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 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 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

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 2、称字 3、称号 4、称谥号 5、称书斋名

6、称官名或官地 7、谦称8、敬称 9、贱称

(二)、姓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

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羖大夫。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称斋名。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四、作业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

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五、总结: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之导读(2008-07-09 15:24:05)

分类:名著导读 标签: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 骑士文学 桑

丘 西班牙 文化

各位同学:

高二语文第五学段的课外名著阅读之一《堂吉诃德》,现在开读啦!请各位同学在暑假里及时阅读并完成以下练习。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把材料打印出来,以便学习。 语文老师

08.7.9

一、作者介绍:

塞万提斯(1547-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风行全国,一年这内竟再版了六次。这部小说虽然未能使塞万提斯摆脱贫困,却为他赢得了不朽的荣誉。书中对时弊的讽刺与无情嘲笑遭到封建贵族与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憎恨。1615年推出《堂吉诃德》第二部。除此之外,他还于1613年出版了包括十三篇优秀短篇小说的《惩恶扬善故事集》,其中有曲折的爱情故事,有社会风俗的描写,也有一些哲学议论。书中描写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以及西班牙下层民众生活的贫困,肯定人性与个性自由,对社会的不公正发出了愤怒的抗议。这些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短篇在西班牙文艺复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堂吉诃德》内容简介:

《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西班牙的拉·曼却住着一位年近50的老单身吉哈诺先生,身体瘦弱,迂腐而且顽固。他整天沉浸在骑士侠义小说里,梦想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冒险、闯荡天涯,扶困济危,扫尽世间不平,扬名寰宇。于是他拼凑了一副由曾祖传下来的破烂不全的盔甲戴在头上,并用了4天的工夫给那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取了个高贵、响亮的名字,还给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并且模仿古代骑士忠诚于某位贵妇人的传统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养猪村姑做自己的意中人,并给她取了贵族名字叫做杜尔西内亚·台尔·托波索,决心终身为她效劳。

一切齐备,幻想成真。在一天清早,他穿甲执盾,骑上他那匹和主人一样瘦骨嶙峋的老马,离家出走,去做他的游侠事业。

这位堂吉诃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巡。

第一次单枪匹马而行,想要解救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放羊孩子,他命令地主给孩子松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地主被吓得一一照办。但他走以后,地主把小孩重新绑在树上,狠很抽打一顿。后来,他又遇到一个商人,想让其承认他的意中人是绝世佳人,商人不买帐,两人打斗起来,结果他杀羽而归,被打得满身是伤,爬不起来,被过路的邻居横放在驴背上送回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他竟被骑士小说毒害到这等程度,把他积存了一屋子的骑士小说全部烧掉。但堂吉诃德还是顽固地认为“世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游侠骑士,而游侠骑士道的复兴全靠他一人。”他暗中说服老实的邻居桑丘·潘沙做随从一起冒险,条件是有朝一日让他总海岛总督。

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对邻居说:“那边出现了30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邻居反复说明那是风车,而不是巨人。他不但不听,反而责备邻居胆小,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他们又一起干了一系列疯疯颠颠的傻事后,被别人锁在笼子里装上牛车拉回家。

第三次是堂吉诃德听说萨拉果萨城要举行比武,就不顾家人劝阻,再次踏上征程。这次他们除了做尽没有结果的傻事外,也做了一些惩治恶霸成全有情人的好事。途中他们遇到了拿他们寻开心的公爵夫妇,公爵把桑丘派到自己属下一个小镇当“海岛”总督,尽管桑丘把小镇“海岛”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们二人还是受尽公爵的残酷捉弄几乎丧命。

他所做的这些事没有一件事不失败,贻笑于现实社会,而他却浑然不觉,依旧是自行其是。在幻象中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臣人,挺枪拍马冲去,却被扇叶打得落花流水,半天不能动弹。他把穷旅店当作魔堡、把妓女当成贵妇,受尽别人嘲弄。他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杀去。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戮。他又莫名其妙地杀散押解囚犯的士兵,释放了囚犯,却被他们所苦虐,闹出无数荒唐可笑的事情。

他的这些行动不但给别人造成伤害,也往往弄得自己头破血流,遍体鳞伤。一系列冒险生涯中,他被打掉牙齿,削掉手指,丢了耳朵,弄断肋骨,但他执迷不悟,一直闹到险些丢掉性命,才被亲友送回家。临终前,他醒悟过来,不许他唯一的亲人侄女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就剥夺她的遗产继承权。

《堂吉诃德》是一部反骑士小说的骑士小说

在当时的西班牙文坛上,骑士小说泛滥成灾。宫廷和教会利用这种文学,鼓吹骑士的荣誉与骄傲,鼓励人们发扬骑士精神,维护封建统治,去建立世界霸权,而许多人也沉湎在这种小说中不能自拔。

一直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塞万提斯亲身体会了中世纪的封建制度给西班牙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因为他憎恨骑士制度和美化这一制度的骑士文学。他要唤醒人们不再吸食这种麻醉人们的鸦片,从脱离现实的梦幻中解脱出来,他在《堂吉诃德》自序里斩钉截铁地宣称,这部书的创作意图就是“要把骑士文学的万恶地盘完全捣毁”,“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

塞万提斯在小说中故意模仿骑士传奇式的写法,描写了堂吉诃德带着他的侍从桑丘·潘沙的“游侠史”。《堂吉诃德》是一部辛辣的讽刺作品。它以其犀利的语言,亦庄亦谐的情节,鞭笞了苟延残喘的封建制度与迎合统治者需要的骑士文学,嘲笑了企图用打抱不平的方式来改造社会的空想,历史发展就如塞万提斯预期的那样,《堂吉诃德》的出版给了反动骑士文学以致命的重击,从此,西班牙再也没有出现过一部新的骑士传奇,当然,骑士文学的消亡主要是封建制度日趋崩溃,作为其观念形态的封建文学必然衰落的结果。

《堂吉诃德》同时又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它通过堂吉诃德主仆在西班牙大地游侠的经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大的社会生活画面,真实地反映了16、17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生活现实。在这部将近一百万字的作品中,共描写了近七百个形形色芭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物,他们有贵族、僧侣、地主、市民、农民、士兵、演员、商人、理发师、牧羊人、强盗,等等。作者揭露了封建贵族的傲慢、自私、伪善、恶毒、残忍,以鄙视的口吻描写了封建上层社会的穷奢极欲、空虚无聊和庸俗自私。

三、简答题:

1.简述一个关于堂吉诃德的故事。

答: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对邻居说:“那边出现了30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邻居反复说明那是风车,而不是巨人。他不但不听,反而责备邻居胆小,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2.堂吉诃德曾经那样热烈地投入到行侠仗义的行动中,梦醒后发觉一切都是空,对骑士文学伸恶痛绝。那么,他以前的种种行为还有没有价值?

答:有价值。虽然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但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为了解救人类的苦难。他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只不过他选错了方式,他以为骑士道最能替人消灾解难,不知道这个年代骑士道太过时了,借它根本不能实现理想。

3.简述一个关于侍从桑丘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受到了堂吉诃德的美好品德的影响。

答:他在当总督时,发财欲望已经改变为改革现状的民主要求。他观察敏锐,一旦察觉公爵夫妇设下的陷阱,就毫不贪恋权位,立即辞职。他决绝地说:“请告诉公爵大人:我光着身子出师,如今还是个光身,我没吃亏也没占便宜,换句话说,我上任没带来一文钱,卸任也没带走一文钱,这就和别处岛上的卸任总督远不相同了。”

4.《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的事,请你叙述其中的一件。

答:原野上,堂吉诃德主仆碰见两大群羊,他以为那是一些国王率领的由许多国家组成的两支大军要会战,他对桑丘说这是他交好运,大显身手,永垂青史的时候到了。他山顶上直冲而下、大喊大叫、乱砍乱杀。牧羊人为了保卫羊群,蜂拥而来,用石头、棍棒重创了这位不幸的骑士,打得他一败涂地,牙齿几乎全部被打掉或打松。

【篇二】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 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 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 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 2、称字 3、称号 4、称谥号 5、称书斋名

6、称官名或官地 7、谦称8、敬称 9、贱称

(二)、姓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 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羖大夫。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称斋名。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四、作业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五、总结: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

【篇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博苑 08-16 0617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古代文化常识

知识与能力 对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了解

过程与方法 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

情感态度与

和谐美,人情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古代授官称谓

教学难点 天文历法

教学关键 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

教学方法 运用课件,教师引导

课 型 将授课 教 具 电脑

教学过程

导入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

动 导入

介绍

了解

古代授官称谓

征: 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 招聘授官。 选: 量才授官。

荐: 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 选拔。

点: 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 任命。

补: 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 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 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 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领: 常指兼任。

摄: 兼理,尤指暂兼。

守: 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 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 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 同“判” 权: 暂代官职。 假: 同“摄”。

署: 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 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

点拨

默读 思考 回答

教师活动 学生活

理解

明确 赏析

总结 练习 作业

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总结

品读

古代文化常识

书 设 计

古代官职 古代天文历法

课后记事 参考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增强文化常识

【篇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天文地理和纪年纪时。

二、天文:

1、二十八星宿:古代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如: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范进中举》)

2、四象:东青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

3、分野(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

三、地理:

1、六合:天地四方(上、下、东、南、西、北)。如: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2、九州: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3、八方:四方(东、西、南、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如: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司马相如传》)

4、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远离中原的地方),指天下。如: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5、阴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如: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6、江河:长江、黄河

7、关内、关外:秦汉(函谷关或潼关)、唐(雁门关)、明清(山海关)

8、山东、山西:崤山、华山、太行山

四、纪年:

1、王公年次即位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廉颇蔺相如列传》)

2、年号纪年法(始于汉武帝)。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3、干支纪年法。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4、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

▲练习:2012年是壬辰年,2075年是什么年?

▲练习:1998年是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五、纪月:

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例: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草堂纪事诗》):建子月,农历十一月。

▲练习:“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哀江南赋》)中的“建亥”是农历 月。

3、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 ▲练习:“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中的孟冬是农历 月。

六、纪日: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意即“十五”)

2、干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周行适临汝。(《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最后一天)。

▲练习:某日是“冬十月丙午朔”,请用相同的表示法写出它的前一日。

4、节日

元旦(元日)、人日(正月初七)、上元、社日、花朝(二月十二)、寒食、清明、上巳(三月三)、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至、腊日、除夕

5、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七、纪时:

1、天色纪时法。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

3、干支纪时法。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

▲练习:旧时衙门官员查点人数叫“点卯”,时间相当于现在 时到 时。

八、课外拓展:

1、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B.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2、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顺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万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3、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节令的名称。

①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②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刊悲 ③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④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答:① ② ③ ④

【篇五】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篇一: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

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 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 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

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称谥号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5、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

壮飞楼)

6、称官名或官地 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7谦称

(1)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8敬称

9贱称

(二)、姓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

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

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

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羖大夫。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称斋名。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四、作业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五、总结

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对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了解

过程与方法 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和谐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古代授官称谓

教学难点天文历法

教学关键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

课 型 将授课

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

教 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古代授官称谓

征: 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 招聘授官。

选: 量才授官。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荐: 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 选拔。

点: 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 任命。

补: 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 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 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 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二、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领: 常指兼任。

摄: 兼理,尤指暂兼。

守: 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 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 中枢官兼任地方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知: 同“判”

权: 暂代官职。

假: 同“摄”。

署: 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 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

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

篇二: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天文地理和纪年纪时。

二、天文:

1、二十八星宿:古代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如: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范进中举》)

2、四象:东青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

3、分野(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三、地理:

1、六合:天地四方(上、下、东、南、西、北)。如: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2、九州: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3、八方:四方(东、西、南、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如: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司马相如传》)

4、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远离中原的地方),指天下。如: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5、阴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如: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6、江河:长江、黄河

7、关内、关外:秦汉(函谷关或潼关)、唐(雁门关)、明清(山海关)

8、山东、山西:崤山、华山、太行山

四、纪年:

1、王公年次即位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廉颇蔺相如列传》)

2、年号纪年法(始于汉武帝)。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3、干支纪年法。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4、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

▲练习:2012年是壬辰年,2075年是什么年?

▲练习:1998年是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五、纪月:

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例: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草堂纪事诗》):建子月,农历十一月。

▲练习:“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哀江南赋》)中的“建亥”是农历 月。

3、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 ▲练习:“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中的孟冬是农历 月。

六、纪日: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意即“十五”)

2、干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周行适临汝。(《登泰山记》)

【篇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教学设计

探索古代文化 探知文明源头

——《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教学设计

西林区第四中学 张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学习古代文化常识的意义,提高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梳理探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结合高考文言文巩固学生需要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种类,介绍古代礼仪制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文化的内涵,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立足教材,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所涉及到的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结合文言文典例巩固知识内容,介绍古代礼仪制度,理解古代文化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创意

结合高三一轮课本古诗文复习内容,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学生分成四个组,结合高考文言文典例探究高考需要掌握的文化常识种类,引出古代礼仪制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增强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讨论世界文化遗产申遗事件(端午节或火炕报道)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代优秀文化的民族责任感。

(二)合作交流与探究

1、简要追溯古代文化的源头,明确学习古代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见幻灯片)

2、学生分组找出下列古诗文语句涉及的古代文化现象,也可根据复习古诗文情况进行补充。

第一组: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王勃《滕王阁序》)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府吏长跪告(《孔雀东南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氓》)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

良西向侍······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相如)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相如)乃谓秦王曰:“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组: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是月丁未······戊申晦,五鼓······(姚鼐《登泰山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孟郊《游子吟》)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第三组:

(李陵)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第四组: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之死》)

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王勃《滕王阁序》)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拊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王勃《滕王阁序》)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小结:教材古诗文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种类:天文、地理、纪年、纪时、称谓、座次等等。

3、总体介绍古代礼仪制度(稍详):

礼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周公制礼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的一生与礼相伴始终,每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时间段都有相应的礼仪活动,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变迁,礼仪制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1)《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2)古代社会出使礼仪:斋戒(洁身清心,以示虔诚)、递上国书、持节、带礼物。

(3)坐立行走

①趋 ②虚左 ③跪礼 ④拜礼、揖礼 ⑤室内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

(三)课堂练习——结合学案文言文阅读《李台州传 》巩固高考学生需要注意积累的古代文化常识(要求学生特别指出涉及到的古代礼仪制度内容)。

四、课堂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类别繁多,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积累古代文化常识还要注意有所甄别,多思多想,尤其注意要结合古诗文阅读,来进行巩固。继承优秀的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我们也应该有信心学好古代文化常识,做好炎黄子孙。

附:板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

(一)礼仪制度 (二)纪年纪时 (三)姓名字号(四)天文地理

教材————古诗文

——积累

高考————古诗文

中华文化传统——现实生活——文明守礼之人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