。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

2、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填写下表。

点拨:

3、为什么萧红在写鲁迅先生回忆录时还穿插描写了其他人物的情况?

点拨: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鲁迅先生与其他人物的交往,烘托出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

活动三:精读课文,品味语句妙处

请同学们学习精读文章,结合课文的批注,在字斟句酌中,揣摩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进行智力PK赛,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确。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点拨: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点拨:“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 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3、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点拨: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待人的热诚与周到。

4、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篇三】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3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重点)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重点) 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重点) 导语设计

设计1:(激发兴趣)

请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的确,一旦提及鲁迅之文我们总会找到匕首投枪这个词,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然每一个人都是无法用简单的句子来概括的,更何况丰富之如鲁迅,伟人之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伟人正因平凡而更显非凡,一起走近萧红笔下真实的鲁迅。 设计2:(文学角度)

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学生自由说。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

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第二句是从他爱护进步青年方面来说的,表现出一个慈祥智慧的长者的风范。

以前,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

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不是他的全部。在鲁迅显示活着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感受鲁迅。 学习过程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七年级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