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8课

课题:《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1课时) 课型:主读课

上课时间:2012年11月21—22日 单位: 枣庄市台儿庄区彭楼中学

何若玉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借书不还,天打雷劈》(1课时)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摘抄本文的生字词,查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查找作者资料 。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

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品味柏杨式的幽默、纯熟、洒脱、诙谐的语言。 评价任务:

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品味本文纯熟、洒脱、诙谐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愿意做一个丑陋的中国人,还是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学生一定会答,“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对,我们都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但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的丑陋,并把它改掉。写过《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先生今天就会走进我们的课堂,毫不留情的指出某些国人缺点。我们都用镜子照一照,这缺点你有没有?(板书加粗的字)

板书课题: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PPT1) 2.展示学习目标(PPT2) 二、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我熟悉他。 教师字幕介绍(PPT3) 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1985年在美国发表《丑陋的中国人》。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时十二分,柏杨因为肺炎在台湾逝世,享年89岁。 (二)预测平台——我来表现。(PPT4)

指导语:请同学们踊跃举手朗读下面生字,解释下面词语。 1.我能读准。

榔头( láng )诅咒( zǔ )迄今( qì )干没( ɡānmò ) 杜暹(xiān )戋戋( jiān )恐吓( jiān )歃血( shà xu^a ) 2.我能解释。

干没 :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对牛弹琴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歃血:古代几方相会结盟 。

潸然泪下: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物极必反: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三)感知平台—我能读懂。(PPT5)

1.指导语:请同学们快速看课文,并在课本上标画下列问题。看完以后我要检查你的学习痕迹呀!

①.本文一开始列出了一种什么现象? 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

2.学生活动:看书、标画、举手发言。 参考答案:(PPT6)

①没有书香,只有酒香。\书香世家,变为酒香世家。\酒柜代替书柜。 ②借书不还,恶言相告。

③建议组织“借书必还大联盟”。 3.教师追问:

作者批评了哪一种人?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国民素质低落的忧愤)人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合作探究——我会品味。

1、你能从文中找出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而笑的词语吗?谈一谈你的体会?(PPT7)

2.庄重的文言文和通俗的口语交错运用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找一找,品一品。(PPT8)

3.本文采用自我调侃、自我贬低的写法(把书主和自己写得很倒霉,似乎很不占理,处境很无奈很可怜,要书的做法很不得体等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学生先个人标画,再分组交流,最后班级内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要做好两方面。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一是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评价。学生能找出有关词语,特别像“天打雷劈”等较典型的即可,自己的感受,能说到风趣好笑,又能引人深思,则更好。

二是恰当追问几个小问题使学生越探越深。例如: a.如果作者语言很符合实际,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可能会有什么缺陷?(无趣味,不易于读者接受。) b.作者故意小题大做、说得很严重的目的是什么?(会心一笑,引起关注。) c.文中文言词语、书面语、口语混杂,岂不乱套了?(使文章新异,也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体现。) 参考答案:

1.故作夸张、引人发笑、引起读者关注深思。 2.学生说到谐趣、新颖的表达效果即可。

3. 表面自我贬低,实显对方无理、可气,读之既有趣又有顿悟之乐,这是风趣幽默的写法。

教师小结:(PPT9)

柏杨式幽默: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家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的特点。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

四、创意表达——我也有故事(PPT10)

大约们每个同学都有借书阅读的经历,或有借而不给尴尬,借而得之得欣喜,也或有被借不还的无奈,讨书不给的愤懑,书回却坏的痛心".. 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故事,让大家分享。 五、课堂小结

怀念作者—做一个美丽的人

柏杨走了。当年柏杨所列的国人的丑陋之处,现如今是否依然丑陋呢?中国人的“脏、乱、吵”的毛病改了吗?“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痼疾痊愈否?少了柏杨这面“民族的镜子”,今后我们该如何反思自己呢? 柏杨已逝,要继承他的遗志,就必须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拥有美丽的人生! 六、课外练笔——学以致用(PPT11)

生活中,假设你的同学借了你一本书忘记还,你了学过此文,你会怎样把书讨回来?

附: 一、教学反思

亮点:1.教案中的“谈话导入”环节设计贴近学生的思想,课堂上学生异

口同声的说:“我要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

2.问题设计精要,使课堂顺畅而高效。 3.板书设计概括、直观,布局合理。

建议:1.初读课文内容难免有些生涩,希望教师执教时切实布置好预习,

课文要先读两遍,仅靠课堂45分钟,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2. 问 题“本文一开始列出了一种什么现象”,大多学生只指出“借书不还”这一大方面,而“书柜变酒柜、书香世家变酒香世家”的具体细节,还需教师略加点拨。

二、板书设计

8.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

丑书香 酒香 借陋书的中书柜 酒柜 不国还

人书香 酒

世家

三、《借书不还,天打雷劈》PPT

借美书丽必的还

国人

【篇二】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优秀教案评比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8课

课题:《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1课时)

课型:主读课

上课时间:2012年11月21—22日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单位: 枣庄市台儿庄区彭楼中学

何若玉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借书不还,天打雷劈》(1课时)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摘抄本文的生字词,查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查找作者资

料 。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

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品味柏杨式的幽默、纯熟、洒脱、诙谐的语言。

评价任务:

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品味本文纯熟、洒脱、诙谐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愿意做一个丑陋的中国人,还是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学生一定会答,“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对,我们都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但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的丑陋,并把它改掉。写过《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先生今天就会走进我们的课堂,毫不留情的指出某些国人缺点。我们都用镜子照一照,这缺点你有没有?(板书加粗的字)

板书课题: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PPT1)

2.展示学习目标(PPT2)

二、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我熟悉他。

教师字幕介绍(PPT3)

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1985年在美国发表《丑陋的中国人》。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时十二分,柏杨因为肺炎在台湾逝世,享年89岁。

(二)预测平台——我来表现。(PPT4)

指导语:请同学们踊跃举手朗读下面生字,解释下面词语。

1.我能读准。

榔头( láng )诅咒( zǔ )迄今( qì )干没( ɡānmò )

杜暹(xiān )戋戋( jiān )恐吓( jiān )歃血( shà xu^a )

2.我能解释。

干没 :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对牛弹琴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 歃血:古代几方相会结盟

潸然泪下: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物极必反: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三)感知平台—我能读懂。(PPT5)

1.指导语:请同学们快速看课文,并在课本上标画下列问题。看完以后我要检查你的学习痕迹呀!

①.本文一开始列出了一种什么现象?

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

2.学生活动:看书、标画、举手发言。

参考答案:(PPT6)

①没有书香,只有酒香。\书香世家,变为酒香世家。\酒柜代替书柜。 ②借书不还,恶言相告。

③建议组织“借书必还大联盟”。

3.教师追问:

作者批评了哪一种人?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国民素质低落的忧愤)人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合作探究——我会品味。

1、你能从文中找出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而笑的词语吗?谈一谈你的体会?(PPT7)

2.庄重的文言文和通俗的口语交错运用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找一找,品一品。(PPT8)

学生活动:学生先个人标画,再分组交流,最后班级内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要做好两方面。

一是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评价。学生能找出有关词语,特别像“天打雷劈”等较典型的即可,自己的感受,能说到风趣好笑,又能引人深思,则更好。

二是恰当追问几个小问题使学生越探越深。例如:

a.如果作者语言很符合实际,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可能会有什么缺陷?(无趣味,不易于读者接受。)

b.作者故意小题大做、说得很严重的目的是什么?(会心一笑,引起关注。) c.文中文言词语、书面语、口语混杂,岂不乱套了?(使文章新异,也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体现。)

参考答案:

1.故作夸张、引人发笑、关注深思。

2.学生说到谐趣、新颖的表达效果即可。

教师小结:(PPT9)

柏杨式幽默: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家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的特点。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分析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

四、创意表达——我也有故事(PPT10)

大约们每个同学都有借书阅读的经历,或有借而不给尴尬,借而得之得欣喜,

也或有被借不还的无奈,讨书不给的愤懑,书回却坏的痛心"..

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故事,让大家分享。

五、课堂小结

怀念作者—做一个美丽的人

柏杨走了。当年柏杨所列的国人的丑陋之处,现如今是否依然丑陋呢?中国人的“脏、乱、吵”的毛病改了吗?“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痼疾痊愈否?少了柏杨这面“民族的镜子”,今后我们该如何反思自己呢?

柏杨已逝,要继承他的遗志,就必须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拥有美丽的人生!

六、课外练笔——学以致用(PPT11)

生活中,假设你的同学借了你一本书忘记还你了学过此文,你会怎样把书讨回来?

附: 一、板书设计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 丑陋 的中 国人

书香 酒香 书柜 酒柜 借书必还书香 世家 美丽的中国人

酒香 世家

二、教学反思

本课对八年级来说,读第一遍有些生疏难懂,但如品茶一般,阅读越有滋味。所以,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才能在课堂上又发现,有体会,出光彩。合作探究环节同学们很活跃,同学们眉飞色舞,对文中的语言现象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高,加之本课课件生动简洁,对教学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借书不还,天打雷劈》PPT

【篇三】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案

《借书不还 天打雷劈》第二课时

永济市城西二中 展晓娟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幽默。

2、品味语言,分析课文是如何达到幽默效果的。

3、体会作者的感情,树立学生正确的读书待物观。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幽默的语言,感受柏杨式幽默。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分析课文是如何达到幽默效果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从幽默小品相声演员的经典台词导入。

(学生谈。比如赵本山和宋丹丹的互相调侃,潘长江自我调侃“浓缩的就是精华”……)

其实很多作家也是用语幽默的高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柏杨的幽

默。(板书课题)

二、朗读品味、交流展示

读一读,找出文中幽默的句子,谈谈这些句子是如何达到幽默效果的。

例如:

1、“一个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买了几本视同性命的巨著,却被列强瓜分,

实在令人痛彻心肺。”

“视同性命”“列强瓜分”“痛彻心肺”用语夸张,将自己写的很倒霉,幽

默地写出了主人对书的珍视和被瓜分的心痛。

2、“喂死剂”(威士忌)、“白烂弟”(白兰地)、“拿破轮”(拿破仑)

巧妙利用谐译讽刺,极尽讽刺之能事,让人啼笑皆非!

3、“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了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差劲啦,还有脸讨呀”。

歪理反语,荒谬之极,看似一派胡言,实乃入木三分!

……

(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分析,教师进行指导、总结并适时板书)

三、情景再现、快乐延伸

选取文章的一个片断(如借书、讨书等),仿用柏杨的语言,加入自己的想

象,合理加工,表演一段情景剧或相声。

四、课内拓展、加深印象

(多媒体课件显示柏杨的相关文章片段,再次体会柏杨的幽默)

男人的头发也使人喘气,从前只不过在发型上变,若飞机头、原子头、蝴蝶头、 狮子头等等之头,现在却忽然跟女人竞争。据说有两个人在公园并肩而坐,甲曰: “嗨,那个女孩子真不知羞,光着脊梁晒太阳。”乙愠然曰:“他是俺的儿子。” 甲道歉曰:“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是他娘。”乙曰:“不,俺是他爹。”这种男不 男女不女的长发,实在是一大困扰。随便奉劝大街上向女孩子乱吹口

哨的年轻小子, 要先行分辨雌雄,才是上策。

柏杨《牛仔裤和长头发》

(在对比阅读中让学生明白:会心一笑的背后其实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的很多无情的批判、甚至是对民族的劣根性的无情批判,进而了解柏杨这个人,理

解他的这种作品风格)

五、感受柏杨

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品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的特点。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

六、课堂小结

2008年,这位民族的斗士离开了,他曾向一面镜子让我们中国人看到自己的“丑陋”,他也曾用他的嬉笑怒骂直指社会弊端,但他的文字、他的思想将会永远保留下来,影响我们更多的中国人。

七、推荐阅读

1《丑陋的中国人》

2《我们要活的有尊严》

板书设计

借书不还 天打雷劈

柏杨

【篇四】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课 题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课 型 主读课

课 时 2

上课日期 2012年11月14日

姓 名 刘 源

单 位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学案设计

(1课时)

课前准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设计了如下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阅读时遇到的生字生词。

2.查找关于作家柏杨的资料及写作本文的写作背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对于借书的观点。

2.反复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3.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评价任务:

1.在反复朗读课文中,体会本文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2.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过程。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心爱的书被借走一去不还,或者你想从朋友那里借书,但朋友却不肯借。(学生回答有)那谁起来谈一下你当时的感受或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学生自由交流)

其实很多爱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瞧,就连台湾学者柏杨先生都发出了“借书不还,天打雷劈”的“诅咒”。柏杨先生对这一问题到底有何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柏杨的这篇文章。

(板书: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二、预测平台——我来展现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1.走近作者——我来熟悉他

柏杨,原名郭衣洞,笔名柏杨,台湾作家。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板书:柏杨)

2.我能读准音

歃( )血 戋戋( ) 诅( )咒 恐吓( ) ....

迄( )今 干没( ) 榔( )头 杜暹( ) ....

3.我能解释词

出示:潸然泪下 摇尾乞怜 潸然泪下 对牛弹琴

三、感知平台——我能读懂

1.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老师朗读时语调变化、读音轻重,从中理解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同时注意并在课本上标画出来,读完以后我要检查你的学习痕迹呀!

⑴根据示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出语调变化、读音轻重。

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然后师生共同评议。思考:请找出文中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而笑的词语,并谈谈你的体会。

提示:大家努力崇洋、中华民族还有蓬勃的生机、伟大的景观、痛彻心肺、驾风而逃、八十年交情从此一笔勾销……体会:这些词语给人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在轻松阅读中更容易接受,在觉得风趣好笑的同时又感到引人深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听老师范读课文的同时,注意并体会朗读时语调、重音的变化,来进行模仿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朗读课文的同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引人发笑的词语,更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师引导:文章开始先列举一种现象,“书香世家”变为“酒香世家”——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有些“恶客”借书不还,不仅不还,还要恶言相告——怎么办?建议组织“借书必还大联盟”。)

学生自学并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 1—— 4段):指出文化气息淡漠的现状。

(板书:书香→酒香 书橱→酒柜 书香世家→酒香世家)

第二部分( 5—— 9段):批判借书不还的不良社会现象。

(板书:借书不还 振振有词→书去无回 痛彻心肺)

第三部分(10——13段):呼吁“借书必还”。

(板书:联盟立誓:借书不还 天打雷劈)

3.理解文章主旨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⑴文章是在批评一种什么现象?

(生明确:借书不还的现象。)

⑵文章大部分是在写借书不还的人呢,还是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呢? (生明确:主要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

四、合作平台—我会交流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问题:

⑴作者用谴责的态度分析了借书不还的原因,从文中找找主要有哪几点原因,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慨括。(提示:结合第5段思考)

生明确:①朋友家发现一本好书,不愿归还。②有的是绝版珍本,宁愿举家潜逃,坚决不还。③书不还也不会吃官司。④认为书主只是摆放着不读不会发挥书的作用。

⑵作者主要分析了书主不愿意外借书的哪几点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示:结合第6段思考)

生明确:书主还愿外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因为书是自己省吃俭用买来的;

二是因为借与不借都会伤感情;三是因为书外借后大多收回不了。在分析中作者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和深深的同情。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⑶有的书主采取了哪些阻借(拒绝外借书)和乞还(讨书)的措施,结果如何?(提示:结合第7—9段思考)

生明确:有的书主在书后题字,阻止子孙外借,作者称之为“磨刀阻吓法”,结果是恶客泰山压顶不能阻止书箱外借;有的书主在书上印文,婉转陈词,恳求借者主动归还,结果是求情的话也不能打动借者不还的铁石心肠。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或者收缩,作者表面上是对借书不还者的声讨,希望实现借书必还的风气。其实,还有对文化现象的担忧和讽刺,希望真正的实现由“书橱”代替“酒柜”。)

五、探究平台——我会品味

师:我们在朗读课文时,有时会为文中精彩的语句而会心的发笑,甚至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

⑴你能从文中找出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而笑的词语吗?谈一谈你的体会?(学生研讨后,全班交流。)

师明确:例如,大家努力崇洋、中华民族还有蓬勃的生机、恶客、暗起杀机、悲剧、伟大的景观、举家潜逃、救国救民等。

实际通篇的基调都是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一笑的。文章真正要讲的就是一件事,即倒数第二段说的,书被人借去不还,到自己要用时却只能干着急,心情窝火。这对读书人而言其实是有点要紧的,是值得认真一说的。因为天下读书人向来容忍了这一坏习惯,认为是很正常的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也同时宽容自己这方面的坏习惯,未设身处地替书主人想一想。作者采取另一种幽默风趣的写法,不仅同样给人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开怀大笑的轻松阅读中可能更易让读者接受;同时,一些在严肃正经的文字中不便表达的愤激之词借此说出,借此引起读者的“严重”关注。

⑵庄重的文言文和通俗的口语交错运用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找一找,品一品。(学生研讨后,全班交流。)

师明确: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率性而为的表达效果。

时而穿插使用庄重的文言,时而又使用通俗的口语,本文中这种有意为之的新颖怪异的表达,产生的是一种谐趣的和陌生新鲜的感觉。首先是谐趣,这是幽默手法中常用的不伦不类法。其次是陌生新鲜感,读者习惯了现代书面语,突然夹杂了许多不常人文的文言词语和口语,特别是一连串的文言虚词,其新异的表达使读者耳目一新。所用文言、口语词汇不仅是妥帖的,许多处还显得更为精粹传神,比如第七段的“是为""法”,第五段的“一场悲剧于焉上场”、“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这是口语)”等等。以及谚语等通俗口语,读来像脱口而出,有韵有味,因此这还表现了文章语言的丰富和作者驾驭语言的纯熟能力。全文中,文言词语、句式比较多,如盖""也者、于是乎,也等。口语如“哎呀,老哥,给俺瞧瞧”、“还不如捅我一刀”等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中感同深受被借书者的可怜、可笑、可叹。师生研讨交流后,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⑶师总结:柏杨式幽默

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家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的特点。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分析中,

形成了“柏杨式幽默”。

⑷美读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细心体会作者心态,然后读出作者的情感。

六、收获平台——我学到了""

通过学习了本文,你或许在读书、做人等方面明白了许多道理,仔细思考一下,你学到了什么?

(提示:可用“我认为""”或“我觉得""”的句式。)

七、创新作业——我有故事""

每个同学都有借书阅读的经历,或有借而不给的尴尬,借而得之的欣喜,也或有被借不还的无奈,讨书不给的愤懑,书回却坏的痛心""

请同学们尝试学习柏杨先生幽默调侃的笔法,写一写自己的“借书”故事,与大家分享,不少于300字。

八、板书设计

联盟立书香 → 酒香 誓书橱 → 酒柜 :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借书香世家 → 酒香世家 书柏杨 不 借书不还,振振有词 还

书去无回,痛彻心肺 恶言 相告 ,

教学反思:

亮点:柏杨先生的《借书不还,天打雷劈》一文,语言风格幽默风趣,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本文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首先学生都能明确这种语言风格的特点,并且能够找出相应的语句。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我想让大家明白幽默感的造成都有哪些因素,以便于能够有效的运用于自己的写作。结合课后题的提示大部分都能归类,知道怎么用的,下面就是学生们自己运用的问题了,我制定了一个好写的题目——用幽默的笔法写写你身边的故事,完成较好。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不足:在引导学生朗读、赏析方面不足,对文本内涵的体验过于浮躁,不能深入,流于表层;特别是美读比赛这一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了了草草,没到有

【篇五】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学设计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中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在以现代文为主的行文过程中时而穿插庄重的文言,时而是用通俗的口语的艺术效果。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3.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与借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文章中故意夸张、幽默风趣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预习要求

通读文章,根据“阅读练习o探究”一、二、三的提示,先分别举出三个例子,然后从中再选择其一,谈谈阅读体会,要求写成发言提要。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重点检查:

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的意思。

2.找出相应的例子(能够找出 说明学生已经基本理解练习所说的意思)。

3.请学生相互评论各自的或其他同学的发言。

(二)学习课文

由教师的总结评价导入课文的学习。

1.教师朗读课文,请学生注意教师朗读是的语调变化,语音的轻重,从中理解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示范,请学生自己再朗读一遍。

3.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教师讲评。

要例:

(1)第一段是写实,略提即可。

(2)第二段是虚拟,构成一种戏谑感。把“ 威士忌”、“白兰地”、“拿破仑”谐译成“喂

死剂”、“白烂弟”、“拿破轮”,往粗俗去译,显然是对“没有一本书”的朋友的幽默。而交待自己去拜访朋友“几乎每一次都是借钱”,自然是一种自我调侃,目的是与朋友构成一种平等的地位,显示其诙谐的趣味。

(3)“于是乎‘书香世家’,变为‘酒香世家’”一句,“于是乎”是文言文中表示下面是结论性的句子,语气庄重。但下文“酒香世家”套用“""世家”显得诙谐,一庄一谐,自有一种谐趣。

(4)第五段中,用“恶客”代借书人,用“暗起杀 机”形容借书想法,即是夸张失实,作者的厌恶之情、褒贬之意见于纸上。

(5)“如果借的是绝版珍本,该恶客可能举家潜逃,你就是弄个探测器,也探测不到影踪”一句,即夸张失实,又不合常理,但作者对于此类借书人行为的痛恨溢于言表。

(6)“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近乎诅咒,但作者对借书人的无赖行为可见一斑。 如感不足,请参见《教师教学用书》的“主编导读”。

对于文中的此类话语,不必句句分析。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即可。

(三)课堂练习

1.抄写下面的词语。

酒香四溢 如醉如痴 崇洋 物极必反 左道旁门 绝本珍本 列强瓜分 痛彻心肺 潸然泪下 摇尾乞怜 泰山压顶 铁石心肠

2.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与括号里的词句,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

(1)然而,一个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买了几本视同生命的巨著,却被列强瓜分(借走),实在痛彻心肺(痛心)。

(2)最后忍无可忍,终于在他卧室里人赃俱获(发现了被借去的书),先把书夺回,宣称内急(说小便急了),而他家的厕所是在大门口的,于是我就驾风而逃(不告而别)。

[参考答案]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1.略.

2.(1)强调借书人有似掠夺他国的强盗。用夸张的词语形象地强调署被人借走后的内心感受(2)用庄重的话语陈述发现了被借走的书这等小事,幽默之外,显示其发现与重新得到的不易。以雅语来说俗事,能体现庄重之下的诙谐。更能体现走得快,免去了一番的说理,显示自己的被动与无奈。

【篇六】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8课《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案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品味柏杨式的幽默、纯熟、洒脱、诙谐的语言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本课主要要求学生能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3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中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愿意做一个丑陋的中国人,还是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学生一定会答,“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对,我们都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但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的丑陋,并把它改掉。写过《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先生今天就会走进我们的课堂,毫不留情的指出某些国人缺点。我们都用镜子照一照,这缺点你有没有?

板书课题: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

2.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我熟悉他。

教师介绍

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1985年在美国发表《丑陋的中国人》。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时十二分,柏杨因为肺炎在台湾逝世,享年89岁。

(二)预测平台——我来表现。

指导语:请同学们踊跃举手朗读下面生字,解释下面词语。

1.我能读准。

榔头( láng )诅咒( zǔ)迄今( qì)干没(ɡān mò)杜暹(xiān )戋戋( jiān ) 恐吓( jiān )歃血( shà xua)

2.我能解释。

干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歃血:古代几方相会结盟。

潸然泪下: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 转化。

(三)感知平台—我能读懂。

1.指导语:请同学们快速看课文,并在课本上标画下列问题。看完以后我 要检查你的学习痕迹呀!

①本文一开始列出了一种什么现象?

没有书香,只有酒香。\书香世家,变为酒香世家。\酒柜代替书柜。

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书不还,恶言相告。

③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

建议组织“借书必还大联盟”

教师追问:

作者批评了哪一种人?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国民素质低落的忧愤)人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合作探究——我会品味。

学生活动:学生先个人标画,再分组交流,最后班级内交流。

1、你能从文中找出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而笑的词语吗?谈一谈你的体会?

.故作夸张、引人发笑、引起读者关注深思。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说课稿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